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政治史复习提纲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课程标准1、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课标解读1、 基本概念: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内阁制、联邦制、总统制、议会制度、三权分立2、 主干知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作用、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及其特点、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结构要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背景条件 1、资产阶级革命胜利:1640 新议会召开- 革命开始内战 1660-1688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 “光荣革命”“双王执政”2、议会传统:13世纪大宪章牛津条例 14世纪 分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3、启蒙思想:霍布斯:“主权在民”反对“君权神授” 洛克:分权思想(三权分立)(二)形成概况1、君主立宪制形成: 标志:1689 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内容:a、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征税、拥有常备军 b、议会定期召开、议员活动自由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核心) 内阁权利: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 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行政权3、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参政(发展)扩大统治基础4、两党政治形成:(完善成熟 政治模式) 17世纪 辉格党托利党19世纪末,自由党保守党1924(工党)(三)历史意义1、性质:现代英国君主制是由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合混合物。2、意义:第一个典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对后世影响深远。二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条件1、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邦联制度的松散无力2、 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政府来维护其利益3、 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二)概况1、制宪会议:1787年宪法a.内容:立法权国会(参议院众议院)行政权总统(元首、军、政首脑)4年一届司法权联邦法院b.特点:权力制约与平衡c.进步:资本主义第一部成文宪法(西方政治学说美国国情) 为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提供依据,保证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局限:忽视人权问题种族歧视2、联邦政府的成立:1789年 华盛顿 中央:联邦宪法和法律 地方:各州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三)评价1、 性质特点:总统制、联邦制、共和制混和的国家制度。2、 进步:体现了分权思想,使权力制衡,防止专制的民主政治局限:种族歧视、民权问题存在(1920 年妇女选举权)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法国政体的演变(17891870)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1870年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1941)a.内容:行政权总统、7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b.意义:确立共和政体,促进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四、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二元君主制”)1、 德意志的统一:三次王朝战争(18641871) 普丹、普奥、普法战争2、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年第二帝国3、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 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 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3、 意义:特点: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作用:完成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近现代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一览表 国家项目中国英国美国法国 18751940德国18711918日本1889-1945国体(国家性质)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政体(政权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会制君主立宪总统制共和制共和制二元制君主立宪二元制君主立宪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度联邦制联邦制政府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分权与制衡政党政治一党执政多党合作自由党保守党工党等民主党共和党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议会国会议会君主议会议会国家元首国家主席世袭君主总统总统世袭君主世袭君主政府首脑国务院总理首相总统总统君主宰相首相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西方国家代议制的核心是A政府B议会 C法院 D内阁2英国新贵族与旧贵族的重要区别在于A生产方式不同B身份地位不同 C对国王态度不同 D对人民态度不同 31688年的宫廷政变之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主要是因为 A政变是辉格党和托利党的联合行动B政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C没有经过流血斗争而获得巨大成功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4英国在16401689年的政治体制先后为 A封建专制君主立宪制封建专制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封建专制共和制C封建专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D封建帝制军事独裁制君主立宪制5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是 A国王B内阁首相 C议会内阁制 D上院7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在于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用法律取代了君主特权C国王从此不能干涉议会D诞生了英国的成文宪法8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其中受益最大的是 A农民B手工业者 C大贵族 D工商业资产阶级9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C处死了封建君主 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10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面临着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最核心的是 A农民起义高涨 B中央政权软弱无力C南北矛盾尖锐 D战争债务负担沉重11对美国1787年宪法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想家是A洛克B霍布斯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12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只有哪一机构拥有宣战权? A总统 B国会C联邦法院D国防部13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C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国家职权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14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下列内容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B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C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大权D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151787年宪法的保守性和局限性表现在 民主性不够广泛 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所有成年人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ABCD16与英国首相相比,美国总统 没有直接立法权 不对国会负责 由选民间接选出 是国家元首 A B C D17美国国家制度的根基是 A总统制 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1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和影响 