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型物流中心配送问题的研究.doc_第1页
城市型物流中心配送问题的研究.doc_第2页
城市型物流中心配送问题的研究.doc_第3页
城市型物流中心配送问题的研究.doc_第4页
城市型物流中心配送问题的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当前,现代物流已被公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个重要源泉,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其工作效率的高低、运营程度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配送在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合理进行物流配送是实现运输规模经济、节省运输费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更好的服务客户。本文首先对课题背景进行概述,指出货物的合理配载和货物合理路径的运输是物流配送中心节约成本的核心环节。其次阐述配送以及配送中心配送的理论,为建立配送运输模型奠定基础,同时对配载问题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并在配载问题模型的界定下,建立了货物配装的动态规划数学模型用以解决货物配载的问题。此外,论文重点阐述了配送路径的问题,在直送式配送路径中将原问题转化为最短路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采用了Dijkstra算法进行案例求解;对于分送式配送路径的单回路问题和多回路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最近插入法算法及节约法进行案例求解。最后在案例中,通过虚拟一个运输网络,验证了论文中论述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关键词: 直送式配送、分送式配送、Dijkstra算法、节约法、动态规划法、最近插入法AbstractCurrently, modern logistic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enterprise is in the lower consumption of materials and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than the third profit, but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nterprise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improv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important ways. Modern logistics center 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the work efficiency, operation level of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n the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and realize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is th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ave transportation cost,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improving efficiency, reduce the cost of distribution 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 to customers.First,this paper summarize subject background,point out the reasonable cargo goods and goods transport is reasonable ways of saving cos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core link. Secondly presentation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heory, for established distribution transport model lays the foundation, distribution transport model of cargo and related problems were reviewed,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plan, establish the model of defining the goods with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argo. In addition,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oblem, in a straight path will send type distribution path problem into the shortest path problem, this paper using dijkstra algorithm solving cases, the path to distribute type distribution and single loop problem, the paper put forward nearest insertion and savings algorithm solving case. Finally, through the virtual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valid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lgorithm.Keywords: sent straight type distribution、distribution type distribution、dijkstra algorithm、savings algorithm、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nearest inser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1.1.1课题的背景11.1.2课题的意义21.2国内外的发展状况31.2.1国外的发展现状31.2.2国内的发展现状41.