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复习题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复习题 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题 10 分 二 填空题 30 分 三 简答题 15 分 四 计算题 45 分 第一章第一章 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数字化制造支撑技术 A 虚拟现实 B 计算机网络 C 快速原型 D LAF 生产系统 2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现代生产和管理技术 A 刚性 生产 B 准时生产 C 快速可重组制造 D 并行工程 3 20 世纪 50 年代末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 它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专家系统 B 人工神经网络 C 遗传算法 D 绿色制造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机械制造装备应满足的一般功能要求 A 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B 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 C 耐用度方面的要求 D 自动化方面的要求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机械制造装备应满足的一般功能要求 A 强度 刚度和抗振性方面的要求 B 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 C 耐用度方面的要求 D 精密化方面的要求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6 现代化机械制造装备向高效 高速 高精度 方向发展 7 系列型谱内产品扩展的方式有 纵系列 横系列和跨系列扩展三类 8 现代化机械制造装备多功能复合化 柔性 自动化的产品称为发展的主流 9 系列型谱内一组功能 工作原理和结构相同 而尺寸和性能参数不同的产品称为 纵系列 产品 10 现代化机械制造装备 智能 制造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有了新的发展 11 系列型谱内采用相同的主要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不同类型产品称为 跨系列 产品 第二章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机床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中 刀具只有旋转运动的运动分配式为 A TCYZXW pfff B TCYZXW pfff C TCYZXW pfff D TCYZXW pfff 2 与机床振动无直接关联的因素是 A 机床刚度 B 机床阻尼 2 C 机床系统固有频率 D 机床热变形 3 用于对形状相似尺寸不同的工件的特定表面 按特定的工序进行加工的机床 称为 A 通用机床 B 专用机床 C 专门化机床 D 数控机床 4 为防止爬行 在设计低速运动部件时 主要应采取下列那项措施 A 提高传动精度 B 提高抗振能力 C 减少热变形 D 减少静 动摩擦系数之差 5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机械进给传动系的设计特点 A 前密后疏 B 恒转矩传动 C 前疏后密 D 采用传动间隙消除机构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主变速传动系设计中扩大变速范围的方法 A 增加变速组 B 采用分支传动 C 采用双公比传动系 D 采用交换齿轮 7 机床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中 工件具有 X 和 Z 方向运动的运动分配式为 A TCYZXW pfff B TCYZXW pfff C TCYZXW pfff D TCYZXW pfff 8 在系列型谱中 结构最典型 应用最广泛的是所谓的 A 纵系列产品 B 横系列产品 C 跨系列产品 D 基型产品 9 可加工多种尺寸和形状的工件的多种加工面的机床 称为 A 通用机床 B 专用机床 C 专门化机床 D 数控机床 10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变速传动系设计的一般原则 A 前密后疏 B 前多后少 C 前疏后密 D 前慢后快 11 机床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中 刀具具有Y方向平动和绕Z轴转动的运动分配式为 A TCYZXW pfff B TCYZXW pfff C TCYZXW pfff D TCYZXW pfff 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主变速传动系设计中扩大变速范围的方法 A 增加变速组 B 采用分支传动 C 采用双公比传动系 D 采用多速电机 13 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一个待加工表面几何形状的生成和金属的切除任务的运动 称为 A 表面成形运动 B 表面非成形运动 C 独立运动 D 复合运动 14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机床振动的主要原因 A 机床的刚度 B 机床的阻尼特性 C 机床系统固有频率 D 机床的热变形 15 沿斜置坐标系的Z轴运动可表示为 A Z B p Z 3 C f Z D a Z 16 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为 29 的标准公比 是 C A 1 12 B 1 26 