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doc_第1页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doc_第2页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doc_第3页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doc_第4页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班级 姓名 一、大气层1、大气的重要性a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b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c臭氧层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d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固体杂质) 等。2、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球分成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对流层(017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175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中间层(508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暖层(8050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外层(50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其中与人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3、对流层特点:l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l 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l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l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l 天气复杂多变4、对流的形成热空气上升,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发生在对流层二、天气和气温;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如:阴转多远,晴空万里,和风细雨,雷电交加,注意区分气候)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其中气温是最基本的要素。2、气温是空气的温度,表示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测量的仪器是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人体最舒适温度大约223、百叶箱a.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b.百叶箱为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1.5-2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三、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没有测量出大气压的具体数值)2、大气压的测量可用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常用单位有 毫米汞柱(mmHg)、百帕(hPa)。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105帕10.3米水柱3、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帕或760毫米汞柱,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4、气压的大小跟空气的密度有直接关系。离地面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越小。(既密度越大,大气压越大,密度越小,大气压越小)5、气体和液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气体和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和液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压强大的地方向压强小的地方有一个吸引力,差值越大,吸引力越大)四、大气压与人类生活:1、大气压对天气、人体和液体沸点有很大的影响。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其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运动,天气晴朗、干燥。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其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运动,天气阴雨、多云。晴天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3、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大气压会直接影响人体血液的溶解氧,大气压越低、人体溶解氧能力越弱。(高山反映、宇航服)4、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增大(高压锅)。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5、生活用品与大气压: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抽水机等五、风: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2、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可用风向标来测风向。北风是从北吹向南的风。3、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可用风速仪来测风速。4、符号识别:六、为什么会降水:1、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空气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 (常用百分比表示)2、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其原理是:空气中水汽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就越少,与干球温度计温差就越小。3、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4、空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1)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 (2)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3)空气中有微小的灰尘颗粒。5、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6、降水过程:空气上升 冷却降温 水汽凝结 形成云 云滴增大,形成降水7、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用毫米来度量。测量工具:雨量筒七、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天气预报 阴晴: 晴天:云量在3/10以下;少云:云量在3/10-5/10;多云:云量在5/10-7/10; 阴天:云量在8/10以上 降水: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12小时内降水5-15毫米; 大雨: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 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相对湿度 风速和风向2、天气预报 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的为高气压区;天气晴朗干燥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的为低气压区。天气阴雨潮湿 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冷锋:向暖气一侧移动的锋,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暖锋:向冷气一侧移动的锋,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常见天气系统,高压、低压、暖锋、冷锋、台风等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影响范围较大);冷锋系统、暖锋系统(影响范围较小)3、天气图的识别 八、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季风。2、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要素,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3、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焦/(千克),符号为 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4、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也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降低1时将放出4.2103焦的热量。5、比热特点:a.水的比热最大;b.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c.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d.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6、季风形成的原因:由于水的比热比砂石、泥土的比热大,陆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质不一样,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相反。因此,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内陆的要小,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7、近海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8、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对流层,地面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迎风坡比背风坡易形成地形雨。9、季风:不同季节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季风对我国的气候影响最大。陆地海洋冬季气温低高气压高低风向陆地 海洋(我国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温高低气压低高风向海洋 陆地(我国盛行偏南风)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气温: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海拔每升1000米,降低6。降水: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降水:低纬地区较多,高纬地区较少。降水:近海地区降水丰富。气温:内陆地区气温差较大。季风:气温降水:夏季风温暖湿润, 冬季风-寒冷干燥。九、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1、我国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其中季风性气候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季风气候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2、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干燥)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3、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4、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繁的国家,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和洪水。5、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有5次,是一种强烈的降温天气,会带来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6、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低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台风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特点是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它的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7、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海上狂风巨浪会影响船舶航行,但在干旱季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