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5第2章 配送与物流中心概述72.1配送的概述72.1.1配送的概念72.1.2配送的类别92.1.3配送的作用102.2配送环节与模式112.2.1配送的基本环节112.2.2配送的基本要素122.2.3配送模式142.3物流中心的概述152.3.1物流及物流中心的概念152.3.2物流中心的功能182.3.3物流中心的分类202.3.4物流中心的影响因素22第3章 城市型物流中心概述253.1城市型物流中心253.1.1城市型物流中心的特点及作用253.1.2城市型物流中心的分类263.1.3城市型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273.1.4城市型物流中心的服务区域划分原则303.2城市型物流中心配送的要素及组织模式313.2.1城市型物流中心配送的要素313.2.2城市型物流中心配送的组织模式32第4章 配载与车辆路径选择问题的研究334.1配送运输概述334.2配载的概述364.2.1 配载的定义364.2.2 配载的原则374.2.3 配载的构成要素374.2.4 配载装车时的注意事项394.2.5 车辆配载的类型及问题404.2.6 配载装车的方法414.3 配送车辆路径的选择454.3.1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的描述和分类454.3.2 直送式配送464.3.3 分送式配送494.3.4 配送式配送53第5章 案例分析545.1案例背景545.2案例分析545.2.1 配载问题545.2.2 Dijkstra算法在案例中的应用595.2.3 插入法在案例中的应用605.2.4 节约法在案例中的应用63总结与展望68致 谢70参考文献7172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 绪论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1.1课题的背景当前,现代物流已被公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个重要源泉,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发达国家和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现代物流水平己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其工作效率的高低、运营程度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现代化配送中心所具有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理组织货物的配送,即按客户(包括零售商店、用户等)的订货要求(包括在货物种类、数量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在配送中心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及时送交收货人的物流活动。配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作业环节:从生产工厂进货并将货物送达的集货作业;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在配送中心对货物进行挑选的分货和配货作业;考虑配送货物的重量和体积,充分利用车辆的载重量和容积的货物配装作业;合理确定车辆配送路线并及时送货的配送作业。物流配送是一种集集货、分货、配货、配装、送货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物资流通方式,是现代物流中一个重要的直接与消费者相连的环节,是货物从物流结点送达收货人的过程,是在集货、配货的基础上按货物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要求所进行的运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配送中心开展配送业务,运输成本占配送成本的比重较大,而运输成本与车辆和运输路径有很大关系。理想的配送运输车辆载重量利用率为100%,即按车辆的核定吨位满载,配送中心在选择运输车辆完成配送业务时,应充分考虑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载满装,这是降低配送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产品品种繁多,包装形态、储运性能不一,在容重方面,也往往相差甚远。一辆载运车辆如果只装容重大的货物,往往是达到了载重量,但容积空余很多;只装容重小的货物则相反,看起来车装满载,实际上并未达到车辆载重量,形成虚载。实行合理的轻重配装、容积大小不同的货物搭配装车,就可以不但载重方面达到满载,而且也充分利用了车辆的有效容积,取得最优效果。配送中心在选择运输车辆完成配送业务时,应选择最短运输路径来运输,这也是降低配送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车流量变化、道路施工、道路交通网络、配送客户的变动、可供调动的车辆变动、配送客户的分布区域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很容易造成送货不及时、贻误交货时间等。因此,对配送运输的有效管理极为重要,选择合理的运输路径,形成一个回路对所有的客户进行配送,实行合理的运输,取得最优效果。1.1.2课题的意义配送是物流活动中的主要环节,是指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容积,采用先进的装载方法,合理安排货物配载的作业和选择合理的运输路径进行运输。诸如背包问题、车辆装载问题、TSP问题、VRP问题等都可归结为货物合理配装问题。虽然现在有很多学者就货物配装方面进行过探讨,并提出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但大部分配送中心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凭借经验进行配装。另外,在实际生活中,配送中心的配送车辆往往是有限的,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导致一段时间内待发送货物的品种数量远远超过现有全部车辆的承载能力。这样就要求配送中心在选择配送车辆完成配送业务时,应充分考虑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尽量做到满载满装,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而且,随着物流系统的集约化、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将配送的各作业环节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其中货物配装作为配送的基础环节,配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配送的效率,进一步影响到整个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货物配装问题又是货物运输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货物配装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空间、载重的利用率。同时,运输路径又是配送企业节约运送成本的一个着眼点。