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re be 句型:(1)There be句型由There is 或There are引导,表示“在.地方有.东西” (2)There is + 单数或不可数名词; There are + 复数(3)There be 句型遵循“就近原则”:There is a table and two chairs in the room.There are two chairs and a table in the room.填写:am, is, are 1. _ you a boy? No, I _ a girl. 2. He_my father. He _ tall. 3. What colour _ the rabbit? It _white. 4. What colour _the dogs? They _ brown. 5. There _ a bowl in the box. 6. There _ two bowls in the box. 7. There_some water in the bowl. 8. There_some apples on the table. 9. There _ a plate and three spoons on the table. 10. There _ three spoons and a plate on the table. 介词:in在里面, on 在上面,under在下面填写介词: in, on, under, at, up, to1.look_ 2. listen _ 3. pick _ 4._the room 5. _the bowl真的不掉线吗?、?6.sit_the chair 7._the plate 8. _the floor 9. _ the seesaw10._the zoo 11. _ the park 12. _the childrens 真的不掉线吗?、?garden13._the skyBe动词 am, is, areBe动词用法口诀:我是am, 你是are。 is 用于他她它,凡是复数都用are。填写be动词:am, is, are1.I _ Danny. You_Mary. 2. I_tall. You_short.3.She_my mother. She _fat. 4.He_my brother. He_small.5._it a dog? Yes, it_. 6. What_they? They_monkeys.7._that a boy? Yes, he _. 8. How _you? I _fine, thank you.冠词a, an, the1.元音字母是:_ 2.以元音字母开头的单数名词前用:_(a/an) 3.以辅音字母开头的单数名词前用:_(a/an)4._、_、_、_前不能加a 和 an。 填写: a, an, /_apple, _big apple, _eye, _big eye,_eyes,_orange pen, _pen, _insect, _jar, _eight_juice,_rulers,_Alice, _soup, _waterIm _boy. Im_tall. Im _nine.I have _big nose. I have _two brown eyes and _big mouth.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_elephant. It is _big. He is _Danny. He is _ boy. He is _fat. He is_fat boy.字母练习写出下列字母的大写或小写: 1.H_2.T_3.I_4.U_5.Y_6.D_7.R_8.Q_9.B_10.m_11n_12.k_13. g_14.j_15.e_二、写邻居:1._Hh_ 2._D_ 3._Tt _ 4. _ k _ 5. _U _6. _ _ Ww 7. _ _ Rr 8. _ _ z 9. _ m _10.B_ _ 默写字母Aa-Zz真的不掉线吗?、?法语学习从学习语音开始,而法语语音学习应该从学习音标开始。元音i 同英语i:,但不延长读音。字母i,y发。 例 词:lit nid le midi元音 字母,ei,ai,a,词末-et,e在相同的两个辅音字母前及闭音节中发例 词:lait mme Seine elle元音a 字母a, 发a。例 词:l mal salle malade元音y 舌尖抵下齿,双唇突出呈圆形,开口度极小,读音近似中文玉。字母u,发y。例 词:tu salut statue usine元音e近似英语e,但开口度较小,字母,词尾-er,ez发e,es在少数单音节词中发e。例 词:caf fumer lisez ces舌尖抵下齿,双唇突出略呈圆形,开口度近似,气流同时从口、鼻腔外出。字母un,um发oe。例 词:un lundi chacun quelquun元音o 近似英语R:,但开口度较小,且不延长读音。字母,au,eau发o,o在词末开音节及z前发o。例 词:auto bateau htel chose元音R 同英语R。字母o一般发R。真的不掉线吗?、?例 词:moto photo monnaie tomate元音S 口形同o,但气流同时从口、鼻腔外出。字母on,om发S。例 词:non bonbon maison tombe元音u 同英语u:但不延长读音。字母ou,o,o发。例 词:o nous jour soupe元音D 发音部位同D,但气流同时从口、鼻腔外出。字母an,am,en,em发D。例 词:enfant manteau lampe ensemble元音Y 发音部位同,但气流同时从口、鼻腔外出。字母in,im,ein,ain,aim,yn,ym发Y。例 词:pain fain magasin syndicat元音,但双唇突出略呈圆形。字母e在单音节词及词首开音节发。例 词:je menu demain semaine元音O, 发音同,但肌肉更紧张,双唇突出呈圆形。字母eu,Ou发此音。例 词:neuf facteur bOuf sOur元音X 舌位和开口度同e,但双唇用力突出呈圆开。