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教师在幼儿动手能力方面的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他认为人类的活动是靠双手进行的,若使人类把双手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大脑的命令,他希望幼儿教师应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倡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可见动手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产生动手的欲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是心理环境。幼儿动手能力直接反映幼儿思维活动的过程,幼儿的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以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心理环境。教师态度和蔼亲切可爱,会使孩子心理稳定,积极动手的欲望也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尤其是一些胆小、腼腆、内向的孩子更需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鼓励,引导他们大胆的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充分地肯定,使幼儿乐于动手,并在动手的过程中不断挖掘每一位幼儿身上的潜能。 除了创设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外,还需要创设多姿多彩的物质环境来吸引幼儿,教师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使幼儿产生动手的欲望。例如:在区角活动里,我在建构区投放了各种废旧纸盒,和一辆插好的车;在生活区提供了各种芭比娃娃和梳子;在益智区投放了拼图和模板,还有一辆仿真坦克。孩子们看到这些憧憧欲动,当听到开始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来到自己喜欢的区里,女孩子喜欢打扮,他们来到了生活区,给自己的娃娃梳头,设计各种发型;科学区里,男孩子们看到感兴趣的车立即动手操作了起来,孩子们在玩电动玩具车,车不走了,再打开电池重新装;建构区的孩子们用废旧纸盒拼搭了各种模型。丰富的物质材料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发展幼儿动手能力的前提。自信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基本需要,若是这种需要得到了充分的满足,那么人就会有健全而充分的发展,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了自信,幼儿才会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孩子面对操作材料不敢动手,不知从何下手。通过了解 ,我知道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害怕受到批评。于是,我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大胆的动手。例如:在一次绘画活动时,我教孩子们画小鸭子,我讲解了画法后,让小朋友动手画,这时庞梦玉小朋友坐着不动手,我问他为什么不画?她胆怯的说:“老师,我不会。”我说:“你还没画,怎么知道你不会呢?你大胆的画,说不定你画的比老师的还好呢?”说完我就走开了,绘画结束后,小朋友开始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看到她画了四只单腿站在水面上的小鸭子,腿很长,站得很整齐,象是在跳天鹅舞。我高兴的把画举起来,让全班小朋友欣赏,并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她,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使她在后来的活动中能够积极大胆的动手。当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就增加了自己的信心,他也就会积极努力的去想着做好另一件事情。通过这次活动,我总结了这样一句话 :鼓励和表扬是老师的法宝,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有了这两样法宝,我们就能让幼儿在动手的同时大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三、教师在活动中的适时指导,是发展幼儿动手能力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各种动手活动中的指导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首先,我们要转变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领导地位。我认为,要想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就必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满足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动手去探究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境界。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和立场,使自己成为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参与者以及问题解决的点拨者。例如:在科学“认识汽车”活动中,我组织幼儿通过观察汽车,积累了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构建一个自己心中的“汽车”,这时我及时的提供了各种纸箱,积木等材料,为他们创造一个动手实践验证自己想法的环境,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使他们的知识在最初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其次,教师在幼儿动手活动中指导要适度。在活动中,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平等的与幼儿交流。以平视的目光观察幼儿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引导,促使幼儿积极动手。例如:在生活活动时,有一位小朋友在缝扣子,他没有将线打结,扣子怎么也缝不上,这时,我就在一旁静静的关注,他最终找到原因,然后打了一个结,将扣子缝好了,他还高兴的向别人炫耀。如果这时老师告诉了他,他就不会去寻找原因,不会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正如同皮亚杰所说:“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习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往常。”又如在“沉与浮”的活动中,幼儿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东西沉下去,什么东西浮上来。活动期间,我发现张峻雄小朋友已经不想玩了,我走过去,亲切的问他:“你能不能帮老师想个办法不要让这个小螺丝沉下去?”他爽快的答应了。他不停的将小螺丝放水里,可都沉下去了,这时他边想边自言自语的说:“怎么才沉不下去呢?”突然他发现了纸杯,放在纸杯来里果然沉不下去,他高兴的跑来告诉我,我摸着他的头说:“你真棒,你再想想怎么让浮上去的东西沉下去?”就这样,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投入到活动中。 四、在各领域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动手,是发展幼儿动手能力的有效保障。 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一贯提倡通过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情景,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通过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老师、同伴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动手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使幼儿获得物理的、逻辑数学的和社会的经验。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中随时都有幼儿动手的机会, 例如:在数学活动中,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讲起来很枯燥,孩子不感兴趣,我采用让孩子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方式,孩子很容易就掌握了。在一次数学活动“分一分记一记”的教学中,我给每一位幼儿一支铅笔、一张白纸和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积塑,让孩子自己动手分类,孩子们一看花花绿绿的积塑,都积极动手摆弄起来,有的摆在桌子上,有的摆在纸上,我发现他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排成几排;有的垒成一堆;还有的摆成一长排,相同的放在一起。最后孩子们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纸上。这一节课老师没说几句话,几乎都是孩子们在摆的过程中告诉老师他们分了几个红的、几个绿的等等。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没有实践,就没有奇迹。任何创新、奇迹都是通过双手来实现的。皮亚杰、维果斯基、杜威等一些教育家都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主张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材,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并提出“凡是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