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初步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ppt_第1页
农业信息化初步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ppt_第2页
农业信息化初步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ppt_第3页
农业信息化初步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ppt_第4页
农业信息化初步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信息化初步介绍 计算机网络基础 郑光 农业信息化 基本涵义 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 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之一 以及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加大的过程 定义 农业信息化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 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各地陆续设立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 农村信息化组织系统日益健全 农村信息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已达25万余人 组织体系日益完善 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各省陆续设立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 农村信息化组织系统日益健全 到2007年 100 的省级农业部门 97 的地 市 级农业部门 80 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 67 的乡镇建立了农村信息化管理或服务机构 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同时 农村信息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已达25万余人 基础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国家自1998年起在全国实施了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到2007年 共投入40多亿元资金加强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节目发射 转播 传输 监测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了全部11 7万个已通电行政村和10万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 村村通广播电视 工程建设 修复了1 5万个 返盲 行政村 有效解决了近1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基础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农村地面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落后问题 国家从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以发展农村通信 推动农村通信普遍服务为目标的重大基础工程 村村通电话工程 2004年至2007年国家和电信运营企业累计投资200多亿元 在农村地区铺设通信电缆50多万公里 建成移动通信基站2万多个 完成6 9万个无电话行政村通电话 使全国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由2003年年底的89 94 上升到2007年的99 5 其中农村移动通信网络乡镇覆盖率达到98 9 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 6 人口覆盖率达到97 村村通电话工程不仅明显提高了电话网络在农村的覆盖率 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农村互联网的发展 基础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农村空中远程通信网络建设 为解决广大农村地区地面通信网络建设难度大 成本高的问题 中央有关部门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建设了覆盖范围广 不易受地形地貌影响的农村空中远程通信网络 中组部2003年启动了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共建设乡镇终端接收站点近1万个 村级站点18 8万多个 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达2亿多人次 教育部启动了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覆盖18 7万所农村小学 3 5万所农村中学 使1亿多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生受益 文化部2002年启动建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截至2007年底 共投入资金16亿多元 建设省级分中心 市 县支中心 乡镇 街道 村及社区基层服务点共计10 8万个 初步搭建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农业部根据农业发展需要 建设了覆盖到省的卫星网络 并与各级农业部门共同建设了覆盖全国500多个县的电视 电话 电脑 三电合一 网络 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咨询服务 服务平台体系迅速发展 以农业部建设运行的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为龙头 各省农业部门信息网站为骨干 各种社会力量开办的农业信息网站为依托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网站体系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农业信息网已形成集74个频道 38个专业子网站 31个省级农业网站为一体的农业系统网站群 日均点击量超过600万次 访问量居国内农业网站首位 世界农业网站第二位 到2007年底 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登记注册的全国农业网站已达5160个 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成效 一 农业农村信息采集渠道不断完善 二 建立了一批重要农业农村信息数据库 三 形成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果 服务模式多样化发展 结合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各地探索 创建了多种不同的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 从当前全国各地农村信息化服务发展的实践看 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 以广播电视网络为载体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二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三 以移动通信网络为载体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四 以 三网 融合为平台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农业信息化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实现农业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信息化农业 信息化社会三网合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 