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1页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2页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3页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4页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_兼论西方_原型_翻译思想.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NO 1 2013 4 5 1 早已发端的思想 2012 年 11 月 16 18 日在苏州大学召开的 2012 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 上 不少学者的大会发言 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中华思想应在 翻译研究领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潘文国提出如何 使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出去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政府 提倡的交流模式 谢天振以 中国文化走出去 理 论与实践 为题 也突出了同样的主题 蔡新乐在 题为 翻译如何厚重 赫曼斯的 厚重翻译 批判 中指出 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路在触及 后现代问题之后 理论形态不可避免形成悖论式的 思维 因而 可能已经让人无所适从 替换性的方法 可能是走向伦理 而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资源可资 利用 何刚强以 自家有富矿 无须效贫儿 为题 倡导走向中华文化的纵深 吸取必要的营养 反对那 种一味西化以西方思想为指向的倾向 郭尚兴在 论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与翻译的意义相契性 的发 言中 强调 解经 和 诠释 作为传统的中国解 释方法的意义 认为其 整体性 作用对翻译理论 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李照国在 文化主权与翻译研究 的发言中 以亲身经历点出了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 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目前的种种困境 呼吁寻找有效 的途径 强化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 以确保对外交流 的可行性 刘华文的 自感为体和感人为用 诗歌 翻译的感应论 则以马一浮的哲学思想为框架 试 图推出诗歌翻译的 感应论 可以注意到 强调中华思想在翻译研究当中的作 用 已经形成一种传统 张柏然 2008 提出了 有 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的命题 刘宓庆旗帜鲜明倡 导 关注翻译理论的中国价值 2011 XII 而张 佩瑶则是以 翻译话语 为题 推出了 An Anthology 中华思想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初探 兼论西方 原型 翻译思想 蔡新乐 南京大学 摘 要 如赫曼斯对文学翻译无法界定的讨论所显示的 西方翻译研究已经落入后现代的逻辑主义陷阱 摆脱两难 局面的一个方法是 转向儒家思想 诸如 教 学 以及 如 都可以其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引入译学理论并 在其中发挥作用 只有通过 教 所敞开的跨文化场域以及 学 的过程当中对他者怀抱的虔诚 作为交流的翻译 才是可能的 也只有将 如 视为目标 旨在追求显示事物之真的 文化天下 的可持续性 翻译也才能达致它本 应追求的东西 也就是说 生命为本 仁爱置基 远近应之 译入变易 关键词 逻辑主义 孔子 教 学 如 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873X 2013 01 0005 07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 Volume I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Buddhist Project Cheung 2010 这一文本 将众多传统中华经典文献当中直 接和间接翻译话语收入其中并加以注释评述 为翻 