C 1 41 D 1 58 17 设计机床主变速传动系时 为避免从动直齿圆柱齿轮尺寸过大而增加箱体的径向尺寸 一般限制降速最小传动比为 B A 2 min 主 u B 4 1 min 主 u C 5 2 min 主 u D 5 1 min 主 u 18 下列为双公比变速传动系的结构式为 B A 8412 222216 B 8452 222216 C 8421 222216 D 8642 222216 19 机床主轴或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定义为 A A 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 B 传递全部功率的最高转速 C 传递全部扭矩的最低转速 D 传递全部功率的转速 20 机床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中 车床的运动功能式为 A A TXZCW ffp B TCZYXW pfff C TYZXW fap D TCBXZCW pafff 21 设计机床主变速传动系时 为避免扩大传动误差 减少振动噪声 一般限制直齿圆柱齿轮的最大升速比 A A 2 max 主 u B 4 1 max 主 u C 5 2 max 主 u D 5 1 max 主 u 22 下列为双公比变速传动系的结构式为 B A 8412 222216 B 8432 222216 C 8421 222216 D 8642 222216 23 机床进给传动系中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是其 D A 传递全部扭矩的最低转速 B 传递全部功率的最高转速 C 最低转速 D 最高转速 24 机床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中 刨床的运动功能式为 C A TXZCW ffp B TCZYXW pfff C TYZXW fap D TCBXZCW pafff 25 机床上各运动之间无严格运动关系 称为 C 4 A 表面成形运动 B 表面非成形运动 C 独立运动 D 复合运动 4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机床振动的主要原因 D A 机床的刚度 B 机床的阻尼特性 C 机床系统固有频率 D 机床低速运动的平稳性 26 坐标系的Z轴为进给运动可表示为 C A Z B p Z C f Z D a Z 27 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为 21 的标准公比 是 B A 1 12 B 1 26 C 1 41 D 1 58 28 设计机床主变速传动系时 为避免扩大传 动误差 减少振动噪声 一般限 制斜齿圆柱齿轮的 最大升速比 C A 2 max 主 u B 4 1 max 主 u C 5 2 max 主 u D 5 1 max 主 u 29 下列为双公比变速传动系的结构式为 B A 8412 222216 B 8542 222216 C 8421 222216 D 8642 222216 30 机床主轴或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定义为 C A 传递全部功率的最高转速 B 传递全部扭矩的最低转速 C 传递全部扭矩的最高转速 D 传递全部功率的转速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31 运动功能设计包括确定机床所需运动的个数 形式 功能及排列顺序 最后画出机床的运动 原理 图 32 工件加工表面的发生线是通过刀具切削刃与工件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有 轨迹法 成形法 相切法和展成法 33 公比 值小则相对转速损失 小 34 进给运动消耗的功率远 小 于主传动功率 35 在变速传动系中 既是前一变速组的从动齿轮 又是后一变速组的主动齿轮 称为 公用 齿轮 36 双公比变速传动系是在常规变速传动系基础上 通过改变基本组的 级比指数 演变来的 37 最严重情况时 齿轮处于轴的中部时 应验算在齿轮处轴的 挠度 38 为了扩大恒功率调速范围 在变速电动机和主轴之间串联一个 分级变速箱 39 基本参数设计包括尺寸参数 运动参数和 动力 参数设计 40 工件加工表面的发生线是通过刀具切削刃与工件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有轨迹法 成形法 相切法和展成法 41 公比 值小 当变速范围一定时变速级数将 增多 42 快速运动电动机起动时消耗的功率 最大 43 采用公用齿轮可以 减少 齿轮的数目 简化结构 缩短轴向尺寸 44 如要演变成双公比变速传动系 基本且的传动副数 0 P常选为 2 5 45 最严重情况时 当齿轮处于轴的两端附近时 应验算齿轮的 倾角 46 无级变速装置作为传动系中的基本组 而分级变速作为扩大组 其公比 f 理论上应等于无级变速装置的 变速范围 d R 47 传动系统设计包括传动方式 传动原理图及传动 系统 图设计 48 工件加工表面的发生线是通过刀具切削刃与工件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有轨迹法 成形法 相切法 和展成法 49 公比 值小 当变速范围一定时变速级数将增多 变速箱的结构 复杂 50 无级变速传动可以在一定的变速范围内连续改变转速 以便得到最有利的 切削速度 51 在主传动系设计中 通常 中间轴的最高转速不超过 电动机 的转速 52 采用公用齿轮时 两个变速组的 模数 必须相同 53 分支传动是指在串联形式变速传动系的基础上 增加并联分支以扩大 变速范围 54 为了扩大恒功率调速范围 在变速电动机和主轴之间串联一个 分级变速箱 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数控机床 大型机床中 55 数控机床的发展已经模糊了粗 精加工的工序概念 车削中心又把车 铣 镗 钻等工序集中到 同一机床 上来完成 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机床分类 56 基于让轻者运动 重者不动或少动的原则 虚拟轴 