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线平板车培训教材.ppt_第1页
轴线平板车培训教材.ppt_第2页
轴线平板车培训教材.ppt_第3页
轴线平板车培训教材.ppt_第4页
轴线平板车培训教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轴线平板车培训教材 轴线平板车外形图 2 第一部分 结构组成 1 轴线平板车的主要组成1 主梁 用高强度钢焊接成工字形 模块两端主梁下部设有连接耳板 2 副梁 用高强度钢焊接 与主梁形成平板车的承载结构架 3 横梁 连接主梁与副梁 4 斜支撑 支撑主梁与副梁 5 端梁 转向端梁 连接端梁和保持梁 6 悬挂系统 支撑在副梁上 起支撑和连接轮轴的作用 悬挂系统包括行走机构 7 转向系统 传递转向 8 液压系统 为悬挂和转向提供和传递液压动力 9 制动系统 包括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 由气路 控制系统 执行机构组成 10 连接装置 连接销 连接螺栓 连接块等 11 附属设备 动力机组 鹅颈 牵引杆 控制箱等 3 图1 轴线平板车主视图 俯视图 4 2 悬挂系统2 1悬挂系统的组成1 悬挂枢轴 用螺栓固定在平板车副梁上 2 悬挂臂 悬挂臂与枢轴之间装有轴座孔 使悬挂臂在转向横拉杆的带动下转动 实现转向 3 悬挂叉 连接悬挂臂和轮轴 4 摆动轴 连接车轮 5 悬挂缸 连接悬挂臂和悬挂叉 起支撑作用 可调节货台高度 6 车轮 包括轮毂 制动毂 制动蹄和轮胎 图2 悬挂系统结构 5 图片1 悬挂外形图 图3 悬挂系统部件装配图 6 2 2悬挂系统部件表 表1 7 表1 续 8 表1 续 9 表1 续 10 2 3 悬挂摆动轴部件 悬挂摆动轴组成见图4 各部件见表2 图4 悬挂摆动轴组成图 11 悬挂摆动轴部件表 表2 12 表2 续 13 2 4 制动执行机构组成 制动执行机构组成见图5 各部件见表3 图5 制动执行机构组成图 14 制动执行机构部件表 表3 15 表3 续 16 表3 续 17 表3 续 18 表3 续 19 3 转向系统3 1转向系统组成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枢轴 转向液压缸 转向纵拉杆 转向横拉杆 中间轴 转向控制盘 悬挂等部件组成 3 2 1自动转向的传递牵引杆 转向枢轴 前半部纵拉杆 控制盘 横拉杆 悬挂 车轮 前转向液压缸 转向回路 后转向液压缸 后端梁枢轴 后半部纵拉杆 后半部转向控制盘 后半部横拉杆 后半部悬挂 车轮 见图6 3 2 2控制转向的传递 以前转向端梁控制为例 前半部转向传递 液压动力 前端梁控制阀 前端梁转向缸有杆腔 前转向缸 前转向枢轴 前部纵拉杆 前部转向控制盘 前部横拉杆 前部悬挂臂 车轮转向 后半部转向传递 液压动力 前端梁控制阀 前端梁转向缸有杆腔 前转向缸无杆腔 液压回路 后端梁转向缸无杆腔 后端梁枢轴 后部纵拉杆 后部转向控制盘 后部横拉杆 后部悬挂臂 后部车轮转向 见图7 20 图7 控制转向液压回路原理图 图6 自动转向液压回路原理图 21 3 3转向控制方式3 3 1自动转向自动转向靠牵引车带动转向 平板车的前部由拉杆传递 机械传递 后半部靠前后转向端梁的液压缸通过液压回路传递 图8所示 图8 转向机构组成图 22 3 3 2控制转向控制转向可分别由前端梁或后端梁控制 操纵前后控制箱上的转向控制阀手柄进行转向 特殊条件下使用 也可以前后同时控制 但前后操纵要协调 液压回路见图9 图9 转向传递图 23 4 鹅颈4 1鹅颈的特点动力鹅颈是轴线平板车与牵引车连接组成半挂平板车的连接装置 使轴线平板车获得半挂车的优点 动力鹅颈又有自己的特点 4 1 1优点 平板车的载荷可以分到牵引车鞍座 五轮载荷 上 不需要牵引车配重 