译研究乃至东西方思想的交流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如果我们上溯 则可发现 从以儒家经典思想为 文 章正规 和 译事楷模 来支撑翻译取向的严复 罗 新璋 陈应年 2009 202 到提倡 兼顾两面 力 求其易解 同时 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的鲁迅 同 上 373 从坚持文化传播 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 外来之学说 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相反而 适相成 的陈寅恪 2001 284 285 到倾心儒家 思想坚守 以中正之眼光 行批评之职事 无偏无 党 不激不随 信念的吴宓 转引自沈卫威 1999 7 从突出 无过无不及 的傅雷 罗新璋 陈应 年 2009 624 到强调 信达雅的幅度 主张 信 不可 过头 的赵元任 同上 809 再到正视译 事实际提出 妥协 观点的杨宪益 2007 117 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中华思想 也就是说 在汉语 学界 自从有了 现代 意义上的翻译理论 中华文 化思想始终是翻译研究的理论形态的一种主导思想 那么 我们还需要再 转向 吗 或许 我们根本就没有忘记中华形态的理论思 路 只不过 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渗入 奈达的 动 态对等 可能对 信 的信条形成了冲击 纽马克 的 语义翻译 和 沟通翻译 使得传统的直译与 意译二分观念变得复杂起来 而解释学的理论思想 进一步将翻译理论拉入西方的哲学模态 文化学派 对文化因素的凸显则强化了语境的历史力量 随着 女性主义的渗透 女性的特性得到空前张扬 而后殖 民理论则可能使人认识到 理论化本身在 殖民后 需要有相应的讲话权 但是 所有这些 都一步步将 理论研究中 国 翻 译 2013年 第1期 中 国 翻 译 2013年 第1期 6 7 6 7 理论化拉向所谓 后现代 即 反基础主义 反 本质主义 的那个无根基时代 但是 这样的后现代 正因为立足于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 因而 不但不 能使思想自由成为现实 恰恰相反 有关理论话语仍 然因为牵绊于特定的逻辑主义的思路而不可避免形 成这样那样的悖论 因此 我们既不知道该面对悖 论所牵拉的哪一个方向 而且 由于 基础 的不复 存在 甚至也不能形成任何有效的价值判断 理论 世界 似乎真的是构造在问题之上 同时 其本身也 就成了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也就不能不有所回返 回 到另一种思想资源当中 以便检核该如何应对后现 代的无根基 非价值 或反价值 的描述主义倾向 或许 这样才会找到理论建构的起点 进而对近乎虚 无主义的倾向产生纠偏的作用 要想做到这一点 也就有必要寻找 原型 这样 在新的语境下 作 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的思想资源也就 能够发挥其历史作用了 本文初步试图针对西方翻译理论背后的思维原 型展开分析 并且以赫曼斯对文学翻译研究的讨论 为例 进而尝试分析 中华思想在哪些方面可以显现 它的优势和适用性 2 西方翻译理论的原型 原型 archetype 一般是指已经定格的某种 意象 image 在荣格的心理分析中 它指的是集体 无意识在人类文化当中的表现 这种无意识以反复 出现的意象表现出来 形成 本能自身的无意识形 象 荣格 1987 105 人类的这种 集体 的 心 理 文化表征化 历史化深远影响 或许可以说 人 一旦诞生于某个文化环境 其文化心理便无时不为 与之有关的原型所濡染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一种强 大的物质性的力量 致使文化本身也显现出特定的 倾向 有关翻译的观念或认识 原型也一样在发挥 作用 赫曼斯有关 文学翻译 的论述就是一个明 显的例子 在 文学翻译 一文中 赫曼斯引用了大量的 例证之后指出 文学的界定今天已倾向于成为功 能性的 偶然性的 而不是形式的或本体论意义上 的 Hermans 2007 79 而典型的文学翻译是 一种预先被视为 而且或许也是被意向为一种文学 文本 因而也就具备了文学特性和素质 围绕着典 型文本 聚集起了一大批或多或少有问题的成员 可以使这一系统随时间发生变化 同上 这样 一方面 翻译包括文学翻译 已经成为 功 能性的 和 偶然性的 那一定是人为的甚至个体 化的结果 也就是说 在不同的语境下 对于不同的 人 翻译会显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性 也会产生不同 的作用 因此 不同的语境就会导致不同的翻译观 的产生 如此一来 用 老套 的话来说 翻译便是 主体性的 而不是 客观的 东西 是随时而变的 而不是有 内在规定性的 而在另一方面 