字母eu,Ou在词末开音节或z前发X。例 词:peu deux vOu heureuseFONT半元音j 同英语j,但肌肉紧张,有摩擦音。字母i,y在元音前发j。例 词:bire cahier piano viande真的不掉线吗?、?半元音H 发音部位同y,但肌肉更紧张,气流通道更窄,产生摩擦音。字母u在元音前发H。例 词:nuit nuage pluie manuel半元音w 同英语w,但肌肉紧张,有摩擦音。字母ou在元音前发w。例 词:oui ouate louer jouetm n l d k s辅音m 同英语m。字母m发m。辅音n 同英语n。字母n发n。辅音l 近似英语l,但舌尖抵上齿龈。字母l发l。辅音d 近似英语d,但舌尖抵上齿。字母d发d。辅音k 同英语k,但在元音前不送气,在元音后则送气。字母c在一般情况下发k,k,qu发k。辅音s 近似英语s,但舌尖抵下齿。字母c在e,i,y前发s,s,发s。f v F V t z辅音f 同英语f。字母f,ph发f。辅音v 同英语v。字母v,w发v。辅音F 近似英语F。字母ch发F。辅音V 同英语V。字母j发V,g在e,i,y前发V。辅音t 近似英语t,但舌尖抵上齿,在元音前不送气,在元音后则送气。字母t发t。辅音z 近似英语z,但舌尖抵下齿。字母z发z,s在两个元音字母之间发z。p g M r辅音p 同英语p,但在元音前不送气,在元音后则送气。字母p发p。辅音 同英语。字母b发。辅音g 同英语g。字母g在辅音字母及a,o,u前,gu在e,i前均发g。真的不掉线吗?、?辅音M 舌尖抵下齿龈,舌面抬起接触硬腭中部,形成阻塞,气流从鼻腔外出。字母gn发M。 辅音r 舌尖抵下齿,舌后部抬起,与软腭、小舌靠近,气流通过该空隙时发生摩擦,使小舌颤动。字母r发r。辅音群plblklgl发音时将两个不同的辅音音素连起来读。以上辅音群分别由字母pl,bl,cl,gl表示。辅音群prkrgr分别由字母pr,br,cr,gr表示。辅音群trdrfrvr分别由字母tr,dr,fr,vr表示。真的不掉线吗?、?高中数学试题中的语言问题初探 本文作者:李瑾 胡怡群数学学习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反之,数学知识最终是借助数学语言来传播、交流的,数学史上,类似伽罗华的论文在去世后38年才被世人看懂的先例屡见不鲜。原因之一就是作数学论文和读数学论文都需要有坚实的数学语言功底,才能将抽象的思想流芳百世,化为人类进步的力量。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与数学的亲密接触就是从书本概念和考试试题中截取的,因此我们着重开展试题中数学语言的探索。一、 试题中的数学语言能力问题。几乎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少不了文字的描述,反之,学生体现的思维过程也是通过文字表述而达成。尽管高考中的解答题,为学生反映自己的真实数学能力搭建了平台,但近年来,为凸显考察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有些开始单独对语言提出明确的要求;有些题尽管没有明确考数学语言,但是,如果应试者对数学语言理解不深刻,不善于进行多种表示方式的转换,就很难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笔者作为数学教师,深感要认真加强自己的数学语言的修养,努力培养学生真的不掉线吗?、?在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转换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例1:2006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12.同学们都知道,在一次考试后,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高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降低;反之,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低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提高. 这两个事实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为:若有限数列满足,则 (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 本题答案:和 。需要说明的是:“数学语言”是个使用很混乱的词语。笔者理解,数学语言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是基本上用自然语言表示的,也可以夹杂一些符号,另一种则是纯粹用符号和式子表示的。两种表示法,各有各的好处。一般说,纯粹用符号和式子表示的数学语言,缩短了语言长度,体现了语言的简洁美;基本上用自然语言表示的数学语言,有时有通俗的一面。更确切地说,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体验。这两种数学语言 “互译”是十分重要的。真的不掉线吗?、?例1是将自然语言表示的意思转换为符号和式子。下面的2008年上海高考(理)的一道习题,可以体会从符号式子到自然语言的转换:例2:2008年上海高考(理):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一个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切于点C、D的定圆所围成区域(含边界),A、B、C、D是该圆的四等分点,若点P(x,y)、P(x,y)满足xx 且yy,则称P优于P,如果中的点Q满足:不存在中的其它点优于Q,那么所有这样的点Q组成的集合是劣弧( )A B C D 本题就是一个数学语言的解读:“若点P(x,y)、P(x,y)满足xx 且yy,则称P优于P,”这句话涵义就是准确地描述了所谓P优于P,就是指P在P的左上方,而左上方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数学语言利用直角坐标系解释了左上方的概念。