网络化和信息化 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网络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网络是指 三网 即电信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三网合一的概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网络是指 三网 既电信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这三种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不同 电信网络的用户可得到电话 电报以及传真等服务 有线电视网络的用户能够观看各种电视节目 计算机网络则可以使用户能够迅速传送数据文件 以及从网络上查找并获取各种有用的资料 包括图像和视频文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 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都逐渐融入了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技术 这就产生了网络融合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 今天所要讨论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种类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Internet概述Internet基本术语IE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网络是由某种传输介质 如电线或电缆所连接的一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比如打印机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独立的计算机及外设通过通信线路及设备连接在一起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 即 连通性共享所谓连通性 就是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用户之间的距离也似乎因此而变得更近了 所谓共享就是指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的含义是多方面的 可以是信息共享 软件共享 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最简单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 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 Internet 是 网络的网络 几种不同的类别的网络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分类 在此处我们介绍按照分布距离划分的网络类型 1 局域网 LocalAreaNetwork LAN 它的分布范围一般在几公里以内 最远不超过10公里 通常在一个单位和大型建筑物中使用 局域网的出现 使得人们共享网络信息 硬盘空间 打印机等的愿望成为现实 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设备 信息的利用率 2 广域网 WideAreaNetwork WAN 也称为远程网 它在技术和硬件配置上都比局域网复杂得多 需要利用电话线 卫星 微波 光纤等远距离通信手段把位于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的计算机及局域网连接起来 从而形成规模更大 信息量更丰富的网络 3 城域网是城市范围内高速的综合信息网络 能满足大量企业 机关 公司 社会服务部门的计算机联网需求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 publicnetwork 专用网 privatenetwork 计算机网络按其连接方式不同 有五种拓朴结构 总线型 星型 环型 树型 网状型 计算机网络拓朴结构 五种拓朴结构 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一根中央主电缆 公共总线的传输介质 各结点直接与总线相连接 信息沿总线介质逐个结点地广播传送 这种结构非常简单 所需要的电缆也很少 在该结构中的所有工作站或计算机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在一根中央主电缆上 任何一个结点的信息都可以沿着总线向两个方向传输扩散并且能被总线中任何一个结点所接收 星型网络结构是以中央结点为中心与各个终端连接而组成的 各结点与中央结点通过点到点的方式连接 中央结点可直接与从结点通信 而从结点之间必须经过中央结点才能通信 通常中央结点由一种称为集线器 HUB 的设备充当 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中的各结点 计算机 通过环路接口连在一条首尾相接的闭合环型通信线路中 环路上的任何结点均可以请求发送信息 请求一旦被批准 便可以向环路发送信息 树型网络拓扑结构它是一种层次结构 主要通信是在上下级结点之间 最上层的结点称为根结点 具有统管全网的能力 下面的结点称为子结点 具有统管所在支路分结点的能力 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中的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 无规律的 每两个结点之间的通信链路可能有多条 目前计算机网络大都采用网络拓扑结构将若干个局域网连接在一起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是由多种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复杂系统 要进行通信 必须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规则进行 规则规定了传输数据的格式和有关同步的问题 通信双方事先约定的共同遵守的规则称为网络协议 协议对网络是十分重要的 有网络必有通信 有通信必有协议 例如 在INTERNET网上计算机必须遵循TCP IP协议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同步含有时序的意思 网络协议 networkprotocol 简称为协议 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 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 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必不可少的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需要有一套复杂的协议集合 组织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最好方式就是层次模型 而将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NetworkArchitecture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 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 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 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 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 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和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 NetworkArchitecture 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 把每台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 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网络体系结构 