机床取消了工作台 夹具 工件这类最重部件的运动 而将运动置 于最轻部件 切削头上 57 在磁路构造上 直线 伺服电动机一般做成双边型 磁场对称 不存在单边磁拉力 在磁场中受到的总推力可较大 58 齿轮传动间隙的消除有刚性调整法和 柔性 调整法两类方法 59 机床精度包括几何精度 传动精度 运动精度 定位和重复定位精度 工作精度和精度保持性等 60 当激振频率与机床的固有频率 接近 时 机床将呈现 共振 现象 使振幅激增 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也将大大增加 61 据统计 由于机床热变形而使产生的 加工 误差最大可占全部误差的 70 左右 62 分支传动是指在串联形式变速传动系的基础上 增加并联分支以 扩大 变速范围 63 为了扩大 恒功率 调速范围 在变速电动机和主轴之间串联一个分级变速箱 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数控机床 大型机床中 64 将电动机与主轴 合为一体 制成内装式电主轴 实现无任何中间环节的直接驱动 并通过冷却液循环冷却方式减少发 热 65 数控机床的发展已经 模糊 了粗 精加工的工序概念 车削中心又把车 铣 镗 钻等工序集中到同一机床上来完成 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机床分类 66 基于让轻者运动 重者 不动或少动的原则 虚拟轴机床取消了工作台 夹具 工件这类最重部件的运动 而将运动置 于最轻部件 切削头上 67 在磁路构造上 直线伺服电动机一般做成双边型 磁场对称 不存在单边磁拉力 在磁场中受到的总 推力 可较大 68 齿轮传动间隙的消除有 刚性 调整法和柔性调整法两类方法 69 机床精度包括几何精度 传动精度 运动精度 定位和重复定位精度 工作精度和精度保持性等 70 当激振频率与机床的 固有频率 接近时 机床将呈现 共振 现象 使振幅激增 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也将大大增加 71 据统计 由于机床 热变形 而使产生的加工误差最大可占全部误差的 70 左右 72 机床运动部件产生爬行 会影响机床的定位精度 工件的加工精度和 表面粗糙度 73 进给运动与主运动合用一个电动机 如普通卧式车床 钻床等 进给运动 消耗 的功率远小于主传动功率 74 无级变速传动能在负载下变速 便于车削大端面时保持恒定的 切削速度 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75 在主传动系设计中 通常 中间轴 的最高转速不超过电动机的转速 76 采用公用齿轮时 两个变速组的模数必须 相同 77 分支传动是指在串联形式变速传动系的基础上 增加 并联分支 以扩大变速范围 78 为了 扩大 恒功率调速范围 在变速电动机和主轴之间串联一个分级变速箱 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数控机床 大型机床中 79 将电动机与主轴合为一体 制成 内装式 电主轴 实现无任何中间环节的直接驱动 并通过冷却液循环冷却方式减少发 热 80 数控机床的发展已经模糊了 粗 精加工 的工序概念 车削中心又把车 铣 镗 钻等工序集中到同一机床上来完成 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机床分类 6 81 基于让 轻者 运动 重者不动或少动的原则 虚拟轴机床取消了工作台 夹具 工件这类最重部件的运动 而将运动置 于最轻部件 切削头上 82 在磁路构造上 直线伺服电动机一般做成双边型 磁场对称 不存在单边 磁拉力 在磁场中受到的总推力可较大 83 齿轮传动 间隙 的消除有刚性调整法和柔性调整法两类方法 三 简答题三 简答题 84 在设计分级变速箱时 考虑机床结构复杂程度 运转平稳性要求等因素 变速箱公比的选取有哪几种情况 答 1 变速箱的公比 f 等于电动机的恒功率调速范围 dN R 即 dNf R 功率特性图是连续的 无缺口和无重合 2 若要简化变速箱结构 变速级数应少些 变速箱公比 f 可取大于电动机的恒功率调速范围 dN R 即沪 dNf R 这时 变速箱每档内有部分低转速只能恒转矩变速 主传动系功率特性图中出现 缺口 称之功率降低区 使用 缺口 范围 内的转速时 为限制转矩过大 得不到电动机输出的全部功率 为保证缺口处的输出功率 电动机的功率应相应增大 3 如果数控机床为了恒线速切削需在运转中变速时 取变速箱公比甲 小于电动机的恒功率变速范围 即 dNf R 在主传动系功率特性图上有小段重合 85 试导出主轴变速箱设计中 变速范围 n R 公比 和级数Z之间的关系式 答 目前 多数机床主轴转速是按等比级数排列 则转速数列为 min1 nn min2 nn 2 min3 nn 1 min z z nn 由等比级数规律可知 1 min max z n n n R 即 1 z n R 两边取对数 可写成 lg 1 lg zRn 故 1 lg lg n R z 86 试述何为爬行 对机床和工件加工有何影响 如何防治 答 1 机床上有些运动部件 需要作低速或微小位移 当运动部件低速运动时 主动件匀速运自 从动件往往出现明显的速度 不均匀的跳跃式运动 即时走时停或者时快时慢的现象 这中在低速运动时产生的运动不平稳性称为爬行 2 机床运动部件产生爬行 会影响机床的定位精度 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在精密 自动化及大型机床上 爬行 的危害更大 3 防止爬行 在设计低速运动部件时 应减少静 动摩擦系数之差 提高传动机构的刚度和降低移动件的质量等 87 何为机床抗振能力 机床振动会带来哪些危害 影响机床振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1 机床抗振能力是指机床在交变载荷作用下 抵抗变形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方面 抵抗受迫动的能力和抵抗自激振动的 能力 2 机床振动会降低加工精度 工件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 影响生产率并加速机床的损坏 而且会产生噪声 使操作者疲劳 等 3 影响机床振动的主要原因有 1 机床的刚度 