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期末复习提纲(再次完善)10月18日定.doc_第1页
》课程期末复习提纲(再次完善)10月18日定.doc_第2页
》课程期末复习提纲(再次完善)10月18日定.doc_第3页
》课程期末复习提纲(再次完善)10月18日定.doc_第4页
》课程期末复习提纲(再次完善)10月18日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秋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一、复习的总体要求考试的范围主要是本提纲中列出的达到掌握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当然为了体现考生水平差别,不排除有部分了解层次的知识点出现在考卷上。所有知识点要求至少达到“了解”的程度,这里“了解”指的是能大致说出概念的含义和模型的内容。另外,有极个别的考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并不明确,但只要掌握了提纲中所标明的知识点,解答也不难。复习的总体最低要求是熟悉提纲中列举出来的重点知识点,能大致说明其具体内容及原理,能大致明了其运用。二、复习资料教材:1、中级宏观经济学,张延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2、西方经济学(下册 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课件:张延,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业题:作业内容务必掌握,考试出题形式与作业相似面授课PPT:是课程内容的缩略版课程论坛上的每周导学也是复习的好资料,上面标注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也将是本课程复习的重点。语音答疑资料注:关于教材和课件的关系:张延老师编写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与课件知识点顺序基本一致,章节编号和内容均是同步的。高鸿业版的教材与课件的章节编号不一致,不过基本理论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出版年代较早,所以有些数据不如张延老师编写的教材那么新。高鸿业版的教材是按照流派顺序编写的,因此对我们认识宏观经济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及其流派有很大帮助,张延老师编写的教材以现在国内比较流行的知识点的方式综合了各个主要流派的基本理论,因此对我们认识宏观经济学的构成及其基础理论有较大帮助。在教材与课件不一致的地方,请以课件为准。课件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上课使用的课件基本是一致的,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宏观经济学被评为精品课程,所以希望大家能利用好这个平台,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关于课件和教材的章节对应,我会在课程内容安排部分标记出来。三、考试题型分布: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计算题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四、复习方法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学科,尤其注重对关键概念和模型的把握。宏观经济学的期末复习主要从教材、课件和作业题入手,并重点熟练平时作业中的题目。在全面对教材知识和作业进行复习之后,同学们可以对照复习提纲中列出来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根据每个知识点后标明的掌握层次进行自我检测。在复习中,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该理解的概念一定理解清楚;重点的理论要熟悉其主要的理论内容;计算类型的知识点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做一定训练。五、关于考核方式和成绩分布注意本门课程为闭卷考试!考核方式作业平时表现语音答疑期末考试(闭卷)合计成绩比例205570100六、复习要点复习提示:宏观经济学的复习其实很简单,整个课程内容由两个重要的模型构成,即IS-LM模型和AD-AS模型,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就是从两个模型展开的。对这两个模型及其背后的政策含义需要重点掌握,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具体来看,各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下表当中列出(注意各要求层次的区别)张延版教材章节编号高鸿业版教材章节编号课件编号掌握理解了解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6讲宏观经济学的八个特征事实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7-9讲GDP、GNP的差异及GDP的缺陷;GDP平减指数、CPI和通货膨胀;投资-储蓄恒等式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GDP和GNP两者的相同点和区别;与GDP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力量”10-18讲存货调节机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之:AD-AS方法、I-S方法以及两种方法的比较;萨缪尔森交叉图的应用;固定税制和变动税制下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及其乘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各自的表达方程式及其图形;节俭悖论;政府预算赤字和预算平衡乘数;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模型及其乘数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9-25讲IS与LM曲线的含义、推导和移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流动偏好陷阱;IS-LM模型的含义;财政政策效力和货币政策效力的命题投资函数及其图形;IS曲线和LM曲线以外点的经济含义;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及其影响因素IS与LM曲线的斜率及稳定性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6-37讲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初始效应和引致效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力分析(某个外生变量变动如何引起效力的变动);“挤出”效应的含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各自优劣;自动稳定器;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