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 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 为什么要分层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 而这种 协调 是相当复杂的 分层 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 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 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0世纪70年代 世界标准化组织 ISO 针对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问题制定了一个OSI标准 开放系统互连七层参考模型 开放 是指任何一个系统 只要遵循OSI标准 就可以通过网络和另一个同样遵循OSI标准的系统通讯 它将计算机网络采用了分层处理的方法 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7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每层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和约定 采用分层结构不仅具有灵活性而且便于维护和检修 上页 下页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关于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RM 只要遵循OSI标准 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 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在市场化方面OSI却失败了 OSI的专家们在完成OSI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 OSI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 且运行效率很低 OSI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 因而使得按OSI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OSI的层次划分并也不太合理 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两种国际标准 法律上的 dejure 国际标准OSI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是非国际标准TCP IP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 TCP IP常被称为事实上的 defacto 国际标准 划分层次的概念举例 主机1向主机2通过网络发送文件 可以将要做的工作进行如下的划分 第一类工作与传送文件直接有关 确信对方已做好接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 双方协调好一致的文件格式 两个主机将文件传送模块作为最高的一层 剩下的工作由下面的模块负责 两个主机交换文件 文件传送模块 主机1 主机2 文件传送模块 只看这两个文件传送模块好像文件及文件传送命令是按照水平方向的虚线传送的 把文件交给下层模块进行发送 把收到的文件交给上层模块 再设计一个通信服务模块 文件传送模块 主机1 主机2 文件传送模块 只看这两个通信服务模块好像可直接把文件可靠地传送到对方 把文件交给下层模块进行发送 把收到的文件交给上层模块 通信服务模块 通信服务模块 再设计一个网络接入模块 文件传送模块 主机1 主机2 文件传送模块 通信服务模块 通信服务模块 网络接入模块 网络接入模块 通信网络 网络接口 网络接口 网络接入模块负责做与网络接口细节有关的工作例如 规定传输的帧格式 帧的最大长度等 分层的好处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层数多少要适当 若层数太少 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 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 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实现 implementation 是遵循这种体系结构的前提下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这些功能的问题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 而实现则是具体的 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TCP IP是四层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 运输层 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 即综合OSI和TCP IP的优点 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 applicationlayer 运输层 transportlayer 网络层 networklayer 数据链路层 datalinklayer 物理层 physicallayer 数据链路层 5应用层 4运输层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 加上应用层首部 成为应用层PDU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应用层PDU再传送到运输层 加上运输层首部 成为运输层报文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运输层报文再传送到网络层 加上网络层首部 成为IP数据报 或分组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IP数据报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 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数据链路层帧再传送到物理层 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应用层 applicationlayer 5 4 3 2 1 5 4 3 2 1 物理传输媒体 主机1 AP2 AP1 电信号 或光信号 在物理媒体中传播从发送端物理层传送到接收端物理层 主机2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 上交给数据链路层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取出数据部分 上交给网络层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网络层剥去首部 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运输层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运输层剥去首部 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应用层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应用层剥去首部 取出应用程序数据上交给应用进程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我收到了AP1发来的应用程序数据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应用程序数据 10100110100101比特流110101110101 注意观察加入或剥去首部 尾部 的层次 应用程序数据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10100110100101比特流110101110101 计算机2的物理层收到比特流后交给数据链路层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后把帧的数据部分交给网络层 H2 T2 H3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网络层剥去分组首部后把分组的数据部分交给运输层 