如构件的材料选择 截面形状 尺寸 肋板分布 接触表面的预紧力 表面粗糙度 加工方法 几何尺 寸等 2 机床的阻尼特性 提高阻尼是减少振动的有效方法 机床结构的阻尼包括构件材料的内阻尼和部件结合部的阻尼 结 合部阻尼往往占总阻尼的 70 一 90 左右 应从设计和工艺上提高结合部的刚度和阻尼 3 机床系统固有频率 若激振频率远离固有频率 将不出现共振 88 试述主轴变速箱设计的一般原则 7 答 1 传动副前多后少的原则 1 主变速传动系统从电动机到主轴 通常为降速传动 接近电动机传动件转速较高 根据公式 n N M9550 可知 传动的转矩M较小 尺寸小些 因此 在拟定主变速系统时 尽可能将传动副较多的变速组安排在前面 2 传动顺序与扩大顺序相一致的原则 当各传动轴最高转速相同时 前密可使最低转速提高 从而减少传动件尺寸 3 变数组的降速要前慢后快 中间轴的转速不宜超过电动机的转速 从电机轴到主轴之间总的趋势是降速传动 在分配各变速组传动比时 应前面变速组降速慢些 后面快些 以使中间传动轴具 有较高的转速 以减少扭矩 从而减少传动件尺寸 89 举例说明在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中 采用双公比的传动系来实现扩大变速范围的方法 答 在通用机床的使用中 每级转速使用的机会不太相同 经常使用的转速一般是在转速范围的中段 转速范围的高 低段使 用较少 双公比传动系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而设计的 主轴的转速数列有两个公比 转速范围中经常使用的中段采用小公比 不 经常使用的高 低段用大公比 双公比变速传动系是在常规变速传动系基础上 通过改变基本组的级比指数演变来的 设常规变速传动系 8412 222216 26 1 变速范围32 116 n R 基本组是第二个变速组 其级比指数 X 1 如要演变 成双公比变速传动系 基本且的传动副数 P 常选为 2 将基本组的级比指数 X 1 增大到 1 2n n 是大于 1 的正整数 本例中 n 2 基本组的级比指数成为 5 结构式变成 8452 222216 主轴转速范围的高 低段各出现 n 2 个转速空挡 各有 2 级转速的公比等于58 1 2 比原来常见变速传动系增加了 4 级转速的变速范围 即从原来的变速范围 32 增加到80 120 n R 90 小于m1 的微量进给机构有哪几种 答 1 弹性力传动是利用弹性元件 如弹簧片 弹性模片等 的弯曲变形或弹性杆件的拉压变形实现微量进给 适用于作补偿 机构和小行程的微量进给 2 磁致伸缩传动是靠改变软磁材料 如铁钻合金 铁铝合金等 的磁化状态 使其尺寸和形状产生变化 以实现步进或微 量进给 适用于小行程微量进给 3 电致伸缩是压电效应的逆效应 当晶体带电或处于电场中 其尺寸发生变化 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以实现微量进给 其 进给量小于 m5 0 适用于小行程微量进给 4 热应力传动是利用金属杆件的热伸长驱使执行部件运动 来实现步进式微量进给 进给量小于 m5 0 其重复定位精 度不太稳定 91 试用简图表示滚珠丝杠的三种支承方式并分别说明其适用场合 答 滚珠丝杠的支承方式有三种 如图 3 49 所示 1 图 3 49a 为一端固定 另一端自由方式 常用于短丝杠和竖直丝杠 2 图 3 49b 为一端固定 一端简支承方式 常用于较长的卧式安装丝杠 3 图 3 49c 为两端固定 用于长丝杠或高转速 要求高拉压刚度的场合 答题图 8 92 根据结构式 Z 23 32 26讨论下列问题 1 该传动系统在传动上有何特点 2 可以采用的最大公比 max 是多少 3 如采用双速电机时 公比 应为多少 答 1 无基本组 双公比 上下各空一级转速 2 8 12 6 1 3 33 Px r 41 1 max 3 2 12 3 1 Px r电 26 1 93 常用的消除齿轮传动间隙的方法有哪几类 各有何特点 1 齿轮传动间隙的消除有刚性调整法和柔性调整法两类方法 2 刚性调整法是调整后的齿侧间隙不能自动进行补偿 如偏心轴套调整法 变齿厚调整法 斜齿轮轴向垫片调整法等 特点 是结构简单 传动刚度较高 但要求严格控制齿轮的齿厚及齿距公差 否则将影响运动的灵活性 3 柔性调整法是指调整后的齿侧间隙可以自动进行补偿 结构比较复杂 传动刚度低些 会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主要有双片 直齿轮错齿调整法 薄片斜齿轮轴向压簧调整法 双齿轮弹簧调整法等 94 试解释主轴变速箱设计中 前多后少 原则的含义 答 1 主变速传动系统从电动机到主轴 通常为降速传动 接近电动机传动件转速较高 根据公式 n N M9550 可知 传 动的转矩M较小 尺寸小些 2 反之 靠近主轴的传动件转速较低 传递的转矩较大 尺寸较大 3 因此 在拟定主变速系统时 尽可能将传动副较多的变速组安排在前面 将传动副较少的变速组安排在后面 使主变速 传动系统中更多的传动件在高速范围内工作 尺寸小些 以便节省变速箱的造价 减少变速箱的外形尺寸 四 计算题四 计算题 95 设计一台 8 级转速的车床主传动系统 主轴最高转速为nmax 1400 r min 要求采用转速为 1440 710 r min 的双速电机 1 写出结构式 2 求出公比 3 验算最后变速组的变速范围 答题 91 图 滚珠丝杠支撑方式 9 4 分配降速比 5 画出转速图 答 1 结构式 412 2228 2 公比 2 710 1440 12 2 1 px r电 1 412 3 最后变速组的变速范围841 41 12 4 1 px r 合格 4 分配降速比 1 min max z n n n R 35 126 41 1 1400 181 max min z n n r min 取125 min n r min 3205055 5 min 1111 41 1 1 125 710 11 n n电 5 绘制转速图 96 根据图示某车床主传动系统转速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其结构式 2 写出 轴间变速组的变速范围 3 写出 轴变速范围公式及其大小 4 找出各轴的计算转速 5 找出 轴上齿轮的计算转速 采用双速电机的车床主传动系统 电 10 答 1 结构式 412 2228 2 441 1 12 4 1 px r 3 1141 1 77 12 4 