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1页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2页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3页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4页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弱电扩初设计设计单位: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 日 期:2012年12月72目 录一项目概况31)地理位置32)工程规模及建筑功能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二总体需求分析31) 业务办公的需求32) 物业管理的需求3三设计依据31) 设计依据32) 参考标准和规范4四设计原则4五系统规划思路4信息设施系统55.1.计算机网络系统65.1.1.数据交换网络建设架构65.1.2.监控网络建设架构65.1.3.数据交换网络建设部署65.1.4.服务器及存储部署75.1.5.网络安全部署75.2.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85.2.1.数据流的分析85.2.2.布线系统传输技术的分析85.2.3.布线系统防火的分析95.2.4.规划设计说明.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分配线管理子系统.干线区子系统.主配线管理子系统115.2.5.系统其他技术要点125.3.程控交换系统145.4.有线电视系统145.5.室内移动通讯覆盖系统145.6.公共广播系统145.6.1.需求分析145.6.2.前端扬声器布置及分区145.6.3.系统控制155.6.4.系统传输线路165.6.5.系统与消防的界面165.6.6.系统主要设备165.7.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185.7.1.需求分析185.7.2.前端信息发布屏的分布及设置195.7.3.系统规划195.7.4.系统主要设备195.8.会议系统205.8.1.需求分析205.8.2.系统功能说明205.8.3.系统设计.一层大型会议室.一层中型会议室.一层夹层培训室.二层创意会议室.二层夹层中型会议室.三层中型会议室.四层小会议室.六层贵宾接待室215.8.4.系统主要设备21信息应用系统245.9.智能卡系统245.9.1.需求分析245.9.2.读卡器区域分布245.9.3.感应技术选型255.9.4.智能卡平台服务255.9.5.智能卡系统架构图255.9.6.智能卡系统管理终端265.9.7.系统规划2.发卡管理系统2.门禁管理子系统2.考勤管理子系统30.访客管理系统30.梯控管理系统3.巡更管理系统3.会议签到管理系统3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335.10.智能照明管理系统345.10.1.需求分析345.10.2.系统规划3.系统架构3.控制区域3.控制方式355.10.3.系统主要设备36安全技术防范系统375.11.入侵报警系统385.11.1需求分析385.11.2系统规划3前端点位及防护范围3传输部分3系统供电及接地3报警中心385.11.3系统主要设备385.1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395.12.1.需求分析395.12.2.技术选型405.12.3.系统规划4系统前端图像采集设备点位及防护范围4传输系统4视频管理平台系统4视频存储系统4视频监视系统445.12.4.系统主要设备455.13.出入口控制系统485.13.1.前端门禁点位设置485.13.2.消防要求495.13.3.门禁系统的供电495.13.4.系统架构495.13.5.系统功能495.13.6.系统主要设备505.14.梯控系统535.14.1.系统实现535.14.2.系统控制结构545.14.3.系统设计5 前端读卡器点位设置5 系统架构5 梯控系统与电梯控制系统的联动545.15.电子巡查管理系统555.16.无线对讲系统55机房工程551)建设内容562)机房现状563)功能区划分564)技术参考565.17.机房装饰、结构支撑系统575.17.1吊顶装饰工程575.17.2墙柱面工程575.17.3地面工程575.17.4门窗工程575.17.5隐蔽部分工程585.17.6场地降噪、隔热585.17.7场地净化585.17.8场地防水585.17.9静电防护和电磁屏蔽585.18.机房供配电与不间断电源系统595.18.1供配电系统595.18.2不间断电源系统605.18.3照明、电源插座、配线走线方式605.18.4照明系统605.18.5系统主要设备615.19.机房空调与新风系统625.19.1机房精密空调系统625.19.2新风系统635.19.3排风机635.20.机房火灾报警和气体灭火系统645.20.1消防防护区间的设置645.20.2灭火设计浓度及设计范围645.20.3联动控制功能645.20.4灭火系统动作程序图645.21.防雷接地系统655.21.1电源及信号防雷655.21.2综合接地655.21.3系统主要设备665.22.机柜系统675.23.机房环境监控系统685.23.1.系统监控对象说明685.23.2.系统架构685.23.3.系统控制功能685.23.4.配电监测685.23.5.UPS监测695.23.6.精密空调监测695.23.7.漏水监测695.23.8.温湿度监测695.23.9.氢气监测695.23.10.消防监测705.23.11.