作为 一 个历史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翻译的 社会和政治功 能化 才是研究者感兴趣的地方 但这又意味着 与第一方面完全相反 翻译被引向了社会而不是人 甚至可能引向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 也就是说 一方面 翻译是个体的 而另一方面 它又是社会性的 一方面 它可能是个体的描述的 结果 而另一方面 它又是某个阶层操控所产生的 那么 在一句话的陈述当中 就出现了这样的分裂 到底应该倾向于哪一个方面 而且 有没有某种根 据可供我们参照参考 这是不是意味着 后现代的 西方翻译理论已经难以走出某种两难困境 我们认为 这样的分裂所表现出来的 也就是西 方思想史上的一个原型 差异 即距离 不同 分歧 此不及彼 人不容我等等 形成的是纷争 争斗 批 评 排斥以及难以触及目标因而无休无止的焦虑 我 既已为 我 又如何达到并实现 真我 在哲学史上 苏格拉底可以说是这样的差异最早的 原型 其哲学活动 作为事件 就是为了说明自己的 无 知 从而突出 知识就是美德 而这样的知识也就是 自我的知识 或 求知 反讽的是 他的努力并没有 得到所在的雅典社会的认可 反而被判死刑 不仅他与 其 自我 具有不可消除的距离 而且 他与他人也有 难以超越的沟通障碍 黑格尔 1960 96 在宗教史上 这种原型反映就更为明显 按照 圣 经 中的记载 人类之所以被赶出伊甸园 就是因为 亚当 夏娃偷吃了禁果 智慧树 上的果子 或许 只有上帝可以食用 享受 而人与 智慧 也就壕沟 永隔 人被逐出天国 神人两处存在 彼此之间无以 企及 按照牟宗三 1984 77 的研究 这种观念 在康德的哲学当中有进一步的描述 智的直觉 只 有上帝才可具有 人 就这样远离了本该拥有的那 种最为崇高的精神力量 在文学中 这样的原型的表现不乏其例 博尔赫 斯 Jorge Luis Borges 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的名字 在整个大陆传扬 而我却从未活过 我渴望成为其他 人 转引自威尔逊 2011 3 他在提及读者与作 者的相似性时 还强调 我们都一样无足轻重 你 们是这些作品的读者 我是记录者 这纯粹是命运不 值一提 同上 15 在他所写的文章 博尔赫斯 中 他描述了他本人身上不断出现的情况 即曾经 发生在他身上的经历 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在他身上 同上 14 他甚至认为 你只能在时间中知道一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NO 1 2013 6 7 个偶然的自我 但你无法知道客观的 以检验为依据 的世界 你认为你正在了解的世界其实不过是自身 困惑的一个投影 同上 8 如果自我与其自身分裂 主体 并不能及于其 本身 那么 伽达默尔所说的 从翻译的结构当中 昭示出了将异质的东西变为我们自己的这个普遍问 题 1977 98 不就难以成立了吗 也就是说 假 若 我 就是缺席的 凡是 异质的 他人的 他 者的 异于 我 的 也就不可能为 我 所挪用 借鉴抑或学习 甚至谈不上解释 哪里会出现 普遍 的问题 或许 也只能是像本雅明 译者的任务 一文当中所说的那样 解释之结果 比如译本 不 是用于交流的 也就是不及于读者 受众或听众的 Benjamin 1970 69 再换句话说 只有在上帝那里 才有所谓真正的交流 差异观 登峰造极式的表现是喧嚣一时的德里 达的观点 他认为 由于能指的不断的推延 形成了 符号的 延异 diff rance 所以 能指便达不到所 指 而是形成了不断延伸的能指链条 这样一来 意 义便是非在场的 Derrida 1982 1 27 而翻译也就 是对这样的 延异 的 处理 这种近似于虚无主 义的观念 已经使翻译无从起步了 赫曼斯本人的 解释的解释的解释的解释 便是这样的观念的一 种表现 正因为昔不至今 人不及我 所以 解释者 只能不断地推出解释 尽管没有任何办法说明 这 样的解释到底还有什么 意义 于是 我们又一次回到了苏格拉底的 自我 亚当夏娃的故事以及博尔赫斯所说的自我的不可能 性 差异总是就在那里 挥之不去 连人自身也真的 要形成这样的分裂 似乎也只有这样 翻译理论才 会是西方的 也就是有力量的 但是 既然 意义 也这样无限制地 延异 了下去 我们已经找不到 价值判断所能遵循的特点指向 如何可能判断这样 的 作为 作为 事件 是历史的或者有历史 意义 的呢 实际上 按照这样的思路 连我们依照这样的思 路所可能提出的问题 也已经陷入了文字游戏 只不 过 并没有产生某种愉悦 而只是一种沉重 差异观 就这样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特别的场 域 使人不能不对由此而来的西方翻译理论产生根 本上的怀疑 或许 真的是已经此路不通 3 中华转向指向的意义 尽管尚未有人提出 中华转向 但是 可以看 出 此前学界还是做了一定的工作 只不过 这样的 工作 要么只是一种认可或表现为某种呼吁 要么促 成的是一种强调或者也只是点出要点但未作具体陈 述和分析 