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签字”与“救人”之间发生冲突时医生的选择调查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2011级五年三班王肖帆20115610329实践单位: 周口市商水县中医院实践时间: 2012年1月15日2012年2月9日实践成员: 五年三班王肖帆调查对象: 商水县中医院医生(随即抽样调查)“签字”和“救人”发生冲突时医生的选择调查报告基础医学院 王肖帆一、前言2007年11月21日下午4点左右,一名22岁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丈夫”送进北京朝阳医院西区医院,医院决定为身无分文的孕妇免费入院治疗,但其34岁的“同居丈夫”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同意书上签字,院方上报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后得到的指示是:如果家属不签字,就不得进行手术。焦急的几十名医生、护士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看到以上报道,我们不得不深思“拒签”的背后反映出什么问题?又是什么束缚了医生救人的手呢?而医生可以强制救人吗?围绕这些问题,我在寒假期间在商水县中医院进行了社会调查。本次调查以抽样调查、直接咨询的方式,对几位资深医师进行了调查。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当问到“救人”与“签字”发生冲突时,被调查的医生都认为不管怎样都要先救人,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每个医生都不希望自己的病人死去,都希望竭尽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2003年12月7日下午,一位老人在公园游玩時突然栽倒在地昏迷不醒,被120迅速送到友谊医院。经医院检查,老人因颅內出血造成深度昏迷,情況十分危急,如果不实施开颅手术治疗,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是患者家属无法联系上,而手术又存在很大危险,院长、总值班医生、神外主任、神外医生以及各个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紧急磋商后一致认为,只要患者还有一丝生的希望,就要为患者实施手术。万一手术出现意外,等患者家属找到后,医院將出具所有相关的医疗证明和每一步抢救过程记录。院长、总值班医生、神外主任等相关人员在手术单上签名同意手术。幸运的是手术十分顺利,老人得救了。感谢当时在场的医务人员,是他们坚守医德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同样感谢报道这篇新闻的记者,是他如实的报道把真相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我们看到医学界光明的一面。三、病人拒绝签字说明了什么?2010年12月3日清晨,一名29岁的产妇被转送至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救医生诊断认定,如不尽快手术,不仅胎儿会窒息死亡,母体也会大出血,“一尸两命”。而这位产妇情绪激动,一再声称不要手术。经医院相关负责人出面解释,她的丈夫终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但产妇本人仍拒绝签字。医生强行实施剖宫手术,从死亡边缘把她拉了回来,她的孩子则在降生几小时后夭折。此次事件引发了网民大规模的讨论,李丽云事件也被理所当然地旧事重提,虽说这两件相似的事情中,两地医生的处置截然相反,但可笑又可悲的是,“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当年遭遇“见死不救”指责的医生们,如今碰到的却是“不尊重患者意见”的质疑。无论是北京“无家属签字不敢手术一尸两命”,还是广州“强行动刀挽救产妇”,事件背后,一边是患者面对医生的畏惧狐疑,一边是医生面对患者的举步维艰。表面上,这是患者缺乏起码医疗知识而导致的无知,而深层原因却是患者对医院、医生失去信任。产妇在自己不专业的判断和医生的专业建议之间,选择了前者。若非医患之间的信任出现严重的危机,产妇不会也不可能作出这样的选择。但是,透过这种信任危机,我们是否更应该看到我国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的现状呢?原本,“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是正常的思维模式。但经验告诉我们,专业人士不可以尽信:专业的基金经理建了“老鼠仓”,专业的“三鹿”生产出了三聚氰胺奶粉,残酷的现实,让人无法毫无保留地信任专业人士。医患双方的相互尊重与信任,是形成良好医疗环境的重要条件,医患之间不应当产生信任危机。在紧急情况下,本着尊重生命的精神,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工作者采取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必要措施,既是合法的,也是符合患者根本利益的。另一方面,“病灶”是现行医疗保障制度让不少公民、特别是像李丽云那样的底层民众难以负担医疗费用,他们必然会对动辄开出“巨额”手术费、医药费的大夫产生怀疑,从而断送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可能性。如果患者治病时,个人承担的费用降到可承受的水平,大家的心态必然会平和得多,更有利于医患双方交流。四、医生可以强制救人吗? 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具有支配权,所以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则规定了特殊情况下医疗机构的处置权。规定这种特殊处置权,一是防止极个别患者及其家属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严重后果,二是体现国家对生命垂危患者的救助责任。医疗机构的特殊处置权规定是患者同意权的一种例外规定,但宗旨相同,它实际上是一种国家授权产生的职权。法律和医疗伦理产生冲突时,医生们首先要遵守的是侵权责任法,这意味着医院在进行手术前,必须首先得到患者的签字同意,退而求其次是要取得家属的同意。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患者濒危而又丧失神志、同时又找不到家人的时候,医院才拥有特殊处置权。这条规定保障了患者的知情权,而知情权的背后就是选择权。因此也就意味着法律允许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式。如今,这个患者本人家属医生的效力顺序遭到了挑战,法律上的漏洞突然暴露在公众面前。“强行剖宫产”事件中,患者神志清醒,而家属和医院代替她作出了决定。当患者本人和家属的意见相反时,家属其实没有权力替患者作出决定。从法律上讲,广州医生的做法存在风险,该行为从治病救人的角度看是正确的,从医德的范畴考量是崇高的,但仍不能抵消其违法性。若最终该行为造成了患者的损害,医疗机构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我对广州的医院甘愿冒承担侵权责任的风险也要保持医德圆满的行为表示敬意,但并不认同。更不认同李丽云事件中,部分网友对医院的横加指责。五、法律的合法性与不合理性在李丽云事件中医院只不过是遵守相关的医疗规定,熟悉医药法规的人也会理解没有任何医生愿意承担手术失败、被病人家属告上法庭的后果。再说,如果没人签字答应进行手术,即使最后母子平安,病人和家属仍可以告医院侵权。随着“医闹”的愈演愈烈和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发展,许多医生选择了保护自己。北京医师协会副秘书长常晓燕曾说:“以前的医生只要有1%的希望就会救,如今只有99%的把握才敢手术。”这也反映了医患关系恶化这一事实。虽说如此,但是这显然与医学伦理冲突,因此,有人质疑这项法规的合理性。