门禁监控705.23.12.视频监控70综合管路71六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平面布置图及点位表72七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智能化系统概算721 项目概况1) 地理位置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项目位于杭州市采荷路41号杭州茶叶研究院大楼1-6层,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项目为一类建筑,二类防雷建筑物。2) 工程规模及建筑功能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为居住用地;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拟建总建筑面积约4500;建筑类型为高层建筑,地上1-6层。各层建筑功能如下:1层主要建筑功能为入口门厅、信息中心机房、保安监控室、大型会议室、中型会议室、业务办公室、邮寄包裹兼司机办公室等;1层夹层为会议室、培训室等;2层为业务办公室、各级经理室、备用室、美工打印室、创意会议室、区域小机房等;2层夹层为业务办公室、各级经理室等;3层为业务办公室、各级经理室、会议室、各类健身室、区域小机房等;4层为业务办公室、各级总监室、各级经理室、区域小机房等;5层为业务办公室、各级总监室、各级经理室、小会议室、档案室、区域小机房等;6层为业务办公室、总经理室、副总经理室、秘书室、工会主席室、各级经理室、贵宾接待室、资料室、区域小机房等;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办公人数总计:约403人;本方案的重点在于需求分析、系统结构框架及系统功能的设计,我院设计中采用的技术路线是成熟先进的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已有较多的应用及产品支持,以使本设计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具体选用产品可在系统优化设计时最终确定。2 总体需求分析高效工作效率办事效率舒适安全节能信息安全温度及环境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建筑材料机电设备智能化控制在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本项目将建立安全防范体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光纤Intranet宽频网络。项目以建设安全、先进和实用的智能化系统为目标,以集成化网络为基础。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自控技术等技术,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安防与物业管理,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快捷高效的增值服务与管理。并实现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办公环境。1) 业务办公的需求 提供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高效的办公环境。 提供信息高速公路的办公入口,便捷、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 提供先进、成熟、人性化的科技应用提升办公品质; 提供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舒适的办公环境。 提供信息高速公路入口,便捷、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2) 物业管理的需求 提供对大楼实时的监控管理和安全防范的功能; 提供网络化、集成化的先进物业管理手段;3 设计依据本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据是遵循智能化系统实施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有关国家和国际标准,并且满足建筑、消防、公安(安全标准)、信息技术标准及规范。1) 设计依据 煤炭工业部杭州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结构、水、电、暖通施工图纸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饰平面施工图 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弱电项目设计任务书2012.12 杭州中萃办公楼弱电系统设计方案评审会议纪要2012.122) 参考标准和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7 民用建筑通信接地标准 EIA/TIA 607;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规范YD/T2008-93;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 EIATIA TSB72; 信息技术-建设方通用布线系统国际标准ISO/IEC11801(第二版); 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EIA/TIA-568A); 