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通用要求-中国地震局.doc_第1页
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通用要求-中国地震局.doc_第2页
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通用要求-中国地震局.doc_第3页
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通用要求-中国地震局.doc_第4页
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通用要求-中国地震局.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技术要求通用要求2017-1-6 发布 2017-2-1 实施目录1、适用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53.1术语和定义53.2缩略语84、实验室基础环境要求84.1供电要求84.1.1 比测基地供电要求94.1.2环境适应性检测实验室供电要求94.1.3 通用电子检测实验室供电要求94.1.4 振动检测实验室供电要求94.2实验室防雷要求94.3实验室网络化要求104.4实验室消防要求104.5实验室室内照明要求104.6实验室授时信号覆盖要求104.7实验室地动噪声水平要求104.7.1比测基地地动噪声环境要求104.7.2环境适应性检测实验室地动噪声环境要求104.7.3通用电子实验室地动噪声环境要求114.7.4振动检测实验室地动噪声环境要求114.8 实验室温湿度环境要求114.8.1比测基地温湿度环境要求114.8.2通用电子检测、环境适应性检测、振动检测实验室温湿度环境要求114.9实验室气流扰动环境要求114.10 实验室气体排放要求115、实验室检测数据处理硬件及软件要求115.1计算用服务器要求125.2存储服务器要求125.3软件要求126、地震专用设备检测项目分类126.1专业性能技术指标类检测项目126.1.1 地震计、加速度计专业性能技术指标类检测项目126.1.2地震数据采集器专业性能技术指标类检测项目136.1.3烈度仪专业性能技术指标检测项目136.2功能类技术指标检测项目136.2.1地震计、加速度计功能类技术指标检测项目136.2.2地震数据采集器功能类技术指标检测项目136.2.3烈度仪功能类技术指标检测项目146.3环境适应性类技术指标检测项目14前言:为了保证地震专用设备的质量,规范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中各个检测实验室对地震专用设备技术指标和功能指标的检测,特制定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安排制定。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河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1、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中各个检测实验室需具备的通用检测环境要求、检测数据处理软件/硬件要求。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平台中的振动检测实验室、噪声检测实验室、通用电子检测实验室、环境适应性检测试验室、地震仪器比测基地的建设、改造等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50015-201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9-20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34-20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6587-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7200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GB/T 17626.29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19531.1-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第1部分:测震GB/T 20485.1-200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GB/T 32146.1-2015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2190-2006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GJB101A1997 耐环境快速分离小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DB/T 212007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常用技术参数表述与测试方法DB/T 222007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DB/T 27-2008地震探测仪器质量检验规程SJ31470-2002电磁屏蔽室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IRIG Standard 2001998 IRIG Serial Time Code Formats(IGIG串行时间码格式)IEEE Standard 181-2003IEEE Standard on Transitions, Pulses,and Related Waveforms(IEEE关于转换、脉冲和相关波形标准)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GB/T22981991、GB/T 139831992、GB/T 114641989、GB/T 139781992、GB 18207.2-2005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l 地震仪器比测基地 The base of seismic instrument comparative measurements 可利用比对法、相对法同时对批量地震专用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功能指标进行较长时间检测的实验室l 振动检测实验室 Laboratory of seismic instrumentvibration testing 利用不同种类振动台产生主动振动信号对地震专用设备整体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的实验室l 通用电子检测实验室 Laboratory of seismic instrument electronic testing利用电子检测设备对地震专用设备进行性能指标及功能指标检测的实验室l 环境适应性检测实验室 Laboratory of seismic instrument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testing对地震专用设备进行环境适应性指标检测的实验室l 地震仪标定 seismograph calibration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或经标准计量仪器校准过后的测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l 地震仪性能测试 seismograph performance test对给定的地震仪,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主要包括绝对法测试、相对法测试、比对法测试、通用电子测试l 地震计绝对法测试 seismometer absolute test利用振动台等测试设备产生的主动振动信号(位移、速度、加速度)对地震计整体性能指标进行测试l 地震计相对法测试 seismometer relative test利用地震计内部的标定装置对地震计个分向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l 地震计比对法测试 reference seismometer test通过被测地震计与参考地震计之间的比对观测对被测地震计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l 地震仪功能检验 seismograph function inspection对地震仪的功能性指标,检查是否存在及可操作l 灵敏度 sensitivityl 对线性传感器,灵敏度为正弦激励作用于安装面且平行于灵敏轴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l 横向灵敏度 transverse sensitivity传感器在与其灵敏轴垂直的方向被激励时的灵敏度。