12 1 12 2 321 rrrRn 或11 90 1000 min max n n Rn 4 57 15941 1 90 1 3 8 1 3 min z j nn r min 选185 j n r min 5 97 某数控车床 主轴最高转速4500 max n r min 最低转速45 min nr min 采用直流调速电动机 电动机功率 15 电 N kW 电动机额定转速1500 d nr min 最高转速4000 max d n r min 试设计分级变速箱传动系统 要求无 功率缺口 1 确定主轴计算转速 轴号 I II III nj 700 315 185 齿轮 Z25 Z59 Z81 Z72 nj 64 315 315 445 11 2 确定变速级数z和公比 f 3 确定主电动机最低转速 4 画出转速图 答 1 15 179 45 4500 45 3 0 3 0 min max min n n nnjr min 2 12 25 15 179 4500 max j nN n n R 67 2 1500 4000 max d d dN n n R 41 9 67 2 12 25 1 dN nNz f R R 当2 z时 67 2 41 9 dNf R 有功率 缺口 当3 z时 67 2 07 3 dNf R 有功率 缺口 当4 z时 67 2 11 2 dNf R 无功率 缺口 可选用 3 minmind d j n n n n 78 376 15 179 451500 min min j d d n nn n r min 4 1 分级变速箱传动系统结构式 21 224 2 分配降速比 85 1 1085 2 85 2 1111 11 2 1 45 78 376 1 3 验算最后变速组变速范围 4 411 2 12 2 1 px r 8 合格 5 绘制转速图 某数控车床主传动系统 电 98 已知某中型车床 主轴最高转速2000 max n r min 主轴最低转速45 min n r min 公比41 1 采用异步电 动机 电动机额定转速1440 d nr min 试设计主轴变速箱传动系统 12 1 确定主轴转速级数 2 写出结构式 3 验算最后变速组变速范围 4 分配降速比 5 画出转速图 答 1 121 41 1 lg 45 2000 lg 1 lg lg n R z 2 631 22312 3 8841 1 12 6 1 px r 满足要求 4 分配降速比 43209 1 09 1009 10 min 11111 41 1 1 45 1440 11 n n U d 总降 5 绘制转速图 Z1 Z2 Z5 Z6 Z13 Z14 电 1400 45 63 90 125 180 500 355 250 710 2000 Z11 Z12 Z3 Z4 Z9 Z10 Z7 Z8 1000 1440 120 170 100 根据图示某车床主传动系统转速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其结构式 2 写出 轴间变速组的变速范围 3 轴变速范围公式及其大小 4 找出各轴的计算转速 5 找出 轴上齿轮的计算转速 13 答 1 结构式 631 22312 2 841 1 12 6 1 px r 3 4441 1 1111 12 6 12 3 13 1 321 rrrRn 或44 5 31 1400 min max n n Rn 4 9041 1 5 31 1 3 12 1 3 min z j nn r min 5 101 设计一台 12 级转速的车床主传动系统 主轴最高转速为3000 max n r min 要求采用转速为 3000 1500 750 r min 的三速电机 1 求出公比 轴号 I II III nj 710 355 125 90 齿轮 Z18 Z60 Z62 Z42 nj 355 125 125 355 14 2 写出结构式 3 验算最后变速组的变速范围 4 分配降速比 5 画出转速图 答 1 公比 4 750 3000 13 2 1 px r电 1 414 4 2 结构式 612 22312 3 最后变速组的变速范围881 41 12 6 1 px r 合格 4 分配降速比 1 min max z n n n R 5 68 41 1 3000 1121 max min z n n r min 标准转速 67r min 43077 min 1111 41 1 1 67 750 11 n n电 5 绘制转速图 第三章第三章 典型部件设计典型部件设计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配置在前支承处的配置形式称为 A A 前端配置 B 后端配置 C 两端配置 D 中间配置 2 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分别布置在前 后两个支承处的配置形式称为 C 采用三速电机的车床主传动系统 电 15 A 前端配置 B 后端配置 C 两端配置 D 中间配置 3 提高支承件结构热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中 不包括下列哪项 C A 控制温升 B 采用热对称结构 C 改善阻尼特性 D 采用热补偿装置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4 滚珠丝杠的支承方式中 一端固定 另一端自由方式 常用于短丝杠和 竖直丝杠 5 丝杠传动的综合拉压刚度主要由丝杠的拉压刚度 支承刚度和 螺母刚度 三部分组成 6 主轴前轴颈直径一般按机床类型 主轴传递的 功率 或最大加工直径选取 7 支承件结构的合理设计是应在最小质量条件下 具有最大 静刚度 8 开式导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 但不能承受较大 颠覆 力矩的作用 9 磁性识别法是利用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 磁感应 强弱不同 通过感应线圈读取代码 10 滚珠丝杠的支承方式中 两端固定 用于长丝杠或 高转速 要求高拉压刚度的场合 11 丝杠的预拉伸量应能补偿丝杠的 热变形 12 卧式车床的主轴孔径d通常不小于主轴平均直径的 55 56 13 支承件结构的静刚度主要包括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 