建筑通信线路间距标准(EIA/TIA-569);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768.1-2009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0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杭州数字电视公司设计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94 视听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15644-95 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14197-93 视听、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15859-19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若上述标准、规范有修改或重新颁布,工程实施过程中,均遵循最新标准或规范执行。4 设计原则根据建筑平面功能及需求分析,确定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原则为:安全性;实用性;可扩充性;人性化。智能化系统应做好前期项目施工规划,特别在土建阶段,应考虑全面、周到,注意预留和预埋到位,并留有充分的余量,以适应将来扩展的需要。5 系统规划思路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建立在以结构化综合布线为中枢,综合了现代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通信网络系统、通讯系统等信息网络的建设,实现信息通讯的数字化和高效性;通过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及人防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办公的安全环境;通过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的有效集成,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舒适的办公环境。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应用系统:1) 运营商支撑的三大应用系统Internet互联网络连接、语音网络、高清数字电视广播及点播;2) 传统物业类型办公的智能化应用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会议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模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考勤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无线对讲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综合管路系统;3) 针对先进物业类型办公提升的智能化应用系统联网及非联网门禁电子锁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公共区域及会议室)、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梯控管理系统、信息发布及导引系统、数据中心机房系统(机房装饰、配电、精密空调、消防报警及气体灭火、环境监控、定制预连接光纤及阻燃环保铜缆布线系统等);4) 个性化的智能科技定制及提升应用 a) 楼内数字视频查询浏览、数字办公、天气查询、internet网上浏览; b) 梯控系统的VIP定制。c) 办公室门电子锁的便捷通道、感应卡与密码的安全保障、静音办公空间;因此,根据需求分析、设计任务书及国家、地方及国家智能建筑设计相关标准中,关于办公建筑智能化系统要求,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6大系统20个子系统:1信息设施系统1) 计算机网络系统2) 综合布线系统3) 程控交换系统4) 有线电视系统5) 室内移动通讯覆盖系统6) 公共广播系统7) 信息发布及导引系统8) 会议系统2信息应用系统1) 智能卡应用系统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1) 智能照明管理系统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1) 入侵报警系统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3) 出入口控制系统4) 梯控管理系统5) 电子巡查管理系统6) 无线对讲系统5机房工程1) 机房装饰、结构支撑系统2) 供配电与不间断电源系统3) 机房空调与新风系统4) 机房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5) 防雷接地系统6) 机柜系统7) 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系统6综合管路信息设施系统5.1. 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是大楼内部各部门的网络应用以及为大楼的管理和各种应用搭建一个灵活应用,安全可靠的硬件平台。