l 横向灵敏度比 transverse sensitivity ratio直线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与沿灵敏轴方向的灵敏度之比。l 寄生共振频率 parasitic resonance frequency地震计作受迫振动时,除弹性悬挂系统外,出现共振时的频率。l 谐波含量 harmonic content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中减去基波分量所得到的函数。l 总谐波失真度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谐波含量的有效值与非正弦函数的有效值之比。l 标定常数 calibration constant地震计摆体运动加速度与校准线圈输入激励电流之比。l 高端截止频率 upper cut-off frequency of pass-band通带的最大响应衰减3dB所对应的最大频率。l 低端截止频率 lower cut-off frequency of pass-band通带的最大响应衰减3 dB所对应的最小频率。l 测量范围 measuring range输入信号能够被测量的连续值域。l 采集通道 acquisition channel将一个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电路装置。l 主采集通道 primary acquisition channel用于连接地震计观测信号输出端进行数据采集的采集通道。l 辅助采集通道 auxiliary acquisition channel用于连接宽频带地震计VLP信号输出端或摆锤零位指示信号输出端进行数据采集的采集通道。3.2缩略语本规技术要求用下列符号和缩略语:E-W东西方向(X-EW向)N-S北南方向(Y-NS向)U-D竖直方向(Z-UD向)FS满量程UTC 协调世界时NTP 网络时间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FTP 文件传输协议IP 因特网互联协议DC 直流NLNM 地球低噪声新模型NHNM 地球高噪声新模型4、实验室基础环境要求4.1供电要求各实验室需具备交、直流供电基础,并配备在线式UPS后备供电系统,具体要求如下:4.1.1 比测基地供电要求比测基地山洞内要求提供DC12V规格直流供电,主干线需采用25mm2电缆铺设;比测基地山洞内同时需提供AC220V供电,主干线采用25mm2屏蔽电缆铺设;交直流供电均需配备在线式储电系统,其中直流后备时长24h,交流后备时长4h。4.1.2环境适应性检测实验室供电要求环境适应性检测实验室应具备220V、380V交流供电及12V直流供电,供电总功率110KW;配备独立配电柜,并在室内配备380V、220V交流及12V直流插座各2个;应配备在线式UPS系统,功率110KW,后备时长1h。4.1.3通用电子检测实验室供电要求通用电子检测实验室应具备220V交流供电及12V直流供电,供电总功率10KW;直流供电电压0v36v可调,最大总电流输出20A;应配备独立配电柜,并在室内配备220V交流插座5个;应配备在线式储电系统,功率10KW,后备时长12h。4.1.4振动检测实验室供电要求振动检测实验室应具备220V、380V交流供电及12V直流供电,供电总功率110KW;配备独立配电柜,并在室内配备380V、220V交流及12V直流插座各2个;应配备在线式储电系统,功率110KW,后备时长2h。4.2实验室防雷要求各实验室防雷设施应满足GB_50057-2010关于第三类建筑物防雷要求;应安装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4,具体方法及及指标应满足GB/T 32146.2-2015要求。4.3实验室网络化要求各实验室应具备网络化环境,每个实验室房间光纤接入互连;每个实验房间应具备RJ45网络接口数2个。4.4实验室消防要求各实验室建筑防火设计应满足GB50016-2014要求。4.5实验室室内照明要求各实验室室内照明应符合GB50034-2014相关要求。4.6实验室授时信号覆盖要求各实验室应实现GPS信号/北斗信号全面覆盖,信号场强优于-130dBm;同时具备网络授时服务器资源。4.7实验室地动噪声水平要求由于本技术要求规范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测试地震专用设备,因此对测试环境的地动噪声水平有明确要求。4.7.1比测基地地动噪声环境要求比测基地测试摆墩上噪声水平要求-150dB,达到级环境地噪声水平(参照GB/T 19531.1-2004相关要求)。4.7.2环境适应性检测实验室地动噪声环境要求环境适应性检测实验室中高低温/湿度试验箱内检测平台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函数要求-110dB,达到或优于级环境地噪声水平(参照GB/T 19531.1-2004相关要求)。4.7.3通用电子实验室地动噪声环境要求电子检测实验室环境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函数要求-110dB,达到或优于级环境地噪声水平(参照GB/T 19531.1-2004相关要求)。4.7.4振动检测实验室地动噪声环境要求振动检测实验室中地动噪声水平要求达-130dB,达到或由于级环境地噪声水平(参照GB/T 19531.1-2004相关要求)。4.8 实验室温湿度环境要求4.8.1比测基地温湿度环境要求洞室内环境温度要求425范围内,温度日变化0.01;湿度要求80%无结露。4.8.2通用电子检测、环境适应性检测、振动检测实验室温湿度环境要求洞室内环境温度要求2025范围内,温度日变化3;湿度要求80%无结露。4.9实验室气流扰动环境要求比测基地、噪声检测实验室的测试洞室内要求气流扰动速度应0.05m/s;4.10 实验室气体排放要求环境适应性检测实验室、振动检测实验室气体排放应符合GB16297-1996相关要求。5、实验室检测数据处理硬件及软件要求各实验室检测方法参考测震台网专业设备入网检测规程,并需要针对具体测试项目编写详细、流程化、可操作的检测方法;检测用软件需针对各个测试项目提供具体测试软件核心功能模块,并且公开描述算法、调用函数、参数设置等基础信息。各实验室对检测结果进行计算存储应具备如下条件:5.1计算用服务器要求应具备计算服务器1台,用于对检测结果进行计算,要求CPU频率2GHz,CPU数量2颗,内存32GB,硬盘容量300GB。5.2存储服务器要求应具备数据存储服务器1台,用于对检测数据的存储、数据流的接收,CPU频率1.6GHz,CPU数量1颗,内存8GB,硬盘容量3.6TB,配置RAID卡。5.3软件要求各检测实验室需要安装相关的数据接收及处理软件。6、地震专用设备检测项目分类参照相关标准,将地震专用设备质量检测项目进行如下分类:6.1专业性能技术指标类检测项目6.1.1 地震计、加速度计专业性能技术指标类检测项目地震计的专业性能技术指标包括如下:观测分量、输出量及方式、灵敏度、满量程、自噪声水平、幅频特性、最低寄生共振频率、相频特性、阻尼系数(地震计)、可变阻尼(加速度计)、线性度、总谐波失真度、横向灵敏度、正交性误差、LP灵敏度、一致性、质心位置漂移稳定性、长时间工作稳定性、校准线圈常数、输出电阻。6.1.2地震数据采集器专业性能技术指标类检测项目输入通道数、转换因子、分辨力、信号输入方式、满量程、输入电阻、零输入噪声、动态范围、共模抑制比、路际串扰比、线性度误差、总谐波失真度、零点漂移、标定信号输出幅度误差、标定信号输出失真度、输入阻抗、采样率、数字滤波器、授时精度、守时精度、数据存储容量、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工作电压范围、功耗(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