行驶挂车摆动小 可提高车速 4 1 2特点 带压载 可实现压在鞍座上载荷的变化 带转向 可实现由牵引车带动自动转向和液压动力控制转向 4 1 3局限性 轴线不能太多 20轴 影响牵引车的附着力 图片3 动力鹅颈外形图 24 4 2鹅颈结构动力鹅颈由牵引销 牵引转盘 压载缸 转向取力缸 转向调节缸 鹅颈支撑缸 蓄能器 支腿 连接端梁 控制部件等组成 动力鹅颈结构见图10 图10 动力鹅颈结构图 25 4 3鹅颈压载鹅颈加在鞍座上的载荷由压载缸的工作压力和安装孔位决定 压载缸的工作压力由装载的重量 装载位置和支点的编组所决定 压载缸不同孔位安装图 见图11 不同孔位压力曲线 见图12 图11 压载缸安装示意图 图12 鹅颈压载缸工作压力曲线图 26 4 4鹅颈转向传递4 4 1鹅颈自动转向的传递鹅颈自动转向时由牵引车带动转盘转动 转盘将转向传递到转向取力缸上 取力缸动作 取力缸的有杆腔的液压油进入转向调节缸有杆腔 推动转向调节缸动作 带动前半部车的转向纵拉杆 纵拉杆带动转向控制盘 再带动转向横拉杆 带动悬挂臂及车轮实现前半部车的转向 后半部车的转向由取力缸的无杆腔输出液压信号 通过液压管路传递到后端梁转向缸的无杆腔 后转向缸带动后端梁转向枢轴转动 枢轴带动后半部车的转向纵拉杆动作 纵拉杆带动后半部车的转向控制盘动作 转向控制盘带动横拉杆 再带动后半部车的悬挂臂及车轮 实现后半部车的转向 4 4 2鹅颈前自动转向后控制转向鹅颈控制转向可实现前半部车由牵引车带动自动转向 后半部车由操作人员靠液压动力控制转向 转向时将取力缸无杆腔和后端梁转向缸无杆腔回路的阀打开 使两闭合回路连通 取力缸和后转向缸独立动作 前半部车由牵引车带动转向 后半部车由操作员操纵后转向控制阀 控制后转向缸有杆腔的进油 带动后半部车实现控制转向 鹅颈转向连接见图13 27 图13 鹅颈转向连接原理图 28 4 4 3前后控制转向前后分别由操作员实现液压动力控制转向 前半部车转向控制 将取力缸有杆腔和调节缸有杆腔回路的阀打开 两回路连通 取力缸和调节缸独立动作 操作员操纵鹅颈上的转向控制阀 推动转向调节缸动作 控制前半部车转向 后半部车转向控制 将取力缸无杆腔和后端梁转向缸无杆腔回路的隔离阀打开 两回路连通 取力缸和后转向缸独立动作 操作员操纵后端梁转向控制阀 液压动力推动后转向缸有杆腔 后转向缸动作 实现后半部车控制转向 4 4 4鹅颈转向回路液压原理鹅颈转向液压回路见图14 29 图14 鹅颈转向液压原理图 30 5 长货转盘 运输超长货物 为使转向灵活在前后平板车上加转向盘 称长货转盘 图片4 长货转盘运输状态图 31 5 1长货转盘的结构 长货转盘主要由上承载面 基座 中心球销 滑靴 随动缸等结构组成见图15和图16所示 图15 前转向盘结构图 32 图16 后盘带随动转向结构图 33 5 2长货转盘的转向使用长货转盘可实现牵引车带动自动转向及人工操纵控制转向 公路行驶时由牵引车带动自动转向 进出施工现场时由人工操纵转向 5 2 1自动转向自动转向由牵引车带动转向 牵引车带动前车转向 转向信号通过长货传递到后转盘上 后转盘动作带动安装在后转盘上的随动缸动作 随动缸无杆腔与后车转向缸无杆腔连通 转向信号通过液压管传到后平板车的转向缸 带动后平板车转向缸动作 带动后平板车转向 后平板车轴线数较少时用一部转向端梁 轴线数较多时用两部转向端梁 后平板车一部转向端梁时液压回路见图17 后平板车用两部转向端梁时转向液压回路图见图18 34 图17 后车一部转向端梁转向液压回路图 35 图18 两部转向端梁转向液压回路图 36 后车一部转向端梁时 转盘上的转向缸无杆腔与后端梁转向缸无杆腔连通 转向端梁的转向缸随转盘上的转向缸动作 将转盘的转动传到后平板车上 使后平板车随转盘转向 后平板车有两部转向端梁时 与一部端梁时一样 转盘的转向由转盘转向缸无杆腔传到后平板车后端梁转向缸的无杆腔 带动平板车后半部转向 再通过后端梁转向缸的有杆腔传到前端梁的有杆腔 