因此,合理的配装有利于物流企业提高车辆装载率、减少货物损坏、减少车辆对道路的占有率,这对提高物流效益、降低运营成本、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要求以及提高配送效率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同时合理的运输路径减少了了运输距离,降低了运输费用,本文将配送中心车辆的货物配装问题和选择合理的运输路径问题最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国内外的发展状况1.2.1国外的发展现状在国外配送中心已成为组建连锁店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无论在物流功能上还是在技术装备上都已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地步;其建设特点是:(1)政府在政策和投资方面的支持以日本为例,早在1965年就将物流列入政府计划,充实社会资本,发展共同配送,推动大规模流通中心建设和物流技术进步,1969年又制定了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提出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构和遍布日本的物流网络,逐步形成了发达的社会物流体系,连锁商业配送中心在政策和资金上获得诸多的优惠。 (2)配送系统规模大,配送中心数量多就连锁店来说,为了满足它下面众多连锁分店对商品的需求,连锁店大部往往会有不只一个的配送中心。例如。“西尔斯”为开展邮购贸易,一次就投资2.43亿美元,其建了13个大型邮购配送中心,负责1700家邮购商店的配送业务。(3)形成多样化和高效率的物流结构连锁商业的配送中心在商品经营上既有专业性的、也有综合性的,在配送范围上有区域性的也有全国性的,在组织上有连锁店本部自己办好的,也有各连锁店投资合办的。日本“专野家”公司的配送中心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度,甚至可在几小时内送达店铺。(4)为各连锁店铺提供优质服务配送中心为了使连锁店搞好销售,总是竭尽全力满足店铺的需要。以日本西友公司的配送中心来说,一年365天,不分白天黑夜,无休息时间,时刻都在为商店准确、及时、有计划地提供商品。同时配送中心对一些商品还承担着简单的加工,这在一方面弥补了加工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便于消费者消费,促进商品销售。(5)配送技术水平高由于科技的发展,国外连锁商业配送中心普遍采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同时,设有高层货架、立体仓库,使储存向空间延伸。美国的立体仓库绝大部分都建有专业通讯网,货物的搬运、存取都利用托盘、货架铲车和吊车,货物堆码高度可达15米。日本已呈现出采用尖端物流技术的趋势,如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和搬运特殊物品的机械手,高速分拣装置和特殊运货车辆等。1.2.2国内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我国的零售业连锁经营在部分城市发展较快。多数连锁企业在建店的同时即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目前初具规模的、知名度较高的连锁企业,如上海华联超市公司等,其配送中心都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体系,并正发挥积极作用,而国内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也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如上海一百集团、大连大商集团等。这些物流配送中心在对内部配送的同时,还开始向社会方向发展,为社会商业提供配送服务。目前,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规模效益,如大商集团1996年来建立供配货中心,实施统一进货、统一配送,使商品价格降低2-4%;有效控制商品质量;发挥专业分工的优势,及时进货配送,减少库存商品量,降低了商品流通费用等。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物流配送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我们应该引起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1)配送率低据有关学者对国内16家比较成功的连锁企业调查,少数企业的统一配送率在50%左右,较好的在8090%,多数在60-70%之间。当然,即使在国外,连锁店商品的配送率也只有80-90%之间,不可能达到100%。尽管如此,我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加之目前城市交通拥挤,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运输搬运、储藏等设备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制造业对条码的应用认识滞后等,都严重阻碍了物流配送率的提高。 (2)配送规模小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营,成本压不下来,在价格上的优势也就体现不出来,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配送中心优势的发挥。尤其是现行体制已经成为物流业与零售业双方发展的壁垒,使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零售店的发展跨区难、跨所有制难,反过来制约了物流业的合理化、集约化经营。 (3)配送设施落后国外连锁商业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而我国许多连锁企业物流缺乏规范,各种编码缺乏标准,配送中心内部基本上是手工辅以叉车和托盘作业,装卸单元化程度低,托盘的利用仅限于企业内部,作业无电子扫描装置,配送中心内部的数据采集、配送中心与外部的接口系统如EOS、EOI、EFT等在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来。配送中心对半程序化问题的决策更是没有建立,使连 锁企业MIS系统不完整,反过来又使 配送功能低下。(4)配送效率低连锁商业设立配送中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整个连锁企业的物流总成本,实现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这不是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所能实现的目标。其中有很多技巧,比如实施共同配送和及时制(JUST-IN-TIME)配送,从供应链角度组织物流配送等,但目前还没有一家连锁企业在这些方面有系统的思想。(5)管理思想落后配送中心是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分工的产物,专业化很强。管理配送中心,更要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思想来指导才能使它真正出效益。目前我国大多数配送中心仍沿袭传统的部门之间各行其事的管理方法。配送中心的购、运、存、配各系统相互独立,各自追求自身效率的提高,最终造成相互之间利益冲突。不但难以发挥配送中心的应有的配送服务功能,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销售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制约连锁企业的健康发展。 (6)缺乏管理人才我国配送中心,长期以来从事收发货及装卸等简单劳动,从业人员素质低,没有为零售业服务的现代理念。大部分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没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他们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对管理进行分析运用,无法进入高级物理管理行业中来。1.