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2:第5单元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课件2) (共39张PPT) .ppt_第1页
岳麓版选修2:第5单元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课件2) (共39张PPT) .ppt_第2页
岳麓版选修2:第5单元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课件2) (共39张PPT) .ppt_第3页
岳麓版选修2:第5单元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课件2) (共39张PPT) .ppt_第4页
岳麓版选修2:第5单元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课件2) (共39张PPT)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导言辛亥革命扫除君主专制 建立共和政体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中华民国的诞生是对民主的一次勇敢尝试 胸怀民主理想的人们曾怎样地欢欣雀跃 然而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 在民主与专制的殊死较量中 我们可以体味历史进步的艰难 一 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新民丛报 孙中山 民报 论战的双方及阵地 主要主张 改良派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革命派 要求采取更激进的手段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论战的内容 论战的中心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展开 即革命要不要以 反满 为目标 要不要革命 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等问题展开 论战的评价 改良派从国情出发 认识到建设民主政治需要一定的条件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却没有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 革命派要求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日益得到进步人士的理解和拥护 经过两年多的论战 革命派已明显占优势 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二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 一 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宪政改革的背景 改良派的广泛宣传和强烈要求 立宪运动的兴起 使清政府风雨飘摇 清政府不得不顺应民情 实行宪政改革 宪政改革的过程 1905年 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8年 下诏 预备仿行立宪 同年 颁布了 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 清政府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 皇族内阁 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 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 这就使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保障 君上大权 的前提下 臣民有言论 出版 著作 集会等自由 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 将立法 行政 司法大权统归于君主 国民的权利只能得自君主的恩惠 议院的权力受到限制 这与改良派的要求相去甚远 引起他们的不满 此后他们试图通过合法手段争取实现更大程度的民主 钦定宪法大纲 的内容及评价 1911年成立的 皇族内阁 一 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二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 三 帝制终结与共和制诞生 问题 读图并结合教材内容 简要说明共和制度是怎样诞生的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首义 旗开得胜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后 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 在湖北和其他宣布起义的省区都尝试着建立代议制度 1911年底 孙中山自海外归国 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大总统誓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1912年2月12日 清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3岁登基的爱新觉罗 溥仪 1906 1967 袁世凯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武昌起义后 在湖北和其他宣布起义的省区都尝试着建立代议制度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临时参议院组建 共和制度已见雏形 在列强和袁世凯的双重逼迫下 革命党人妥协 南北双方达成协议 清帝退位 孙中山辞职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共和制度在各种势力的相互妥协中诞生 共和制度诞生的过程 一 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二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 三 帝制终结与共和制诞生 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正式颁布于何时 临时约法 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制定并颁布 临时约法 的目的是什么 性质是什么 有何意义 1912年3月11日 孙中山在南京正式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内容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规定了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修宪程序 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颁布 临时约法 的目的 目的 革命党人试图以民主程序限制专权 并以此保障民国 如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其目的在于防止独裁 专制 确保政治民主 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试图通过扩大总理权力 缩小总统权力来防止袁氏擅权 架空袁氏 成为 虚尊 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也是以此限制大总统的权力 防范袁世凯专权 临时约法 的性质和意义 性质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意义 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 一 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二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 三 帝制终结与共和制诞生 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 帝制复辟与撤销 问题 袁世凯是怎样实行专制独裁 复辟帝制的 又是怎样失败的 袁世凯独裁势力与反袁势力之间斗争的实质什么 专制复辟 第一任内阁与袁世凯发生尖锐冲突 被迫解散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 袁世凯指使刺客暗杀宋教仁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用 中华民国约法 取代 临时约法 代议制共和制被破坏殆尽 1915年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 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失败 在护国运动的浩大声势中 袁世凯众叛亲离 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 6月忧惧而死 实质 民主共和与独裁专制之间的斗争 1912年8月 宋教仁他联合各党组建国民党 后被推为理事 代理理事长之职 1913年初 他在上海 南京等地参加竞选 主张成立责任内阁 制定民主宪法 反对袁世凯专权 为袁所忌 1913年召开国会前夕 被袁世凯指派刺客刺死 宋教仁 遇刺身亡的宋教仁 一 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二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 三 帝制终结与共和制诞生 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 帝制复辟与撤销 六 革命尚未成功 孙中山手书 成果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260多年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 带来了新的民主气息 如革命之后 各种政党 社会团体和报章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短短几个月就成立了200多个政治团体 辛亥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给中国历史所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问题 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有何意义 又为什么说 革命尚未成功 尚未成功表现 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 整个社会依旧笼罩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内阁频繁更迭 总统选举有名无实 民初政治形同闹剧 革命之后普通国民的选举 监督之权没有兑现 地方政权仍旧操控在旧的官僚 士绅手里 在许多社会问题上 辛亥革命显得更为保守 如孙中山所构想的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的政策在法令中没有得到丝毫体现 在 临时约法 中 也没有对妇女的参政权做任何规定 问题 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有何意义 又为什么说 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