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 文明的起源 1 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2 中国文明的起源 1 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文明 的含义 易经 文言 天下文明 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中 文明 一词 一般是指 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是在20世纪初期从西方引进的 1 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对文明概念的不同理解有的国外学者认为文化即文明 中国学者中有的认为文明即国家的建立 有的认为是否可称之为文明不应该一刀切 文明应该有一个发展过程 大多数意见都认为古代文明应当有标准 在世界范围内 这个标准应该是一致的 但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 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文明起源的问题就是阶级社会和国家起源的问题 恩格斯指出 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1884年 奠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起源的基本理论 1 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文明的若干要素文字 城市和复杂的礼仪中心 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 最初的文明 关于文明的起源的考古学研究 GlynDaniel Thefirstcivilization thearchaeologyoftheirorigins 1968 青铜器 宫殿基址 文字 贝塚茂树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1977 1 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十大标准 城市类型的大型定居地 宏伟的公共建筑 有税收制度或定期的征贡制度及资金的集中积蓄 经济包括商品交换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专门的工匠已分离出来 文字 科学的萌芽 算术 稽核 天文有某种程度的发展 发达的艺术 特权阶级的存在 国家等 英国考古学家戈登 柴尔德 V GordonChilde 城市革命 1950 1 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 怎样认识这些文明要素的讨论 对文明因素的讨论应注意 有些只是文明的因素 不能认为是文明社会中不可少的条件 另外 世界范围内 不同的地区 文明的标志或要素亦可能有所不同 四 文明的起源 1 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2 中国文明的起源 2 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文明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诞生 又怎样兴起和发扬光大 不仅中国学者在长期进行探讨 国际学术界也把它作为相当热门的研究课题 研究史回顾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各种文明要素产生过程分析 研究史回顾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29年 研究史回顾 安阳殷墟发掘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 是从考古学角度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起点 研究史回顾 李济 中国文明的开始 1957年 研究史回顾 梁思永 龙山文化 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 考古学报 第七册 1954年 点明了龙山文化时期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阶段 研究史回顾 徐旭生 炳昶 倡导对夏文化的探索在豫西发现了二里头文化 1959年 研究史回顾 唐兰 中国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论 大汶口文化是少昊文化 一文 1978年 研究史回顾 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晚期城址的发现 河南登封王城岗 淮阳平粮台等 研究史回顾 李学勤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的看法 研究史回顾 中原地区发掘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取得重大收获 研究史回顾 1983年 夏鼐在日本作 中国文明的起源 学术演讲 后日本和中国分别出版了 中国文明的起源 一书 明确了二里头文化至殷墟商文化时期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并根据当时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指明了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范围与大致的地域范围 研究史回顾 至1986年 辽西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江汉地区 海岱地区 中原地区及甘肃东部地区的一系列新发现 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开拓了视野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内涵 苏秉琦的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一书 是这些新观点的主要代表 研究史回顾 苏秉琦 研究史回顾 近20多年来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表现出新的特点 加深理论的探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引进现代西方学者对文明 文明起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表现在文明的标志或要素的讨论 