效果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挤出”效应的计算;总需求曲线的推导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十八章“总需求函数(曲线)和总供给函数(曲线)”第六章“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度量”第十八章“总需求函数(曲线)和总供给函数(曲线)”38讲失业的定义及种类;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的概念总供给和总产量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第十八章“总需求函数(曲线)和总供给函数(曲线)”39-44讲菲利普斯曲线;对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的各种解释;货币中性;供给冲击的传导机制及几何图形;需求冲击的类型及传导机制、几何图形;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第八章“新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第十九章“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45-47讲新古典主义总供求模型下货币冲击的效果分析及其图示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卢卡斯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蛛网模型;相机决策;评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九章“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48讲索洛模型的假定(生产函数、投入品);索洛模型的关键方程及其均衡点处的经济含义;长期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索洛模型中储蓄率变化对资本k的影响及其图示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经济现象;k的收敛速度七、例题关于答题的总体要求:简答题只需简略答出要点即可,论述题需要将要点展开分析,材料论述题需要将所学知识点结合材料进行回答,如果脱离材料答题可能会被扣分。1.名词解释:节俭悖论:在微观经济学中,储蓄上升,导致个人财富增加,从而说明节俭是美德。而在宏观经济学中,消费的增加,引起均衡国民收入上升,越花越有钱,消费能够致富。这就是节俭的悖论。2.简答题例:简述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的缺陷。 答案: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施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那么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变得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3.计算题(该题如果能够明确写出计算公式,而没有得出最终答案,也能得到部分分数)例:假设货币需求为:L=Y-100R,货币供给量为:M=2000,价格水平P=4,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函数为:I=500-20R,税收T=100,政府购买支出G=100。(1)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 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到300,计算挤出效应。(3) 在政府购买支出为100的情况下,推导出此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解:(1)、IS方程: Y=AD =C+I+G =100+0.8Yd+500-20R+100 =100+0.8(Y-100)+500-20R+100 =620+0.8Y-20R 0.2Y=620-20R Y=3100-100R LM方程: L=M/P Y-100R=2000/4 Y=500+100R 联立IS和LM方程,即可得, 500+100R=3100-100R 即:200R=2600 R=13 I=500-20R=240 Y=500+100R=1800 (2)、 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则 IS方程: Y=AD =C+ I+G =100+0.8Yd+500-20R+300 =100+0.8(Y-100)+500-20R+300 =820+0.8Y-20R 0.2Y=820-20R Y=4100-100R LM方程不变。 联立IS和LM方程,即可得, 500+100R=4100-100R 即:200R=3600 R=18 I=500-20R=140 挤出效应为:I=240-140=100(3) 、IS方程为: Y=3100-100R LM方程: 由L=M/P 得Y-100R=2000/P联立Y=3100-100R和Y-100R=2000/P,消去R,即可得到总需求函数:Y=1550+1000/p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例:根据教材和自己的理解,说明IS-LM模型与AD-AS模型有何异同?关于AS曲线,西方学者有哪些主要的不同观点?(论述题)IS-LM模型是在产品和货币两个市场的背景下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IS曲线反映了产品市场的均衡要求,LM曲线反应了货币市场的均衡要求,两曲线的焦点,两个市场实现了一般均衡。与IS-LM模型不同,AD-AS模型将价格水平作为一个变量来处理,将IS、LM两条曲线合并成一条AD曲线来处理,通过对劳动市场的分析导出总供给曲线,这些都使得AD-AS模型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可以被用来分析更广泛的经济问题。AD-AS模型是研究短期内总需求和总供给与总产量、一般价格水平(通胀率)和总就业之间的关系。 AD曲线是由IS-LM曲线推导出来的,西方学者在AD曲线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分歧。而在AS曲线上西方学者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其主要分歧体现在对工资即劳动要素价格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上,或者工资随价格水平变动的调整速度。这三种观点是:(1)凯恩斯的水平总供给曲线:产生于经济萧条背景下,认为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时,扩张的经济政策会增加产量,但不会引起价格和成本的增加;(2)古典学派的垂直总供给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时,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扩张的经济政策只能导致通货膨胀,而不会增加总铲除;(3)常规总供给曲线:认为前两种是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