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卷 第1期 2005年3月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ON GHU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 5 No 1 Mar 2005 清末维新派在中国翻译史上的贡献 3 连幼平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 200051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晚清维新派首次在中国翻译史上提出的较为具体而全面的理论和他们有意义的翻 译实践 论述了他们对中国翻译史杰出的贡献 阐述了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翻译文学 中国翻译理论和翻译 成果的传播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维新派 晚清 中国翻译 贡献 影响 维新派33一直以一个政治团体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同时维新派的多位代表人物既是伟大的革命家 与政治家 更是伟大的思想家 译论家 学者与理论实践者 他们既有1898年维新运动的参与者 也有虽未 直接参与运动但主张在中国实行维新改革的支持者与倡导者 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 康有为 严复 林纾 马 建忠 张元济和高凤谦等 他们都曾著作有关翻译理论的书籍或文章并且从事翻译实践 取得一定的成就 他们的翻译活动对清末333中国翻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 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 有价值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可以在翻译史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并引起广泛的反响 中国的翻译实践自公 元67年印度僧人在洛阳白马寺讲经就已开始 然而 在近两千年的翻译实践中 翻译理论的发展却大大滞后 于翻译实践 翻译活动的范围与影响也是十分微弱的 直到19世纪末 维新派才真正第一次在中国翻译史 上形成较为完整的翻译理论 完成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翻译实践 在维新派有关翻译的论述中 首次谈到了翻译标准的问题 1894年 马建忠在 拟设书院议 一文中 提 出了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个明确的翻译标准 善译 他认为 夫而后 能使阅者所得之益 与观原文无异 是则为善译也已 他的这一观点比现代翻译的相关理论早了60多年 1898年 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 信 达 雅 是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翻译标准 在译书的选择上 他们突破了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局限 批驳了洋务派只翻译自然科学 书籍的片面性 因为维新派首先是一个政治团体 他们的翻译自然与救国联系在一起 为了救国他们 转向西方寻求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主张翻译西方法律 宪法 历史 哲学 政治 经济 农业 矿业等方 面的书籍和教科书 仅严复一人就翻译了18世纪西方经济学 社会学 逻辑学和法学的代表著作共八 种 他们还创立了大量的期刊 译介国外的社科书籍和报纸 期刊等出版物上的文章 这时期新创立 的刊物不少于30种 于语和 庾良辰 1997 104 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列于表1 其中由梁启超 和严复分别主笔的 时务报 和 国闻报 成为当时南北舆论界之首 足见这些翻译为主的期刊在当时的影 响 为了学习国外历史 他们又翻译并著文论述了多国的历史 此外 维新派很早就意识到了文学翻译的 重要性并亲自实践 梁启超带动了晚清独特的政治小说翻译高潮 首先译介了日本柴四郎的 佳人奇遇 还把一些其他国家的日译本文学作品转译为中文 如 十五小豪杰 林纾一人就在20多年里翻译了10个国 家97位作家的183部作品 1 3 33 333 收稿日期 20040518 本文中维新派是指1898年维新运动的参与者与虽未直接参与运动但主张在中国实行维新改革的支持者与倡导者 其代 表人物有梁启超 康有为 严复 林纾 马建忠 张元济和高凤谦等 本文中约1895年至1912年 第1期连幼平 清末维新派在中国翻译史上的贡献35 表1 晚清翻译为主的新期刊 出版日期 年刊 名创 立 者所 在 地 1895 中外纪闻 World Bulletin 康有为北 京 1896 时务报 Contemporary Affairs 梁启超上 海 1897 知新报 New Knowledge 康有为澳 门 1897 求是报 International Review 曾仰东上 海 1897 国闻报 National News 严 复天 津 1897 国闻汇报 National News collected 严 复天 津 同时维新派强调译书的可读性与便捷性 让国人读翻译的作品 总比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自己学外语 要快得多 所以翻译应该是国人了解先进科学的捷径 翻译出来的作品必须要为世人所接受才能体现其价 值 他们认为 惟以译书济之 则任其难者 不过数十人 而受其益者 将千万人而未已 2 译者 倘能更以 极明浅之文 恒习之字 老妪都解 其收效不益广且远乎 2 二 维新派对中国翻译的贡献及其价值 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第一次在中国翻译史上完成了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丰富理论的双重目标 对 中国翻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 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加速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 近代翻译事业能取得如此较快的发展 与翻译理论的不断突破是密切相关的 维新派在这方面 