B波旁封建王朝的统治C资产阶级同封建传统势力的长期斗争 D在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上存在根本分歧19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体制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1791年宪法B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C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D1875年宪法20按任期长短排列下列机构美国参议院议员 法国参议院议员 美国总统 法国总统A BCD21现任法国总统不能够 A主持内阁会议 B缔结条约 C指挥法国军队D作为国家元首出访别国22法国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形式是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共和制 D议会制2319世纪中期,影响德意志工业革命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统治 B资金 C技术 D市场24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 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A B C D2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和礼仪性的B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26“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意大利王国27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德意志帝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联邦宪法A BC D28下列人员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有 英国下议院议员 美国众议院议员 英国内阁成员 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 B C D29可以不经选举而被任命的议员有英国上院 英国下院 德意志联邦议会 德意志帝国议会A B C D30西方各国代议制的本质内容是资产阶级 A把立法权掌握在手 B把行政权掌握在手 C把军权掌握在手 D把司法权掌握在手二、非选择题:31英国和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请回答:两国的政治体制各是什么?试结合其内容简要加以比较。造成两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政治史第七单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BACCC CBDAB 11-20 CBCAD DCCDB 21-30 ACDCB CBABA二、非选择题:31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共和制。比较:英国美国国家元首国王,世袭总统,选民间接选出,有任期限制政府首脑首相,国王任命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有权组织内阁,并握有行政和立法权总统,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任命政府官员,有权批准和否决国会法案,是军队总司令议会下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有立法权、财权和行政监督权,构成英国政权的核心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行使主法权;参议院有权批准总统任命的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众议院有权弹劾所有文官 (2)英国有浓厚的封建传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向封建势力妥协。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民众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普遍厌恶欧洲的专制统治等。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程标准1、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 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课标解读1、 基本概念: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民主专政2、 主干知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尝试、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条件和概况结构要点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2)(一)历史背景1、社会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激化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运、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理论基础:法空想社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4、革命实践:马、恩的科学实践和革命实践(二)诞生1、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2、内容: A、阶级斗争的学说 B、暴力革命学说 C、无产阶级专政和政党学说 D、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历史意义1、无级进行斗争的第一个革命纲领,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2、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二 、巴黎公社(1871.3.185.28 )(一)原因1、普法战争,民族矛盾尖锐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反动统治: 外:投降德国割地、赔款(阿尔萨斯、洛林50亿法郎) 内: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武装(二)概况1、3.18无产阶级革命胜利:1871.3.182、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巴黎公社:1871.3.28 政治:摧毁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机构(普选) 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加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3、保卫公社的斗争:1871.45.28(三)历史意义1、性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实行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经验:暴力革命建立政权3、教训:缺乏工农联盟缺乏核心领导4、失败原因:必然性:资本主义力量强大客观:敌人实力强大主观:教训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11.7)(一)历史背景1、俄国是帝义最薄弱的环节: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2、战争引起革命:二月革命 1917.3.10 两个政权并存: 工兵代表苏维埃 vs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矛盾)3、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四月提纲(和平过渡)+ 制定武装起义方针(十月会议)(二)历史进程1、十月革命:1917.11.7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2、建立政权及革命措施:“全俄苏维埃二大”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政权转归苏维埃B、和平法令土地法令C、成立工农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列宁)(三)历史意义:1、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2、作用: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A、 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 推翻资级统治建立社义制度,改变历史发展方向。C、 打击帝义统治,推动国际无级革命和被压迫民解运动的发展。D、 它是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的胜利。