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25张).pptx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二 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25张).pptx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二 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25张).pptx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二 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25张).pptx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二 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25张).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 二 三 一 铁路与公路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史料解读京张铁路的设计者 中国著名的铁路专家詹天佑认为 各出所学 各尽所知 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 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的话反映出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铁路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 促进国家富强 维护国家主权 为民族争光 一 二 三 二 水运与航空 依据教材内容 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三 通讯工具的变迁1 新中国成立前 一 二 三 2 新中国成立后 1 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改革开放后 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到2003年末 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互联网也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 影响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一 二 三 自主思考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 一方面 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促进了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加快了生活节奏 另一方面 也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工作 学习 生活与交往方式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史料导入 探究点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此 铁 路一开 遂专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 中国车马既难与之并驾齐驱 更不堪其横冲直撞 势将断绝往来 商民交困 且内地股匪未靖 乘机煽动 作梗生端 即外国人之在中国者 亦断不能平安无事 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 1865年 互动探究 1 史料反映出毛鸿宾对修筑铁路持怎样的态度 其理由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 提示 1 反对 理由 不利于中国人的出行和贸易 容易引发民变 造成社会动荡 2 列强入侵的影响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以推动社会发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史料导入 1 特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铁路 水运和航空业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发展过程明显呈现出城市比乡村先进 东部比西部先进的特征 2 成因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 积极兴办近代交通 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 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3 社会影响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加强 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史料导入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史料导入 例题 据1876年的 申报 报道 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 不知其危险安妥 而 乘客中 妇女以及小孩竟居其大半 坐车者尽面带喜色 旁观者亦皆喝彩 这反映出 a 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 大多数国人仍然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 中国社会已具备接纳某些新事物的能力d 铁路发展形成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题目立意 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是近代化的重要表现 铁路交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成果 它也在推动着中国近代化的不断发展 本题旨在考查铁路交通发展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关系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史料导入 解题指导 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 人们对铁路运输这一新生事物充满好奇 并且一部分人还亲身进行了体验 这与原来对外来事物一概排斥的做法相比 表明中国已开始接纳近代文明的某些成果 因此 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1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 匆匆匆 催催催 一卷烟 一片山 几点云影 一道水 一条桥 一支橹声 一林松 一丛竹 红叶纷纷 催催催 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 公共汽车b 飞机c 火车d 轮船解析 从诗人对行进的描述来看 诗中涉及的交通工具有 车轮 由此可排除b d两项 从诗中 水 桥 红叶纷纷 等描述上 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交通工具不仅长距离行进 而且速度较快 因此 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 9 1 2 3 4 5 6 7 8 2 1867年 美国 纽约时报 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 铁路的兴建 可能导致众多苦力 车夫和船夫的失业 一场反抗 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 一俟铁路建设成功 清廷都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 变得过于强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 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 近代国人愚昧无知 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 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交通近代化的阻力解析 题干提供的信息 铁路的兴建 可能导致众多苦力 车夫和船夫的失业 说明交通近代化遭到下层民众的反对 清廷都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 变得过于强大 说明外国资本的侵略是阻碍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因素 故选d项 答案 d 9 1 2 3 4 5 6 7 8 3 盛宣怀曾上疏介绍某种发明 无智愚长幼之别 无学习译录之难 入手而能用 著耳而得声 此亘古未有之便益 故创行未三十年 遍于各国 他所介绍的发明是 a 火车b 电话c 电报d 轮船解析 入手而能用 著耳而得声 说明他所介绍的是通讯方面的发明 电报需要 译录 因此 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b 9 1 2 3 4 5 6 7 8 4 据记载 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 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 便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 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解析 慈禧太后的做法说明她非常讲究封建等级秩序 她害怕近代科技的应用会破坏封建等级制度 这充分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 b 9 1 2 3 4 5 6 7 8 5 近代中国的交通变化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这一特点是由近代中国 a 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的b 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c 列强侵略不平衡决定的d 自然条件不平衡决定的解析 交通相对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而经济发展滞后的广大内地交通十分落后 答案 b 9 1 2 3 4 5 6 7 8 6 右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 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 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a 服饰b 发型c 交通工具d 建筑装饰风格解析 黄包车是近代从外国传入的 故c项正确 图片上的服饰没有体现近代气息 故a项不正确 图片上人物的发型也属于传统发型 没有体现近代气息 故b项不正确 图片上没有看出建筑装饰风格 故d项不正确 答案 c 9 1 2 3 4 5 6 7 8 7 入手而能用 著耳而得声 坐一室而可对百朋 隔颜色而可亲謦欬 谈笑 此亘古未有之便益 故创行未三十年 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 现已可通数千里 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材料反映的是电报的优点b 该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 该发明在清末已经传入中国d 该发明促进了各地的联系 作者对此发明持肯定的态度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 著耳而得声 可知材料所讲述的是电话的优点及作用 而非电报 故选a项 答案 a 9 1 2 3 4 5 6 7 8 8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在 论电报 中指出 夫世之至神至速 倏去倏来者 盖莫如电 藉电以传信 则其捷也可知 今泰西各邦 无论隔山阻海 顷刻通音 诚启古今未有之奇 泄造化莫名之秘 这反映出他已认识到 a 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源b 发展电讯事业的重要性c 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d 抵制外来侵略的迫切性解析 郑观应在其论断中 较为客观地阐述了电报的作用和价值 这反映出他已经认识到近代电讯事业的重要价值 因此 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b 9 1 2 3 4 5 6 7 8 9 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清廷决定恢复从山海关至沈阳的关外段铁路工程 并先完成锦州段工程 当时有关官吏 因恐怕雇佣外国工程师勘测线路会激起民变 故不得不起用詹天佑 于是 詹天佑被调任山海关至锦州段的驻段工程师 詹天佑负责主持锦州段铁路的修筑任务 其工程相当艰巨 它包括锦州铁路和营口支线两部分 前者沿线需建大小桥梁九十余座 线路还要跨越干柴岭山沟 后者沿途地势低洼 水质含碱量大 不宜饮用和作机车用水 为此 需建数座水塔和蓄水池 詹天佑精心勘测筹划 日以继夜 深入工地 指挥修筑 工程虽然艰巨 但进展较快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 关外铁路通车至锦州 次年通车至大虎山 营口支线也全部通车 正当此时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关内外铁路被英 俄两军占领而被迫停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