将大楼的网络按部门分为若干个逻辑网段,将大楼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广域网相连,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商务、办公自动化和管理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大楼内的工作人员、访客提供充分、便捷的网络信息服务。5.1.1. 数据交换网络建设架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内部办公网、外网。各个网络拓扑为星型结构,采用分层设计,层次网络架构包括:接入层、核心层等二层,建立网络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网络应用。1) 物理网络描述根据大楼业务网运营数据的特点,内部办公网、外网相互之间逻辑隔离。中心网络采用多链路100M光纤链路INTERNET接入,以大容量高速骨干交换为网络核心,千兆光纤下行至各楼层小机房的全千兆接入二层交换,以及采用无线交换机对整个无线网路进行统一的管理。终端采用无线或有线方式实现用户网络接入,确保楼内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在网络边界防火墙出开出独立DMZ区域,作为中心核心数据管理存储中心,对内外提供不同服务。依托物理平台,充分考虑当前各类应用以及网络数据的传输质量,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依据不同应用方向划分独立子网,有效地防止广播风暴及各类安全隐患在网络中的蔓延,确保各子网数据独立高效运行。2) 内网描述内部办公网面向中心内部用户,主要用于承载中心内部各类应用,如:OA、多媒体、网络管理等无须上INTERNET的业务。子网内部通过部署防火墙,审计,行为管理等安全产品实现内部用户对于各类应用数据访问的可控可管,确保中心日常办公应用及本地数据交换的高效性,具体部署根据实际需求利用VLAN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管理和区分。OA办公系统应用于内部信息系统,为全中心提供完善的办公自动化服务,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功能包括收发文管理、办公管理、信息采编、公共信息管理、个人事务管理、内部邮件、即时通讯、信息检索等模块等。全面实现全局无纸化网上办公,实现的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公共信息。3) 外网扑描述办公外网主要为:中心数据、物流查询功能的Internet接入服务、远程资源共享、信息流转、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等,为各类中心内部及流动用户提供全面高效的数据访问和交互平台。5.1.2. 监控网络建设架构监控网络作为数据网络的子网,前端接入层独立于数据网络之外,采用汇聚层专注用于监控数据传输,最后汇入核心层。网络拓扑为星型结构,采用分层设计,层次网络架构包括: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等三层,建立网络主干千兆,百兆到终端的网络应用。1) 终端信号采集采用终端网络摄像机进行视频信号采集,采集数据为数字信号,无须在终端部署视频服务器等转换设备,降低投入成本,且通过网络摄像机可以实现和其他安防监控系统实现联动,进一步提高产品利用率,使应用更高效。且网络摄像机基于IP架构,所有监控设备均通过IP链路连接,管理方便。2) 监控数据传输 终端通过部署基于IP的网络摄像机,将视频信号直接以数字形式通过IP链路最终在监控核心交换处汇聚,考虑到数据传输质量和实时性要求高,因此在核心交换位置采用大容量高速骨干交换对数据进行分发交换,由于前端所有网络摄像机路由至1层信息中心机房处在90米以内,因此前端网络视频信号直接汇入1层信息中心机房处的核心交换机。3) 监控数据存储所有监控终端监控视频数据将通过IP链路汇聚后集中,采用IP-SAN模式实现高速实时存储,同属部署大容量存储阵列对规定时间段内所有监控数据进行存储备份,已备后续查询。4) 实时监控及管理在核心交换处旁路模式部署监控管理服务器,自动扫描发现所有监控中所有设备,并形成对应拓扑,并利用监控管理服务器对监控终端进行维护及数据采集和传输的控制。同时采用千兆光链路将数据传输至安保监控中心,通过电视墙实时显示。5.1.3. 数据交换网络建设部署1) 核心交换部署终端节点约500个,部署千兆核心交换机,设置在1层信息中心主机房网络设备柜。采用2台支持3层交换路由功能高性能的核心交换机做双中心冗余,所有的接入层交换机采用2条千兆光纤链路连到2台核心交换机上,保证链路的冗余。服务器群通过2条千兆链路以冗余的方式连接到2台核心交换机。采用VLAN划分策略对楼内网络终端、不同部门的终端、视频会议应用、智能化各子系统等划分VLAN;同一部门可以跨楼层进行相互访问,不同的部门间未经允许不能进行访问,不同VLAN间的通信通过核心交换机实现。负责内网络的转发。采用模块化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具有1Tbps以上的背板交换容量,支持3层交换的路由功能,实现高性能的核心转发,支持IPv4、IPv6、MPLS、NAT、组播、QoS、带宽控制等业务功能,保证了网络核心的高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各核心交换机配置2个电源,实现电源冗余备份;配置千兆的光口/电口板卡,负责服务器群、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系统、链路热备及负载均衡网络的接入。2) 楼层接入部署部署百兆接入交换机,设置在各楼层小机房网络设备柜和保安监控室的网络设备柜,负责接入各终端计算机、无线AP等。