这说明 学界已经认识到了学术交流也 必然要有本土化的倾向性 同时需要有效地利用传 统的民族思想资源 我们认为 有针对性地展开探 讨 才是一个方向 所谓有针对性 也就是为差异论 的症结 找到对症下药的处方 而在中华思想当中 孔子所提倡的 教 学 以及 如 正可起到这样的作用 教 之 教化 的要求 不忌差别 最终促成的是 文化天下 的局 面 而跨文化翻译的目的与此少有不同 学 之 觉 悟 的指向 必要条件是尊重先哲 推而广之可以说 是要对一切人等予以尊重 如此才称得上是 学 这也是翻译的必要条件 将一切可以交流的力量统 统视为 物我同类 的生命 虔诚自在其中 诚信亦 在其内 而 如 则在此基础之上突出了某种与西 方迥异的观感 既不是完全具象化的 也不是彻底 抽象性的 而是二者兼而有之 因而相得益彰 而 如 所突出的那种倾向 还能引入佛家的 如实观 进一步强化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不过 我们这里所做的也只是一种尝试性的探 索 因而 其针对性或许也只表现为某种意义上的增 补性 3 1 有教无类对翻译的场域设置 有教无类 一般认为 说的是孔子教导学生 不计较等级差别 而考古学的成果揭示的却是 类 指的是种族民族族裔意义上的那种 不同 也就 是说 孔子所提倡的 应该是不分种族差别的那种 教育 多种种族的存在 可以充分说明 翻译在古 老的中华大地上早就出现了 而孔子的教育思想的 一个基本指向就是 不能依照种族的 文化的 地 域的以及阶级的区别而展开 教化 而是应该 因 材施教 海纳百川 才是真正的 育人 养殖 生命 培植后进 延续文化的命脉 形成新的生命 的力量 有教无类 敞开了这样一个场域 文化的教育 所引出的一切 始终是在翻译研究所坚持的那种跨 文化的区域进行的 再换句话说 假若离开了这种 基本的倾向 所谓的 教化 将不复存在 而正是 由于如此无歧视 非等级 弃差别的教育思想 中华 大地上才可能营造出一种开放而又延续至今的伟大 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与西方的 自我排斥 的差异 观 显而易见大异其趣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考古 学家张光直 才特别强调 对中国 玛雅和苏米文明的一个初步的比较研究 显示出来 中国的形态很可能是全世界向文明转进 的主要形态 而西方的形态实在是个例外 因此社会 科学里面自西方经验而来的一般法则不能有普遍的 中 国 翻 译 2013年 第1期 8 9 8 9 应用性 有教无类 反对 差异观 的解释 首先是由 考古学的发现形成的 而一般人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都出自各代的经解集注 何晏 集解 引马融曰 言人所在见教 无有种类 皇侃 义疏 人乃 有贵贱 同宜资教 不可以某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 教之则善 本无类也 邢昺 疏 此章言教人 之法也 类谓种类 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 转引自安作璋 2004 116 钱穆的白话译文是 人只该有教化 不再分类别 2002 423 而考 古学家苏秉琦却认为 有教无类 可以反映孔子 先进的 反种族主义 思想 这样解释 可谓其来 有自 考古学家李济指出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 智人 Homo Sapiens 1933 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 山 顶洞人 所遗的头骨中 出乎意料之外竟包括了好 几个种族 李济在研究安阳殷墟出土的 人骨 时进一步指出 安阳遗址出土的人骨材料来看 就 远不是一个人种的 这一组颅骨有极不同的来 源 苏秉琦在他的著作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中 引用了李济的后一段论述 然后指出 虽然时代越 近 人种差别越小 但孔子时代 中原地区的人种差 别仍然很大 所以 有教无类 主要不是指社会贫富 等级差别 而是种族特征差别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要 平等待人 反对种族歧视 这当然是很先进的思想 由于面对的是多文化且复杂的民族传统社会 所以 他讲课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 兼容并举 至于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那是汉武帝以后的事 苏 秉琦 1999 5 从这两位考古学家的论述来看 可 以认为 中华文化一直是 融合性的 因而其中的 杂质 与 混杂 显而易见构成了这种文化的特色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 绵延数千年 