强调考古学的重要世界范围内各种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 无例外地都要依靠考古学成果来研究 其时文字仅处于萌芽状态甚至还没有发明 不可能有直接 系统的记载 中国考古学已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果 具备这个条件 重视传说的价值承认考古学的重要性 并不等于认为传世古籍中的古史传说没有意义 疑古学派对中国古史传说的全面否定已受到挑战 反对传统的中国文明起源单元论的观点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发展趋势研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20世纪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地区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上和对文明因素的追溯上 而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的背景 动力 模式和机制等问题较少涉及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致力于对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 对社会结构的变化做深层次的研究 自然科学技术手段被日益广泛地应用研究手段的丰富 促使诸如生态环境的变化 生产技术的发展 青铜器 玉器等贵重物品的产地 制作工艺和流通状况 原始宗教 战争的发展以及上述诸方面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 多学科结合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研究中的作用也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 聚落形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90年代后半期以来 聚落形态研究已经显示出其在研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和广阔的前景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 聚落形态研究是探索古代社会组织与结构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始注重各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研究要充分研究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 首先当研究各个地区文明的进程 探讨各自的特点 进而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背景与原因及其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重视研究礼制的产生 发展及作用 礼制是中华文明的核心 也是其突出特点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与礼制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 礼制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突破口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在夏商周年表基础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 河南省文物局等单位联合发起 2003年启动 研究范围将上溯到炎黄时代 完整地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进程及发展 探源工程专家组已经在河南西部 山西南部的黄河流域确定了4个中国龙山文化时期的研究项目 分别为河南省登封市王城岗遗址 新密市新寨遗址 古城寨遗址以及山西省陶寺遗址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文明的标志中国何时进入文明时代 或初级文明社会 中国文明期的起源地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关于文明的标志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 文明 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这种社会中 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 已有城市作为政治 宫殿和官署 经济 手工业以外 又有商业 文化 包括宗教 各方面活动的中心 他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 秘鲁似为例外 仅有结绳记事 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 文明的这些标识中以文字最为重要 1983年夏鼐以 中国文明的起源 为题应日本广播协会之邀所作公开演讲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宗庙近年有学者提出这是中国特有文明 宗庙代表国家并表示国都所在 宗庙的出现是文明形成的可靠标志 特定的宗教信仰 祖先崇拜中国古代商品交换活动很不发达 中国早期的文字 大型建筑 区域中心聚落 城市聚落 冶金术等的出现都不是纯技术发展或经济活动的结果 而与此密切关系 礼制也应列为文明要素之一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中国何时进入文明时代二里头文化时期 目前从考古学上能够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说得比较清楚的 仍然是二里头文化 龙山文化晚期 考古发现表明 许多文明因素在各地的龙山文化晚期已经形成 距今四 五千年间 大致以各主要区域内龙山文化形成年代为代表 其中 中原地区的陶寺文化开始出现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应是一个重要的界线 距今五千年前 主要以红山文化晚期 良渚文化早期 仰韶文化晚期等发现的高层次的文化遗存为代表 约距今6000年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以往由于 史记 的影响 形成了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一元论 20世纪以来 随着历史科学研究的深入 尤其是大量地下考古资料的出土 学术界开始认识到 