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产品的文化意蕴设计 李文嘉倪翰孔晓燕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2 0 0 0 9 3 i w j a r t b o x y a h o o c o m c a 摘要 文化与设计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纵观艺术与设计的发展 文化对设计产生着深远影响 每个民 族的设计背后都表现出自身的文化内涵 本文就如何将中国民族文化融入到现代产品设计的理念中 使传统的 文化与国际化的理念相贯通 以及民族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作出一些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 产品 设计 文化 R e s e a r c ho nt h eD e s i g nC u l t u r eo fP r o d u c t L iW e n j i aN iH a n K o n gX i a o y a n U n i v e r s i t yo fS h a n g h a if o r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u l t u r ea n dd e s i g nh a v ea l w a y sb e e ni n t e r l i n k e dw i t he a c ho t h e ri ne v e r yw a y T h r o u g h o u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o fa r ta n dd e s i g n c u l t u r eh a sd e e pi m p a c to nd e s i g n A n dt h ed e s i g no fe a c hn a t i o ne m b o d i e si t ss p e c i a lc u l t u r a li n t e n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s o m ea n a l y s e so nm e r g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h u r ei n t ot h ep h i l o s o p h yo fm o d e mp r o d u c td e s i g n l i n k i n g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w i 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e s i g n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i np r o d u c td e s i g n K e y w o r d s P r o d u c t D e s i g n C u l t u r e 现代产品设计重视设计的文化内涵 关注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的产品想走人有中国特 色的设计之路 也需要找到一个从美学思考到本 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切入点 民族文化 的运用 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 把产品的现代性与历史性结合起来 采用传统艺 术形式元素 使民族文化在现代产品中产生内在 延续 1 设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 设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并体现出当 时文化的风貌 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 风貌和文化心理结构 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 美观 它们在产品设计等设计过程中起到不可忽 视的作用 纵观设计的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 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正如鲍列夫在 美学 中所说 艺术设计的过程需要重新组合客体 甚至有 可能从各个方面借助组合的客体 正是在文化 中 人们按照全人类的经验加工着有关存在的 一切印象 中国的设计界应该重视传统继承的问题 举 例来说 国人欣赏具有 高雅 雅致 格调的 物品 实际上是受传统老庄美学宣传的 恬静淡 泊 的美的影响 那么设计师在处理这一类格调 的设计时 必然须遵循老庄的 大象无形 大 音希声 的创作之道 否则是不可能让受众感觉 到相应的审美意象的 这种 美 与 美 的创 作之道的对应法则 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民 2 5 7 族文化中提炼出来的 再如儒家的审美标准用一 个字来概括 就是 和 和 体现包容性 包 容性必然衍生多样性 而多样化也是造型与装饰 在注重整体效果之下的多样性 把 和 的观念 应用于造物工艺之上 就体现在形式与功能的协 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 古代工艺产品中讲究和 谐 讲究节制 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 必 然会导致失 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 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 五色 五音 五味 等炫人耳目之物 而更多指向 朴素 平淡 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具体表现在 艺术创作和欣赏中 就是 尚清 的审美追求 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 中国古代审美要求 内 敛 正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 和 还体现在 天人合一 表现在造物设计上就是体现 形式 表达情感 的设计理念 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不 