均与截面惯性矩成 正比 14 在滑动导轨副中又可分为普通滑动导轨 静压导轨和 卸荷 导轨等 15 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光信号比在导体中传播的电信号具有更高的抗 干扰 能力 16 将电动机与主轴合为一体 制成内装式 电主轴 实现无任何中间环节的直接驱动 并通过冷却液循环冷却方式减少发 热 三 简答题三 简答题 17 有哪些提高支承件结构性能的措施 答 1 提高支承件的静刚度和固有频率 主要方法是 1 根据支承件受力情况合理地选择支承件的材料 截面形状和尺寸 壁厚 合理地布置肋板和肋条 2 可以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以便在较小质量下得到较高的静刚度和固有频率 3 改善支承件间的接触刚度以及支承件与地基联结处的刚度 2 提高动态特性 1 改善阻尼特性 2 采用新材料制造支承件 3 提高热稳定性 1 控制温升 2 采用热对称结构 3 采用热补偿装置 18 试述导轨有哪些组合形式 各有何特点 1 双三角形导轨 不需要镶条调整间隙 接触刚度好 导向性和精度保持性好 但是 工艺性差 加工 检验和维修不 方便 多用在精度要求较高的机床中 如丝杠车床 导轨磨床 齿轮磨床等 2 双矩形导轨 承载能力大 制造简单 多用在普通精度机床和重型机床中 如重型车床 组合机床 升降台铣床等 3 矩形和三角形导轨的组合 这类组合的导向性好 刚度高 制造方便 应用最广 如车床 磨床 龙门铣床的床身导轨 4 矩形和燕尾形导轨的组合 能承受较大力矩 调整方便 多用在横梁 立柱 摇臂导轨中 19 试述陶瓷滚动轴承得特性 答 陶瓷滚动轴承的材料为氮化硅 Si3N4 密度为 33kg m 102 3 仅为钢 33kg m 108 7 的 40 线膨胀系数为 C 103 o6 比轴承钢小得多 C 10 5 12 o6 弹性模量为 315GPa 比轴承钢大 在高速下 陶瓷滚动轴承与钢制滚 动轴承相比 质量小 作用在滚动体上的离心力及陀螺力矩较小 从而减小了压力和滑动摩擦 滚动体线胀系数小 温升较低 轴承在运转中预紧力变化缓慢 运动平稳 弹性模量大 轴承的刚度增大 20 试述磁浮轴承的特点 16 1 磁浮轴承的特点是无机械磨损 理论上无速度限制 2 运转时无噪声 温升低 能耗小 不需要润滑 不污染环境 省掉一套润滑系统和设备 3 能在超低温和高温下正常工作 也可用于真空 蒸汽腐蚀性环境中 4 装有磁浮轴承的主轴可以适应控制 通过监测定子绕组的电流 灵敏地控制切削力 通过检测切削力微小变化控制机械 运动 以提高加工质量 5 因此磁浮轴承特别适用于高速 超高速加工 21 证明主轴组件前轴承精度高于后轴承 答 主轴轴承中 前后轴承的精度对主轴旋转精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前轴承轴心有偏移 a 后轴承轴心偏移量为零 由偏移 量 a 引起的主轴端轴心偏移为 aa L aL 1 后轴承轴心有偏移 b 前轴承轴心偏移量为零 由偏移量 b 引起的主轴端轴心偏移为 bb L a 1 显然 前支撑的精度比后支撑对主轴部件的旋转精度影响较大 因此 选取轴承精度时 前轴承的精度要选得高一点 一般比后轴承的精度高一级 22 试述提高支承件结构性能的措施 答 1 提高支承件的静刚度和固有频率 2 提高动态特性 1 改善阻尼特性 2 采用新材料制造支承件 3 提高热稳定性 1 控制温升 2 采用热对称结构 3 采用热补偿装置 23 试述粘贴塑料软带导轨的特性 答 采用较多的粘贴塑料软带是以聚四氟乙烯为基体 添加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粉末等填料 其特点是 1 摩擦系数小 耗能低 动 静摩擦系数接近 低速运动平稳性好 2 阻尼特性好 能吸收振动 抗振性好 3 耐磨性好 有自身润滑作用 没有润滑油也能正常工作 使用寿命长 4 结构简单 维护修理方便 磨损后容易更换 经济性好 5 但是 刚性较差 受力后产生变形 对精度要求高的机床有影响 粘贴塑料软带一般粘贴在较短的动导轨上 在软带表面常开出直线形或三字形油槽 配对金属导轨面的粗糙度要求在 0 4 0 8 m 硬度在 25HRC 以上 17 第四章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设计工业机器人设计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一个三自由度球坐标型机器人 其运动功能式为 B A MO 321 B MYO 321 C MYZO 321 D MYZXO 321 2 一个三自由度直角坐标型机器人 其运动功能式为 D A MO 321 B MYO 321 C MYZO 321 D MYZXO 321 3 在机器人关节坐标轴轴线位置的选取中 与i关节的运动方向一致的为 B A i X B i Z C i Y D i C 4 额定负载是指在机器人规定的性能范围内 机械接口处所能承受负载的允许值 不包括 D A 末端执行器的重力 B 抓取工件的重力及惯性力 矩 C 外界的作用力 矩 D 手腕的重力 4 靠向下挤压力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出 使其内部形成负压 将工件吸住称为 A A 挤压排气式吸盘 B 气流负压式吸盘 C 真空泵排气式吸盘 D 磁吸式吸盘 5 控制阀将来自气泵的压缩空气自喷嘴通人 形成高速射流 将吸盘内腔中的空气带走而形成负压 使吸盘吸住物体称为 B A 挤压排气式吸盘 B 气流负压式吸盘 C 真空泵排气式吸盘 D 磁吸式吸盘 6 下列哪项是工业机器人额定速度的定义 B A 指在最大负载 匀速运动过程中 机械接口中心的最大速度 B 指在额定负载 匀速运动过程中 机械接口中心的最大速度 C 指在额定负载 加速度运动过程中 机械接口中心的最大速度 D 指在最大负载 加速度运动过程中 机械接口中心的最大速度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7 球坐标型机器人特点是 灵活 性好 工作空间范围大 但刚度 精度较差 8 目前只在简易经济型 重型工业机器人和喷漆机器人中 才考虑采用 液压 驱动方式 9 直角坐标型机器人与机床相似 按直角坐标形式动作 刚度和精度高 但 灵活性差 工作空间范围小 10 对轻负荷的搬运 上 