由此“如果中的点Q满足:不存在中的其它点优于Q,”真的不掉线吗?、?就是指对于点Q而言,没有左上方的点,那在左上方的弧上的点不就满足条件了吗?而学生在处理这道题时,被“玄妙”的符号和式子所迷惑,而抓不住事物的本质。一旦用自然语言翻译一下,不就是“左上方”,“右上方”么!这种翻译,将抽象的式子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体验,成为解这道题的关键。本题答案:D。 再如:例3:(上海市某区2008年第二次模拟考题):若函数和的定义域、值域都是R,则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答案:D)A存在一个x(),使得B有无穷多个x(),使得C对于任意的x(),都有D 下面是笔者在讲解这道题时候的课堂实录片断:学生甲:因为定义域都是R,那不就是(C);学生乙:不对,本题即是的解集概念,例如:令,则而不是对于一切实数恒成立的条件,(C)显然是不妥当的。应该选(D)。学生丙:如果这么解释,那么B也对啊!真的不掉线吗?、?学生丁:B不确切,如果,那就不存在x了。 其实学生对这道题的争论就是对概念的外延的辩论,他们不能用详尽的数学语言表达,但是可以同数学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虽然用实例说明概念不是很精确,但这就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转化了一种内心体验。可见,要弄懂抽象的符号和式子,重要的是举例,也就是用具体化来应对抽象化。数学思维的检验必须通过数学语言的载体来表达,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把握,简洁描述,用词规范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在平常教学和作业反馈中应该进行足够的重视。平时在学习概念时,充分举例,尝试让学生用自己语言叙述概念。本题答案:D让我们回归到数学学习本身,之所以人类构建了数学体系的“万丈高楼”,“奠基石”还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例如我们学习的欧基里德体系就是从公理出发,将这个体系推向及至。因此教师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传授新知识、新概念的机会,让懵懂的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完成对数学的认识,充分理解数学语言蕴涵的深层涵义。近年来一些“概念阅读题”就反映这方面的能力要求。例4:将能写成m(m1)个连续自然数之和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构成一个数列,此数列记为,表示第n个(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真的不掉线吗?、?能写成m个(m1)连续自然数之和的数,则的解析式为 。在学习了数列和组合数一些知识点后,对于抽象的数值计算的概念训练,本题的意思是求首项为n的m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它之后m个自然数的和),即。本题答案:。解这题时,关键是,要看透“”的意思,也就是要将它翻译成自然语言。二、 试题中数学语言的盲区反映着学生思维和知识点的误区很多高中毕业的学生回到母校后普遍反映大学的高等数学简直犹如天书,细想一下,其实,还是我们中学老师把他们“宠坏”了。教师为了渗透一些知识点,反复进行操作训练,而每个老师都知道,习题都是“换汤不换药”,语意背景相似,因此学生已经习惯了这些常见题型,而精准的数学语言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淡化了。在近年高考中,一些老师觉得平时数学能力还不错的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栽了跟头,其实还是暴露出数学素养培养得不够。印象比较深刻有这两个方面:1反例与反证例5:2005年上海春季高考16.真的不掉线吗?、?设函数的定义域为,有下列三个命题:(1)若存在常数,使得对任意,有,则是函数的最大值;(假)(2)若存在,使得对任意,且,有,则是函数的最大值;(真)(3)若存在,使得对任意,有,则是函数的最大值. (真) 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答案:C) (A)0个. (B)1个. (C)2个. (D)3个.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心存疑虑,学生普遍认为命题(3)肯定是正确的,由于命题(3)正确,命题(2)显然不完整,可以用y=sinx的例子加以否定。其实从命题本身意义上而言,命题(2)并没有错,因为其前提条件是“若存在,使得对任意,且,有”,而学生所举“反例”y=sinx并没有符合这个条件,因而也不具备否定该命题的依据,因而不是反例。命题(2)显然描述的是具有唯一自变量对应最大值的函数,例如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作为“最大值”这个概念,命题(2)不是很完整,而作为具有“题设与结论”的命题而言,确实是真命题。那么,反例的把握为什么是个语言问题呢?因为“举反例”,“反证法”都是思维的批判性的集中体现,语言的表述比较“拗口”,容真的不掉线吗?、?易暴露出“存在性和任意性”的认知不完善。所谓“举反例”,就是存在一个元素(或事实)满足题设,但推不出相应的结论,比如,对x1,则x2,显然例举x=1.5,就可以推翻命题,只要存在一个即可,这是验证假命题的方法。