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2.ppt_第1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2.ppt_第2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2.ppt_第3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2.ppt_第4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文字功能与文学的起源 一 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说法 关于文学的起源理论按照罗宗强陈洪编著的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里所讲 约略有五种 起源于劳动 起源于模仿 起源于游戏 起源于巫术 起源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 二 文字的功用 1 记录 人类早期为了记录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事 就用各种图画将大概情况描绘下来 也随着约定俗成的渐进 这些图画变得越来越简约 于是就成了一些特定的记号 因为 绘画的本来目的是印象 而文字的本来目的却在说明 格罗塞在他的 艺术起源 中讲到 我们立即会发见北极人雕刻在木头上和骨头上的图样 有许多是极简化了的图形 那实在是文字的性质多而艺术的性质少 P151 中国关于文字的起源一般认为是 伏犠 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易 系辞下传 上古四言诗的简朴稚拙与当时文字记录的能力和发展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正因为 诗经 时代的单音词占多数 人们还不可能利用偏正 动宾 并列 补充等各种组合方式大量构成双音节的复合形容词 在诗歌创作的物象描写中 便只有更多地依靠这种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方式来增强抒情描写效果 来进行简单的摹声摹形 赵敏俐 周汉诗歌综论 论 诗经 的艺术形态与周文化的关系 P53 诗言志也 毛诗序 说在心为志 藏在心里为志 即记忆 无文字时专凭记忆 有文字以后则用文字记载以代表记忆 文字记录出来的就是人的思想怀抱 语言描述是实字发挥记事的功能 因为实字之增加是歌者对情绪的自觉之表现 感叹字是情绪的发泄 实字是情绪的形容 分析与解释 前者是冲动的 后者是理智的 由冲动的发泄情绪到理智的形容 分析解释情绪 歌者是由主观转入客观的地位 由此可知 歌 的本质是抒情的 现在我们说 诗 的本质是记事的 闻一多全集 大家都知道诗神缪斯是雷神和记忆女神的女儿 海德格尔从这里受到了启发 写下了著名的文字 诗不是表达日常生活中随便什么可以思的思 而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思 是处处都需要回溯的源头活水 是回忆 然后 他说 回忆女神谟涅墨绪同宙斯九夜生了九个女儿 那么回忆是诗神缪斯的母亲 回忆就是诗的活水源头 诗就是表达回忆的 所以他从这里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诗学主张 诗言回忆 王一川 文学理论讲演录 P202 诗言志 诗这一汉语语词是由 言 和 寺 两部分构成的 因寺通志 故诗通誌 诗的本质已在这一构字机制中表达了出来 以言记之 记的目的是防遗忘 以上选项自余虹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当我们了解了 郑风 溱洧 这首诗产生的文化背景是当时青年男女春季水边相会的风俗之时 我们也就会明白 那 溱与洧 方涣涣兮 的景物描写 那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的人物行动描述 也都是作者的一种文化心理选择 因为这种描写虽然简单 却足可以唤起同时代人对自己所熟悉的春日青年男女相爱情景的美好记忆 赵敏俐 周汉诗歌综论 论 诗经 的艺术形态与周文化的关系 P45 二 文字的功用 2 祭祀 2 祭祀 当人类有了灵魂意识之后 那么对灵魂的崇拜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这样就产生了最早的巫术礼仪 为了沟通神人 为了娱神消灾 各种祭祀形式中就萌芽了艺术的原初形态 根据人类学的研究 早期是一些祝咒之语 就是早期的文学 巫是以歌舞事鬼神 而祝则是司掌祈祝者 祷告的对象本是于祭祀家庙的诸神灵 因此 祝的本义是祭祀祈告祖灵 祝咒本同一词 祝愿和诅咒是一件事的两面 释名 释言语 祝 属也 也善恶之词相属也著也 善恶之词即兼祝愿和诅咒两面 从宗教学立场上看 咒语是法术现象的一种表现 从文学立场场上看 咒语也可划入语言艺术的范围之中 这种情形正反映了早期文学与宗教密切相关 尚未获得独立发展时的口头流传和应用上的特点 诗的语言形式 如果撇开它与音乐的联系而单独来看 在相当程度上同咒语 祷词之类有韵的言语形式有关 具体事例可参看 诗经的文化阐释 P44 二 文字的功用 3 出于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 也随着人与自然互动的不断深化 人类对于变幻莫测又时时涌现的各种现象充满了莫名的好奇和惊恐 他们运用神秘互渗的思维方式去理解 去解释 去克服这些现象 于是出现了后世的神话和祭词 祝咒之词 文字的功用4 情感交流和宣泄的需要 诗歌是人类的生存技能和心理感应度的同时提高而产生的 它表示人类由原初的物我同质的混沌意识逐渐与自然分化出来 在与自然的感应中逐步表现出人作万物之灵长的特性 自然是他们生存的物质环境 也是他们自我意识诱发和精神物化的媒质 人类由体质生存走向文化生存 人与人之间就劳动 生活 宗教 狩猎 两性关系等各种事务中自然生发出本能之情绪 没有一件东西对于人类有象他自身的感情那么密切的 所以抒情诗是诗的最自然的形式 