各接入交换机采用可网管二层交换机,支持端口聚合、VLAN、STP、SNMP等特性;配置24/48口10M/100M电口,2个千兆光口,实现10M/100M到桌面,千兆上行到核心交换机。3) 无线接入部署部署百兆无线接入交换机,设置在1层信息中心机房,支持千兆上行端口,实现无线AP可控可管。无线AP与无线控制器无线交换机配合组网(Fit AP),便于集中管理。使用无线网络部分覆盖,填补网络盲区,在有效覆盖范围内自由登录而不受时空的限制,本项目在各楼层公共区域设置无线路由器,实现办公区域全覆盖。各无线路由器接入外网网络。配置高性能百兆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无线AP上行接口采用百兆以太网接口接入,无线路由器支持802.11abgn, 双频单模, 集成天线,支持工作在2.4Ghz与5.8Ghz频段,能提供20M/40M信道技术。监控网:1) 汇聚交换部署终端节点约50个,部署千兆核心交换机,设置在1层信息中心主机房网络设备柜。采用1台支持3层交换路由功能高性能的汇聚交换机。服务器群通过1条千兆链路连接到核心交换机。采用模块化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具有1Tbps以上的背板交换容量,支持3层交换的路由功能,实现高性能的核心转发,支持IPv4、IPv6、MPLS、NAT、组播、QoS、带宽控制等业务功能,保证了网络核心的高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核心交换机配置2个电源,实现电源冗余备份;配置千兆的光口/电口板卡,负责前端视频终端、服务器群、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系统、链路热备及负载均衡网络的接入。2) 楼层接入部署部署百兆接入交换机,设置在各楼层小机房网络设备柜和保安监控室的网络设备柜,负责接入各终端计算机、无线AP等。各接入交换机采用可网管二层交换机,支持端口聚合、VLAN、STP、SNMP等特性;配置8/16口10M/100M电口,2个千兆光口,实现10M/100M到桌面,千兆上行到核心交换机。5.1.4. 服务器及存储部署内网网络设置2台业务信息化数据库服务器 (一主一备),采用X86机型,设置2个光纤网卡作为存储端口;其他服务器根据应用需求具体另行配置。针对业务信息化数据设置2套光纤磁盘阵列,同时部署数据镜像系统,保持2套阵列数据的同步性。光纤磁盘阵列采用FC-SAN网络,配置2台8口SAN交换机(考虑冗余),连接前端档案信息化数据库服务器。考虑到公司信息化相关数据的重要性和实时性,对业务信息化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线容灾备份系统。通过在服务器上部署数据库在线容灾备份软件,对应用系统所依赖的重要数据实时的备份到存储设备上。内网另配置智能卡服务器、OA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等服务器群;外网配置网络边缘WEB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等;监控网配置视频存储服务器等。5.1.5. 网络安全部署考虑到整个网络后续的运行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将在中心网络中部署防火墙,入侵防御、防毒墙等安全产品,以有效的对进出网络以及DMZ区域数据访问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和授权。1) 网络管理系统部署内、外、监控网分别部署网络管理平台,及时地发现问题、跟踪定位和阻止泛滥,为网络操作人员提供监控和阻止网络攻击所必需的信息。实现各网络运行情况告警并产生报表;集中管理网络设备、服务器及安全设备;自动产生全网设备的网络拓扑;显示流量;具有图形化配置方式。2) 防火墙系统部署在网络接入边界处,部署千兆高性能防火墙作为安全边界,对进出外网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防护。防火墙要求支持至少2个左右千兆电口,同时至少2个千兆光口,要求设备支持bypass功能,防治单点故障造成网络中断。设备接入模式要求支持路由模式、透明模式、NAT模式、混杂模式等多种模式,要求支持基于域、接口、Alias别名等信息建立安全策略,能够基于文件大小,内容,url实现对HTTP服务的控制和过滤,同时要求支持邮件过滤,支持贝叶斯过滤方式,支持自主学习,能实现RBL实时黑名单地址管理。能够对各类应用进行有效过滤和控制,如游戏,聊天,下载等。3) 防病毒系统部署在互联网接入区部署1台防毒墙系统,支持500的用户数。实现互联网访问网络时的安全策略,对外网的web、mail、ftp、qq、msn等多种形式的病毒查杀,支持脱壳技术。外网配置1套支持500用户的网络版防病毒软件。4) 入侵防御系统部署在互联网接入区部署1台入侵防御系统,入侵防御系统从3个方面进行有效防御及保障:主动防护:对网络蠕虫、木马、黑客攻击以及网络病毒等恶意流量的传播进行主动防护,保护用户网络资源;系统漏洞遮断:为网络中的主机提供有效的系统漏洞防护方案,弥补由于补丁不能及时更新而造成的系统脆弱性;应用访问控制:有效控制IM、P2P、VoIP等敏感应用对网络带宽的滥用;关键业务系统保障:通过智能的安全防御,最大限度降低各种恶意行为对关键业务服务及设备的威胁。5.2.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化系统不可或缺的物理基础,综合布线系统将为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和语音通信,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满足语音、数字信号传输的需要,并能适应今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的需求。