的理论贡献最大 2 前文提到维新派首次提出关于翻译的标准 译书的选择 译作的可读性等问题 这些全 新的问题 引发了学界关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这在晚清的中国无疑是耳目一新的 所以在维新派的 翻译理论相继发表于世后 很快就出现了罗振玉的 译书条议 王国维的 论新学语之输入 章士钊的 论 翻译名义 以及周桂笙 徐念慈 鲁迅 周作人等人的翻译理论 其中 罗振玉所议译书的选择是维新派翻译 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王国维 章士钊所议译名的统一 选用的例子很多来自维新派严复等人的译作 周桂笙所议翻译 开启民智 的社会功能与梁启超 严复等人的观点完全一致 周桂笙认同严复的 信 达 雅 强调了译作的普及与传播 这与维新派的观点不谋而合 徐念慈与梁启超 林纾等人一样 重视小说翻 译并身体力行 译介了多篇外国小说 鲁迅 周作人兄弟深受梁启超的影响 重视翻译的社会功能 并将梁启 超等的小说翻译观进行了发展 强调了小说的文学特点 二 维新派创造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翻译高潮 19世纪的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时代 上千年的大国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骄傲的中国人是如此 地不愿接受严复所谓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社会发展规律 但又不得不面对中国即将可能来临的危险命 运 翻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发挥了它巨大的社会功能 晚清的翻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 维新派对中国翻译的影响力 首先 在中国翻译小说中 译自日本的小说数量居第三位 3 由于维新派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团体 也是 一个代表当时中国先进思想的进步团体 他们主张模仿日本的政治改革模式 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 因 此 他们多方阅读日文书籍 康有为最早主张翻译 东籍 梁启超强调学日文 译日书对中国 新民强国 的 益处 1898年 逃亡在日本的梁启超首次将当时在日本非常走红的 政治小说 这一概念译介到中国 再加 上康 梁等人作为学者的号召力与感染力 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高峰 一大批的青年学者开始译介日文书 籍 范围涉及经济 政治 法律 农业和医学 其中又以小说的数量为最多 其间 甚至许多欧美书籍都是从 其日译本转译到中国的 留日学生很快成为中国翻译的主力 据统计 当时三分之一的译者是留日学生 3 此时 翻译的目的与译书的选择都与维新派的翻译理论相一致 这不得不说是维新派对中国翻译的一大 贡献 36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5卷 其次 晚清的中国是翻译小说的收获季节 百日维新开始了对人们的思想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 严复的 天演论 成为斗争的有力武器和理由 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又成为斗争的方法 人们开始对先进的国 家产生了强烈的了解欲望 翻译小说也就应运而生了 为什么流行的是小说而不是诗歌 戏剧或是歌剧 首要的原因就在于维新派对 政治小说 的译介 政治小说既具有小说的特点 又能讽喻政治形势 在由维 新派发起的翻译高潮中 当然成为首选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林纾翻译的欧美小说 林纾曾与维新派的 高凤谦 林旭共同上书清帝 阐述爱国热情与维新主张 后又转于翻译小说 由此来拓宽国人的视线 1898 年 林纾翻译了 巴黎茶花女遗事 一出版就广受欢迎 这部小说的形式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 小 说的主人公也不同于传统中国小说中的人物 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西方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林纾于1901 年翻译 黑奴吁天录 旨在通过黑人的悲惨生活 告诉黄种人警惕他们不幸的将来 很多中国人读了这本 书 了解了黑人的悲剧 预感到自己的未来 林纾翻译的成功激发了许多译者翻译外国小说的热情 周桂 笙 奚若翻译了大量的侦探小说 徐念慈翻译了 科学小说 俄国的著名小说 上尉的女儿 也是在这一时期 译介到中国的 还有 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金银岛 等著名小说的中文本相继问世 这其中 侦 探小说与科学小说都是中国文学界的创举 而译者翻译这两种小说的最初动机都是能够传播西方文明 特 别是西方法制 能够有利于更新中国的传统观念 启发国人的科学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丰富中国文化 在 晚清短短十多年间 翻译小说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 甚至成为当时中国文学的主流 其影响之大 恐怕是维 新派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应该说 这也是翻译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三 维新派为翻译成果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维新派不仅从事翻译实践 还为翻译成果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使翻译成果深入人心 增强了翻 译的影响力 维新派对翻译成果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 维新派自身建立了翻译实践与近代出版业紧密结合的典范 在这一方面做出最突出贡献的是维 新人士张元济和高凤谦 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 张元济受到 革职永不叙用 的处分 1902年始 他主持商 务印书馆工作 期间 他经常以高价向译者购买他们的书稿 严复所译 