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一作者_ _ _ _ _ 二 解释翻译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2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3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4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5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6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概述课文大意。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2)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3)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2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曹刿:爱国热情,政治远见,卓越才能,过人谋略。鲁庄公:政治无能,军事无知;实事求是、虚心听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2)关于鲁庄公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综合以亡,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3(1)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试举例分析。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2)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 突出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突出中心内容。课文剪裁详略得当。4、(1)鲁国的获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再举几个。 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 (3)写作特色有哪些?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如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度到第二段的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题得承接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5 第一段(1)曹刿刿请见的原因?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爱国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 (2)曹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 人民的支持 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取信于民” (3)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 6 第2段 (1) 曹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刿:“未可”,“可矣”,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等待时机,观察时机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公:“将鼓之”,“将驰之”盲目指挥,“鄙”(2)体现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反攻和追击 7第3段(1) 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2)表现庄公“鄙”的句子?“公问其故”(3)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4) 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注重观察敌情,注重士气,注意抓住有利战机。 8(1)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1)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1分)(1)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3分)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 答: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答: 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谏逐客书》教学课件制作
- 《谁丢的鞋子》课件
- 公司行政部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亲子阅读课件
- 税务预算管理办法解读
- 亲子互动探索课件
- 《让我自己来》课件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 连锁餐饮研发部工作总结
- 事故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注塑成型参数条件表
- 严重多发伤的紧急处理
- GB/T 38931-2020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安全性通用要求
- GB/T 31288-2014铁尾矿砂
- GB/T 20028-2005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应用阿累尼乌斯图推算寿命和最高使用温度
- 规范书写汉字(实用硬笔)课件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2章-货币课件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讲述课件
- 七年级数学学习·探究·诊断上册
- 实验室内质控记录表格完整
- 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