中国在东西南北都有早期文明的生长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难说是单元的 直线的 而更可能呈 多元一体 状态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满天星斗说 以苏秉琦先生为代表 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 大小中心说 仍然坚持黄河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中心 在这一大的中心之外也存在若干个小的中心 辽河流域文化中心说 赤峰的红山文化并非受黄河仰韶文化的影响才形成的 它有自己明显的独立特征 远古文化北方狩猎民族文化的特点更加突出 远古时期并非落后于中原文化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起源地 永州说 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 俗称蛤蟆洞 发现了原始古稻和原始陶器 表明一万二千年前就有了相对成熟的原始农业和原始制陶业 由此推出 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非但 上下五千年 而是一万年 甚或一万余年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 玉蟾岩及其出土物 各种文明要素产生过程分析 李学勤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走出疑古时代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各种文明要素产生过程分析 中国古代文明十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早期国家 谢维扬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年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李学勤主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五 远古神话传说反映的人类历史 1 古史的传说时代2 古史辨派与古史之重建3 历史传说反映的史影 1古史的传说时代 中国古代史中 一般把夏以前的历史称为 传说时代 在有文字记载以前 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 随着文字的出现 增多 广泛使用 又对这些神话传说进行记录 整理 今天所见的神话传说 已不是口头传诵 而是经过了文字的记录和整理的 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记录 整理 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1 古史的传说时代 神话传说被历史文献记载的过程基本上是由较简朴到较复杂 由缺乏系统到逐步有系统 由神性很浓逐渐演化成人性 由纯神话逐步变成历史故事 西周到战国 是中国古史神话传说演进变化的时期 汉代则将之历史化 定型化 1 古史的传说时代 诗经 尚书 属于西周的一些篇章 包括西周加工的夏商文献遗篇 所见传说只提到了夏 商 周三代 1 古史的传说时代 1 古史的传说时代 天问 内容截至春秋末年 全文以三百六十九句提了一百七十八个问题 涉及天地开辟 洪水传说 大地情状 夏 商 周三代古史传说 古史逸闻和吴楚史事传说等 仍以夏 商 周为中国古史体系 出现了鲧 禹 共工 舜等神话人物 1 古史的传说时代 国语 左传 春秋战国时期 叙述古帝古神名增多 开始有虞 夏 商 周四代相承 也出现齐 楚 秦的宗祖神 排出黄帝 炎帝 共工 太昊 少昊 颛顼前后相承的古帝名次 又有与尧 舜族相联合的高阳氏 高辛氏 以及与尧 舜族对抗的帝鸿氏 少昊氏 颛顼氏 缙云氏后裔四个族 禹的事迹亦增多 除治洪水外 还划分九州 成为社神 1 古史的传说时代 山海经 战国神话故事全集 分 山经 海经 两部分 山经 当写成于战国前期 海经 当写定于秦或秦汉之际 所叙神话人物世系在 海经 不仅包括其他典籍中的神话人物 又增加许多新神 如西王母等 1 古史的传说时代 诸子学说战国中后期 竞相编排古史 儒 墨之说的 二帝三王 系统 二帝指尧舜 三王指禹 汤 周文王 五帝 说 有不同的说法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或包牺 伏羲 神农 黄帝 尧 舜 再或太昊 炎帝 黄帝 少昊 颛顼等 后期又提出有巢 燧人 伏羲 神农四氏 均排在黄帝前 1 古史的传说时代 帝系 战国末期出现 把所有主要神话人物和古代各族祖先神灵 都加以历史化 编排成统一且有血缘关系的古史世系 体现了当时要求大一统的客观需要 这一世系把唐 虞 夏 商 周五代各族分别归到颛顼 帝喾两系 使其具有共同血缘 都成为共祖黄帝的直系子孙 于是变为 五帝三王 的历史系统 1 古史的传说时代 淮南子 论衡 说文 风俗通 汉代继续有古史传说的编造 有女娲补天 化万物 造人类的故事 又创造女娲和伏羲兄妹为夫妇诞育人类的故事 三王历纪 汉末三国时 徐整提出盘古说 成为所有古史传说前最古的天地开辟的神话 由此 自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到如今 成为中国古史的定型 2 古史辨派与古史之重建 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 重建古史 与 走出疑古时代 疑古思潮 疑古思潮晚清以来人们向西方寻求真理 对旧的传统观念 包括对中国上古历史的看法 产生了怀疑 开始采取批判的态度 疑古思潮使人们对神话传说材料基本持否定态度 辛亥革命以后 疑古思潮在中外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由中国当时的思想史来考察 疑古思潮具有积极 进步意义 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则在于对古史 对古代文化 在某些方面否定过度了 以致造成了古代历史文化的空白 东周以上无史 论 古史辩派 古史辨派顾颉刚为代表的 古史辨派 在史学观念方面主要秉承了清代康有为学派的疑古思想 认为 周礼 左传 两部儒家经典都系刘歆佐莽篡汉的伪造 对夏 商 周的历史完全采取否定态度 顾颉刚依据 说文解字 许慎对 禹 的训释 认为夏禹不过是一条虫 但另一方面 古史辨派 对古史及上古文献的广泛存疑 证伪却促使他们从一个全新的史学立场来重新探讨 清理古史系统 古史辩派 顾颉刚 1893 1980 我国 古史辨 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学说 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建国后 负责校点 资治通鉴 和 二十四史 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史辩派 层累地造成古史 我很想做一篇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把传说中的古史的经历详细一说 