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 他们需要通过让人赏心 悦目的形式购买包含其中的人文价值 精神关怀 和自我意识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 生态意识 人 文导向 雅俗观 多元论倾向等 都对现代的设 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的 文化传统 是设计创新的前提 而脱出美学传统 的物化表现 将美学传统的精神注入到设计师的 头脑里并与其现代意识相结合 这本身就是一种 设计理念的创新 2 成熟的设计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 设计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文化表现出的 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层面 而设计则是将这一 精神体现在具体事物上的载体 由于全世界的文 化不是来自于同一源头 所以必然就存在民族性 的问题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 由于不同的自然条 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 语言 习惯 道德 思维 价值和审美观念 因 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 设计文化 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 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 不同的民族 不 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观念 直接或间接地 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 由于设计成形 于设计的意识观念 是设计意识的物化 是民族 设计意识的派生 是在人们设计观念指导下的活 2 弱 动方式和实践成果 因此每一个设计都拉上了不 同的民族色彩 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 表现在设 计方面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法兰西 民族追求美妙而浪漫与德国日尔曼民族的严谨 造就了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 3民族文化性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 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 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民族化问题 设计必须融入当 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特别是 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的国度里 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设计的民族化并不是 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 不是 形 的简 单套用和照搬 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 神 融人进去 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 形态的工作 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 的目的并加以实现 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体 现 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 人的精神关怀 这是在设计中融人文化 增加产 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根本所在 这也是设计师的 责任 中华文化的这一深厚底蕴深刻的揭示了人与 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如何将先 人千年来总结的客观规律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产品 设计 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话题 4 民族文化在产品设计运用中的几点启示 4 1 产品设计中体现的文化形象主题 形象主题是指人们直接选择物的自然属性或 直接形象的符号作为设计中的文化性主题 并由 此确立产品的固有形态作为设计造型的依据 确 定形象主题的方法是产品设计文化体现的捷径 只要明确主题的文化性语义 根据主题提供的形 式内容就能找到最适合的形作为设计的原创造型 依据 从而使设计形式具有一定逻辑性与系 统性 太极图案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 的符号之一 包含了简洁 神秘的 动静观 和 时空观 具有设计的典型意念 如图1 所示整 体淋浴房设计 设计整体由太极图案符号直接拓 扑变换 图案的螺形特点且充分满足了产品的使 用要求 图1a g a p e 整体浴房 在产品设计的具体过程中 设计有中国文化 风格的产品 并非是在产品的外壳上贴几组中国 传统的纹样 设计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 活体验 同时要对中国文化中最使其振奋的敏感 的形态概念化 抽象化 以一种现代的简洁和概 括来表达 并在此基础上抽取最具代表性的语态 或形态作为具体设计的指导 4 2 产品设计中体现的文化意象主题 意象主题即意境主题 是通过对事物属性 的外延描述产生的主观意识联想 由于人们对 意象联想是源于受到物呈现出的具体形状 结 构 材料 肌理 色彩的影响而产生的 因此 意象主题的造型依据最终要回到物的固有属性 的描述上 如今产品设计已经进入差异化时代 设计 能够触发情感 在应对和形成市场趋势中起着 直接作用 这种要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既要 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又要表达人性化理念 浙江 大学学生在伊莱克斯 