带动平板车前半部转向 5 2 2控制转向长货转盘运输超长货物时 多数情况使用前平板车自动转向 后平板车控制转向 特殊情况使用前后都控制转向 前平板车自动转向和控制转向与普通轴线板的转向传递方式 控制方式相同 后平板车控制转向时 将转盘与平板车后转向缸连接管路的换向阀放到手动控制位置 既将两管路接通 转盘转向缸和后端梁转向缸各自形成独立的转向回路 平板车不随转盘转向 操纵后端梁控制平板车转向 37 6 桥式承载梁6 1桥式承载梁的结构桥式承载梁的运输方式可降低运输高度 分散集中载荷 用于运输集重 超高的货物 利用桥式承载梁运输变压器见图片4 图片4桥式承载梁运输变压器图 38 桥式承载梁主要由承载梁 斜叉梁 前后塔台 斜支撑杆 横支撑杆 吊挂 横担梁等组成 图19是桥式承载梁运输结构图 图19 桥式承载梁运输图 39 6 2桥式承载梁运输方式的转向桥式承载梁运输与长货转盘运输转向相似 可实现由牵引车带动自动转向 也可由液压动力控制转向 6 3桥式承载梁运输方式转向液压回路见下图 图20 40 图20 桥式承载梁液压回路图 41 第二部分 轴线平板车的性能参数 1 承载参数平板车承载能力与使用条件 环境条件有关 如天气 路面 装载 车速 车的技术状况等因素对承载影响较大 实际使用要考虑 1 1单轴承载尼古拉2纵列轻型板单轴额定承载28吨 平板车单轴自重3吨 所以 单轴载重25吨 1 2整车承载轴线板可以拼接成不同的轴线 整车承载能力不是单轴承载的简单相加 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1 2 1纵向承载曲线平板车主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如果主梁受弯矩过大 超过主梁设计极限范围 会产生变形过大甚至损坏 一般使用说明给出了允许承受集中载荷的数值 使用中要遵守 尼古拉平板车以曲线形式给出纵向承载要求 见图21 42 图21 2纵列15轴线平板车承载曲线图 43 1 2 2横向承载稳定性货物重心较高时要考虑横向倾翻 防止横坡过大或偏载造成侧翻 必须进行稳定性计算 一般以允许通过的横坡角度计算 主要取决与平板车的纵列数和货物装车后的重心高度 尼古拉平板车给出经验公式 允许通过的横坡角度 纵列系数 重心距货台高度纵列系数 2纵列取21 3纵列取501 2 3承载中心采用3点支撑 承载中心在三角形的中心 装车时应将货物重心与承载中心对准 鹅颈的承载中心应向前移 考虑鹅颈承载量相当1轴多的承载 图22所示 2纵列5轴线鹅颈板车的装载中心 44 图22 鹅颈装载中心位置图 45 2 转向参数 转向参数见图23 图23 平板车转向参数示意图 46 2 1最大转向角最大转向角是指平板车两端最外轴允许的最大转角 一般有45度 50度 55度等 2 2瞬时转动中心转动中心是固定轴的延长线 与最大转向轴延长线的交点 平板车转向时围绕这点转动 2 3最小转弯半径平板车转到最大转角时转动中心到平板车最外侧轨迹的距离 2 4最小转弯半径时的通行宽度平板车最大转角时 转动中心到最外侧轨迹的距离减去中心到最内侧轨迹的距离 47 3 货台尺寸3 1货台长度货台长度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 拼接成不同的轴线 每轴线长有1 55米和1 6米两种 3 2货台宽度货台宽度可根据使用要求拼成2纵列 3纵列 4纵列 2纵列轻型板宽2 99米 重型板宽3 4米或3 6米 3纵列轻型板宽4 81米 4纵列轻型3 3货台高度通过调节悬挂液压缸的行程可调节货台高度 尼古拉轻型板货台高度可在0 75米至1 4米之间升降 有利于通过高空障碍 便于装卸等作业 注意货台过高和过低时平板车的通过性变差 特别要注意离地间隙 48 4 通过性参数4 1接近角接近角指平板车上坡时前端允许通过的最大坡度 见图24 图24 