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科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七单元.doc_第1页
王占科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七单元.doc_第2页
王占科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七单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主备:王占科 审阅:王大雷课标要求: 1.认识燃烧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4.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5.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知识梳理:一、 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反应。2、条件:(1) (2) (或空气)(3)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 (或空气)(3) 以下。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 。5、常见灭火的方法 油锅着火,用锅盖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 ,再轻轻打开 ,切忌产生火花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 三、爆炸1、 概 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燃 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爆 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与空气或氧接触2、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 ,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 ”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3、火灾自救策略迅速找到安全通道。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门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易使人窒息而死,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若山林着火,应逆风而跑,因为顺着风,更易被烧伤和发生危险。4、可燃性气体泄露时注意事项当室内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泄露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中不能进行人工呼吸、打电话或开换气扇,先关闭 ,开窗 ,并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露的原因。四、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煤、 、 (都是混合物),属于 能源。1、煤 称为“工业的粮食” 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2、石油 称为“工业的血液” 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石油不可以直接作燃料,会浪费资源3、天然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2)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3)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发出蓝色火焰)。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5)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6)西气东输:输的是天然气(7)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五、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a) 放出热量:燃料燃烧放热(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不通过燃料燃烧也可放热Mg+2HCl=MgCl2+H2; CaO+ H2O=Ca(OH) 2b) 吸收热量: CO 2+C 2CO; Ba(OH)2 + 2NH4Cl = BaCl2+ 2NH3H2O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做饭、取暖、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C)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六、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防止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乙醇 属于绿色能源中的一种,属于可再生能源 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俗称 可燃性: 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 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2、氢气 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A、原材料资源丰富,B、放热量多,C、产物无污染。 有可燃性 有还原性 用于冶炼金属 电解水可得到氢气2 H2O2H2+ O2,但耗用电能。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下)、排水法(难溶于水)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习题精选: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2、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退到卫生间暂避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封闭房门 跳楼 A、 B、 C、 D、3、下列归纳中有错误的是 ( )A.灭火方法B.食品安全森林着火时,向火源喷水;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不能饮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对人体有害,不能食用C.能源与环境D.实验安全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对环境无影响不能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用试管加热少量液体试剂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4、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A、推广使用节能灯 B、鼓励建造节能建筑 C、开发利用新能源 D、大力发展活力发电5、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如利用沼气燃烧可以煮饭、炒菜等,请你举出两例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事例。 ; 。6、随着汽车数量的剧增,解决汽车事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一项课题。下列图是小梅同学收集到的相关图片: (1)图8中的内容是东南快报的一则报道。报道中提到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福州汽车如果改用天然气作燃料,优点是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