一个人的生命权怎么能取决于另一个人呢?而且,也不能排除家属或关系人是否有谋杀意图。据了解,手术签字制度在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以中国的签字最多,要患者本人和家属同时签。在法国,医生在治疗中对患者有细致的人文关怀,手术前后都会对患者做详尽解释,包括风险说明,但手术不需要家属签字。日本医院在为患者实施手术前都会要求患者本人或其配偶等直系亲属在责任书上签字,如果不是法律规定的直系亲属,比如尚未领取结婚证的同居性质的所谓“夫妻”关系,通常会遭到医院的坚决拒绝,并会根据民法规定的直系亲属顺序依次要求相关人员来签字。在美国,患者面对医生时有责任提供健康资料,也有权利决定接受什么样的治疗方案。但手术仅由患者本人签字,没有规定医院非要征得家属的同意。必要时,患者可委托自己的律师、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及兄弟姐妹在自己不能自主表达时代为做决定。“签字起初只是一种习惯,但从法律上讲它涉及对一个人身体的合法处分权。严格地说,只有本人才有权处分自己的身体,家属也是没有权利的,美国就是这个理念。”尚进介绍,从国内医院近年来的实际操作流程看,重点强调的是“家属签字”。因为,患者一旦发生意外,处理后事、和医院谈判的只能是患者家属。对此,北京市扶公律师事务所的赵廷凯、张浩然律师联名起草了一份关于请求对医院机构管理条例进行修改的建议,并以挂号信的形式送往国务院。两位律师认为,救死扶伤是全世界医疗机构普遍遵守的宗旨,在生命和“签字”两者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该选择生命而不应该是“签字”。此外,以家属或关系人是否签字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存在隐患。张浩然律师表示,目前的医疗机构管理条极大,家属心态各异且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医学知识未必正确。患者到了医院,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决定其生命的应该是医师的医术。而且,将医患关系简单地一律按合同关系来对待不符合医疗行业的特点。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够详细,应该明确相关细则。比如规定了“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却没有在法律上规定“家属”和“关系人”如何界定。比如规定“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却没有规定哪些情况属于“其他特殊情况”。建议处理紧急情况时,应既保障患者的知情和选择权,也赋予医疗机构在无法取得相关人员同意的情况下,有按照医疗机构认为正确的治疗方案实施抢救的权利和义务,此方案如符合现行医学科学的要求,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再完美的制度设计,也无法考虑到现实中所有的复杂冲突。比如制度即使允许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也无法穷尽特殊情况的各种可能,那么遇到情况判断它是否特殊,依靠的还是人心,是责任感、道德、相互信任等制度外的东西。只有这样,李丽云的悲剧才能真正避免。五、结束语医生特殊处置权的争论,反映了医疗行业中的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造成的恶果,现在正在由众多无辜的医生和患者来共同品尝,并且引发了行业性的职业公信力危机。即便是有了法律使医生可以撇清责任,但是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岂能靠“签字”保驾护航?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有医疗行为不规范的因素,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另3个主要的原因是:认知差异、信任缺失和体制之疾。认知差异导致对诊疗结果的不认可。在对疾病或诊疗措施的认知上,普通人与医生存在不同是必然的。而没有信任的医患关系,导致患者时时怀疑医生过度医疗;而医生为了避免漏诊,则会进行尽可能多(或者说“全面”)的检查。如此医患关系,必然产生医疗构存在着纠纷。医改至今,体制百病丛生。关键之一,医院以经营收入为主要经费来源;关键之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医院要自己养活自己,自然追求经济利益,难免不想着让患者多花点钱。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彻底杜绝医疗纠纷,只要有诊断,就可能有争议。关键是如何处理、解决。国人需要的是公正、公开、让人信服的制度和处置程序。最关键的是程序必须提前公布,决不能事到临头才想起设立制度。至于患者是否签字,医生是应该“见死不救”还是“强行救人”,都应该提前有制度性的规定。通过向几位医生的咨询,总结出以下几点治理方案:一是加强医患共同体建设。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媒体和社会大众,应当共同营造医患共同体文化,构建医患共同渠道,宣传医患和谐和医患共生理念。二是完善医疗法律制度。如明确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工作者特殊处置权的适用范围,建立特殊情况下政府的医疗干预制度,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疗职业责任保险制度。三是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司法机关应当提高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遂宁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英语专练题库及答案
- 宣城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英语专练题库及答案
- 铜川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油工艺技术岗
- 2025年近期江苏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阜阳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技能类
- 大唐电力秦皇岛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综合管理岗位
- 神农架林区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2025年液压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单色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永州市2025秋招财务审计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2025年中国眼视光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 出入境化妆品抽、采样作业指导书
- 中秋国庆双节活动主题
- 创新方法大赛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中考英语高频词汇大纲表(人教版)
- 血透患者跌倒的预防及管理
- 砼回弹强度自动计算表
- 医防融合知识讲座
-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教案和教学设计
- 广东省监理从业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平台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