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对货物配装及其运输路径相关问题作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动态求解货物配装问题,Dijkstra求解直送式配送,最近插入法求解单回路式配送节约法求解多回路式配送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求解货物配装问题的动态规划,并通过算例说明了具有较好的求解效果及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求解合理的运输路径的Dijkstra,最近插入法、节约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介绍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第2章阐述物流中心的概念、类型、功能以及对配送的概念、要素、类型、作用、基本环节进行了阐述,从而为建立物流中心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第3章阐述城市型物流中心的特点、作用、分类及其作业流程。并且介绍了城市型物流中心配送的要素及组织模式。第4章阐述配载的定义、原则、构成要素及装车时的注意事项和配载装车的方法和配载装车的方法,为建立动态规划模型奠定了基础。阐述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的分类、直送式配送路径的概括及解决方法和多回路配送路径的概括及解决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第5章阐述了案例背景,应用各种算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组织结构如框图1.1所示:图1.1 本文研究框架图第2章 配送与物流中心概述2.1配送的概述2.1.1配送的概念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配送的概念:第一种,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这个概念的内涵,概括了四点:(1)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据经济学家的理论认识,因而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2)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顾客的配置。接近顾客是经营战略至关重要的内容。美国兰德公司对幸福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项调查表明“经营战略和接近顾客至关重要”,证明了这种配置方式的重要性。(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面强调现代送货,表述了和我国旧式送货的区别,其区别以“现代”两字概括,即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支撑的,依靠科技进步的,实现“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4)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处于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其战略价值,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第二种,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这个概念的内容概括了五点:(1)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2)配送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配送却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货形式。(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送货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企业需要什么送什么。所以,要做到需要什么送什么,就必需在一定中转环节筹集这种需要,从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转形式出现。当然,广义上,许多人也将非中转型送货纳入配送范围,将配送外延从中转扩大到非中转,仅以“送为标志来划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4)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这就会大大增加动力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所以,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5)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在定义中强调“按用户的定货要求”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用户第一”、“质量第一”,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因此不能从本企业利益出发而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利益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损伤或控制用户,不能利用配送做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割据市场的手段。(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是不妥的,用户要求受用户本身的局限,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配送者讲,必须以“要求”为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用户,实现共同受益的商业原则。这个问题近些年国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2.1.2配送的类别1.按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分类(1)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少品种、大批量配送的方式由于配送的商品品种少,所以配送机构内部组织、计划等管理工作较为简单,而且输送量大,易于配装和合理使用车辆,多数可以采取直送方式,配送成本较低。这种方式常见于为生产企业配送和批发商配送。(3)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多品种、少批量式的配送是按用户的要求,将其所需要的多种商品通过集货、分拣、配货、流通加工等环节,少量而多次地配送给顾客。这种配送方式相对来说配送作业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使用设备特别是分拣设备复杂,为实现预期的服务目标,必须制定严格的配送和商业连锁体系商品的配送,生产制造企业的多品种少批量或多品种小体积零配件的需求通常有专业化配送企业代理,而零售商场商品的配送特别是商业连锁体系的配送则多由自有型配送中心来完成。