2 0 2 0 家的构想 国际设 计大赛中的参赛作品 图2 充分地挖掘了文 化内涵 设计团队在设计中寻找东方文化的灵 感 名为 阳光的味道 洗衣机的形状上圆下 方 顶部发出橙色的光芒 则暗合 天圆地 方 的概念 设计是假定了一个运行场景 想 像洗衣机衣物翻滚的内部就是一个小宇宙 大 赛评委们因其对中国消费者有着深度的理解给 予了高度认同 图2 伊菜克斯2 0 2 0 家的构想参赛作品 阳光的味道 图3 所示是一组台湾设计竞赛中的获奖作品 茶壶 设计师充分运用几何造型与中国传统造型 间的交替转换 利用泡茶与倒茶之间的过程 让 传统茶壶造型如同影像般出现与消失 使用者在 使用过程中充分体验从现代到传统的交互感受 无疑从感知与记忆上加深对物品的认知 C P 6 1 0 d r 州ep z o 翳赫T r a c e s 椎C h e nL u 一iT a i n a n 潮 一 随吕 w e 擅 图3 台湾设计竞赛获奖茶壶 在设计中结合产品的特点和功能 提炼出文 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 对其进行创作和挖掘有助 于使其具有明确主题的文化性语义 4 3 产品设计的民族文化吻合度 任何民族设计产品都是以自己固有的文化背 景为依据的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 对产 品的要求自然不同 文化越吻合 产品越适用 产品设计的民族文化吻合度能够增强国人对自身 文化的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 其价值已经远远超 2 5 9 出产品设计本身所能带给人的功利价值 中国当代的厨房形式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西式 厨房 由于地域差异 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发展 水平的差异 尤其是中国独特的饮食结构与饮食 器具的别具一格 我们不能盲目地套用西方人的 设计 而应吸收其中合理的部分并对之进行适应 的改进 比如中式烹饪产生的油烟较大 西式的 薄型油烟机不能胜任 所以抽油烟机在中国就以 体量较大 功率强大的深型机为主流 因此产品 设计中不能粗糙地满足最大范围人群的要求 而 忽略需求的差异性 只有适合的民族文化吻合度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国人的需要 一个国家的设计风格应是独特的 设计师不 能脱离当今的时代来谈传统和文化 应运用国际 化的设计语言来表达特定的文化风格 用现代化 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思维方式作为我们从事设计的 前提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乔治亚罗曾说 设计的 内涵就是文化 因此 能否在设计体现出文化的 1 2 6 0 内涵 能否将文化巧妙地融合在设计之中是对设 计提出的更高要求 文化是设计的基础 设计是 文化的视觉表现 s 本文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 编号 5 6 8 0 0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基金 编号 0 6 E S 0 4 8 的部 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飞 杨瑞著 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 理论 方 法与应用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3 1 1 5 1 1 7 2 德 恩斯特 卡西尔著 人论 甘阳译 上 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 8 5 3 3 3 张宪荣 耿新颜 工业设计的符号学审视 包装 工程 2 0 0 2 3 3 0 4 刘其伟 文化人类学 台北 艺术家出版 社 1 9 9 1 5 美 弗雷德里克 杰姆逊编 全球化的文化 马丁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 论产品的文化意蕴设计论产品的文化意蕴设计 作者 李文嘉 倪翰 孔晓燕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200093 相似文献 10条 相似文献 10条 1 会议论文 杨慧珠 郑重 设计文化新体现 产品语义研究 2006 产品设计作为一种文化 成为一种文化意识 显现了一定的文化思想内涵 本文从理论思考中具体阐述了新时代产品设计的本质及产品设计中的产品 语义分析 提出产品语义是在产品设计成为一种文化意识后出现的一种现代设计理念方法 2 学位论文 杨婧 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009 从文化的角度论述设计活动中的具体现象在许多论著中屡见不鲜 可见将设计研究置于文化研究范畴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文 化研究 实例分析 价值哲学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与产品设计间丝丝入扣的紧密联系 第一个部分 本文论述了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的理论来源及形成条件与发展结果 另外 就其存在的意义和内在包含的艺术特点都给予了相当篇幅的 论述 从全方位肯定了多元一体设计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存在状态 我们在研究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时 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一种难于调和的矛盾状态 一边是不可逆转的一体化趋势使得设计面临着全球化趋同的危险 另一边则是日益高涨的多元性诉求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设计内涵的多元化 这看似对立的两个方面被置于相同的历史环境中 似乎没有了调和的空间 然而设计的发展方向却正在这看似矛盾的背景下不断向前 实际上 多元 和 一体 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它们共同作用于产品设计中 让多元的设 计诉求有了一体化设计秩序的规范 也让一体化趋势平添了几分多元的艺术色彩 第二个部分 主要采取例证和归纳的方法 重点以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地区及设计领域 