这有三个意思 第一 可以说明 时代愈后 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如这封信里说的 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 到孔子时有尧舜 到战国时有黄帝 神农 到秦有三皇 到汉以后有盘古 第二 可以说明 时代愈后 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如舜 在孔子时只是个无为而治的圣君 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 第三 我们在这上 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 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 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 顾颉刚给钱玄同的信 古史辩派 层累说 在史料学领域内建立了全新的典范 动摇了历代相传的三皇五帝体系 在当时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古代史料真伪的大辩论 古史辨 第一册 1926年出版 至1941年第七册出版 收入350多篇文章 合计300多万字 古史辨 是古史辩论文章的结集 重在资料和见解的提出 不重在结论的统一 其中论点既有根本分歧的 也有大同小异的 无论当时史观如何不同的人 都逐步承认了 层累说 在史学上所占据的位置 古史辩派 古史辩 古史辩派 对古史辨派的评价以现代的眼光来看 古史辨派 其对旧史学的冲击 新史学的建立是值得肯定的 古史辨派 打破了几千年人们对古史的迷信 而将古史系统做了重新梳理 剔除了古史中迷信传说的成分 将古史系统建立在可信的史实基础上 这是具有革命性质的 在方法论上 古史辨派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念触及到了古史系统的核心 中国古史系统确实存在着大量层累虚构的迷信传说成分 以这种观念为指导清理古史 便具有了理性的科学的成分 古史辩派 除了其绝对的怀疑精神 对一些信史如 左传 周礼 等的误读 古史辨派 对建立科学的可信的中国史学体系是起到了开拓作用的 古史之重建 如何重新建立中国的古史体系 古史辨派摧毁了旧的古史体系 要求对传统史学重新认识 信古 疑古 释古以考古取代疑古 古史之重建 对中国古史面貌的重新认识新的理论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传入现代考古学的建立 为人们在传世文献以外开辟了认识古代的新的途径 伴随着考古成果的持续涌现和社会历史的发展 考古学在不断创造 历史 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改写 历史 古史之重建 如何对待古代的历史传说 应作进一步的整理 辨析工作 无论是 口耳相传 的传说 还是后人经文字记录和整理的传说 都会有变形 失实或附加之处 但全部否定之亦不可取 中国有重视历史的特点 古代的历史传说 正是这种传统的一部分 古史之重建 中国历史上三次古史重建活动第一次孔子对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重建 第二次汉代对先秦历史的重建 这两次是古史系统因传统文献缺失而遭到破坏 重建的主要途径是修复 整理和阐释传统文献 第三次20世纪初叶以来利用出土材料并结合传世文献对先秦历史的重建 古史系统因传统文献被怀疑而遭到破坏 重建的主要途径是以考古材料印证传统文献的可靠性 同时纠正和补充一些传统观点 进一步完善古史系统 古史之重建 古史重建的代表人物李济 徐旭生 张光直 苏秉琦等李学勤提出 走出疑古时代 是新世纪对历史的思考 代表了史学研究新方向 3 历史传说反映的史影 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 实际上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社会生活 民族精神发展过程的神话式表述 是特定时期文化的独特表现 表面上看 往往有许多荒诞不经的色彩 但其本质上都是这个民族生活及宗教信仰 道德观念 文化心理的一种表现 3 历史传说反映的史影 古代神话的主要主题 创世与人类诞生神话 灾难与救世神话 以发明创造为特征的文化超人神话 以探险和征服为特征的英雄神话 神仙世系或英雄世系神话 3 历史传说反映的史影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特点 神的人化 祖先化极为明显 人类的创始者 救世英雄 发明创造者 探险征服者都是圣君贤相 是后世人的血缘祖先 与世人有着血缘关系 英雄即祖先 西方神话中 这些活动多是与世俗人分离的神所进行的 英雄世系神话极为发达 创世 救世 发明创造 英雄征服神话远不如有关各个姓氏 宗族起源的神话发达 在神话传说中 各个神祗作为某个氏族血缘祖先的意义远远超过他的救世 创造发明和探险征服活动 各个氏族始祖 文化超人 征服或探险英雄均被组织进一个血缘关系网中 彼此之间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神话传说给不同血缘集团之间的团结和联系以理由 3 历史传说反映的史影 中西神话的区别中国神话重祖先 血缘 人伦 希腊神话则频频出现杀父 乱伦等 有学者指出 中国神话的特点明显反映了祖先崇拜及宗法制度的影响 三皇五帝 三皇时期要早于五帝时期 但传说的人物都不只限于三皇或五帝 关于三皇或五帝的具体所指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如三皇就有七种之多 多数人同意 风俗通义 中所引 礼纬 的说法 即指燧人 伏羲和神农 此外 这一时期流传的人物还有盘古氏 有巢氏烈山氏等 三皇五帝 燧人氏以钻燧或钻木取火为中心的传说 庄子 韩非子 礼记 等先秦文献都有记载 上古之世 民食果瓜蚌蛤 腥臊恶臭 而伤害肢胃 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而民悦之 使王天下 号之曰燧人氏 人类利用天然火 在北京人时期就已经出现 但钻燧或钻木取火是在钻孔技术发明以后才会出现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 流传于许多民族中 三皇五帝 燧人氏 三皇五帝 伏羲氏又作包牺 庖羲 伏戏 伏希等等 周易 系辞下 叙述他是一位始创八卦和结绳作网罟 发明了渔猎的古帝 世本 作篇 则记载 伏牺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开始了婚姻嫁娶 汉代的 白虎通 号 论衡 齐世 等则把伏羲描绘成从蒙昧走向文明时代的象征 我国古代文献中常把伏羲和太嗥当成一个人 到了近代才将两者区分开来 伏羲的传说中 还常与女娲关系密切 三皇五帝 附 女娲的传说在汉代的 风俗通义 淮南子 论衡 等中有记载 说她抟土造人 还炼石补天 战胜洪水 使百川东向流归大海 是一位开天辟地 创生人类的女神 关于女娲与伏羲的关系唐代李冗 