原富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群学肆言 Study of Sociology 群己权界论 On Liberty 社会通 论 A Short History of society 法意 Spirit of law 名学浅说 System of Logic 均由张元济出版 4 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早在1895年就已翻译完成 1898年出版时为木刻本 直到1905年才在张 元济主持的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天演论 一出版就获得了空前的影响力 年轻人用 物竞天择 适者生 存 起名字 近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和他的同学孙天择 杨竞存就是很好的例证 5 鲁迅在南京读书时也常常跑 到书店去读 天演论 茅盾也承认 天演论 在青年时代对自己的影响 林纾的 巴黎茶花女遗事 也是由商 务印书馆于1898年出版的 不胫走万本 张元济 高凤谦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后 专门向林纾约稿 出版了 林纾所有的译作 维新派的翻译实践和对翻译成果的传播 鼓励了一批专门刊载翻译作品的期刊如雨后春 笋般问世 见表 2 表2 晚清专门刊载翻译作品的期刊 出版日期 年期 刊 名 称出版日期 年期 刊 名 称 1902 游学译编 1905 苏报 1903 浙江潮 1905 20世纪之支那 1903 湖北学生界 1905 励学译编 1903 江苏 第二 维新派创立了专门的翻译机构并带动了一批翻译机构的产生 早在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和陈 炽在北京创办了强学会 后又在上海设立分部 1896年 孙家鼐创办了译书局 盛怀宣创办南洋公学译书院 湖南 湖北 江苏 浙江等省联合创办江楚编译局 梁启超创办大同译书局 当时著名的还有山东大学堂译书 院 南学会和圣学会等 这些翻译机构遍布在多个省内 客观上有利于翻译成果的广泛传播 第三 维新派主张把翻译的西学作为全民教育的内容 这使得翻译的成果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严 第1期连幼平 清末维新派在中国翻译史上的贡献37 复的 天演论 就被一些学校当作教材 胡适先生说 读书时 老师给的作文题目就是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试论之 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工作后 于1902年 仿照日本的教科书 出版发行了中国第一套小学教 材 近十万册教材瞬时卖出 可见当时新式教材的吸引力 翻译的作用也可见一斑 受到翻译高潮的影响 新式学堂的数量也在激增 据统计 1902年 全国共有35 787所学堂 共有学生1 006 734人 1903年至 1909年间 安徽省的学校数量分别为13 41 80 198 293 503 723所 三 结束语 维新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然而他们所提出的翻译理论至今仍然对我们的翻译事业 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翻译的标准 译书选择的多样性 译作的可读性等 他们的译作至今仍为学界所研究 他们为提高翻译在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 突出翻译不平常的社会功能所作出的贡献是值得翻译史记载的 新时期的中国期待翻译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更期待翻译有新的作为 参考文献 1 袁荻涌 林纾与欧美名家名著 学术交流 1994 1 130133 2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145 147 203 3 郭延礼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汉口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113 114 4 张荣华 张元济评传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7 67 5 胡适 胡适自传 合肥 黄山书社 1986 47 上接第29页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 乡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放资源利用状况调查与优化建设研究
-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系统设计及实践应用
- 深度学习在文本语义理解和应用中的发展研究
- 基于小样本数据的信用风险分类模型研究
- 虚拟地理建模与历史空间重构-洞察阐释
- 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学习迁移机制-洞察阐释
- 跨国公司治理与全球法律研究-洞察阐释
- 环保智能系统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洞察阐释
- 大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洞察阐释
- 物联网在绿色五金制造中的应用研究-洞察阐释
- 福建厦门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 2024年四川省甘孜县林业局公开招聘试题带答案详解
- 天津市和平区二十一中2025年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转轮除湿机行业前景动态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5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 中国人民警察学院面试内容与回答
- 2025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E类)西医临床》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中医药艾灸课件视频教学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压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