设计公司等为例 提高论述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从而总结 出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的具体概念和表现形式 在这个人人都在谈论设计的年代里 设计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成为最有可能全球化的职业之一 设计师是构成整个设计领域的基础 不同国家 地区 领域的设计师都会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 这就构成了设计文化多元的一面 然而 经济全球化的现实 促成了设计全球化的趋势 设计 也有了自身的标杆 好的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引领着设计潮流的周而复始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设计的一体化进程正在以它的方式存在着 另外 采用这样的方法也让我们更为清晰地看到了多元一体设计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在产品设计 中的应用价值及地位 第三个部分 对多元一体设计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即对此论题的总结和展望 未来设计的发展究竟走向何方 关于这一趋势恐怕没人能够预言 然而我们在产品设计领域却注意到这样一个发展态势 人们在产品消费中的全球 化意识和产品消费中的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显现 产品消费的单一化形式或民族化观念逐渐消失 而且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又极大的促进了设计文化的多 元一体化融合进程 从而使得产品设计中的多元一体文化存在在设计领域成为观念创新和设计整合的另一发展模式 同时 产品设计中的一体化和多元 化特征被广泛认可 即技术层面的一体化和审美层次的多元化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多元一体设计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价值问题 3 会议论文 刘月林 张玉江 设计文化论 2007 由于设计本身的需要 才有了文化介入的可能性 但究竟在文化的那个层次上切入 与设计最为相关的 而又不是肤浅的 才能直至文化的核心内涵 着 重阐述复杂的文化系统的关联关系 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环节或细节论述 文化认知特征 一种群体意义上的认知 区别于个体的实验性认知 因此 便有了与设计关联的公众性意义 关注当代产品设计及其历史脉络 以构建一个基于文化的设计方法 设计准则和设计评价 4 学位论文 周鹏 通过产品语意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探讨 2008 产品设计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塑造 但是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设计文化 这个问题 我们很久以来都没有搞清楚 长期以来我们把传 统文化简单的理解成了中国元素或中国符号 把他们毫无根据 毫无规律的进行了拼贴 理解成了 形 的再利用 而不是 意 和 神 的传递 从 而产生除了一批不伦不类的号称具有中国特色 但实际上不仅缺乏内涵 甚至连基本的美感都没有的产品 艺术的真谛是创造新符号 新秩序 新形式 新思想的过程 传统 不应该是以实体为形式 不应是外在的显露的符号重复 而应是内在的 潜意识的 人化了的 事 中 物 所体现的人类 智力 精神风格 韵律之凝聚 并且是在不断发展 演化的沉淀过程 设计的着眼点是未来 传统不应该是体现在它的历史性上 而应该体现在它的传 递性上 既继承又创新 从而做出符合时代特色的设计作品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处于唤醒意识的阶段 在如何 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方法层面上还有所欠缺 因此笔者试图从当代前沿设计理论中找到能指导我们如何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方法 这样产品语 意理论就被推上了台面 产品设计作为一种文化 成为一种文化意识 显现了一定的文化思想内涵 产品设计作为一种文化语言形式 是具有类语言功 能的一种符号系统 因此产品设计是一种编码过程 设计文化则是通过造型语言的编码方式赋予产品形态 产品语意学正是将研究语言符号的构想应用 到产品设计上而产生的理论 本文首先通过目前学术界和社会公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设计的分析 总结概括了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在此基础上引入产品语意理 论 论述了产品语意学的理论基础 基本内涵 实际应用 其后分析了通过产品语意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可行性 主要从产品设计观念的发展和其 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性来分析 其后引入了中国特色文化的产品语意塑造原则 这一原则是产品语意理论应用于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文化所要遵循的准 则和要侧重的几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 引入了本文的核心内容 即通过产品语意理论塑造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方法 包括基于中国当代文化的产品语意 设计程序和方法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形象两个方面 通过这样一个逻辑比较明确的概述了塑造中国特色的设计文化这一重大课题 5 会议论文 赵静 产品设计之中国文脉传承的理性探索 2007 如果赋予产品生命的话 产品具有的文化内涵就是其魂魄 每个国家的设计文化都可以从其特有的文脉中找到根源 中国具有辉煌的历史文化 其悠久 的哲学和审美思想与现代设计的设计思想有诸多的联系 其优秀部分值得我们传承 6 学位论文 刘云国 产品设计中的遗传学 2003 