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根据考古做出的判断 可以推测 在人类早期 的历史中 已经不可避免存在着翻译 否则民族的 融合和共同生存便是不可能的 可以认为 人类文 明本身就是翻译的文明 是各种文化因素同生共存 相互交融的文明 反观目前的翻译史 或许也只能 以现存文献材料为根据展开叙事 但问题在于 这 种叙事可能避开了日常与日用 而且它所要求的那 种统一 或许会影响翻译事件的个体性以及它们以 自身为法则的可能性 因此 翻译的起源可能不在 某个时间点上 而是立足于常态的生活之中 其实 这同时也说明了 只有消除了种族和文化 偏见的文化 才能促成 教化 的力量 人类的文 明维系首先是由于某种相互承接 彼此支持的 向 善 意识 也就是说 如儒家所首先承认的 人性本 善 这也始终就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前提 也应 该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必要条件 朱熹 集注 这 样解释 有教无类 人性皆善 而其类有善恶之 殊者 气习之染也 故君子有教 则人皆可以复于善 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 1983 168 抱 持着这样的思想 与人为善 不排斥 不鄙视 不加 妄 便能与人交流 我们如果联系上翻译 便会认为 那也是一种怀 抱善良意愿与人交际的活动 而且 其中也必然含有 以朱熹所说的以那种 君子 的态度 教人 的作 用 启人哲思 诱人向善 引发智慧的活动 而且 最为重要的是 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以 天下一 家 为前提 西方的差异观的种种排斥 分别 距离 等等 在这里是见不到踪迹的 另一方面 我们对翻译的基础也会有另一种认 识 那首先是情感意义上的沟通或直觉性的交流 然后才是别的方面的理解 因为 有了首先认定他 人是善良的这样的思想 任何解释 便首先是情感上 的实现 然后才是分解性的意义的阐发 用孔子的 话来说 我欲仁 斯仁至矣 论语 述而 可以看出 以 有教无类 为视角 不仅能够 让人明白 一个古老的文化的跨文化翻译历史是悠 久的 而且也是实际生活当中常态性质的存在 同 时 其中所含有的对人心善良的强调 突出了交流的 情感根源 也就是翻译不可或缺的基础或必要条件 如果我们反观西方 差异观 就会发现 这不正好 可以矫正那种偏差吗 假若还是要强行与他人拉开 距离 甚至和自我相互脱离 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下 才能达到真正趋向交流的 也就是彼此相及进而产 生互动的解释 3 2 孔子 学习 的要义及其与翻译的关涉 如果说 教 的 善良 怀抱 可以开辟无限 延展的文化空间和连续的相继的历史传统 那么 与 之相应的另一个层面便是对这一上设的教育理念的 支持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 乾 地 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 坤 君子之人能体 察到如何顺应天地之变 自我调整 进而与之形成一 体 而就历史的承继而论 这样的体察 是始终要以 先贤先哲作为榜样的 所以 朱熹这样解释 论语 学而 第一句 学 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学之为言效也 人性皆善 而觉有先后 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 乃可以明善而 复其初也 习 鸟数飞也 学之不已 如鸟数飞也 说 喜意也 既学而又时时习之 则所学者熟 而中心喜 说 其进自不能已矣 1983 47 以 后觉 效 先 觉 称之为 学 而且 这是一种 必 然 人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NO 1 2013 8 9 身为个体要想有所作为 就必须透过仿效之力 传习 之功 以先人为榜样 对之品德修养加以模拟模仿习 练 进而取得文化人的资格资质 最终达到传承文化 的目的 而所有这一切 都要立足于那种 善意 在 无条件 仿效 先觉 的文化传习过程当中 文化生命赓续 意味着真正的文化生命的 生生不 息 也就是生命本身的 生生不息 用 周易 系 辞 之中的话来说 生生之谓易 有了这样的 连 续性 才会有变化变易变异 因而才会找到翻译之 所以成为翻译的那种出发点 与西方思想相比 我们在 学习 所含有的 微 言大义 中可以看出 学习不仅仅是时间意义上的 所谓历时的活动 它的力量更清楚地表现为历史性 的活动 即有益文化传承的生命无限伸展的活动 可 以认为 离开了这样的活动 文化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样的 学习 当中所含有的翻译 自然也应发挥 同样的作用 对于先贤的道德文章 无疑既需要像 孔子那样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论语 