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课件 (共33张).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课件 (共33张).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课件 (共33张).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课件 (共33张).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课件 (共3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的内容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占极重要的地位 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 佛教要求信徒出家 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 佛教只好迁就现实 暂时韬晦 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 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 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 以是因缘故 放斯光明 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 撞击阶段一过 吸收阶段便随之而来 东汉桓帝时 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 此道清虚 贵尚无为 好生恶杀 省欲去奢 摘编自季羡林著 中印文化交流史 前生今世 生死轮回 投胎转世 天堂地狱 因果报应的观念 观世音菩萨 弥勒 阿弥陀佛的信仰 于此时广为流传 建寺立塔 开窟造像 风行于五 六世纪的中国大地 五 六世纪的中国民间社会是佛教的天下 佛教信仰流行民间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方面 罗宗真 魏晋南北朝 动荡分裂的年代 江南春 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 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教合一 2 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 出现三教合一的社会潮流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 道教传播 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3 为重兴儒学 唐宋儒家学者的不断思考和探索 宋代儒学家融合佛 道思想重新阐发儒学主张 探寻世界本原 确立了一个以 理 或 天理 为核心的观念系统 1 理学 概念 二 宋明理学 2 主要派别 代表人物 北宋程颢 程颐 南宋朱熹 程颢 世称明道先生 1033 1107 程颐 世称伊川先生 1032 1085 朱熹 号晦庵 1130 1200 程朱理学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 它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没有 存亡加减 二程遗书卷二 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二程遗书卷五 视听言动 非理不为 即是礼 礼即是理也 二程集 天理就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三纲五常 问 或有孤孀 贫困无托者 可嫁否 曰 饿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 河南程氏遗书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 清道光七年 1827 欧阳厚均重刻 忠孝廉节碑 格犹穷也 物犹理也 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二程粹言 穷天理 明人伦 讲圣言 通世故 朱子文集 卷39 主张 格物致知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通过 格物致知 方式探寻理 思想主张 四书 是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的合称 朱熹首先提出 四书 之名 用理学的思想重新注释并编著 四书章句集注 等书 元以后的科举考试 都首重 四书 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 程朱理学的影响 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南宋以后理学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 影响日本 朝鲜 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象山先生全集 杂说 人皆有是心 心皆具是理 心即理也 与李宰贰 切己自反 心明 知理 语录上 南宋 陆九渊 南宋 陆九渊提出心学 陆王心学 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 下 致良知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明 王守仁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明朝 王阳明的心学 背景 主张 作用 整治人心 明中期以后 社会矛盾尖锐 封建统治陷入危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材料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材料二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材料三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 林则徐 材料四2003年12月10日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如何看待宋明理学 材料一 二十四孝 之郭巨埋儿的故事 材料二 贞节牌坊 的图片 材料三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清 戴震 三 评价宋明理学 1 积极影响 理学崇尚道德 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2 消极影响 理学压抑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四 宋明理学的特点 2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3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1 吸收佛 道思想 五 程朱理学和心学比较 1 相同点 都承认理的存在 实质是以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 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 规范自己的行为 维护统治秩序 2 不相同点 认为世界万物的起源不同 所属的哲学范畴不同 探索理的途径不同 2 孽海茫茫 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道家思想 程朱理学 王阳明的心学 格物之学 b 1 隋唐时期儒学家们针对当时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a 天人感应学说b 三教合一主张c 经世致用主张d 重农抑商思想 c 3 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 提出 格物致知 的方法b 提出 理 的观念系统 用以解释传统儒学 儒学更为哲理化 思辨化 c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d 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 致良知 b 4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 天以阳生万物 以阴成万物 生 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 仁 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 孟子的仁政思想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a 5 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 农以具养 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 民 之道 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 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 四民 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d 6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 道士陆修静 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 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 却在唐宋诗歌 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当时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a 7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 孔子的中国 其实 在中国历史上 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 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2分 1 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儒家思想在汉 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3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汉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大一统 三纲五常 主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宋 儒学吸收佛教 道教思想 朱熹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建立理学体系 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3 新文化运动兴起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 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 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 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 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