5.2.1. 数据流的分析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是一个以办公为主的企业总部,选择合适带宽的线缆主要从楼内网络上运行的数据看,主要考虑以下几种类型:1) 公司业务的主/从结构的终端,该终端日常在运行的数据为刷新数据中心服务器端的数据,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并不高。2) 室内办公网络终端,主要应用为局域网内的浏览、共享、拷贝及上互连网等,数据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并不高。3) 与上级或下属的网络,该类数据主要为数据的实时更新,数据走运营商的网络,该类数据流不大,但实时性要求很高,不允许有停滞。4) 视频流,如:今后的数据电视高清视频,根据高清视频的要求,特别是奥运期间中央直播的高清数字电视的码流为68M/s,未来的发展将达到12M15M/s,因此该类视频流对系统占用较多的带宽。5) 数据中心内各种对外、对内的本地数据及异地备份数据流,该类数据流量大,因此对数据中心的布线要求很高,不仅带宽要求高而且还需有许多的备份机制。6) 智能化系统在网络上的运用为普通的视频质量的视频流、控制及巡检信号、报警信号等,这些类型的数据流对网络带宽的占用较低,基本为定时或触发的数据类型。7) 重要区域,如高层领导的办公数据等,该类数据要求保密性高。5.2.2. 布线系统传输技术的分析由于办公建筑布线系统对线缆的选择无具体的要求,因此本设计根据办公建筑业务特点,结合以上数据流的分析,另考虑到计算机网络交换系统的数据瞬态撞击的特性、双绞线本身串扰特性以及轻载运行的可靠性。水平铜缆布线建议采用带宽250MHZ的6类十字骨架铜缆布线系统,铜缆布线系统要求轻载负荷。单点超6类铜缆水平布线可以满足2路以上的高清视频的运行,而不会卡格。对于铜缆布线系统采用非屏蔽还是屏蔽系统,本设计认为从办公业务及数据传输要求的更安全、更可靠性质上考虑,可以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如果不考虑信号传输的误码率等要求,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也是可行的。针对水平布线应用采用6类十字骨架铜缆布线+OM3/单模零水峰的光纤布线系统,光纤布线作为主数据通道。对于要求可靠性及保密性高的数据运行区域,须采用屏蔽布线系统。5.2.3. 布线系统防火的分析综合布线系统在楼内具有大量的线缆、遍布之广,已超过了建筑物中的各种线缆。据消防部门的统计,在火灾中,约有85%的死亡是由于火灾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毒死、被弥漫的烟气窒息或因看不见路径而无法逃生,因此应对综合布线系统的防火应重点考虑。其它缆线大多很少考虑防火问题,这是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这一现象正在逐步改善。综合布线系统的防火,主要考虑线缆本身的特性,如是燃烧温度点、毒性是否满足逃生要求或对人的生命的影响、燃烧的烟量等提出要求。在国家综合布线缆线防火标准没有出台的情况下,目前主要有美国和欧洲基于不同的防火理论。分别推出了两大类防火型缆线:高阻燃系列防火缆线和低烟无卤系列阻燃防火缆线。两种理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但也在不断的融合,即高租燃与低烟无卤的结合。目前低烟无卤技术的发展远比高阻燃(如:CMP、LCC)技术的发展更快。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相应的规范,本大楼防火线缆的选择可根据无人区域及有人区域进行相应的设置。有人区域的防火线缆采用环保性能,即同时具有低烟、无卤素和阻燃三大特性,从造价看,目前低烟无卤线缆比常规的PVC线缆的造价相差的不多。低烟、无卤素和阻燃三大特性使双绞线能够在火灾发生后发烟量低、毒性小而且不会造成火焰蔓延,使更多的遭灾人能够逃生。而无人区域可选择高阻燃的防火线缆+低烟无卤型的线缆。因此本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建议采用低烟无卤型的阻燃防火线缆。5.2.4. 规划设计说明本设计采用6类布线产品、单模光纤来构建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的计算机内外网络、监控网络及通信网络。系统将建筑内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构建一个高效、合理的网络运行物理基础。本次综合布线系统总共包括3个网络:计算机内网网络、计算机外网网络、监控网络。各网络在布线上分别设置。各网络布线总体如下: 1) 数据内网网络物理的基础水平布线采用带宽为250MHZ的6类铜缆布线非屏蔽系统、主干布线采用万兆多模光纤。2) 数据外网网络物理的基础水平布线采用带宽为250MHZ的6类铜缆布线非屏蔽系统、主干布线采用万兆多模光纤。3) 监控网络物理的基础水平布线采用带宽为250MHZ的6类铜缆布线非屏蔽系统、主干布线采用万兆多模光纤。4) 语音通讯网络物理的基础语音网水平布线采用带宽为100MHZ的超5或6类铜缆布线非屏蔽系统、主干布线采用三类25对大对数电缆。各布线系统结构为MDF(核心层)、IDF(接入层)二层结构。本综合布线由5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采用星型与树形结构的结合,可使任何一个子系统独立地进入综合布线系统中。