述而 的 同时更需要像他那样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同上 念兹在兹 尚书 大禹漠 无时或忘 如此 文 化的力量已经化为生命的一个部分 一旦弱化 便可 能意味着生命趋向终结 而就 对外的交流 而论 论语 学而 中的 第二句话则能充分体现出同样情感的生命意义 有 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朱熹 集解 中说 朋 同类也 自远方来 则近者可知 程子曰 以善及 人 而信从者众 故可乐 又曰 说在心 乐主发 散在外 同上 就上下文来看 解释是有问题的 何晏 集解 引包咸曰 同门曰朋 刘宝楠 正 义 引宋翔凤 朴学斋札记 曰 史记 孔子世家 故孔子不仕 退而修 诗 书 礼 乐 弟子弥众 至自远方 即 有朋自远方来 也 朋 即指弟子 安作璋 2004 206 这些解释似乎 没有注意到 将这句话与下一句联系起来分析 人 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假若说 世人对 我 知之甚少 那也不会影响到我力求以君子之道行事 的原则 因而无需为之不快 两相比较 第二句话 讲的应该是 有朋友自远方而来 实在是很快活的 事 也就是说 孔子这里所说的 并不一定局限于 他自己 而说的是 在很多情况下 有朋友自远方 来 都应该成为生活当中的快乐的事情 那么 为 什么会是这样呢 我们认为 那是因为 远方来 的 朋友 跟 我 一样抱有 推己及人 的向圣贤学习的目 的 这样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诗 经 国风 卫风 相会一处 学习或研究问题时便 可以彼此商讨砥砺 互相吸取长处 改正缺点 共 同进步 远方来 的 友朋 既与 我 同类 同 辈 二者之间便是平等的 而且 学习 也应该 不分前后 主次 而是相与往还 彼此启发 如此 才可能达到相知而自知的目的 个人如此 文化也 是这样 应该指出 这里的 友朋 彼此之间在交流之时 是首先抱着向对方讨教 请益的目的 真诚地希望得 到长进 所以才会有 自远方来 而守护此处的那 位 则一样是怀抱诚挚 以向对方学习为目的 也就 是首先善意地认定对方可以成为仿效的榜样或力量 孔子另一处所讲的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论语 述而 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因此 交友 学习 与人生经历甚至生命历程本身 以及与文化传承和 发展 已经都呈现出同一个价值取向 向善之心 择 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上 孔子所要 突出的教义 不就在这里吗 这样 在历时层面上 文化的交流是要 后觉效 先觉 将这一要求置之翻译研究 语内翻译就可能 首先表现为一种伦理诉求 寻找最有价值的资源 加以模拟 演习 体味 进而以身作则 加以体现 最终使之发扬光大 而就共时层面 则要求与 远方 相呼应 使可能不在场的力量呈现趋 近 走 近 的倾向 进而 亲会之 体味之 并与之一起开拓 相互碰撞 相遇往还的可能性的通道 最终营造出一 个新的文化空间 这也就是语际翻译的要义 由此可见 按照孔子所说的 翻译就可能是一 种 亲近 不管是古时的往昔的 还是远方的遥 远的 都可能由于有了 学习 和 交友之道 之 中所不可避免含有的 翻译 这个渠道 得到实现 我们在 论语 的前两句话之中 可以为翻译找到 最为适应的交流的根本意蕴 往者可追 而远者可 求 而我作为身在此时此地的存在者 就在这样相 互冲击的要冲当中 发挥着收集古往今来 远方近 处的信息的聚焦点的作用 这 难道不是翻译最为 根本的要义吗 反观西方的那种分离主义的差异观 哪里可能有 这样精辟的思想 哪里能够找到交流相遇往还的文 化构造的新作用以及生生不息的文化的承继力量体 现在何处 3 3 论语 和佛家 如实论 之中的 如 与 翻译的境界 王佐良提出 译者应该 一切照原作 雅俗如之 深浅如之 口气如之 文体如之 1989 3 说文 解字 解释 如 从随也 从女 从口 徐锴曰 女子从父之教 从夫之命 故从口 会意 许慎 中 国 翻 译 2013年 第1期 10 11 10 11 2005 365 如之 可以从 论语 祭如在 祭 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与祭 如不祭 得到 如 的真意 对于已经逝去的亲人 应该以虔诚的态度 像其生时那样彬彬有礼 这种事死如事生的态度 置之远近的关系 也一样有其作用 应该以虔敬的 态度对待他人 即使对方并不一定是在目前或者当 下 如此礼敬他人 才能拉近距离 确保交流的渠 道畅通 因此 如 意味着想象力的飞升 也含有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 诗经 王风 采葛 的那 种韵味 打造出一个扩大了的场域 深入其中 让对 象直接面对作为观者的我 对于祭礼的要求 礼记 之中还强调 使天 下之人 齐明盛服 以承祭祀 洋洋乎 如在其上 