下料点位操作的工业机器人 则可以考虑采用 气压 驱动方式 11 机器人性能指标按作业要求确定 一般指位姿准确度及位姿重复性 点位控制 轨迹准确度及轨迹 重复性 轨迹控制 最小定位时间及分辨率等 12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功能设计 也可称为自由度设计 其设计内容包括自由度个数 各 关节 运动的性质及排列顺序 在 基准状态时关节轴的方位等等 18 13 对双波传动谐波齿轮减速装置 刚轮和柔轮的齿数差应为 2 14 机器人性能指标按作业要求确定 一般指位姿 准确度 及位姿重复性 点位控制 轨迹准确度及轨迹重复性 轨迹控制 最小定位时间及分辨率等 15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功能设计 也可称为自由度设计 其设计内容包括自由度个数 各关节运动的性质及排列 顺序 在 基准状态时关节轴的方位等等 16 对双波传动谐波齿轮减速装置 刚轮 和柔轮的齿数差应为 2 17 机器人性能指标按作业要求确定 一般指位姿准确度及位姿重复性 点位控制 轨迹准确度及轨迹重复性 轨迹控制 最小定位时间及 分辨率 等 18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功能设计 也可称为自由度设计 其设计内容包括自由度 个数 各关节运动的性质及排列顺序 在 基准状态时关节轴的方位等等 19 对双波传动谐波齿轮减速装置 刚轮和柔轮的 齿数 差应为 2 三 简答题三 简答题 20 简述工业机器人按机械结构类型分为哪几类 各有何特点 答 分为关节型机器人 球坐标型机器人 圆柱坐标型机器人和直角坐标型机器人 1 关节型机器人 关节型机器人的特点是灵活性好 工作空间范围大 同样占地面积情况下 但刚度和精度较低 2 球坐标型机器人 其特点是灵活性好 工作空间范围大 但刚度 精度较差 3 圆柱坐标型机器人 按圆柱坐标形式动作 其特点是灵活性较好 工作空间范围较大 刚度 精度较好 4 直角坐标型机器人 刚度和精度高 但灵活性差 工作空间范围小 21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手腕及其功能 手腕是联接手臂和末端执行器的部件 其功能是通过机械接口连接并支撑末端执行器 在手臂和机座实现了末端执行器在作业 空间的三个位置坐标 自由度 的基础上 再由手腕来实现末端执行器在作业空间的三个姿态 方位 坐标 即实现三个旋转 自由度 通常腕能实现绕空间三个坐标轴的转动 即回转运动 左右偏摆运动 和俯仰运动 当有特殊需要时 还可以 实现小距离的横移运动 手腕的自由度愈多 结构和控制愈复杂 因此 应根据机器人的作业要求来决定其应具有的自由度数 目 在多数情况下 手腕具有一两个自由度即可满足作业要求 22 试述工业机器人机座结构设计要求 答 1 要有足够大的安装基面 以保证机器人工作时的稳定性 2 机座承受机器人全部重力和工作载荷 应保证足够的强度 刚度和承载能力 3 机座轴系及传动链的精度和刚度对末端执行器的运动精度影响最大 因此机座与手臂的联接要有可靠的定位基准面 要 有调整轴承间隙和传动间隙的调整机构 23 我国国家标准 GB 12643 1997 是如何定义工业机器人和操作机的 答 工业机器人定义 是一种能自动控制 可重复编程 多功能 多自由度的操作机 能搬运材料 工件或挟持工具 用以完成各种作业 操作机定义 具有和人手臂相似的动作功能 可在空间抓放物体或进行其它操作的机械装置 24 回转型夹持器和平移型夹持器各有何特点 答 1 回转型夹持器结构较简单 但当所夹持工件的直径有变动时 将引起工件轴心的偏移 这个偏移量称为夹持误差 2 对平移型夹持器 工件直径的变化不影响其轴心的位置 但其结构较复杂 体积大 制造精度要求高 3 当设计机械式夹持器时 在满足工件定位精度要求条件下 工件的定位精度取决于操作机的定位精度和夹持器的夹持误 差大小 尽可能采用结构较简单的回转型夹持器 25 如图所示的机器人 若其关节运动范围限定为 120120 1 090 2 0150 1 试用作图 法画出其工作空间 19 答 26 简述气吸式末端执行器分为几种方式 各有何特点 答 气吸式末端执行器有挤压排气式吸盘 气流负压式吸盘和真空泵排气式吸盘 三种 1 挤压排气式吸盘 靠向下挤压力将吸盘 3 内的空气排出 使其内部形成负压 将工件 4 吸住 结构简单 质量小 成 本低的优点 但吸力不大 多用于吸取尺寸不大 薄而轻物体 2 气流负压式吸盘 控制阀将来自气泵的压缩空气自喷嘴通人 形成高速射流 将吸盘内腔中的空气带走而形成负压 使 吸盘吸住物体 这种吸盘比较方便 且成本低 3 真空泵排气式吸盘 利用电磁控制阀将吸盘与真空泵相联 当抽气时 吸盘腔内的空气被抽出 形成负压而吸住物体 这种吸盘工件可靠 吸力大 但需配备真空泵及其控制系统 费用较高 x0 1 关节机器人工作空间 2 d0d1 o Z Y h2h3 o0 o1 o2 o3 3 20 四 计算题四 计算题 27 试求两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功能矩阵 T0 m x0 ym zm z1 x1 z0 c0 a1 o0 z2 y2 c2 o1om o2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0100 0001 0010 1000 0001 0010 100 1000 0100 00 00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0100 00 00 1000 00 0010 0 1000 0100 00 00 1000 100 0010 0001 2 2 1 11 11 02 2 11 11 11 111 11 11 0 2 22 1 11 0 0 c Z a CS SC cc Z CS SC CS aSC CS SC c TTTTTT mm 式中 90 11 cos C 11 sin S 1000 010 0 0 0 122111 122111 0 c aZcSSC aZcCCS T m 28 根据图示左右旋丝杠平移型夹持器 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简述该夹持器的工作原理 2 取丝杠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 