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科学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1页
2012中考科学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2页
2012中考科学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3页
2012中考科学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4页
2012中考科学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 九年级下复习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1、宇宙的起源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大爆炸学说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不断延续下去。 2、太阳系的形式与地球的诞生 (1)“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 2)“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3)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大致是个球体,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由内向外,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4)太阳系的形成 (a)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学说,最主要的有两类: 一类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旋转着的星云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8世纪的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就属于星云学说。 另一类是各种灾变说,它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灾变说由于缺乏证据而逐渐被抛弃。 (b)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3、恒星的一生 ( 1)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如同人的一生,经历从青壮年到更年期、老年期的过程。 (2)恒星的归宿 恒星的归宿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即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白矮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在某些质量远大于恒星的已简并的核心,继续发生着坍缩,但最终形成的并不是中子星,而是黑洞。 (3)太阳的一生 太阳及其行星是约50亿年前由星际物质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形成的。目前太阳的状况已经维持了50亿年左右,已步人中年。在它的氢燃料耗尽之后,将由氦和其他较重元素的核反应维持其能源。在此过程中,它将从目前的黄矮星阶段逐渐转变为红巨星,然后再转变为超红巨星。在所有的核能源都用完之后,太阳内部将没有能源来抵制引力坍缩,这就会使它的半径大大缩小,密度大大增加,从而使它的物质进入简并电子气状态,成为白矮星。等它不能再收缩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能量可释放,它的生命也就终止了,成为一个不发光的、处于简并态的冷“黑矮星”。它的寿命估计可达100亿年。 (4)黑洞 没有东西能从黑洞逃逸,包括光线在内。黑洞 可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中产生。一颗大质量恒星 坍缩后,当其引力大得无任何其他排斥能与之相对抗时,恒星被压成了一个称为“奇点”的孤立点。奇点是黑洞的中心,在它周围引力极强。是不确切的。4生物进化列举生物进化现象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鸟类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苔藓植物的进化顺序:藻类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生物进化的最有力证据是动植物化石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物与自然环境及其他生物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遗传积累 生物的祖先 有差异的后代 有利变异的后代 现代生物(适应环境)5进化和遗传DNA结构: 沃森、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DNA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染色体 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着遗传信息的一些片段,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特征蛋白质 遗传病是由于人体内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先天愚型、白化病、先天性聋哑都是常见的遗传病。近亲结婚夫妇所生的孩子就可能从父母那里继承相同的致病基因,这使后代患病机会大大增加。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基因工程可以生产人类需要的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我们吃的某些食品如番茄、大豆等也可以是基因工程产品。农业生产中的抗虫棉、抗病毒烟草、抗除草剂大豆等都已进入商品化生产,上述产品有些是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或者生产成本过高。第二章1生物的结构层次个体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 植被: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起主导作用概念: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自然选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警戒色 拟 态3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起来,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 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进行生活,草食动物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次级消费者。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重要的意义。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平衡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碳循环第三章1健康的含义生理健康健康 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2传染病细菌: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用抗生素治疗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病原体传染病特 点流行性传染性免疫性(控制)传染源三个环节及预防(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皮肤屏障作用3人体免疫功能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的杀菌作用防御感染免疫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自我稳定:消除衰老、死亡细胞免疫监视:识别突变细胞自然免疫人工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4非传染性疾病特点:细胞不间断分裂非传染性疾病良性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肿瘤分类恶性肿瘤: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又称为癌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糖尿病:胰岛素缺乏血糖浓度升高肾脏不完全重吸收糖尿5照顾好你的身体特点:成瘾性中毒:由环境毒物引起吸毒危害: 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损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吸烟有害成分:烟碱、焦油和尼古丁危害:诱发癌症、冠心病等8血型和输血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A抗BB型B抗AAB型A和B无O型无抗A和 抗B第四章 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1.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与环境,人类的活动则影响和改变生物圈。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同时也要接纳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即人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地球上的空间、资源、环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与环境相适应。2.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如由于盲目开耕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如何解决及人类所做的工作?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我们的行动(宣传、减少能源消耗搭车或公交车减少大气污染及温室将就;使用无磷洗衣粉;不将化学品废物(如油漆、油漆稀释剂等随意倒入下水道);电池回收等。第2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埋藏在地底下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通常被称为矿物能源。2.煤,煤的成分(主要是碳)、形成及分布。石油,石油的成分(主要是碳)、形成及分布。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及能源结构的变化:消费总费逐年上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变。为什么有这些变化?(1)生产技术与消费技术变化(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影响(3)环境污染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存量有限)3.核能是通过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而释放出能量。1千克铀235通过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4.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不会污染环境。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5.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变化,从而体会到能源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能源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中国现阶段的石油危机与应对策略)(1)古代 生物质能和水力、畜力;(2)第一次工业革命 “煤炭时代”;(3)第二次工业革命 “石油时代”、电能大量使用;(4)21世纪 核能的大量使用。面对能源问题,人类该怎么办?(1)开发新能源。(沼气、原子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乙醇等);(2)改进现有能源的使用方式(如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后,煤碳开采、运输和利用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使得煤炭又作为石油的重要能源,重居世界能源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提出“摆脱石油、转向煤炭”;(3)公众层面的能源节约。从我们个体来说,应该如何应对能源危机?多走路或骑自修车;尽量使用公交车;搭车上学及时关灯;不要让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调节空调的温度;回收废品如玻璃瓶、铝罐等。如何保障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寻找新能源替代石油、煤等矿物能源,避免由于使用能源造成的污染,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改变现有能源利用的不合理结构和能源利用方式,探究能源利用新途径,是解决当前人类能源问题的又一重要出路。第3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可被人们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被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可再生资源:能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地资源。如风、水、阳光和生物等。2.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对策: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许多小的区域,每年在不同的区域砍伐。如松树区每2030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40100年才砍伐一次。鉴定树木:鼓励公众选择经鉴定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下培育出的木材。少用一次性筷子或纸盒纸制品的重复使用。3.海洋资源的破坏及危害。海洋(渔场)的可持续发展:限量捕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