而真命题的验证必须是所有满足题设的条件的元素都能推出结论。类似的,我想起高三复习课的两道典型例题:例6:(1)已知数列其中,且数列为等比数列,求常数p;(2)设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证明数列不是等比数列。解:第(1)小题中,我们可以利用为等比数列,建立关系式,得到p=2或3。但学生对第(2)小题的理解是这样的,他利用第(1)小题的真的不掉线吗?、?,然后利用显然,证明这个不是等比数列,他称这种证明方法是“举反例”.学生潜意识的逻辑可能认为要证“不是”,就是举反例,举一个反例加以否定,不就行了吗?每次讲这道例题总有学生纠缠许久,如果教师要将学生从这种谬误的逻辑中带出来,只要让学生体会一个字,如果把结论中的“不是”改成“是”,同学,你也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吗?此时,学生才发现自己在证明问题中只考虑特殊情况,认清自己证明的失误。其实第(2)小题,为了证明“不是”我们可以利用反证法,证明:(反证法)若“是等比数列”不妨设an的公比为q,bn的公比为p,则,则可推得的公比相等,与条件矛盾,所以不是等比数列。由此我们把所有的此类都给否定了。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命题的基本方法。在证明一个数学命题时,如果运用直接证明法比较困难或难以证明时,可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其步骤是(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真的不掉线吗?、?(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例7:下列各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存在这样的,使cos(+)=coscos+sinsin.(B)不存在无穷多个,使cos(+)=coscos+sinsin.(C)对于任意的, cos(+)=coscos+sinsin. (D)不存在这样的,使cos(+)coscos+sinsin.由A得,因此选择A两角和公式提到:cos(+)=coscos-sinsin,适合于任何情况.但题目中利用学生平时一个记忆的偏差辨析了“任意”和“存在”的区别,值得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2.数学与生活应用题中的语言问题历来成为了“众矢之的”,“众口难调”的“一道菜”,近年来上海高考题还是将课本中的常规模型作为检验载体,旨在测试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但是问题就算一遍又一遍的操作,但在理解方面有阻碍的学生还是无法跨越。例如一道陈题,此次被选入某区的模拟考试卷中,学生还是有争议: 例8:(上海市某区2008年第二次模拟考题)某厂预计从2008年初开真的不掉线吗?、?始的前x个月内,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总量f(x)与月份x的近似关系为:(单位:台)且(1) 写出2008年第x个月的需求量g(x)与月份x的关系式;(2) 如果该厂此种产品每月生产a台,为保证每月满足市场需求,则a至少为多少? 第(2)题正确解法:由恒成立,得到恒成立;而学生错误理解:利用第(1)小题的结论,用恒成立,即a大于等于g(x)中的最大值,但试想,平均量与各月的最大值进行比较,那每个月都多余那么多产品如何处理。其实应该:ax代表x月的生产总量,然后与累计需求量f(x)比较,使不等式恒成立。这道题学生欠缺还是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做对的学生告诉其他同学,也让做错的同学无言以对,其实让学生之间相互纠正语意问题,是值得推荐和尝试的。生活经验无疑成为了学生建模过程中难以逾越的“坎”。例9:(上海某区2008年第二次模拟考题):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理财观念日益深入真的不掉线吗?、?人心。投资股市正成为一种时尚,如图所示是某股票的K线图(即股票价格的走势图),其起始价格为每股10元。假设其运行规律为两个月上涨,接下来一个月下跌,上行线是以每月10递增的指数型曲线段,下行线是以1为斜率的直线型线段:设第n月末的股票价格为。若某人用100500元投入该种股票,并于两年后抛出,问他共盈利多少元?(已知每次交易须交付印花税和佣金共计为交易额的0.5,精确到元)。解: 此人一共花了元,买了10000股。=11.1(元),(元)(元)设盈利为A,A=元学生当然不知道,股票不管买入卖出都要缴税,所以一开始投入的100500元的500元正好作缴税之用,也就是说真正的股票资金为100000元,即买了10000股。当然,无论数学建模“门槛”如何再低,再回归到书本内容,学生对文字的辨析依然不是那么敏感,例如:数列中的前n项和与第n项的区别,确实又是学生的一个盲区,不用说隐含的条件,就算明确指出,学生有时也会视而不见。真的不掉线吗?、?例10:(2005年上海高考) 假设某市2004年新建住房400万平方米,其中有250万平方米是中低价房,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该市每年新建住房面积平均比上一年增长8%,另外,每年新建住房中,中低价房的面积均比上一年增加50万平方米,那么,到哪一年底:(1)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积面积(以2004年为累积的第一年)将首次不少于4750万平方米? (2)当年建造的中低价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首次大于85%?