3 求夹紧力 N F和驱动力矩T之间的关系式 4 讨论该夹持器的特性 21 答 1 如图所示 由电动机 1 驱动的一对旋向相反的丝杠 2 提供准确的平移夹紧动作 两丝杠协调一致地安装在同一轴上 由导轨 3 保证钳爪杆 4 的平移运动 2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3 推导计算 N t F F tg 2 2 0 d T Ft tgd T FN 0 0 d 丝杠螺纹的中经 螺纹的螺旋角 4 这种夹持器若配置一单独的伺服电动机或步进电动机驱动 可方便地通过编程控制电动机的旋转来夹紧和松开不同尺 寸规格的工件 如果采用滚珠丝杠和滚动导轨 能得到很高的重复定位精度 可达 0 005mm 平移型钳爪可使工件自动定心 但其结构复杂 制造费用高 29 试求两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功能矩阵 T0 m x0 ym zm z1 x1 z0 c0 a1 o0 z2 y2 c2 o1om o2 答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0100 0001 0010 1000 0001 0010 100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0100 00 00 1000 00 0010 0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100 0010 0001 2 2 1 102 2 11 11 11 111 10 2 22 1 11 0 0 c Z a Zcc Z CS SC CS aSC Zc TTTTTT mm 22 式中 90 1000 010 0001 100 10 122 0 Zc aZc T m 30 根据内撑连杆杠杆式夹持器 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简述该夹持器的工作原理 2 取钳爪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 3 求夹紧力 N F和驱动力 p F之间的关系式 4 讨论该夹持器的特性 答 1 内撑式夹持器采用四杆机构传递撑紧力 其撑紧方向与外夹式相反 钳壁撑紧工件 为使撑紧后能准确地用内孔定位 多采用三个钳爪 图中只画 了两个钳爪 2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3 推导计算 3 tan p p F F tan3 p p F F tan3 cF cFbF p pN tan3 b cF b cF F pp N 4 讨论该夹持器的特性 在结构尺寸b c和驱动力 p F一定时 夹紧力 N F 与 角的正切成反比 当 角较小时 可获得较大的夹紧力 当0 时此时钳爪已张开到最大极限位置 适合于内孔薄壁零件的夹持 23 31 试求两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功能矩阵 T0 m x0 z0 Xm zm y2 x2 z1 x1 2 c0c1 a2 o0 答 1000 0100 0001 0010 1000 0001 0010 100 1000 0100 00 00 1000 010 0100 0001 1000 0100 00 00 1000 100 0010 0001 1000 0100 00 00 1000 00 0010 0 1000 0100 00 00 1000 0 00 0001 1000 0100 00 00 1000 100 0010 0001 2 22 22 1 11 11 0 22 22 22 222 22 22 111 1111 11 0 2 22 1 11 0 0 a CS SC c CS SC c CS SC CS aSC CS SC cCS SCCS SC c TTTTTT mm 式中 90 22 cos C 22 sin S 两自由度机器人 24 1000 000 0122 22121122 22121121 0 ccSa aCSSSCSS aCCCCSSC T m 32 根据图示楔块杠杆式回转型夹持器 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简述该夹持器的工作原理 2 取杠杆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 3 求夹紧力 N F和驱动力 p F之间的关系式 4 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4.3 维权行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 2025年全国起重机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核心素养驱动说课稿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酶与ATP及物质运输(原卷版)
- 乡愁题目分析及解析答案
- 2025护肤品采购与销售合同
- 2025合同文件是否应作为合同及组成部分
- 物业安全试题库及答案
- 物权法原来题库及答案
- 物业沟通技巧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美容祛斑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现场员工计件管理制度
- 健康养老课件模板
- 高效人员管理的5大核心思路与方法
- 《物业管理条例》教学课件
- TCNAS 28─2023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 (高清版)DB3301∕T 0046-2017 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
- 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 经济学基础课件 项目三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