没有一种表现方式对于人类有象语言的表现那么直捷的 所以抒情诗是艺术中最自然的形式 艺术的起源 176 也正如朱熹在 诗集传 序 里说 或有问于予曰 诗何为而作也 予应之曰 人生而静 天之性也 感物而动 性之欲也 夫既有欲也 则不能无思 既有思矣 则不能无言 既有言矣 则言之所不能尽 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 又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 些诗之作也 三 原始文学的发展形态 1 劳动呼声是最早的形态所谓劳动呼声是人们从事劳动时伴随着劳动节奏自然而然喊出来的有节奏的声音 这声音不仅在生理上适应并调剂着劳动的呼吸 减轻劳动的疲劳 使劳动持久不懈 而且客观上可以统一彼此的动作 使人们在集体劳动中能够互相配合 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正如今天船夫以呼声挥舵桨 打夯者以呼声统一动作一样 并在劳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现在的工业文明已将原有体力劳动为主要方式的劳作化作遥远的回响 自然那种伴随而生的情感也无从寻觅 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 引鲁迅的一段话 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 就有了创作的 可惜没有人记下 也没有法子记下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 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 为了共同的劳作 必须发表意见 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 都觉得吃力了 却想不到发表 其中有一个叫道 杭育杭育 那么这就是创作 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 这就是文学 他当然就是作家 也就是文学家 是杭育杭育派 闻一多在 歌与诗 中说道 想象原始人最初因情感的激荡而发出有如 哦 唉 或 呜呼 噫嘻 一类的声音 那便是音乐的萌芽 也是孕而未化的语言 声音可以拉得很长 在声调上也有相当的变化 所以是音乐的萌芽 这样介乎音乐与语言之间的一声 啊 便是歌的起源 2 语言的出现 呼声有了较确切的含意 随着劳动 人的大脑和思维也有了发展 于是出现了语言 语言和劳动便结合为一体 呼声有了相对明确的含意 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和提高 同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烈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 也可以说早期的叙事开始萌生 3 文字出现有了早期的作品 人类的早期生活得以物化 形成了原始文化产品 后又随着人类生活的拓展和理思的推进 较成熟的文本最终形成 诗与散文 四 原始诗歌的内容 1 集体的劳动生活或劳动场面 吴越春秋 卷九所载的 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语言古朴 但已经具有韵律 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周易 归妹 女承筐 无实 士刲羊 无血 这是写男女两人正在进行剪羊毛劳动 女的端着竹筐承接着仿佛没有重量的羊毛 男的正拿着剪刀从羊身上轻轻地剪过 看去象是宰羊 却丝毫没有损伤羊的皮肉 2 集体的情感和信仰 原始人无法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规律 对于他们周围不知名的世界用神秘互渗的方法去改造 用他们内在企求和指使各种现象 往往把诗歌当作咒语来使用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 蜡辞 云 土 反其宅 水 归其壑 昆虫 毋作 草本 归其泽 礼记 郊特牲 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倒是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 可能是原始歌谣的遗留 五 原始诗歌的特点及功能 1 集体性 2 节奏性源于劳动 伴随劳动 协调劳动 缓解劳动 原始民族用以咏叹他们的悲伤和喜悦的歌谣 通常也不过是用节奏的规律和重复等等最简单的形式作这种简单的表现而已 德 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 管子被俘获于鲁 鲁将他束缚起来 放进槛车 使役人拉着槛车往齐国解送 役人们一边合唱着歌 一边拉着槛车 管子恐怕鲁国改变主意派人追杀自己 想快些到齐 于是他告诉役人说 我给你们唱 你们跟着我合唱 他所唱的歌 适宜于快走 所以役人不疲倦而走起来路很快 吕氏春秋 顺说篇 3 诗 乐 舞合流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 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 吕氏春秋 古乐 云 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一曰载民 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 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 六曰达帝功 七曰依地德 八曰总万物之极 大抵昔人思虑单纯 言辞简质 虽有感于中而不能细密地抒发于外 所以不得不借助于其他艺术 郭绍虞 每一首原始的诗 不仅是诗的作品 也是音乐的作品 对于诗的作者 诗歌的辞句虽则有它自身的意义 然而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