H4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运输层剥去报文首部后把报文的数据部分交给应用层 应用程序数据 H5 应用程序数据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应用层剥去应用层PDU首部后把应用程序数据交给应用进程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1 AP2 AP1 主机2 我收到了AP1发来的应用程序数据 TCP 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 网际协议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发出来了用于 异构 网络环境中的TCP IP协议 也就是说 TCP IP协议可以在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上实现 并且TCP IP协议已成为建立计算机局域网 广域网的首选协议 并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 因特网概述 Internet起源美国的ARPA网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在战争中保障计算机系统工作的不间断性 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四台主机节点连接起来 组成了一个网络 这就是ARPA网 慢慢就形成了现在这样覆盖全球的Internet网络 对于 我们也把它称做 因特网 或 互联网 因特网概述 网络的网络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网络 network 由若干结点 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 link 组成 互联网是 网络的网络 networkof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 host 请注意名词 结点 结点 的英文名词是node 虽然node有时也可译为 节点 但这是指像天线上的驻波的节点 这种节点很像竹竿上的 节 在网络中的node的标准译名是 结点 而不是 节点 但数据结构的树 tree 中的node应当译为 节点 网络与因特网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 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 是一个通用名词 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的Internet 因特网 则是一个专用名词 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 开放的 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 它采用TCP 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INTERNET的发展 INTERNET一词来源于英文Interconnectnetworks 即 互连网 或 因特网 起源 冷战产物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代 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 考虑到现代战争的特点 美国国防部DOD DepartmentofDefence 所属的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 Th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 开始致力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迅技术的研究 他们设计一套用于网络互联的协议软件 TCP IP 并建立了实验性军用计算机网络ARPANET ARPA网的成功使得很多机构都希望连入ARPANET 但由于ARPANET是一个军用网络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INTERNET的发展 发展 科技的推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 认识到INTERNET的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同时 为了使美国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保持优势地位 于1986年资助建立了NSFNET主干网 从此INTERNET在美国迅速发展并获得巨大成功 之后连入INTERNET的用户飞速增长 形成了一个全世界范围的庞大网络 所以 INTERNET就是将世界各个地方已有的各种广域网和局域网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跨越国界范围的庞大的互联网络 这个网络还在不断的扩大 最终将覆盖全世界各个角落 连接各行各业甚至每家每户 使得彼此不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进行各种信息的共享 例如 世界各地的学生坐在家里就可以听哈佛大学教授的讲课并可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 边远地区的病人不用到大医院就能享受各地专家的会诊等等 从而真正实现用 信息高速公路 连接全球的设想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1983年TCP 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 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三级计算机网络 分为主干网 地区网和校园网 或企业网 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出现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InternetServiceProvider 用户 因特网 ISP1 ISP2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用户通过ISP上网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地址数目的不同 ISP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一级ISP 一级ISP 第一层ISP 大公司 本地ISP 大公司 大公司 公司 本地ISP 本地ISP 第二层ISP 第二层ISP NAP NAP A B 主机A 本地ISP 第二层ISP NAP 第一层ISP NAP 第二层ISP 本地ISP 主机B 第一层ISP 第二层ISP 本地ISP 本地ISP 本地ISP 本地ISP 第一层ISP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本地ISP 第二层ISP 本地ISP 本地ISP 本地ISP 本地ISP 第二层ISP 本地ISP 本地ISP 第二层ISP 因特网的发展情况概况 网络数主机数用户数管理机构数198010102102100199010310510610120001051071081022005106108109103 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 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用来进行通信 传送数据 音频或视频 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 网络 路由器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 endsystem 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 实际上是指 运行在主机A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B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即 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或简称为 计算机之间通信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 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router