解:(1)设中低价房面积形成数列an,由题意可知an是等差数列, 其中a1=250,d=50,则Sn=250n+=25n2+225n,令25n2+225n4750,即n2+9n-1900,而n是正整数, n10.到2013年底,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计面积将首次不少于4750万平真的不掉线吗?、?方米.(2)设新建住房面积形成数列bn,由题意可知bn是等比数列,其中b1=400,q=1.08,则bn=400(1.08)n-10.85. 由题意可知an0.85 bn,有250+(n-1)50400(1.08)n-10.85. 由计箅器解得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最小正整数n=6. 到2009年底,当年建造的中低价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首次大于85%.第(1)题要求的是前n项和,而第(2)题是第n项,学生在判断方面还是有偏差。 一定程度上,类似试题的出现并不是单纯数学知识的考量,而是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的评判,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实际应用的语言把握不到位表面是一个审题不清,而暗藏背后的还是数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互译”存在缺陷。三、试题中值得商榷的问题:尽管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确实有欠缺,但作为教师而言,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些试题本身也存在着让学生匪夷所思的细节,难以把握。真的不掉线吗?、?很多时候,往往分析试卷到一半,学生就开始对题意提出自己的解释。确实,平常一句话可以有千万种理解,但是作为自然科学之首的数学学科的一个概念、一个定论、一个判断应该是毫无瑕疵,来不得半点漏洞,因为它的体系必须是完整而无可辩驳的。因此教师在编写试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事先充分考虑和预见各种结果,以免出现差错和歧义。 根据学生的反馈,有些试题还是值得商榷的:例11:04年上海高考(理)12:若干个能唯一确定一个数列的量称为该数列的“基本量”.设an是公比为q的无穷等比数列,下列an的四组量中,一定能成为该数列“基本量”的是第 组.(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组号) S1与S2; a2与S3; a1与an; q与a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Sn为an的前n项和.(答案:、)这道题的本意构造得相当好,要求学生是否知晓数列中“知三求二”的探求思想,同时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估计解的情况,可是学生对4个选择项里的an无法把握,an到底是指“a2,a3,a10等”具体常数呢,还是指含有“n”的解析式,然后学生只能猜测如果含有“n”的解析式,那么不就是唯一确定了吗?而这个疑虑并不是出题者本意让学生难辨,可惜的是,许多学生因为这道题的含糊表达,误导了他们真的不掉线吗?、?的解答,如果题目后的注解是:指出an是中的“n”为大于1的整数常数,就可以回避这个不值得考虑的疑虑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一份试题的第22题:设P1(x1,y1), P1(x2,y2), Pn(xn,yn)(n3,nN) 是二次曲线C上的点, 且a1=2, a2=2, , an=2构成了一个公差为d(d0) 的等差数列, 其中O是坐标原点. 记Sn=a1+a2+an.(1)若C的方程为=1,n=3. 点P1(10,0) 及S3=255, 求点P3的坐标; (只需写出一个)(2)若C的方程为 (ab0). 点P1(a,0), 对于给定的自然数n, 当公差d变化时, 求Sn的最小值;(3)请选定一条除椭圆外的二次曲线C及C上的一点P1,对于给定的自然数n,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1, P2,,Pn存在的充要条件,并说明理由.第(2)小题,出现类似的讲法:“对于给定的自然数n”,它的含义就相当明确,希望学生转换思路,一改平时以“n”为变量的函数关系,转换到关于“d”的一次函数,进行探求。例12:2007年上海高考(理)20 如果有穷数列(为正整数)满足条件,即(),我们称其真的不掉线吗?、?为“对称数列”例如,由组合数组成的数列就是“对称数列”(1)设是项数为7的“对称数列”,其中是等差数列,且,依次写出的每一项;(2)设是项数为 (正整数)的“对称数列”,其中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记各项的和为当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的最大值;(3)对于确定的正整数,写出所有项数不超过的“对称数列”,使得依次是该数列中连续的项;当时,求其中一个“对称数列”前项的和解:(1)设的公差为,则,解得, 数列为 (2) , , 当时,取得最大值 的最大值为626 (3)所有可能的“对称数列”是: ; ; ;真的不掉线吗?、? 对于,当时, 当时, 对于,当时, 当时, 对于,当时, 当时, 对于,当时, 当时,学生在回答第(3)小题时普遍反映依次是否指顺序可以调换,即真的不掉线吗?、?“”是否也是指的是“”中的依次,一个语文意义词语“依次”该如何解释,试想“甲乙丙”依次排开,是否是指甲可以为排头或排尾呢?致使许多学生对这道小题出现漏解情况。例13:2008年上海春季高考第11题:已知;(是正整数),令, ,. 