我国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相既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设立工业设计学科 走上了对产品造型设计的教学体系 涌现了大量对工业设计史的研究书 籍文献 这些文献对设计工作者了解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 启发设计史思维方面起作重大的作用 但是这些设计史文献都是对世界设计史作纵向概括性论述 而对于设计发展过程中的横向遗传基因链却未作更详细的论述与分析 对于为什么会在 设计发展过程中浮现历史产品的影子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风格那样风格的反复与轮回均未作分析说明 因而 研究产品设计史的遗传基因链 以更好 地把握历史和现在的关系成为当前设计史教育中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产品设计中的遗传学 我们知道 当一种社会形态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 必然会被另一种社会形态所取代 社会形态也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不发展 同样 当一 种设计风格 流派变得呆板 干巴 千篇一律时 也会引起人们的不满 受到大众的抵制 而大众在这个时候又会把目光抛向一些新颖并具有过去影子 的新产品 以满足自己的求异心理和怀旧情怀 二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产品设计中的遗传学 产品设计是一种社会创造活动 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因而必将受到环境中的人文 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会辨证地继承该环境中历史长期以 来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 而现在产品设计的优秀成果 会作为一种当代历史的沉淀物流传下去 进一步指导将来地设计 形成新的设计文化 如此不断 的延续 发展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近年来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走上不同的设计文化道路 日本针对本国贫乏的的能源背景形成节能 价廉 体 积小的设计文化方向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结合自己精湛的手工艺传统特色形成独树一帜的区域个性设计特色 中国人面对祖先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文化 在设计中该如何继承 如何去发展 三 产品设计中的遗传学 要研究工业设计史就必须了解建筑设计史 了解建筑设计史中的各种风格和流派 因为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西方现代 主义风卷过全球之后 世界建筑正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专家呼吁地方建筑必须同地方历史特色结合起来 以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 就拿重庆来说吧 一 座座的吊角楼正在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四方体的高楼大厦 我们要改变 穷 旧 的面貌是应该的 但我们又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一股儿全 抛弃 那样我们会被子孙骂后脑的 因此 我们必须学会怎样把历史和现代结合起来 正确把握设计中的遗传学 从现代设计开始就有两种造型形态 理性形态与曲面形态 共同构成产品外观造型形态 两种形态你唱罢来我登场 彼此斗争 同时又促进对方的 向前发展 当理性形态占据主流地位时 曲面形态便退后次要位置完善自己 等待理性形态发展到顶峰下滑时 它会又重振旗鼓 以崭新的面貌逐步又 占据设计的主流 直到自己衰退时 又让理性形态重新登场 如此反复与轮回 共同推动着设计形态的向前发展 从近几年国际著名车展上的概念车可以看出 新锋锐 和 复古风 正成为两种主要的产品设计造型语言 新锋貌的棱线风格可以看作是对60年代 硬边艺术 及包豪斯理性风格的回归与发展 它继承了后两者的棱线遗传基因 而 复古风 更是遗传了三 四十年代汽车造型的圆润古典风格 形 成了新的造型语言 7 会议论文 李梁军 从商业展览看设计文化 2006 一个好的设计往往需要通过一个好的平台被展现出来 它需要由设计师与大众的共同参与 它体现的不仅仅是商业的展示功能 同时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新班主任发言稿
- 时间管理授课课件
- 高三班级成绩质量分析
- 初中历史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 爱护环境读书课件
- 二零二五版汽车抵押贷款合同借款人信用记录查询与维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应急借款合同担保公证及援助方案
- 2025版彩瓦租赁与销售结合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房租赁与临时办公解决方案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修复工程承包垫资协议
- 勇气三声部合唱简谱川师音乐学院
- DB32/T 2283-2024 公路工程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检测规程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各章综合测验及期中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标准版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
- 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与升级
- 《如何治理小金库》课件
- 脓肿切开引流术
- 汽车电器维修:雨刮系统电路分析
- 协及医院老年综合评估表格
- 建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蜡疗技术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