INTERNET的主干网主要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 Sprint电信公司的SprintLink等主干网络以及分布在欧洲 亚太地区的其它主干网构成 主干网在其它地区的延伸形成骨干网 ChinaNET就是Internet的骨干网 近年 Internet在我国发展很快 已初步建成国内互联网 四个国内互联网是 CSTNET 中科院 中国科技网 提供各种科技信息服务 科技成果 技术资料 文献情报 并负责向全国提供中国最高域名 CN 的注册服务 CERNET 国家教委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提供高校校园网接入服务 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接入CERNET CHINANET 邮电部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即 中国互联网 它是中国Internet骨干网 是美国主干网SprintLink在中国的延伸 是面向社会 服务于大众的具有经营权的Internet国际信息出口互联单位 CHINAGBN 吉通通信有限公司和电子工业部 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 即 金桥网 为国内企业提供各种经济信息服务 这四个网络均设置国际出口与INTERNET主干网的连接 从而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 前两个网络以科研 教育服务为目的 属于非赢利性质 后两个网络以经营为目的 称为商业网 如果与任何一个已经联入Internet的网络相连通 那么 也就联入了Internet 国内四大互联网 INTERNET基本术语 WorldWideWeb又称万维网 可简写为WWW 3W或Web系统 我们可以将3W比喻成是一本巨大的图书 正象普通的书一样 3W也是由许多 页 组成 只不过这些 页 是由文字 声音 图像 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组成 并且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我们称之为网站的服务器中 这种页面就叫做 网页 那么 存放这些网页的服务器称为3W服务器 3W服务器把遍及全球的信息资源以网页形式连接起来 超文本文件当你从3W服务器取得一个网页后 你当然希望它能在你的屏幕上正确无误地显示出来 由于制作文件的人无法预测浏览者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计算机 但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正确阅读信息就必须以所有类型的计算机都看得懂的形式来 描述 于是就产生了HTML 超文本语言 超文本语言的特点是在文件中增加了链接点 当你用浏览器浏览一个页面时 总会发现一些链接点 它们通常是加亮的 带下划线的文字或是一幅图画 当鼠标指向链接点时 鼠标的形状就会由 箭头 变成 小手 单击链接点 就会打开一个新的网页 ISP InternetServiceProvider 即Internet服务供应商 能为用户提供拔号上网 3W浏览 FTP下载文件 收发E mail等服务 如 163 263 东方网景 互纪互联等 ICP InternetContentProvider 即Internet内容供应商 能为用户提供包罗万象的信息服务 如 网易 新浪 搜狐等 所以ICP不能提供拔号上网等功能 但ISP也能提供某些信息服务 再如 首都在线 IBM公司 www whitehouse gov 美国白宫 IP地址 为了使信息可以在Internet上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 连接到Internet上的每一台计算机必须拥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这样才不会产生混淆 为每台计算机指定的地址是一组数字 称为 IP地址 这个地址在整个Internet上只表示唯一的一台计算机 IP地址是由小数点分隔的4段数字组成 每个部分不大于255 如 168 160 224 36 域名 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号和姓名 姓名容易记住而身份证号码很难记 而在Internet中 IP地址相当于身份证号码 域名相当于人的姓名 在Internet网上计算机的名称就叫做域名 网上不允许有相同的域名 域名是由小数点分隔开的几组字符串组成 每个字符串被称为一个子域 子域个数不定 通常由3个或4个子域组成 一般不超过5个 如下列域名 清华大学 服务类型 服务器名称 部门代码 com 公司 gov 政府部门 edu 教育部门 net 网络机构 国家代码 cn 中国 tw 台湾 hk 香港 us 美国 上页 下页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 又叫网页地址 网址 实际上URL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址 在地址之外 还包含了对这个地址的访问方式和其它访问信息 如具体目录和文件的位置 URL的格式为 type address path file ext如 上页 下页 ISP与ICPISP是 InternetServiceProvide 的缩写 是 Internet服务提供商 的意思 ICP是 InternetContentProvide 的缩写 是 Internet信息提供商 的意思 ICP不为用户提供连接的服务 而是仅仅提网上信息服务 IP地址在TCP IP互连网中 为了确保互操作性 网上每个收发数据报的设备必须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IP地址 这就需要一种方法来对IP地址进行统一分配 IP地址的结构反映了网际网的本质 并使它可以被管理 分类的IP地址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我们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 抽象的网络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 或路由器 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 IP地址现在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 InternetCorporationforAssignedNamesandNumbers 进行分配 点分十进制记法 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则进一步提高可读性 128 11 3 31 12811331 将每8位的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分类IP地址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 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 id 它标志主机 或路由器 所连接到的网络 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 id 它标志该主机 或路由器 两级的IP地址可以记为 IP地址 net id24位 host id24位 net id16位 net id8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 A类地址 host id16位 B类地址 C类地址 0 1 1 D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E类地址 保留为今后使用 1111 0 1 net id24位 host id24位 net id16位 net id8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 A类地址 host id16位 B类地址 C类地址 0 1 1 D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E类地址 保留为今后使用 1111 0 1 A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 id为1字节 net id24位 host id24位 net id16位 net id8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 A类地址 host id16位 B类地址 C类地址 0 1 1 D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E类地址 