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信钢学校 吴燕平目标 体会作者胸襟、抱负和二者的不同一、回顾作者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作者:(幻灯片一)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那你知道文正是什么吗?“文正”在宋代是对一个文官的最高褒奖,被赐予文正的官员,生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要恪尽职守 ,忠君爱民。那么他谥号文正,不仅仅因为他的功绩,还因为他的思想境界高,那么他的思想就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中。那是哪句话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过渡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现在哪一自然段?(最后一段)这种思想是不是写这篇文章时才有的?(不是)。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大家请看范仲淹的介绍能发现吗?(幻灯片二)文中的哪一句话透露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这种抱负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早就有的。(幻灯片三)作者名片 范仲淹,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从小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经发奋苦读,26岁中进士。因敢于直言强谏,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卓立功勋,使西夏多年不敢入侵。当时边境上流传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军中也流传:“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雄兵。”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因力主改革遭保守派反对,于庆历五年(1045)贬官邓州。后来还做过杭州、青州太守。他以64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过渡语)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这句话是范仲淹自由的心语,而借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而且这种思想是他毕生的追求,因此早已有之。其实在我们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也有一个字体现了这种思想早已有之。大家齐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找到是哪个字(尝)(幻灯片四)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尝:曾经 表明早已有之。(过渡语)那么大家再来看看这句话怎么翻译? (我曾经探讨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心情,为什么呢?)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以上两种心情是指哪两种心情?是指谁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大家齐读课文第3、4自然段。三、赏读文段 品析情怀(幻灯片五)思考:1、这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是谁登楼所观?第3段:阴冷的画面第4段:晴朗的画面迁客骚人:被贬谪的官员和诗人。2、作者为什么要写迁客骚人时而悲时而喜的心情呢?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下文。(过渡语)迁客骚人时而悲时而喜,我们又何尝不是。看到美丽的春景就会喜气洋洋,看到悲凉的雨景就悲伤。可是有一类人不悲伤。那是谁呢?那么滕子京也是迁客,他有没有以己悲呢?(幻灯片五)3、古仁人见到悲喜的景物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过渡语)滕子京也是迁客骚人,有没有以己悲,从哪看出来的? 没有。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通过探究发现,范仲淹缘情设景,以洞庭景来体现来体现迁客们以己悲的悲喜无常,对比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更高一层的人生境界。那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起初说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吗?下面大家请看链接材料,和同桌商量一下,进而感受出不同。四、对比思想,感悟主旨幻灯片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吗?)链接材料“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黄静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的是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问题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心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而且要高于前者。(过渡语)那么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的人多吗?(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幻灯片七)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作者一份什么样的情感?孤单,伤感.既写出了作者在政治上曲高和寡的孤独感,也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过渡语)这一声叹息,一句疑问,让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孤寂、悲凉也读出了他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他屡遭贬谪,仍然坚守抱负,身处逆境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范仲淹,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崇高的风骨。来吧!我们一起在齐读最后一段,领悟这最美的情怀。(过渡语)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精神正在溢香,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正在教育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么他的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幻灯片八)五、知识迁移 思想溢香范仲淹的思想在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范仲淹少小立下志愿以天下为己任,成年后更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人生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