如在其左右 这种虔敬实为他种文化所未有 的确 遥远的将之拉近 久去的将之再临 僵死的使之具有 另一种生命 物质的使之呈现出新的精神 异域的使 之在另一种文化格局当中复原其本来面目 这不也 就应该成为我们的翻译研究以及翻译本身的一种伦 理态度吗 而且 这也意味着 我们的翻译研究工作总是一 种 趋向 它要做到的 只是近似 相似 不管那 是理论阐述 还是操作上的努力 但这并不是说 一 旦某事完成 就要停滞不前 相反 我们是不能停步 的 也是无法停步的 儒家的这种观感论 与佛家的 如实论 不无契 合之处 正如论者所指出的 看似有我的那种观感 实则又是一种 无我之境 不要以我观物 而应该以物观我 以我观物是 静止的 结果必然形成各别的相对系统 以物观我 是动态的 我参与其中 结果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 物 这时候整个存有领域不再破裂 主与客复归为 一 而知识亦失去了它的媒介的价值 因为主体已经 达到客体 所以 这一个 观 是观照的意思 由 主体一直切入客体的内面 虽有 知 义 但这时不 宜再称之为 知 而应该称之为 证 或 见 佛 教经典中所谓 证道 见道 正是指此而言 霍 韬晦 2003 47 这里的 证道 和 见道 与 论语 学而 当中所说的那种 学习 一脉相承 也可以认为那 就是一种向崇高的力量习练人生的要义的最后显现 或许 忘掉自身 才能促成理论的生命 忘掉自身 也才能成就译文的生命 也就是说 不论是理论家 还是翻译家 实质上都需要这样的忘我精神 这不 也是同上文提及的赫曼斯所推出的那种 解释 完 全相反的取向吗 而且 有趣的是 在佛教经典的翻译当中的那 个世人皆知的 如来佛 或许也一样能对我们关注 的问题产生启发意义 tath gata 可译为 如去 而 tath gata 则可译为 如来 吉藏 胜鬘宝窟 的解释 如来者体如而来 以教化众生 tath 代 表真理 是目的语 因为真实的世界就是 如此 而 gata 是前往 这样 如来 实际上指的就 是 走向真理的人 抵达真理的人 或 得证真 实的人 因此 tath gata 可翻译为 圆满 有人甚至用 完全人格者 来称呼 如来 霍韬晦 2003 147 我们认为 若是将 如来如去 置放一 处 说不定更能体现出其中的真意 真理的抵达者 不会执著于自我所得 实际上 按照佛理 那也是 一无所得 因而 如来 之后 还一定要 如去 而且 不管是 如来 还是 如去 最终也只是 一 如 照字面来理解 它的意思便是 虽以庄重庄严 的态度行进而来 但毕竟不能拘泥于此 滞留于一 事一物 而是要适可而止 功成则身退 这样 如 来如去 也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其要义就是 那种 真理召唤着一种自由的心声 在其昭示之下 这个 世界才能成为显现趋向真理的行者的所在 来去自 由 生得自在 既是儒家的思想 论语 先进 当 中所描述的那种 莫春 也是道家的精思 老子 第二十五章中所说的 道法自然 显而易见 我们的翻译不论是语言构造 还是理 论建树 是不是都要遵照这样的原则行事 将一己所 见所得 提之这样的境界 4 余论 如果我们依然如故停留在逻辑推论的天地 将 名词替换视为 转向 那么 有点傻 皮姆语 见刘艳春等 2012 203 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 我们如果跳出了西方的逻辑主义的藩篱 不再以逻 辑为基本标尺来建构理论 而是要不断反问 谁的 逻辑 谁在掌握着这样的逻辑 逻辑能够营造普世 的真理吗 假若它关注的并不是人本身及其跨文化 关系 康德不是早就点明 逻辑学已经完成其历史 使命 黑格尔也不是早就指出 逻辑命题 不适 宜于表达思辨之真 了吗 那么 我们就有可能真 正变换视角甚至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翻译研究的基 本问题 而从中华思想入手 可能就是一条通途 总结全文 我们就会发现 进入后现代 逻辑 主义似乎已经丧失效应 推论上的两难局面已经使 翻译研究无所适从 我们不知道风该向哪一个方向 吹 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依照风向安排思绪 与西方 翻译思想不同 从儒家经典观念引申出的路向将人 的情感置于始发点的位置 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NO 1 2013 10 11 定为沟通的主要问题 透过 有教无类 的跨文化 场域涉及 学 所要求的对他者的虔敬态度 只有 这样 真正的翻译才是可能的 而 如 则意味着 境界意识在触及事物之真基础上对 文化天下 持 续性的显现 应该指出的是 这里也只是尝试性地 通过诠释和引申 将孔子的教义引入翻译观念的探 索 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待来日 或许 可以将上述 思路归纳为 生命为本 仁爱置基 远近应之 译入 变易 本文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 翻译理论的中庸方法论研究 