保留为今后使用 1111 0 1 B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 id为2字节 net id24位 host id24位 net id16位 net id8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 A类地址 host id16位 B类地址 C类地址 0 1 1 D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E类地址 保留为今后使用 1111 0 1 C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 id为3字节 net id24bit host id24位 net id16位 net id8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 A类地址 host id16位 B类地址 C类地址 0 1 1 D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E类地址 保留为今后使用 1111 0 1 A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host id为3字节 net id24位 host id24位 net id16位 net id8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 A类地址 host id16位 B类地址 C类地址 0 1 1 D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E类地址 保留为今后使用 1111 0 1 B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host id为2字节 net id24位 host id24位 net id16位 net id8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 A类地址 host id16位 B类地址 C类地址 0 1 1 D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E类地址 保留为今后使用 1111 0 1 C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host id为1字节 net id24位 host id24位 net id16bit net id8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 A类地址 host id16位 B类地址 C类地址 0 1 1 D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E类地址 保留为今后使用 1111 0 1 D类地址是多播地址 net id24位 host id24位 net id16bit net id8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 A类地址 host id16位 B类地址 C类地址 0 1 1 D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E类地址 保留为今后使用 1111 0 1 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 常用的三种类别的IP地址 IP地址的使用范围 网络最大第一个最后一个每个网络类别网络数可用的可用的中最大的网络号网络号主机数A126 27 2 112616 777 214B16 383 214 1 128 1191 25565 534C2 097 151 221 1 192 0 1223 255 255254 IE浏览器的使用 用户计算机中进行Web页面浏览的客户程序称为Web浏览器 比较流行的浏览器有微软公司的InternetExplorer 简称IE 利用它可以做查询 文件传输等工作 当我们双击桌面上IE图标 就可以启动IE浏览器 状态栏 地址栏 网址输入窗口 网页显示区域 菜单栏 工具栏 介绍InternetExplorer 英特网探索者 简称IE IE窗口简介 小地球转动表示正在接收信息 静止表示停止接收信息 上页 下页 2 IE工具栏上快捷图标简介后退 返回到当前页面的前一个页面 或从下拉箭头中选择本次上网浏览过的网页 前进 返回到当前页面的下一个页面停止 停止当前的主页调用进程刷新 重新从服务器上调用当前主页 常常在浏览网页速度很慢时 与 停止 按钮配合使用 重新为传输网页选择一条最佳路径 主页 调用系统设置的主页 它是某网站的起始地址 由此地址开始浏览本网站提供的各种信息 更改主页地址 IE中 工具 Internet选项 常规 在 主页 选项下 点击 使用当前页 按钮则使用当前网页或输入新网页地址 这样设置后每次启动IE时此网页就作为起始页 搜索 可根据关键词搜索相关的站点收藏 用 收藏 保存网址 好处是可以快捷地调用该网页方法 进入要收藏的网页 然后按Ctrl D复合键即可或用鼠标左键直接把地址栏中此地址旁那个Web页图标拖到工具栏上的 收藏 按钮处历史 存储一些上网的历史记录字体 在此可选择简 繁体汉字 若安装过IE4的繁体字库 系统会自动识别 否则从网上下载一个处理繁体字库软件包 安装后IE就可用繁体来显示Big5繁体站点 上页 下页 2 规划 收藏夹 前面介绍了如何将常要访问的网页放入收藏夹中 但如果用户不对收藏夹进行整理 日久天长 收藏夹中就会杂乱无章 这样反而会使得查找网页速度变慢 所以 我们要在收藏夹中创建不同的子目录 对网页分门别类进行存放 创建新文件夹 收藏 整理收藏夹 创建新文件夹 将网页存入该文件夹中 在当前网页 收藏 添加到收藏夹 创建到 选定此文件夹删除文件夹 收藏 整理收藏夹 找到要删除站点 删除 上页 下页 3 IE浏览网页时一些常用方法1 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在浏览网页过程中 有时需要将几个页面内容对照着来阅读 方法 将鼠标移到用户想要进入的链接处 击右键 选 在窗口中打开 在等待下载一个网页时 可以打开另一个网页浏览 方法 文件 新建 窗口 或Ctrl N 则可在等待时再开一个窗口查看其它网页内容 上页 下页 3 保存整个网页在IE浏览器中 执行 文件 另存为 命令 打开 保存Web页 对话框 在保存类型下拉按钮中选择 Web页 全部 类型 4 保存网页中的图片在IE浏览器中 鼠标右单击要保存的图片 弹出快捷菜单 单击 图片另存为 命令 打开 保存图片 对话框 指定保存位置和文件名即可 5 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如果要保存网页中的全部文字 保存方法与保存整个网页类似 在IE浏览器中选择保存类型为 文本文件 如果只保存网页中的部分文字 先选定要保存的文字 鼠标右击所选定的文字 弹出快捷菜单 执行 复制 命令 将信息存入剪贴板 然后启动诸如 Word 等应用程序 将剪贴板中的信息粘贴保存即可 关于文件下载 上载 文件传输是指通过网络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到另一台计算机上 Internet上文件传输服务是基于FTP FileTransferProtocol 协议的 通常被称为FTP服务 Internet上的一些主机上存放着供用户下载的文件 并运行FTP服务程序 这样的计算机被称为FTP服务器 在使用FTP时 客户机要首先登录到FTP服务器上 IE支持FTP协议 只要在地址栏里键入ftp 即可 将网上的文件传送到本地计算机磁盘上并保存起来的操作叫 文件下载 首先找到下载的站点 根据屏幕提示选取本地存放位置确定后开始下载 为解决掉线后再次续传的问题 我们可借助 网络蚂蚁 网络吸血鬼 等下载软件工具来实现 网络蚂蚁 是国人开发的软件 它具有支持断点续传 支持多任务 多进程下载 下载速度快等特点 网络吸血鬼 是俄罗斯人开发的软件 它也支持断点续传且抗干扰强 但不支持多进程 当有的站点不支持 网络蚂蚁 时可使用它 用户将本地计算机上的文件传输到FTP服务器上的操作叫做 文件上载 用户登录到FTP服务器上后可以看到根目录下的多个子目录 一般供用户上载文件的目录是 incoming 提供用户下载文件的目录名称是 pub 上页 下页 关于搜索引擎 在Internet网上为了查找某类站点 常常需要使用站点搜索的功能 实现站点搜索功能主要有两种方法 1 用IE中的搜索 在其中输入关键字词进行搜索 2 进入一个搜索引擎站点的主页 在其中按分类或根据关键字进行查找 搜索引擎 世界上有许多站点为了方便人们从网上查找信息便建立起各自的查询资料库供人们来使用 通过这些具有强大查询能力的站点 我们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 因为这些站点提供全面的信息查询和良好的速度 就象发动机一样强劲有力 所以 人们就把这些站点的查询服务称为 搜索引擎 1 关于E mail 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