(3)配套(成套)配送配送(成套)型配送是按顾客的要求,将其所需要的多种商品(配套产品)配备齐全后直接运送到生产企业、建设工地或其他顾客。例如,对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的某一台产品或某一个部件,将其所需要的全部零件配齐,再按生产计划的要求在一定时间送达指定地点,以使生产企业即时装配。这种配送方式强化了物流的服务功能,有利于生产企业实行“准时制”生产。2.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1)定时配送定时配送即按事先约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可预先计划,也可以临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这种方式由于时间固定,双方均易于安排作业计划。但也可能由于配送品种和数量的临时性变化,增加管理和作业的难度。(2)定量配送定量配送是按规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定量配送由于配送品种和数量相对固定,备货工作相对简单,而且时间没有严格限制,所以,可以将不同客户所需的商品拼凑整车,并且对配送线路进行合理优化,以节约运力,降低配送成本。(3)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时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商品品种和数量进行的配送。这种方式兼有定时配送和定量配送两种方式的特点,对配送企业的服务要求比较严格,管理和作业的难度较大。由于其配送计划性强,准确度较高,所以,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生产和销售稳定、产品批量较大的生产制造企业或大型连锁商场的部分商品的配送。(4)即时配送即时配送时根据客户提出的时间要求和商品品种、数量要求及时地将商品送达指定的地点。即时配送可以满足用户的临时性急需,对配送速度、时间要求严格,因此,通常只有配送设施完备,具有较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及作业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专业化配送机构才能较广泛地开展即时配送业务。完善而稳定的即时配送服务可以使客户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准,真正实现“准时制”生产和经营。(5)定时定路线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是通过对客户分布状况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配送运输路线,根据运输路线安排到达站点的时刻表,按照时刻表沿着规定的运行路线进行配送。这种配送方式一般有客户事先提出商品需求计划,然后按规定的时间和在确定的站点接收商品,易于有计划地安排运送和接货工作,比较适应于消费集中地地区。2.1.3配送的作用配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推行配送有利于物流运动实现合理化。配送不仅能促进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还能以其特有的运动形态和优势调整流通结构,促使物流活动向规模经济发展。从组织形态上看,它是以集中的、完善的送货取代分散性、单一性的取货。在资源配置上看,则是以专业组织的集中库存代替社会上的零散库存,衔接了产需关系,打破了流通分割和封锁的格局,很好地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实现物流社会化和合理化。(2)完善了运输和整个物流系统。配送环节处于支线运输,灵活性、适应性、服务性都比较强,能将支线运输与小搬运统一起来,使运输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3)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采取配送方式,通过增大经济批量来达到经济的进货。它采取将各种商品配齐集中起来向用户发货和将多个用户小批量商品集中在一起进行发货等方式,以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4)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实现了高水平配送之后,尤其是采取准时制配送方式之后,生产企业可以完全依靠配送中心的准时制配送而不需要保持自己的库存。或者,生产企业只需保持少量保险储备而不必留有经常储备,这就可以实现生产企业多年追求的零库存,将企业从库存的包袱解脱出来,同时解放出大量储备资金,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实行集中库存,集中库存总量远低于不实行集中库存时各企业分散库存之总量。同时,增加了调节能力,也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此外,采用集中库存可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单位存贷成本下降。(5)简化事务,方便用户。采用配送方式,用户只需要从配送中心一处订购就能达到向多处采购的目的,只需组织对一个配送单位的接货便可替代现有的高频率接货,因而大大减轻了用户工作量和负担,也节省了订货、接货等的一系列费用开支。(6)提高供应保证程度。生产企业自己保持库存、维持生产,供应保证程度很难提高,(受库存费用的制约)。采取配送方式,配送中心可以比任何企业的储备量更大,因而对每个企业而言,中断供应、影响生产的风险便相对缩小,使用户免去短缺之忧。(7)配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持。2.2配送环节与模式2.2.1配送的基本环节配送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商品配备,并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客户的过程。配送包含备货、配货、流通加工、运送等基本环节,如图2.1。分拣配货huohuo货备货流通加工工配送运输输图2.1 配送的基本环节图1.备货备货时配送机构根据客户的要求或自身经营的需要从供应处集中商品、储存商品的过程,是商品配送的前提和基础。备货工作通常包括制定进货计划、组织货源、进货验收、储存保管,等基本业务。目的是为配送商品提供货源保证。在由专业化流通机构组织配送时,备货工作可以有配送机构组织订货、购货、结算,同时承担进货验收、储存等其他物流活动,也就是在配送机构实现商流与物流一体化,这种情况多见于商业性批发配送机构;也可以使配送机构在代理供应方或需求方商品的入库验收、储存等物流活动,而采购、结算等商流活动有供应方和需求方直接组织完成,也就是商流与物流分离的模式,这种情况多见于在传统储运业务基础上发展而来配送机构。2.分拣配货配送不同于一般送货的特定之一是配送具有拣货、分类,按客户要求配货的过程,即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将其所需要的商品尽可能迅速、准备地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需要简单加工的商品,拣出后还必须集中加工,然后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分拣配货时配送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配送作业效率和配送服务水平。3.