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人口增长的问题的看法.doc_第1页
对清朝人口增长的问题的看法.doc_第2页
对清朝人口增长的问题的看法.doc_第3页
对清朝人口增长的问题的看法.doc_第4页
对清朝人口增长的问题的看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清朝人口问题的看法(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2010级1班 杨贤敏)摘要:清朝的人口理论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清朝人口剧增包括多方面原因, 既有社会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等一般原因, 也有历史遗留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口统计范围扩大、高产农作物大量种植等特殊原因。赋税制度的变革在刺激人们生育的同时也使人口统计的真实性加强。庞大的人口既给清朝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此统治者也适时的进行了一些政策的调整。关键词: 清朝; 人口问题; 原因; 影响关于清朝人口增长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学者有诸多论著。但从总体上看, 这些论著没有很好地细分清朝人口增长的双重含义: 与之前历代王朝的人口相比, 清朝人口增长很快; 而与其建立初期相比, 清朝在短短100多年间, 人口增长更为迅速。此外, 对于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已有的论述也不够全面和到位。基于此, 本文拟就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一、清朝人口的剧烈增长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清朝的人口总数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多。自有人口总数记载的战国时期起, 我国传统社 会就经历了几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两汉时期出现第一个人口高峰, 据记载, 在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我国就有 12 233 062户, 59 594 978人; 在东汉桓帝永寿三年 (公元 157年), 有 10677 960户, 56 486 856人 1。 唐朝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公元755年), 拥有8 914 709户, 有52 919 309人。 两宋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口继续增加。南宋光宗绍熙元年 (在金国即是章宗明昌元年, 公元 1190年) 时, 全国 (包括金国统治区) 共有19 294 800户, 73 948 158人。 元朝是继唐朝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但元朝由于执行了不适当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民族政策, 使得其人口反而没有两宋时期多。元朝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 1291年) 期间达到了13 430 322户, 59 848964人。 明太祖时期, 社会经济从元末的混乱中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公元 1381年), 明朝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人口统计, 有 10 654 362户, 户, 63 654 248人。 但是据学者考证, 明朝是在嘉靖四十五年 (公元 1566年) 人口达到最高峰, 有 16 630万人。清朝的人口总量更是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的人口总量都要大。清宣宗道光二十年 (公元 1840年), 有412 814 828 人, 3 达到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高点。清文宗咸丰年 (公元 1851年), 清朝的人口有432 164 047人, 4 达到了旧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就清朝本身来讲, 清前期和中期的人口增长速度更快, 清中期人口总数比之清初期, 绝对数要大得多。根据考证, 清朝在刚入关建立全国性统治时, 人口总量是比较少的。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年), 清朝约有 90 699 616人。 清朝初期人口之所以比明朝少几千万, 是由于明末清初的灾荒和战乱等社会动荡因素所带来的人口剧减。随着清朝在全国统治秩序的稳定, 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政策的推行,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局面得到改变, 清朝人口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清高宗乾隆六年 (公元 1741年), 清朝人口达到 143 411 559人, 5 再次突破一亿大关。乾隆三十六年 (公元 1771年), 人口达到214 600 356人, 5 突破了两亿 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 1790年), 达到301 487 115人, 5 突破了三亿。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公元1834年), 高达 401 008 574人, 3 达到了四亿之众。可以说, 在清朝, 中国人口总数几乎是直线上升, 几创历史新记录。二、人口剧增的原因及影响清朝鸦片战争前的人口发展在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中是一个十分突出而又对后世极具影 响的对时期 。人口的增长 ,一方面促进 了清朝社会的繁荣昌盛 ,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口的急剧增长无疑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制约社会发展, 清朝同样如此。人口增长过速的弊端首先就突出地反映到社会粮食供求矛盾的急剧炎锐化。雍正在世时就已经感到鼻户口日滋,何以为生的压力,乾隆更已感到迫于眉睫的隐忧:“且民户既日益繁多,贝庐禽所占田土,不啻倍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予闾阎生计,诚有关系。