某人用右图分析得到恒等式: ,则 .本题答案:。本题结合了今后大部分学生都要涉及的积分的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列、观察图形等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是一道漂亮的题,但是遗憾的是,学生不知道回答什么,学生总是认为用k,n的关系式作为解答,而未曾想答案确是用带下标的表示,又让学生误入歧途。例14:(上海某区2008第二次模拟考题)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为常数,则称该数列为S数列。(1)判断an=4n-2是否为S数列?并说明理由; (2)若首项为a1的等差数列an(an不为常数)为S数列,试求出其通项;若首项为a1的各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为S数列,设真的不掉线吗?、?(3) n+h=2008(n,h为正整数),求的最小值。解:(1)由,得,所以它为数列; (2)假设存在等差数列,公差为,则 (常数) 化简得 由于对任意正整数均成立,则 解得: 故存在符合条件的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为:,其中 (3) . 其最小值为,当且仅当取等号。 解决第3个问题时,自然利用了第2个问题的结果,但第2个问题的结果里条件是非常数数列,而第(3)小题中应该把所有情况都有所考虑,经过比较,才能得到其最小值。例15:关于根的个数的问题(1):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在区间(0,3)内,则 。(2):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在x(0,3)有一个交点,则 。(1)中的“一个根”不包括重根,即重根算2个根,所以不包括.(2)中的“一个交点”(切点)包括即为联立方程中的重根,算一个点。两者的区分,在于:不牵涉到图像时,重根算成两个根;牵涉到图像时,由重根产生的切点只算一个交点。这个知识点暴露出初高中衔接处的漏洞,初中时,我们反复强调重根的个数;而高中阶段在解析几何和函数与方程中,我们借助方程解决图形问题时,重根的意义与切点没有得到明确的统一,甚至,我们高中教师在出高一新生的暑期练习题时会想,学生知道相切的概念吗,初中有这个概念吗?如何探讨的呢?初高中的衔接确实是摆在新教材操作的“大问题”,前后知识概念的统一,脉络的一致是需要一个团队相互配合连贯的,以免让一线教师难以操作,在此不做详细赘述,只是希望引起普遍重视。进入高三教学后,教师也认为掌握了一定高中数学知识的学生开始质疑试题的措辞,甚至质疑书本内容,可能会使教师感到有些尴尬,但我却认为这正是教育成功的体现。曾经有人认为“宣传”即“教育”,但是我认为“宣传”是“灌输”,而“教育”是“唤醒”,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再创造。今天他们可以质疑“人造”试题,明天他们就可以质疑任何“不合理”的事物,探索未知世界,从而改造创新。所谓“数学教学”即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斯托利亚尔(苏),数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我们通过课堂加强了学生与“终日谋面”的教师的交流,通过试题加强了学生与“素未谋面”的学者的交流,而其中的桥梁都是因为数学语言,而主旨却是相同的,希望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启发下,让逻辑思维日趋成熟,探求数学的真谛。真的不掉线吗?、?外企用人标准1、教育背景 许多外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比如程序开发、医药开发则要求有硕士或更高的学历;虽然说有许多企业并不以学历为重,但从长远看,随着市场与职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呈渐升趋势。 2、英语水平 大部分外企尤其是欧美企业对英语水平都有个基本的要求,如简单的日常口语对话,以及阅读文件与撰写简单报告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外企在招聘人才时,一般不看求职者的外语四级、六级证书,而是有专门的语言测试,因为他们更重视应用。 3、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常的办公室软件如:Word, Excel, PowerPoint, Access,用于日常沟通的办公软件如:Outlook, Exchange, Lotus Notes,行业专用软件如:AutoCAD, PhotoShop, FrontPage, Dream Weaver, MS-Project等成为一种基本的能力。还有互联网应用技能,使用互联网完成基本的信息搜索等。 4、外资企业也十分注重员工的操守如诚实和责任感、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实干精神,工作效率、创新能力。 二、外企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组织文化模式,其表现在管理风格及对人员的要求上就有差异。 国家模式 管理方式 制度氛围 晋升环境 欧美 注重个人的创造性与实际能力的发挥 管理氛围相对民主与宽松 以工作实绩为指标进行提职或加薪 日本 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管理制度非常严格 “年功序列”(即中国的论资排辈)现象非常明显 认清自己求职的公司的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特色,了解这些特点,对你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非常有帮助,也会帮助你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失败”,从而使成功机率大大增加。 