独异志 卷下的一则神话 以兄妹为婚而创造人类的神话在少数民族中至今流传 其中苗 瑶 壮 侗族 仡佬族 布依族等民族关于洪水之后兄妹二人结婚使人类延续的神话 往往认为兄妹二人即为伏羲和女娲 三皇五帝 考古发现中的伏羲 女娲的形象 汉代 三皇五帝 考古发现中的伏羲 女娲的形象 伏羲女娲交尾图 南阳汉画像石刻 三皇五帝 考古发现中的伏羲 女娲的形象 伏羲女娲手举日月 阿斯塔那和卓古墓群 三皇五帝 神农氏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相传远古居民过着采集 渔猎的生活 他用木头做成耒耜 教百姓进行农业生产 又说 神农乃求可食之物 尝百草之食 察酸苦之味 教民食五谷 农具与农作物的发明同人类生活关系极大 因而神农氏受到人们普遍重视 一说神农尝百草 发现药材 教人治病 传说中还常把神农和炎帝合为一人 近代学者徐旭生才将之分开 三皇五帝 神农氏 三皇五帝 盘古氏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 出现于三国时期 传说其生于天地混沌之中 后来天地开辟 天日高一丈 地厚一丈 他日长一丈 如此一万八千岁 天极高 地极深 所有的日月 星辰 风云 山川 田地 草木 金石都是他死后由身体各部分变成 三皇五帝 有巢氏主要反映的是远古人类居住的问题 庄子 韩非子 当中记载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而民悦之 使王天下 号曰有巢氏 旧石器时代 人类穴居巢处 发现的人类居处多在半山腰的山洞 可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了构木为巢 而到了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建筑已分为南北两个系统 即南方从巢居发展为干栏式建筑 北方则由穴聚发展为的半地穴式建筑 再发展为地面上的木骨泥墙构成的房子 三皇五帝 五帝的多种说法 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太嗥 伏羲 炎帝 神农 黄帝 少嗥 颛顼 少昊 颛顼 高辛 帝喾 唐尧 虞舜 伏羲 神农 黄帝 尧 舜等等 这些人物都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 传说也不止五个人物 也有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 英雄时代 三皇五帝 黄帝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昔少典娶于有乔氏 生黄帝 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 故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 二帝用师 以相济也 国语 晋语 三皇五帝 黄帝 阪泉 今河北涿鹿东南 之战涿鹿 今河北涿县 之战从此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首领 传说中还有很多发明创造都始创于黄帝时期 如养蚕 舟车 文字 音律 医学 算术等 三皇五帝 黄帝 现在还有很多学者认为 黄帝 炎帝并非确指某一人 而是部落集团最高首领所袭之号 这样存在一个黄帝时代 有学者将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认为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从文献的记载来看 春秋及其以前时代人们对黄帝 炎帝的看法 还把他们看成是人而不是神 而春秋之后 关于黄帝 炎帝的传说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更加肯定他们的巨大贡献 称之为 人文初祖 成为人世间时代最早 地位最尊的历史文化巨人 史记五帝本纪 另一个方向是将他们神化 三皇五帝 黄帝 风伯进扫 雨师洒道 虎狼在前 鬼神在后 腾蛇伏地 凤凰复上 韩非子 黄帝采首山之铜 铸鼎于荆山下 鼎即成 有龙垂胡须 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 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 龙乃上去 史记 封禅书 三皇五帝 黄帝 黄帝故里 河南新郑 三皇五帝 黄帝 黄帝陵 陕西黄陵 三皇五帝 炎帝 炎帝号烈山氏 一作厉山氏 亦生于少典有乔部落 原居于姜水流域 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 曾与黄帝战于阪泉 被打败 炎帝的地位虽然不能与黄帝相比 但因其与黄帝有较密切的关系 所以也有很深渊的影响 与黄帝一起成为英雄时代两位最著名的人物 三皇五帝 炎帝 炎帝祠 宝鸡 三皇五帝 炎帝 三皇五帝 颛顼 颛顼号高阳氏 相传生于若水 居于帝丘 今河南濮阳东南 三皇五帝 颛顼 孔子曰 颛顼 黄帝之孙 昌意之子也 曰高阳 洪渊以有谋 疏通而知事 养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
- 2025年云南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山东齐鲁师范学院招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应急救援培训试题及答案
- 德州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二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招聘总经理面试需要沟通的问题
- 数字化转型考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大学粮食工程(粮食加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大学智慧农业技术(大数据应用)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二手车合同协议
- 货运车辆挂靠合同协议书
- GB/T 45978-2025航空航天液压系统压力级别和温度型别
- 伤寒-本科完整版本
- 妇产科高危儿的护理
- DB11∕T 637-2024 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
- 休闲车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药品网络交易服务三方平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B2B平台(完整版)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睡眠质量对学习与表现的影响主题班会
- 2025-2030全球稀土掺杂光纤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