下图是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的示意:. 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是放置计算机及通讯终端设备的地方,它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接插软线)组成,主要采用非屏蔽六类模块(RJ45插座),用于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电话等连接信息插座采用六类信息插座,能够满足高速数据及语音信号的传输,信息插座采用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建议)语音信息点及数据内外网、备份信息点,方便管理。信息插座面板要具有标识,以色标和编号表示插座类型以及所在区域。为了保护跳线,减少弯角上的辐射和衰减,减少插座内的积灰影响电气性能和防水,所采用的信息插座全部使用86型45度角斜面带防尘插座,带配套安装附件。工作区子系统包括前端计算机、电话信息插座和面板。采用6类模块,数据和语音可灵活互换;系统跳线采用彩色化管理,区分语音、数据网、监控网信息点;信息插座面板具有标识,以色标和编号方式表示插座类型以及所在区域。本工程各区域的点位布置如下:1) 一般业务办公室每个办公工位设置2个信息点(语音网、数据网);2) 各级经理、总监办公室每个办公工位设置2个信息点(语音网、数据网);3) 总经理、副总经理、秘书室办公室每个办公工位设置4个信息点(2*语音网、2*数据网);4) 备用室按照每20平方1个工位设置2个信息点(语音网、数据网);5) 安保监控中心每个操作工位设置2个信息点(语音网、数据网); 6) 前台接待每个工位设置2个信息点(语音网、数据网);7) 各会议室桌面中间两侧分别设置2个信息点(2*数据网),室内墙角放置机柜处设置3个信息点(语音网、数据网);8) 办公区域内的无线AP点设置2个信息点(数据网);9) 各前端监控摄像机设置1个信息点(监控网)10) 各前端信息发布显示屏的媒体播放器设置1个信息点(数据网)11) 各小机房门禁控制器设置1个信息点(数据网)各信息点安装方式采用地插或墙面底高0.3米设置底盒,具体根据室内办公家具摆放的情况确定。其他区域的信息点按需配置。. 水平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为各楼层小机房的布线配线柜(IDF)至室内终端信息点的线缆。数据、语音水平子系统设计采用6类非屏蔽线缆,支持超过250MHz的带宽。水平区子系统线缆是整个布线系统线缆最多的部分,水平布线敷设长度小于90M,信息插孔到终端设备连线不超过10M。水平区子系统线缆耗用计算:计算公式: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距离+最近信息点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X1.1+(端接容限) 每箱线缆走线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走线数. 分配线管理子系统 分配线区是针对设备间、分配线间、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各网络分配线间(IDF)设置如下:网络、语音网络分配线间:为便于扩展及相对的管理和维护方便,采用楼层集中配线的方式。本工程在2层、3层、4层、5层的各小机房分别设置分配线间。各分配线间的水平千兆双绞线(包括语音和数据)端接采用24口模块式非屏蔽配线架;垂直光纤端接采用12/24口光纤配线架,采用LC型光纤耦合端接;垂直语音主干线缆端接采用3类110型卡接式配线架。各分配线间智能化设备网络、语音采用宽600mm深600mm高2000mm的19”落地机柜(智能化设备)。1) 分配线间安装示意图2) 线缆标签打印在配线间应用色标区分干线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接点,同时,应用标记条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方便后期用户的维护。在已布放电缆和光缆的两端用标签机打印标签编号。水平电缆标记示意图3) 器材选用及安装数据光纤及语音铜缆管理间子系统由网络中心-楼层配线间二级管理结构组成,配线间内设备全部采用模块化的配线架及管理单元, 配线架及管理单元均为标准的19结构,可统一安装在标准的网络机柜中,具体配制情况如下: 光纤配线架每个配线间设标准19英寸1U光纤配线架,用于主干光缆的机柜内的跳接和管理。 光纤跳线光纤跳线稳定性要求很高,因此光纤跳线采用原厂光纤跳线。 水平点双绞线配线架由于为保障系统的高度灵活性,各个配线间内水平数据和语音点采用双绞线配线架; 大楼配线间和楼层配线间内,配线架全部为模块化结构,可根据具体需要任意调整任何一个模块,配线架自带的进线管理单元设计,使的进线管理变得简单易行,而且无需另配进线管理设备,降低了用户投资。 配线间110语音配线架在配线间中,由于大对数语音铜缆集中在这里,采用了机柜式的110配线系统,即提供了高密度,又统一了管理模式,每两个100对配线架配置了一个塑料环的1U理线器,对语音跳线进行管理,该理线器具有与110配线架同样的颜色,使得系统颜色统一。光纤配线采用19英寸机架安装式24口光纤配线架。光纤配线架支持所有光纤应用,可通过更换光纤适配器板,适用不同的光纤接口,光纤配线架具有防尘盖板,可牢固的固定光纤。. 干线区子系统每IDF干线由2根16芯室内万兆多模光纤(内网数据网、外网数据各1根)、若干根3类25对大对数电缆组成。语音线缆的根数根据各IDF所设置的语音信息点数量考虑,比例为1.3:1。. 主配线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铜缆和光缆的配线管理中心,它通过中央主配线架把各种不同的设备连接起来。