流通加工在配送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用户要求或配送对象(商品)的特点,为便利流通和消费,改善商品质量,促进商品销售,对商品进行套裁、打孔、简单组装、分装、贴标签等加工活动,这种在流通过程中作为生产加工的补充形式而对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我们成为流通加工。流通加工在配送过程中是根据客户需要而进行的,并不具有完全的普遍性。4.配送运输配送运输是配送活动的核心,是将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分拣、加工、包装好的商品,经过科学配装,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送交客户的过程。在配送运输中需要从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运输工具三个方面来全面计划、科学选择,以经济、合理、安全地将商品及时送达客户手中。2.2.2配送的基本要素配送的配送要素如图2.21.集货 集货,即将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来,以便进行运输,配送的作业。 集货是配送的重要环节,为了满足特定客户的配送要求,有时需要把从几家甚至数十家供应商处预订的物品集中,并将要求的物品分配到指定容器和场所。集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台或基础工作,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客户的进行一定规模的集货。配送的基本要素素集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分拣配货图2.2 配送的基本要素图2.分拣 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 分拣是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支持性工作。它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分拣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 3.配货 配货是使用各种拣选取设备和传输装置,将存放的物品,按客户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入指定发货地点。 4.配装 在单个客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运载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客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跟一般送货不同这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已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一。 5.配送运输 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客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6.送达服务 将配好的货运输到客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结束,这是因为送达货和客户按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之货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 7.配送加工 配送加工是按照配送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流通加工。 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这是因为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流通加工的点,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客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2.2.3配送模式配送按配送机构的经营权限和服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配销模式和物流模式二种,其运作他点按图2.3。供应商供应商采购进货采购进货配送配送供应商供应商供应商供应商订货进货配销模式 物流模式实物流信息流图2.3 配送模式图1.配销模式配销模式又称为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其基本含义是陪送的组织者既从事商品的进货、储存、分拣、送货等物流活动,又负责商品的采购与销售等商流活动。这类配送模式的组织者通常是商品经销企业,也有些事生产企业附属的物流机构。这些经营实体不仅独立地从事商品流通的物流过程,而且将配送活动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既参与商品交易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让渡与转移,又在此基础上向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在我国的物流实践中,配销模式的组织方式,大多存在于以批发为主体经营业务的商品流通机构。在我国的物流实践中,配销模式的组织方式,大多存在于以批发为主体经营业务的商品流通机构。配销模式的特点在于:对于流通组织者来说,由于其直接负责货源组织和商品销售,因而能形成储备资源优势,有利于扩大营销网络和经营业务范围,同时也便于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但这种模式由于其组织者既要参与商品交易,又要组织物流活动,因此,不但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比较多,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也需要较强的组织和经营能力。2.物流模式物流模式是指商流、物流相分离的模式。配送组织者不直接参与商品的交易活动,不经销商品,只负责专门为客户提供收入库、保管、加工、分拣送货等物流服务。其业务实质上属于“物流代理”,从组织形式上看,其商流和物流活动是分离的,分别有不同的主体承担。物流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业务活动仅限于物流代理,业务比较单一,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水平;占用流动资金少,其收益主要来自服务费,经营风险较小。但由于配送企业不直接掌握货源,所以,其调度和调节能力比较差。2.3物流中心的概述2.3.1物流及物流中心的概念1.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定义有很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下了不同的定义,下面举几个典型的物流定义。