部分成果 项目编 号 12AWW001 注 释 参见 Theo Hermans Cross 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as thick translation in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66 3 本文直接依照网上转载文 章 引文见第 2 3 页 详见 f 13111620 html 论语 先进 中记载 德行 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 仲弓 言语 宰我 子贡 政事 冉有 季路 文学 子游 子夏 朱熹 集注 孔子教人 各因其材 于 此可见 朱熹 四书集注 第 123 页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详见他的论文 连续与断裂 一个文明起源的新说 草稿 原载香港 九州学刊 1986 年 9 月总第 1 期 郭净译 收入张光直著 郭净译 美术 神话 祭祀 用 作此书的 后记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这 里的引文见该书第 108 109 页 详见他的著作 中国文明的开始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 学出版部 1957 年英文版 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0 年中译 本第二社 收入李济著 安阳 之 附录 河北教育 出版社 2000 年版 这里的引文见该书第 468 页 见他的论文 再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 此文英文 原载 国际亚洲史学家第二双边年会会议录 第 1 12 页 中文译文收入 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 文物出版社 1990 年版 收入 安阳 引文见此书第 288 页 汉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书 及夫子殁而微言绝 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参见李秋零译 纯粹理性批判 第 12 页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黑格尔直接指出 采用判断形式的命题并不适宜于表 达思辨的真理 A V Miller 译 Science of Logic 第 90 页 London George Allen Confucius instructing 教 jiao learning 学 xue likeness 如 ru translation studies A New Framework Model fo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tudies By XU Ming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p 12 Abstract Inspired by recent fi ndings in bilingualism research this article re defi nes the objects and topics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tudies in reference to a modulated account of the communicative processes involved and proposes a framework model that centers on the interpreter s semantic memory and relies on the intermediacy of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Within such a framework the author subjects three popularly adopted approaches to interpretation studies to a critical re examination and recommends som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researchers in this fi eld Key words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cognitively oriented research methodology experime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