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3).doc_第1页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3).doc_第2页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3).doc_第3页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号57 选修6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12017年4月24日,一篇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刷屏微博。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生长周期仅半年左右,产量大。这种生蚝自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出现在丹麦海岸,经过数十年的“愉快”生长,才形成现在如此巨大的规模。丹麦人口不到600万,虽有吃生蚝的传统,但常吃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生蚝,对通过吃来消灭生蚝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下图为太平洋生蚝遍布丹麦海岸景观图。简述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大规模泛滥的原因与带来的危害。2欧李属野生小灌木树种,根系发达,适宜在干旱土壤中生长,茎叶营养价值高,可作牛羊饲料。据定西新闻网2016年8月15日报道,“抗旱奇果”欧李日前在该市安定区引种成功。该地黄土满布,沟壑纵横,气候干旱,生态脆弱。下图为该地欧李照片。分析欧李引种成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3穿山甲为二级保护动物,善于打洞,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以白蚁为主食,被誉为“山林卫士”。古人盲目认为穿山甲具“滋身健体、消肿排脓、通经下乳、疏风通络”等功效,使得以穿山甲为食材、药材的现象剧增,因穿山甲自身免疫系统脆弱,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故人工养殖至今尚未成功,如今穿山甲已经濒临灭绝。(1)简述穿山甲濒临灭绝的原因。(2)分析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4崇义客家梯田位于江西省崇义县齐云山周围,总面积达3万亩。在崇义客家梯田地区,冬季田里灌水,浸烂残留的稻梗、杂草,播种红花草等肥田植物,水鸭在水田里自由觅食。春耕季节,土地翻耕、插秧,田埂上种黄豆,部分水田还撒上鱼苗。下图示意崇义客家梯田。说明上述耕作措施对促进梯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5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増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说明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及针对该原因可采取的对策1.【答案】原因:丹麦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对当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属外来物种,缺少天敌;丹麦人口少,且没有食用太平洋生蚝的习惯,消耗量小;出现早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任答3点)危害:太平洋生蚝泛滥会挤压本土同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类似物种减少或灭绝;海岸上大规模的太平洋生蚝泛滥,死亡后会腐烂变质,引发环境污染。【详解】(1)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泛滥的原因,主要从物种入侵、饮食习惯、治理措施等方面分析。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对陌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属外来物种,入侵物种,缺少天敌。丹麦人口少,且没有食用太平洋生蚝的习惯,消耗量小。出现早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2)生蚝泛滥的危害,主要从生存空间、环境污染角度分析。太平洋生蚝泛滥会挤压本土同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类似物种减少或灭绝。海岸上大规模的太平洋生蚝泛滥,死亡后会腐烂变质,引发环境污染。【点睛】某一物种泛滥的原因从物种入侵、生存环境、治理措施等方面分析。2.【答案】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可作牛羊饲料,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提高绿化而积,净化空气,调节区域小气候;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黄土高原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次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风沙危害大。欧李引种成功有利于恢复植被,因此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可作牛羊饲料,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提高绿化而积,净化空气,调节区域小气候;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3.【答案】(1)穿山甲自身繁殖能力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误认为穿山甲具有药用功效,导致滥捕滥杀;人工养殖穿山甲未取得成功;仅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保护力度欠缺;城市化、山林利用过程中不注重生态保护,使穿山甲栖息地不断缩小。(2)白蚁(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破坏森林资源;生物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减少。【详解】(1)根据材料“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可知,穿山甲自身繁殖能力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根据材料“古人盲目认为穿山甲具滋身健体、消肿排脓、通经下乳、疏风通络等功效,使得以穿山甲为食材、药材的现象剧增”可知,由于误认为穿山甲具有药用功效,导致滥捕滥杀;根据材料“因穿山甲自身免疫系统脆弱,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故人工养殖至今尚未成功”概括可知,人工养殖穿山甲未取得成功;根据材料“穿山甲为二级保护动物”可知,其仅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保护力度欠缺;从生存环境分析,由于未经科学调研的放生,导致穿山甲不能适应当地环境而死亡;城市化、山林利用过程中不注重生态保护,使穿山甲栖息地受损、岛屿化。(2)结合材料“以白蚁为主食”分析可知,由于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白蚁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破坏森林资源;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点睛】第(1)题主要从自身的繁殖能力、生存环境改变和人们过度捕杀方面分析回答。第(2)题主要从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方面进行分析回答。4.【答案】水鸭和鱼类能有效减少水田中杂草的生长以及病虫害的发生;黄豆发达的根系使田埂即使在雨水较多的时节也不会轻易地垮塌,减缓了水土流失;豆类作物固有的固氮作用;水鸭、鱼类的粪便以及冬种作物的肥田作物,增加了水田的肥力。【详解】冬季田里灌水,浸烂残留的稻梗、杂草,播种红花草等肥田植物,水鸭在水田里自由觅食。春耕季节,土地翻耕、插秧,田埂上种黄豆,部分水田还撒上鱼苗。水鸭和鱼类在水田里自由觅食,能有效减少水田中杂草的生长以及病虫害的发生;黄豆发达的根系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减缓了水土流失;豆类作物固有的固氮作用,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水鸭、鱼类的粪便以及冬种作物的肥田作物,增加了水田的有机肥力,形成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5.【答案】主要原因:CO2增加,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对策: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增加植被覆盖率;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工作;加强环保教育,倡导低碳生活(任答4点)【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当海水酸度、盐度、温度和透光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 读图可知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导致大气圈中二氧化碳数量增加,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主要结合前面所述珊瑚白化的原因分析,如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增加植被覆盖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