三、如何应聘外企 面对林林总总的招聘广告,你需要做的是两件事:筛选和分析。 筛选即通过观察招聘广告评估企业的实力。一般来说,有实力的外企为寻到一位人才,其招聘广告也不会吝惜投入(当然也非全部如此);分析就是分析招聘广告的真假和招聘职位的竞争力,自己是不是适合。筛选与分析之后,你还需要在简历的设计与包装、投递形式、投递时间等方面做一定的准备。 四、外企面试技巧 1、准时 正规的外资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一点,它可以间接映射你的人品与工作风格。了 2、重视细节 踏入大门起,你的一举一动也许已经纳入考官的眼界。你与前台小姐的对话、你进入Office真的不掉线吗?、?的姿态、眼神、坐姿等,都反映了你的形象,决定你成功与否。 3、举止得体 你的举止、你开门与关门的动作、你与面试官坐立的顺序等等,都是面试官评价你的依据 。 4、自信 你是否给人以自信的神态?是否有主见? 5、谈话礼仪 你抢话吗?注意眼神交流吗?你有各种小动作吗?你注意说声谢谢吗? 6、资料准备 你带齐面试官索要的相关的资料了吗?你的简历按照要求准备了吗? 7、不卑不亢 你是否过分自谦?你是否有阿谀之嫌?你是否从容应对? 8、面试离开时 在你未完全离开公司之前,你的一举一动仍处在考官们的视线之中。 9、面试之后 写一份简短的、发自你内心的表达感谢信给面试官。迟到失约守时守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起码的礼数,迟到、失约更是外企面试中的大忌。这不但会表现出求职者没有时间观念和责任感,更会令面试官觉得你对这份工作没有热忱,从而对你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面试官提醒求职者,去面试时你最好提前10至15分钟或准时到达。如因有要事迟到或缺席,一定要尽早打电话通知该公司,并预约另一个面试时间。数落别人很多跳槽者在面对雇主“你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公司”这一问题时,往往会数落原单位的不是,比如薪水过低、原雇主不能知人善任、同事间勾心斗角等,将自己跳槽的原因全部推到原单位的过错上,并极力赞扬新雇主是如何如何的好,以博得面试官的好感。事实上,在面试官眼里这样的求职者只会逢迎拍马,不找自身的原因,这样的人工作一定不认真。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对方的过错,而一味地推脱自己的责任,这样数落别人只会让面试官觉得你记仇、不念旧情和不懂得与别人相处,反而更会招来面试官的反感。掺水说谎由于外企的工作环境、薪水待遇等相对较好,前往求职的人自然不少,很多人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使出了包括韦小宝式的撒谎功夫,伪造自己的职业史,将不属于自己的功劳据为己有。这样做的求职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作为一个跨国公司,诚信是做人最起码的真的不掉线吗?、?要求,任何雇主都不会聘用没有诚信、随时撒谎的人作为自己的员工。即使在面试现场能蒙混过关,但谎言一旦被揭穿,那么你的苦日子就来了。因此,面试官提醒求职者,面试时千万要实话实说,不能无中生有,用谎话代替事实。短话长说一般来讲,每个人的面试时间都不会太长。因此,求职者都会想方设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展现出自己的才能。但求职者在推销自己的同时,不得不记住中国的一句老话言多必失。面试的目的是了解你简历上不能体现的能力,面试官的目的非常明确,因此,你在推销自己时切忌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否则,面试官会觉得你不善于抓住问题的重点,总结归纳的能力太差。但也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的求职者由于担心管不住自己的嘴,在回答问题时,答案只有一两句,甚至只回答“yes”、“no”,这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尽量做到谈吐自如。欠缺目标外资企业非常看重员工自身的职业规划,如果你的求职目标太多,这个岗位不适合就希望到那个岗位工作的话,这就会给面试官留下没有明确事业目标的印象。虽然一些求职者的其他条件不错,但无事业目标就会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企业带来损失。面试官倒情愿聘用一个各方面表现虽较逊色,但具有事业目标和热忱的求职者! 真的不掉线吗?、?论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因素 084218100 08国贸A班 方晓英商务谈判,不仅仅是谈判各方基于经济利益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各方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沟通。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的国际商务谈判更是如此。国际商务谈判受到各自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难以把握的就是文化因素。