若因岁时屡丰,翥米狼爨,势必致日食不继,益形拮据,朕甚忧之。 6为此,清初统治者屡屡强调要撙节粮食消费。如雍正强调:“夫米谷为养命之裳,既赖之以生,则当加意爱惜,而不可有轻弃之心。且资之者众,尤当随时撙节,而不可纵口腹之欲 6。嘉庆也藉重指出:“生齿日繁不思撙节,势必立见匮乏,何以保生聚百庆安宁。” 6为了节制粮食消费,康熙就曾下达岛禁造烧酒” 6的谕旨。但禁而不止。到乾隆年间,据方苞讲,仪黄河流域五省酿酒用粮,每年即达一千数百万石。乾隆不得;再下。如造洒之事,尤宜禁约”的谕旨。清朝初年,荒地遍野,因之土地分配有分散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民阶级拼手胝足的劳动成果逐渐被地主阶级剥夺。康熙中期,土地集中已开始。雍正以后,土地集中进一步加快。“强者侵渔僭窃,田连阡陌;而弱者拱手他人,身无立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贫民无田可耕,惟仰于富户佣工耕种,分得余粒,尚难糊口 。乾隆初年就有人指出,“今日之民,非特 贫之为患”,重要的 是“贫富不 均为患” ,致使“富者日益 其富,贫者日 见其贫”。农民一旦沦为佃户,就要承受地主阶级高额地租的剥削。因人多地少,地主阶级往往以夺佃、退佃等手段相威胁,趁机抬高租额并巧立名目额外盘剥。清朝中叶以后,租佃关系中的各押租银和预租制的广泛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口问题矛盾的突出。由于高额地租的残酷剥削,加之其他种种额外勒索,清朝佃农的生活非常 困苦,“甚至低于他们的身体需要的最低限度”。为了生存,他们!不断起来进行 减租、抗租和争取永佃权的斗争。佃农的抗租斗争,撼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加速 了封建社会的没落瓦解。清朝中期以后, 不仅佃农生存艰难,多数自耕农和一部分中小地主,也感到土地紧张对他们的压力。因为“田亩之开辟有限”,“丁口之滋添益繁” ,而又“别无生财之道,其公私用度皆借于 地之所产”,“生齿日繁而土地犹是,所以偶 遇歉收,辄忧拮据”。自耕农和小土地所有者的贫困、破产是政治风暴即将来临的讯号。人口增加引起民生困难,“生齿日繁”导致米谷价格上涨。“今户口日蕃而地不加增,民以日贫者,人与土瀛之势也。一人之食,十人食之则必饥,一人之衣,十人衣之则必寒矣”。湖南巡抚杨锡绂在陈明米贵之由疏中说:“盖户口多则需谷亦多,虽数十年荒土未尝不加垦辟 ,然 至今日,而无可 垦之荒者 多矣,则户 口繁滋足以 致米谷 之价逐渐 加增,势必然也”。“生齿日庶”,使劳动人民生计倍艰。 人口增加引起严重的流民问题。失去土地并且无法重新获得土地的农民成为“游民”、“闲民”。时人说“今天下占田者十之一、二,佃田者十之四、五,而无田耕者十之三、四”。“民生之大计在农,衣!食 之所出在地 ,今 民无余力 ,野 无隙土 ,失业者多,反使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终岁勤苦之所入,不 偿终岁之所出,虽遇丰年,仅与平岁等,遇平岁则无异于凶岁矣!故贫穷者日趋于贫,而无以自存”!)农民“活计萧然”,“无田可耕,无 业可守,遂致渐流为匪” ,被迫“流为盗贼”。流民问题在清朝历史上不乏记载,但乾隆中期以前的流民主要是由改朝换代的社会变 动、战争、水旱等自 然灾害 ,加 之封建国家的赋役繁苛等原因造成的。清朝中期以后流民成因虽仍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但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及所伴随着的土地集中的恶性发展。广大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就必然起来反抗,这是爆发起义和革命的经济基础。乾隆中期以后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正是现实的真实写照。乾隆中期以后至道光年间,人口问题的压力,使中国农村经济全面萎缩,也使中国社会危机逐步加深。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清代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辽阔疆域,中央集权政治空前强化,国家的控制力加强。第二,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间国泰民安,社会长期稳定,既没有发生大规模内战,也永远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第三,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人头税废除了,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助长了人口的繁衍。第四,清政府推行的垦荒政策收到了实效,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特别是传统农业区之外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的土地大量辟为良田。第五,明代由国外引进的美洲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等,清代在内地广泛种植,使不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第六,手工业、矿冶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地区产业分工的扩大,使商品经济达到新的水平。第七,世纪末至世纪初世界气温回升,适宜农业平稳发展,诸种因素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清代人口的增长。面对人口剧增问题,清朝适时地指定并实施了以垦荒为中心,诸如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劝农力田、提高高产作物以及放宽人口流动等促进经济增长、缓解人口压力的对策。其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方资源的潜力,从而养活前所未有的庞大的人口。其结果使成倍增长的人口与大幅度增加的垦田相结合,把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这种人口政策与持续百余年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央和地方行政效能的加强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观念等有利于人口繁衍的诸多因素相互结合、彼此促进,使清朝人口迅速膨胀,成为中国数千年所少见,造成深远而巨大的人口负担,时至今日,仍在“发酵”。总之, 清朝人口剧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现象, 有必要予以深入思考。如上所述, 它是多种因素的产物, 既有和其它朝代相同的原因, 又存在自身独有的原因, 对二者都要充分认识。清朝人口剧增又对当时乃至以后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