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城缘何在清康熙时逐渐被废长城宛如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为历史的陈迹,却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与骄傲的象征,历代沿用长达两千余年,至清康熙时,长城终被废弃。那么,康熙帝为何废长城?秦筑长城,别内外,界“中国”当秦始皇吞并六国、大行“包举宇内”之志时,其宿敌匈奴正纵横于北方辽阔的草原上。早在战国时,匈奴铁骑不断劫掠内地,地处北方的赵、燕、秦三国深受其害,遂各筑长城防御。秦统一天下后,利用三国故长城,连为一体,西展至临洮,东延至辽东,筑成万余里的土石防御工程,其主观意图是用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内侵,但长城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已远远地超出了单纯的军事用途。长城外,从西北,经北部,到东北的西部,简称“三北”,是广袤万里的草原地带,由游牧民族占据。长城之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民族同游牧民族的分隔,于是在古人的认识中,就形成了“内外”这样一个新的政治地理概念。正如后汉书所说:“天设山河,秦筑长城所以别内外,异殊俗也。”秦修筑的长城,同自然界的山河一样,是区分内外民族与文化的分界线。此后历代官方乃至民间所说的“内外”,概以长城为界。长城之设,逐渐引起人们“中国”观念的重大变革。早在西周时已使用“中国”这个称谓,但它与当代以中国为国名完全不同。西周所称“中国”,是指西周王室居于众部族及诸侯的中心地域,即“天下中心之国”,后推而广之,凡遵奉周礼的诸侯国,统称为“中国”,这里既包含血缘亲族,又包含不同地域的非血缘的政治文化同一体,但最根本的内涵,还是以文化异同来加以区分的。秦并六国,废分封,置郡县,全国统于中央,不分地域,不分文化异同,凡属郡县辖境,均在“中国”的疆域之内。长城的出现,改写了“中国”政治地理及国家疆域的旧概念,将所辖北方疆域一直推进至长城脚下,这意味着秦代“中国”已突破此前的狭小范围,其地域空前扩大,人们对“中国”的认识也逐渐放大。汉书西域传上写道:“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这段话,生动地概括了长城修筑后人们对“中国”的新认识。“界中国”,就是长城“为中国之竟(境)界也”,即指华夏民族与长城外游牧、渔猎民族地区的分界线,而并非国界。历代修长城,“大一统”受阻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崭新局面,这是商周以来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大一统”指以一统为大,原为儒家的政治主张,孔子著春秋,意在尊崇周王,反对国家分裂,维系全国一个政权、一个统治者,这就是“大一统”的本义。秦修长城,就把“大一统”扩展到长城脚下。汉以后历代能否突破秦的局限,将“大一统”发展和扩大到长城外,关键取决于能否真正统一长城外“三北”地区的诸游牧民族。历代王朝所称“外患”“边患”,几乎无例外的来自这里,二十四史中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记录。自秦至清初,上下两千余年间,生息在“三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与渔猎民族十分活跃,例如匈奴、乌桓、鲜卑、氐、羌、党项、回纥、高句丽、突厥、蒙古、契丹、女真、满洲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频频进攻中原,构成对中央王朝的长久威胁。因此,历代王朝承袭秦制,反复修筑长城,以其为国家安全之保障。比较各代修长城,又以明朝为最。自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筑山海关,迄至崇祯帝亡国前,明持续修筑长城,长达250余年。工程之浩大,修筑之完备,长城之绵长,都创中国历史之最。历代修长城,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边患”,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骑奔驰,却严重阻碍国家“大一统”的进一步发展。把“三北”少数民族限隔在长城外,不能真正行使国家管辖权,只满足于定期朝贡,实际上只是维持表面的统一,当中央王朝衰弱,或者某一游牧民族变得强大时,原先那种松散的政治隶属关系就会被打破,冲突或战争就不可避免。清以前,历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北”的民族问题,其“大一统”一直徘徊在长城一线。康熙帝废长城,“天下一家”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即位时,除了台湾,全国大陆重新实现了统一,当台湾归入版图后,清朝对全国的统一始告完成。清朝的“大一统”能否巩固,尤其是能否进一步发展,同历代一样,关键取决于“三北”游牧民族的动向和清朝所采取的政策,其中如何看待长城又是一大关键。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三北”之一的东北趋于安定。二十九年,以噶尔丹为首的准噶尔割据势力公然发动战争,侵夺内外蒙古,直接威胁京师。康熙帝毅然决策征伐,很快就阻挡住了噶尔丹的攻势。次年,康熙帝率诸王、贝勒、大臣前往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约集内外蒙古来此“会盟”,定疆界,制法律,为外蒙的喀尔喀蒙古诸部编制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辖,从而实现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统一。蒙古问题宣告解决。就在这次“会盟”之后,有大臣看到长城年久失修,建议拨款修理。康熙帝继承皇太极、顺治帝提出的“满汉一家”的民族思想,进而又发展成为“中外一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并说出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话:“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清圣祖实录)康熙帝总结历代修长城的历史教训,悟出一个治国的大道理:长城再坚固,也无法保障国家的安全,惟有“养好”百姓,让他们高兴,才会得到治国之本,边境自固而无忧。这就是“众志成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徒美甲知识培训课件
- 基础电信面试题目及答案
- 国防教育主题班队课件
- 惠阳音乐面试题目及答案
- 会计类面试题目及答案
- 社区健身课程预约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化个人日程提醒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脑外设无线化趋势研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二零二五版食品供应链质量追溯与责任协议
- 2025版调换货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合同模板
- 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课件
- 介入手术交接流程
- 2024年国家安全法深度解读
- DB11-T 1140-2024 儿童福利机构常见疾病患儿养护规范
- 心脏康复戒烟处方
- 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2一次函数及其应用(39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4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改造EMC合作合同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考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报告管理制度
- 苹果电脑macOS效率手册
-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