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碰撞甚至冲突,相当一部分谈判因此而失败,直接影响了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正确把握文化因素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和密切,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进行相互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种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将大大增加。而这些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即我们称之为国际商务活动,常常是伴随着谈判来进行的,谈判已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后,尽管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日益广泛地采用电子商务或无纸贸易方式,但并不能取代国际商务活动之间的直接接触和面对面谈判。所谓国际商务谈判,顾名思义,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不同主体之间就商务上的有关事务所进行的磋商、会谈。对此,人们会想到谈判各方或温文尔雅、和风细雨、各抒己见;或唇枪舌剑、针尖麦芒、据理力争,为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努力争取。其实,商务谈判,不仅仅是基于经济利益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各方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沟通。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的国际商务谈判更是如此。国际商务谈判受到各自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难以把握的就是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民族或群体的显著特征。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碰撞甚至冲突,相当一部分谈判因此而失败。正如美国学者保罗A郝比格所指出的:“虽然谈判双方都想达成一个成功的商业契约,但超过2/3的美国与日本间的谈判努力都失败了。一个成功契约的障碍大多来自文化因素,而不是经济和法律因素。由于谈判双方都从自己种族优越的情景和经验来观察对方,所以每一方也常常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谈判会失败。有关文化知识的缺乏及将谈判对方设想成外来的和不自然的阻碍了同来自其他文化的人的有效谈判。”一、 文化差异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体现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不同的文化自然地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类群。这种地域的、所属群体上的差别使不同文化的群体相互疏远, 从而造成人们沟通与交往的障碍。当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人进行谈判时, 文化认同经常可以加速谈判的进程, 而当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时, 情况正好相反。1. 文化差异影响沟通过程文化差异对谈判沟通的影响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语真的不掉线吗?、?言是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虽然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在各种文化中具有较高的相适性, 但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语言差异也是显而易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江北社区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防火宣传知识培训课件
- 重大危险源知识培训
- 老年人茶饮培训课件模板
- 重卡销售培训知识内容课件
- 老年人科普保险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沟通交流课件
- 企业员工内训师培训
- 老年人性关爱课件
- 老年人急腹症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产科危急重症管理制度
- 【生物 安徽版】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原卷版)
- 2025年《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医院价格公示管理制度
- 地产交叉检查管理制度
- T/CACEM 22.5-2023校车运营服务管理第5部分:信息化管理规范
-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业主、管理人、设计人三方)
- 新生儿竞赛试题及答案
- 龙舟体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家庭储能系统的市场前景分析
- 重大事项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