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学稿1 声现象复习过程:课前准备: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不能在 传播。 声音是什么 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声速:15时空气的声速是 m/s 声能:声音具有 。 响度: 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特性 单调: 越高,音调越高。 音色:发声体不同,音色 ,借助仪器观察声波的 是不同的。噪声 声音强弱等级: 是人耳刚刚引起听觉, 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噪声的控制途径: 、 和 。 超声波:高于 Hz的声音。应用: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 Hz的声音。应用: 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点?请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达标导学:例1:敲打铜锣,因为铜锣面 而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锣面,则发声停止,这是因为 。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例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很高;“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 。例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措施不能减小噪声的是( )(多选)A、机动车辆在市区禁止鸣笛B、城市道路旁装隔音板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E、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F、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G、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H、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例4: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 ,并且把泡沫塑料球 。这说明 。课堂练习:1、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2、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表明 和 可以传声。3、声音的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迅速地从一个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者都不同5、男低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这两个声音的响度、音调是( )A、男低音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大B、男低音响度、音调跟女高音相同C、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音调高D、无法确定6、很多湖南人都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立刻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分辨出来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7、如右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特点;来自患者的声音通 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说明 比 传声效果好。8、一般来说,大会礼堂的四周都做成了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强度D、仅仅是为了装饰9、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10、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11、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12、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的叫声音调音, 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能分辨出琴声,是因为二者的 不同。13、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14、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的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15、如右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16、歌声是乐音?讲学稿2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复习目标:1.知道光源,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以及光的传播速度。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复习过程:课前准备:光在同一种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光源:凡是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反射定律反射分类(如下图)光 现 象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 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 。光的反射原理:根据 。特点:1.虚像 2.等大 3.等距 4.对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实际光线组成 (能/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组成 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成像达标导学:例1.小罗是个天文爱好者,他曾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太阳的照片,如图所示,这是一种 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 。例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使镜面顺时针转动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例3. 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面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面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例4.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若房间两墙壁间的距离只有3m,你有什么办法?课堂练习:1.同学们排成一路纵队,如果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利用了 传播的规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2.一束光线以15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3.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 B.月亮 C.日光灯 D.烛焰4.大伟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 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5.如右图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2点正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10点正6.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 是不同的。(3)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 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7.如图所示,当用手电筒去照物体A在平面镜里所成的 虚像A时,它能够更亮一些吗?8.下图中S是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O是一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SO的反射光线及S在镜中所成的虚像S的位置。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9.如下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400.10.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 光斑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夹角为40度,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11.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12.夏天,浓密树叶的缝隙中投射出太阳光,在地面上形成光斑,则你看到光斑的形状是怎么样的?这又是怎么形成的?AB13、太阳光线与水平方向成50角射来,要使光线竖直照亮井底平面镱应该如何放置,请画图。讲学稿3 光的折射与色散复习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和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了解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3、了解看不见的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复习过程:课前准备:1、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定律:(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的两侧。(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说明:(1)当光垂直射向界面时,传播方向 。(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2)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2、光的色散定义:太阳光(白光)通过 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3、色光的三原色我们把: 、 和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注意:(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的色光决定。(2) 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能吸收所有的色光。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应用:遥控、红外线温度计等;紫外线:应用:灭菌、验钞等。达标导学:例1: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C、立竿见影D、海市蜃楼例2: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表面上,则法线是 ,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入射角是 ,折射角是 ,哪边是玻璃 。 例3:有一盛水的圆柱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3-2所示。该光斑( )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例4:如图3-4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课堂练习:1、如图3-1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 射现象是( )2、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是 (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森,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水蛙,所见甚小3、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4、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 ( )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5、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 、橙、 、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 光组成的。6、如图3-3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筒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筒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7、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使得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8、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落日处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 而成的 像(填“实”或“虚”)。太阳实际在图3-5中 位置(选填“甲”或“乙”)。9、请指出下列各句话中的“影”所遵从的物理规律:(1)形影不离 ;(2)湖光倒影 ; (3)毕业合影 ;(4)立竿见影 。10、黑白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暗室的灯是红灯,因而一切物体看来都是红的,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环境下不易看清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的C、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11、在商店里买布时,特别是花布,为了看准颜色,要把布拿到太阳光下观察,而不是在日光灯下看,这是为什么?12、如图3-6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13、图3-7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入射角i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6.713.319.625.230.735.138.640.6(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a、折射光 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 面: 。讲学稿4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以及其对光线的作用;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3、了解眼睛的结构和视力的矫正。复习过程 课前准备:1、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凹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反向延长线)会聚在焦点。焦点到透镜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3)通过透镜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其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物距u像的特点像距v应用倒或正缩小或放大实或虚U2f倒立实fv2f照相机、眼睛U=2f倒立实V=2f测焦距fu2f倒立实v2f投影仪、幻灯机U=f不成像Uf正立虚物像同侧放大镜3、眼睛和眼镜1、眼睛成像的原理:眼睛上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外界物体通过眼睛成倒立、 的实像。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 (填“强”或“弱”),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填“前面”或“后面”)。达到视网膜时变成一个模糊的光斑了,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需配戴 镜矫正。3、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对光的会聚能力太 (填“强”或“弱”),来自近处某点的光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视网模上得不到清晰的像,需配戴 镜矫正。达标导学:例1: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例2: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下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例3:使用幻灯机时,要想让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让幻灯机离屏幕更 一些(选填“远”或“近”),屏幕上的像是倒立的 (选填“缩小实像”、“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例4: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cm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cmB、10cmC、15cmD、20cm 例5:如图4-9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选膜“前”、“上” 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照相机 放大镜 投影仪 潜望镜课堂练习:1、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 )A、患上近视眼,需要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2、 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放大的像,如果在凸透镜上沾一个小黑点,则光屏上( )A、没有黑点的像B、一片漆黑C、有一个放大的黑点像D、有一个缩小的黑点像3、如图4-5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cm小于20cmB、等于20cmC、小于10cmD、大于20cm4、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4-8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 调整(选填 “上”或“下”)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清晰的像。5、一次, 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 像(选填“实”或“虚”)6、在下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 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7、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 8、图4-12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cm。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4-13所示:(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填“5cm”或“10cm”)。(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3)如图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虚像” 或“实像”)10、请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向,在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光学 仪器。讲学稿5 热现象复习目标:1、知道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3、理解物态变化的特点及其应用。复习过程:课前准备:达标导学:例1:如图5-1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例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例3: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2所示,这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的时间是 min。热现象例4:你知道雨、露、雾、霜的形成吗?白天,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当含有很多水蒸水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大量的小水珠或 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 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这就形成了雨。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 成小水珠,这就形成了“露”。若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会 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这就形成了“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直接 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课堂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音乐学院《现代测试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检验科临床检验技术规范
-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战略管理1》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26学年上海大学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检验科疾病贫血检测指南
- 2026届江苏省南京江浦高级中学数学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急救教程
- 血小板减少症护理流程
- 静脉输液并发症护理处理流程
- 眼科青光眼常规护理要点手册
- GA/T 2175-202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接入规范
- 2025宁波的租房合同模板
- 延髓梗死课件
- 大跨度钢结构滑移施工技术
- 建筑工程技术生涯发展展示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暑期计算题自学练习(含解析)
- 河南公墓管理办法
- ANSI∕NEMA2502020EnclosuresElectricalEquipment1000VoltsMaximum(电气设备外壳(最大1000伏))
- 2025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c语言试题及答案
- DB42-T 2391-2025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 无讼学院实习律师培训结业考试题目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