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一)前提条件1、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A、政治:巩固政权的三大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镇反运动B、经济措施: 没收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为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农业互助合作工矿业改革C、效果:1952年底,财政好转2、社会主义革命方针:A、过渡时期总路线:53年 “一化三改” B、总任务:53年实施“一五计划”(完成“一化三改”)(二)概况1、制定1954年宪法法制建设(保证) 2、三大改造:A、农业、手工业改造:合作化道路1956年底,集体所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a初级 “国资”政策:加工订货,代购代销b高级 “国资”政策:公私合营,56年底“赎买”为国营企业(三)历史意义1、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成2、局限:过急、工作粗、改变过快、形式单一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不相关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C马、恩长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D欧洲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2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基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根源是 A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B无产阶级尚不成熟C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 D社会经济尚未发展到足以铲除资本主义的制度4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B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C广泛汲取了人类优秀的的思想成果D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阐述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 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为共产主义事业并肩作战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 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召开 AB CD6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7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于1871年3月28日B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C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D其失败并非偶然8最后一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就义的地点是 A蒙马特尔高地B梭蒙高地C凡尔赛宫D拉雪兹公墓9“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主 要是指 A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B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未能起到领导作用10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建立新的国家结构B规定公社职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1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12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具体表现在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无产阶级掌握了政府实权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13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其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领导阶级 B斗争的中心地区C斗争的方式 D革命的性质1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 A把沙皇专制制度赶下历史舞台B通过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5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集中程度和组织程度高B无产阶级组织性和战斗性强C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D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列宁的领导16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获得胜利走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革命历程曲折反复 ABCD17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 B C D18十月革命胜利后,哪项法令最能反映人民的迫切愿望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19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行动是 A召开一届人大B开展农业合作化 C开展土地改革D 抗美援朝20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军队参战主要是因为A美军侵入中国B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C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D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的反帝勇气2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22建国初期对私人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与后来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都A触及所有制形式B为发展国家经济C属于民主革命范畴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2319531954年,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B苏联模式的影响C中共片面强调公有化D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24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的关系是A有主有次 B先工业化后改造C同时进行D先改造后工业化2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26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B合理调整工商业C没收官僚资本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7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根本目的是A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通过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以利于大规模经济建设28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29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BCD30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通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共经济上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企业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积极性。中共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材料三 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项目1949年产值1952年产值比1949年增长工农业总产值466亿元810亿元738%国民收入358亿元589亿元645%回答:(1)材料一阐述了怎样的思想?(2)材料二所述经济形势是否符合实际?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克服所述的各种困难?(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实?政治史第八单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BCDDC CBDAA 1120 CBDCD CDBCB 2130 ABDCD BDDCC二、非选择题:31、(1)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和革命事业的胜利。(2)符合。没收官僚资本,接受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在工矿业进行技术改革和民主改革。(3)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程标准1、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课标解读1、 基本概念: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 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多极化趋势2、 主干知识:美国“冷战”政策、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结构要点一、两极世界的形成(一)前提条件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矛盾:美苏联盟的瓦解2、美苏意识形态矛盾加深:邱吉尔“铁幕”演说 美“冷战”政策(二)概况1、美国“冷战”政策称霸世界a、杜鲁门主义:1947.3 遏制共产主义b、马歇尔计划:1948.4 扶持和控制欧洲c、北约组织:1949.4北大西洋公约 集体防御2、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a、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立:_、_、_、_、_、_、_、_民主改革 49年与苏”经济互助委员会”b、亚洲四国社会主义建立:_、_、_、_c、“华约”组织成立 1955.5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三)影响1、“冷战”局面形成(北约vs华约)美苏争霸日渐升级2、德国的分裂:1949 分裂西德东德3、朝鲜的分裂:1948 .8大韩民国1948.9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撤走)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6080年代)(一)欧洲一体化趋势出现“欧洲共同体”形成1、“舒曼计划”1950年:提出建立欧洲联合与美苏抗衡2、巴黎条约1951年 “煤钢共同体“(6国)3、罗马条约1957年_、_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4、1967年三合一“为欧洲共同体”:各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资金自由流动。