2001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对物流(Logistics)的定义是: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存储,以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并对这个过程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该过程包括输入、输出、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欧洲物理协会(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ELA)于1994年发表的物流术语(Terminology in Logistics)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日本后勤系统协会(Japan Institute of Logistics Systems,JILS),将物流改称后勤,并且该协会名称中的“后勤系统”几个字并没有翻译成日文汉字,而是直接用注音。该协会的专务理事稻束原树1997年在“这就是后勤”一文中对“后勤”下了定义:“后勤”是一种对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率流动进行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思路,它同时协调供应、生产和销售各部门的个别利益,最终达到满足客户的需求。换言之,“后勤”意味着:按要求的数量以最低的成本送达要求的地点,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作为基本的目标。正确理解物流的定义,应把握以下几点:(1)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包括物资一般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物料指生产企业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等;货物指交通运输领域中除人之外的一类经营对象;商品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商品实体;物品在生产领域中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物流中的“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既涵盖有交换产生的商业活动中的“流通”,又包括生产领域中的“流程”等。(2)物流是物品物质的实体的流动。任何一种物品都具有二重性:一是自然属性,即它有一个物质实体;二是社会属性,即它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包括它的稀缺性、所有权性质等。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是物流,物品的社会实体的流动是商流。商流是通过交易实现物品所有权的转移,而物流是通过运输、存储等实现物品物质实体的转移。(3)物流是物品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的流动,即它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不属于经济活动物质实体流动,不属于物流的范畴。(4)物流包括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位置的移动以及形状性质的变动,因而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通过运输、搬运、装卸等克服供需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通过存储、保管克服供需之间的时间距离,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通过流通加工以及包装等改变物品的形状性质,创造物品的形质效用。(5)物流包括运输、搬运、存储、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6)物流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普遍性。社会经济中所有物品的物质实体,无论它处在运动状态(运输、搬运),还是处在静止状态(存储、保管),还是处在静动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检验),都毫无例外地是处在物流状态。因为它们或者是使物品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动,或者是使物品发生时间位置的变动,或者是使物品发生形状性质的变动。可见,有物品,就必有物流。而物质是不灭的,因此物流也是普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2.物流中心的概念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一词,这一用法多在亚洲地区使用,欧洲、美国也有使用但比较少,他们多用“Distribution Center”,即我国所称的“配送中心”,在西方,“Distribution Center”的使用比“Logistics Center”普遍的多。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中心定义为:“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物流中心在物流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中的一种物流节点,具有物流节点的一系列功能。物流中心也被称为物流据点、流通中心、配送中心、集配中心等。物流中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物流中心包括港湾、货运站、运输仓库、公共物流商品集散中心、企业自身拥有的配送中心等等,广义的物流中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而狭义的物流中心则还包括了铁路货站、公路货运站场、港湾设施、机场设施和道路等物流基础设施部分,专指为有效的保证商品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的机构。狭义物流中心的概念要求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一体化,这也是现代物流中心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狭义的物流中心概念能够更加清楚地反映和把握物流中心的机能和本质,这样有利于从产业或企业层次来分析物流中心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对现代化物流行为的影响。但到目前为止,业界对物流中心的理解和定义方法仍不尽一致,概括起来,对物流中心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流中心是从国民经济系统要求出发,所建立的以城市为依托、开放型的物品储存、运输、包装、装卸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基础设施。这种物流中心通常由集团化组织经营,一般称之为社会物流中心。(2)物流中心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化、效率化,在社会物流中心下所设置的货物配送中心。这种物流中心从供应者手中受理大量的多种类型货物,进行分类、包装、保管、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并按众多用户要求完成配货、送货等作业。(3)物流中心是组织、衔接、调节、管理物流活动的较大的物流据点。由于物流据点的种类很多,但大都可以看作是仓库为基础,在各物流环节方面提供延伸服务的依托。为了与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