同时提供楼宇楼层间主干、INTERNET网络、公共电话网的入户接口。由于采用物理星型拓扑结构,通过划分和组合网段,管理各楼层的网络设备。因每一连线至节点的线路相互独立,所以扩充工作十分简洁且不会打断正常应用。当有故障发生时可迅速地找出其位置并予排除,同样不会因为个别节点的故障使整个系统崩溃 。本工程综合布线数据、语音主配线间设置在1层信息中心机房,。主配线间中主干千兆双绞线(包括语音和数据)端接采用24口/48口模块式非屏蔽配线架;垂直光纤端接采用24口光纤配线架;垂直语音主干线缆端接采用3类110型卡接式配线架。主配线间采用宽600mm深1000mm高2000mm的19”落地机柜,楼层小机房采用宽600mm深600mm高2000mm的19”落地机柜。1) 设备间子系统安装示意图2) 设备间设备配置主机房内设置语音总配线架,管理各自的不同管理分配线架区。数据配线架采用光缆配线架,端接各楼汇集的光纤,并与网络交换机连接,通过主机管理楼内局域网,构成楼内高速信息系统;同时通过路由器与外界公用数据网实现数据传输及交换。3) 布线管理软件本系统建议采用布线管理软件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管理,采用布线管理软件对本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以提高管理和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对本。布线管理软件是基于PC操作的软件,用于跟踪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信息(不用连到物理网络上),可以帮助管理人员管理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材料用量、拓扑结构和线路走向安排。它可以提供良好的图形管理界面,便于管理人员快速发现位置,包括所有的物理线路和所经过的设备。5.2.5. 系统其他技术要点1) 光纤熔接技术光纤接续是光纤传输系统中工程量大、技术要求最复杂的重要工序,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光纤线路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在系统工程中在每一个弱电管理间和设备中心机房都要进行光纤熔接,才能将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系统架构完成。光纤接续的过程和步骤 开剥光缆,并将光缆固定到盘纤架上。常见的光缆有层绞式、骨架式和中心束管式光缆,不同的光缆要采取不同的开剥方法,剥好后要将光缆固定到盘纤架。 分纤将光纤穿过热缩管。将不同束管、不同颜色的光纤分开,穿过热缩管。熔接完成后,可以用热缩管保护光纤熔接头。 打开熔接机电源,选择合适的熔接方式。熔接机的供电电源有交流和直流两种,要根据供电电源的种类来合理开关。我们知道,光纤有常规型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要根据系统使用的光纤和工作波长来选择合适的熔接方式。 制作光纤端面。光纤端面制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接续质量,所以在熔接前,必须首先做合格的端面。用专用的剥线工具剥去涂覆层,再用沾用酒精的清洁麻布或棉花在裸纤上擦试几次,使用精密光纤切割刀切割光纤,对0.25nm(外涂层)光纤,切割长度为8mm-16mm,对0.9mm(外涂层)光纤,切割长度只能是16mm。 光纤熔接机 放置光纤。将光纤放在熔接机的形槽中,小心压上光纤压板和光纤夹具,要根据光纤切割长度设置光纤在压板中的位置,并正确地放入防风罩中。 接续光纤。按下接续键后,光纤相向移动,移动过程中,产生一个短的放电清洁光纤表面,当光纤端面之间的间隙合适后溶接机停止相向移动,设定初始间隙,熔接机测量,并显示切割角度。在初始间隙设定完成后,开始执行纤芯或包层对准,然后熔接机减小间隙(最后的间隙设定),高压放电产生的电弧将左边光纤熔到右边光纤中,最后微处理器计算损耗并将数值显示在显示器上。如果估算的损耗值比预期的要高,可以再次放电,放电后熔接机仍将计算损耗。 移出光纤并用加热器加固光纤。打开防风罩,将接机同时存贮熔接数据。其中包括:熔接模式、数据、估算损耗等。将光纤从熔接机上取出,再将热缩管放在裸纤中心,放到加热器中加热,完毕后从加热器中取出光纤。操作时,由于温度很高,不要触摸热缩管和加热器的陶瓷部分。 盘纤并固定。将接续好的光纤盘到光纤收容盘上,固定好光纤、收容盘、接头盒、终端盒等,光纤熔接完成。光纤熔接时熔接机的异常信息和不良接续结果表1:光纤熔接时熔接机出现的异常信息信息原因提示设定异常光纤在V形槽中伸出太长参照防风罩内侧的标记,重新放置光纤在合适的位置切割长度太长重新剥除、清洁、切割和放置光纤镜头或反光镜脏清洁镜头、升降镜和防风罩反光镜光纤不清洁或者镜不清洁光纤表面、镜头或反光镜脏重新剥除、清洁、切割和放置光纤清洁镜头、升降镜和风罩反光镜清洁放电功能关闭时间太短如必要时增加清洁放电时间光纤端面质量差切割角度大于门限值重新剥除、清洁、切割和放置光纤如仍发生切割不良、确认切割刀的状态超出行程切割长度太短重新剥除、清洁、切割和放置光纤切割放置位置错误重新放置光纤在合适的位置v形槽脏清洁V形槽表2:光纤的不良接续结果信息原因措施气泡光纤端面切割不良重新制备光纤或检查光纤切割刀光纤端面脏重新制备光纤端面光纤端面边缘破裂重新制备光纤端面或检查光纤切割刀预熔时间短调整预熔时间太细锥形功能打开确保“锥形熔接”功能关闭光纤送入量不足执行“光纤送入量检查”指令放电强度太强如不用自功模式时,减小放电强度太粗 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