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 的主要批评方式.docx_第1页
诗品 的主要批评方式.docx_第2页
诗品 的主要批评方式.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品的主要批评方式从总体上看,诗品既是一部诗学理论著作,又是一部诗学批评著作,这就使诗学理论源于诗学实践,成为创作实践的升华和总结;而具体的批评则又以诗学理论为指导,使之避免流于随意的感受。这与钟嵘在写作诗品时,有意识地希望在前人的批评著作基础上有所发展有关。他明确地提出了自已的批评方法是:“致流别,辨清浊,掎摭利病,显优劣。”“致流别”,是指区分诗歌的风格流派,追溯其渊源,可以称之为“历史批评法”;“辨清浊”,原指分辨声调清浊,在这里指辨析不同流派及同一流派中风格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掎摭利病”,主要分析作品的利弊得失;“显优劣”,是评定诗人地位的高低。这些可以称之为“比较批评法”,而在具体的批评中又多处采用对后来诗话、词话影响很大的“摘句批评法”。1比较批评法广义的比较无处不在,离开比较就无所谓评论。例如,在数百家诗人选择122家(不含古诗)进行评论,“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本身就是比较的结果。而狭义的说,在诗品中,比较批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整体上、结构上的比较。即把入选的122家(不含古诗)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二是在具体评论过程中,始终是将某一个作家置于比较之中。这种评论俯拾即是。如上品评王粲:“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中品评颜延之:“汤惠休日: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评鲍照:“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下品评张载等人诗:“孟阳诗乃远惭厥弟,而近超两傅。”2历史批评法源流论亦称为历史批评法。钟嵘的诗品按创作的特点及其体制和风格来判断,归纳各代诗人的继承关系。对五言诗作史的研究,明其流别,这可以说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钟嵘所论诗人中,索其源流者共36人。从其考察源流之依据看,他是从艺术特色上着眼的。他所说的“其源出”“祖袭”“宪章”“筋力于”“成就于”都是指艺术上的渊源而言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他把五言诗的发展归结到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 这其中,受小雅影响的诗人比较少,主要有阮籍,其特点是怨雅而温柔。阮籍的诗长于怨悱,语言比较质朴,“无雕虫之功”,风格确与小雅为近。受国风影响的诗人则比较多,其特点是怨雅而悲壮。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古诗和曹植两个不同分支,他说刘桢诗“其源出于古诗”,此一分支还有左思,他说左思“其源出于公斡,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可见,古诗一系典怨、重气,文辞较为质朴。而曹植这一支在怨雅悲壮的同时,文辞较为华丽,故钟嵘评曹植诗云:“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受曹植影响的诗人,又可分为陆机和谢灵运两支。陆机主要是在词采华茂方面和曹植比较接近。钟蝾说他:“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陆机之后有颜延之,受颜延之影响的有齐代的谢超宗等7人。钟嵘诗品认为受楚辞这个系统影响的五言诗人最多。其特点是富于哀怨之情,怨而愤,悲而少壮。直接继承楚辞的是李陵,但后人多谓其为伪托,此一系作品的特点是在怨愤凄苦的同时,也有缠绵悱恻之情,李陵诗“文多凄怆”,正是受楚辞影响的表现。在此之下又有三个分支:一是班婕好,二是王粲,“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赢。”三是曹丕,其燕歌行一类的作品,正具有忧怨缠绵之特点。诗品中属王粲一系的诗人最多。王粲一派中潘岳、张华、张协三支,文辞都比较艳丽。哀怨和艳丽相结合,风格确与楚骚为近。而这其中的一些诗人,所受影响非仅来自一方,如谢灵运,受曹植直接影响,钟嵘谓其亦受张协的影响;曹植,是“情兼雅怨”,在国风之外,又受小雅的影响;陶潜,在应璩之外,谓其“又协左思风力”。3摘句批评法摘句批评源自于春秋时期的赋诗引诗“断章取义”,往往是摘取诗经中的某一句或几句来说明某一问题,但并不顾及诗的原义。而在魏晋以后,人们很重视警句的作用。陆机文赋称“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而摘引警策佳句,则能起到更好的评论效果。晋宋以后,摘句评论更成为一种风气。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正史。”就是以篇名或佳句中的字句指代全诗。同样是一种摘旬评论的形式。而在文论著作中,运用摘句评论方法较早且最普遍的是诗品。在诗品中,或以佳句表明自己的诗学理想,或以佳句判明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或纯粹举例,或在举例中暗含褒贬,如上面所引的“若乃经国文符”一段。还有讲五言诗发展时有“陈思赠弟”一段,或举篇名,或以佳句指代。而在评论具体作家时,也用了摘句评论的方法,如评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矣!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这种摘句批评在唐代的诗格类著作及宋代的诗话、选本中大量使用,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 正如章学诚对于诗品价值的评价,钟嵘诗品严密的体系与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