(各个机构仍具有独立性)(二) 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1、原因:a、战后社会改革废除封建残余b、美国大力扶植(民主改革、资金)c、朝鲜战争的大量订货d、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政策2、概况:a、1955年恢复完成b、195673年高速发展时期 c、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三) 第三世界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亚非会议:1955 团结反帝 (万隆精神)2、不结盟运动: 1961年 贝尔格莱德会议宗旨:“独立自主非集团”反帝、反殖、反霸3、1973年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斗争4、中国的振兴:1956年建成社义制度,1978年改革开放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991年-今天)(一)东欧剧变1989年1、原因: a、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影响)b、内因:经济危机、政治腐败c、外因:苏联“新思维”影响西方“和平演变”2、表现:a、波兰:团结工会(瓦文萨)1990.12 组织政府b、德国统一:1989.10“新论坛”合法多党制 1989.11月开放柏林墙 1990.10.3 德国统一3、影响:a、“剧变”实质:社会制度根本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削弱。(二)苏联解体1991年 1、原因:a、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西方和平演变b、戈尔巴乔夫改革:1988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90实行多党制、代议制度、总统制c、导火线:“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 1991.8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国名改变2、解体:独联体成立: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 标志苏联彻底解体3、 影响:冷战时代的终结,两极格局的终结。(三) 多极化局势加强1、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2、表现:a、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b、欧盟成立: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经济政治一体化 1993年 “欧盟”正式成立(今25国)欧元+快速反应部队c、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加强经济改革e、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提高。3 根源: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结盟的基础是A美国和苏联力量的均势B互相承认各自的社会制度C双方意识形态趋于一致D打败法西斯势力的共同目的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世界性组织的成立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确定的战后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两个 国家是A美国、苏联B美国、英国 C英国、法国D英国、苏联4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反对法西斯主义B谋和平、求民主 美苏实力均衡两大阵营对立5“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美国通过哪件事实实现这一目的A实施援助欧洲计划B发动朝鲜战争C单独占领了日本D推行“冷战”政策6“冷战”政策的核心是A扶植和控制西欧 B在东欧恢复资本主义C遏制共产主义D迫使苏联解体7“冷战”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雅尔塔体系形成 C北约的建立D华约的建立8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实施马歇尔计划 支持联邦德国崛起发动越南战争 成立北约组织9、在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亚洲国家中,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变化的是A蒙古B中国C越南D 朝鲜10西欧国家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的统一欧洲 联合起来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抵制美苏,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抵制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11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开始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并制定了对亚非拉地区的共同政策,这突出表现了 欧共体成员国间资本流通更自由 欧共体成员国的对外政策完全相同欧共体已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一极 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12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13促使二战后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B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C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D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14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意义有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导致两极格局最终解体 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暴露出来ABCD15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的客观有利条件有 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中得到大量“特需”收入 日本商品得以大量进入世界市场 日本经济自此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日本对美国战争赔款得以减免 16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由单独占领转为扶植政策是出于A加强美日经济联系的需要B“冷战”的需要C发动侵朝战争的需要D拓展美国海外市场的需要17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迅速兴起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ABCD18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19上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风云骤起,社会动荡,突出表现在社会制度的变化 文化观念的变化国家名称的变化 民族构成的变化20下列表述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张难忘的照片作文500字小学作文15篇
- 唐诗的鉴赏方法:古诗语言风格教案
- 2025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二级试卷:英语词汇与语法同步练习试题
- 合同审核流程及文件存档规范
- 早发型卵巢功能不全课件
- 2025年钳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试题解析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试卷
- 2025年汽车驾驶员(C1)职业技能鉴定试卷(含车辆驾驶安全操作规范)
- 在线支付系统接入使用合同协议
- 纪委日常监督课件
-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思维导图
- 内镜中心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广西南宁宾阳县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重卡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景预测报告
- 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备案登记表
- 2024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大纲
- DL∕T 1396-2014 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 理规范
- DB15-T 3516-2024 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规范
- 《多彩的超轻粘土》校本课程教案(共10课)
- 检验标本采集手册手册
- 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