平板车接近角示意图 49 4 2离去角离去角指平板车下坡时后端允许的最小坡度 见图25 图25 平板车离去角示意图 50 4 3离地间隙轴线平板车的离地间隙是指平板车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 离地间隙在平板车货台高度1 05米时较大 货台过低时主梁接近地面 使离地间隙减小 货台过高时悬挂臂张开 制动分泵离地较近 51 4 4凹曲线半径凹曲线半径指平板车通过下挖路面时能通行的参数 以半径表示 见图26 图26 凹曲线半径示意图 52 4 5凸曲线半径凸曲线半径指平板车通过凸起路面能够通行的参数 以半径表示 见图27 图27 凸曲线半径示意图 53 接近角 离去角 凹凸曲线半径等通过性参数与轴线数密切相关 轴线越长允许的数值越小 轴线短时允许的数值大 54 5 轴线平板车对地面载荷分布由于轴线平板车采用液压悬挂 悬挂液压缸被编到三条独立回路 各回路内压力相同 在装载均匀情况下 三条回路压力接近 各轴对地载荷近似相同 纵向分布见图28 横向分布见图29 55 图28 载荷纵向分布图 56 图29 载荷横向分布图 57 6 液压系统工作压力6 1液压回路的额定压力轴线平板车的液压动力是由动力机组提供的 动力机组的发动机带动液压泵 输出液压动力 为保护液压泵 防止液压回路的压力过大损坏液压元件 液压回路安装有限压阀 限制回路的最高压力 尼古拉板的限压阀安装在转向端梁上 出厂时已调好额定压力 240巴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调整 动力机组的供油管和回油管未与转向端梁连接时 会因压力过高损坏动力机组 必须接好转向端梁的供油管及回油管后 方准启动动力机组 国产动力机组上一般都安装有限压阀 可以调节额定压力 额定压力要按照使用说明书的标准调整 不能太高 58 6 2液压回路的实际工作压力液压回路的工作压力除受限压阀的限制外 还受负载的影响 工作压力大小实际是由负载决定的 压力乘以执行缸的面积就是输出的力 没有负载 压力也建立不起来 当进行升降或转向的操作时最高压力可达到额定压力 不会超过额定压力 当阀门关闭 负载过大时 实际工作压力可能超过额定压力 这种情况会造成液压元件或液压管路的损坏 如装载超载时 悬挂缸的压力会超过额定压力 使三点支撑回路的压力超过额定压力 有时即使不超载 但由于路面不平等因素 装载不均 会使某条支撑回路压力过大 超过额定压力 使用中要注意 59 7 制动回路气压制动回路额定气压为7 8巴 由气压调节器控制 8 轮胎气压针对750R15X轮胎 轮胎气压标准 每轴载荷 自重 货重 12吨 每条轮胎载荷3吨 行驶速度25公里 小时 轮胎气压9 5巴 每轴线载荷 自重 货重 14吨 每条轮胎载荷3 5吨 行驶速度10公里 小时 轮胎气压10 5巴 60 1 维护保养的主要任务维护保养的主要任务是 清洁 检查 紧固 润滑 调整 1 1清洁 全车清洁 1 2检查 检查全车 排除隐患 1 3紧固 紧固螺丝 1 4润滑各润滑点加润滑脂 润滑油 1 5调整 调整间隙 调整压力 2 维护保养的主要项目2 1润滑脂加注点2 1 1悬挂系统润滑点见图30 图29 悬挂系统润滑点 第三部分 维护保养 图30 悬挂系统润滑点 61 2 1 2鹅颈润滑点见图31 鹅颈润滑点 鞍座转盘 液压缸关节轴承 轴销 图31 鹅颈润滑点 62 2 1 3牵引枢轴润滑点见图32 图32 牵引枢轴润滑点 63 2 1 4转向端梁润滑点见图33 图33 转向端梁润滑点 64 2 1 5转向拉杆润滑点见图34 图34 转向拉杆润滑点 65 2 2检查紧固轮辋螺栓每隔1000公里检查紧固一次 扭紧力矩 M22 15 570 630牛米 2 3润滑制动凸轮轴每隔50000公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