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3年地理中考试卷.doc_第1页
黄冈市2013年地理中考试卷.doc_第2页
黄冈市2013年地理中考试卷.doc_第3页
黄冈市2013年地理中考试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冈市2013年地理中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回答12题。1.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的时段是A. B. C. D.2. 当地球运动到位置时,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黄冈市处于伏旱期B.北京、海南昼夜等长C.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读等值线分布模式图,判断回答34题。3. 若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a为300米,b为100米,则图示地区的地形部位名称为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4. 若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a为15,b为12,(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则图示地区呈现的信息正确的是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 图中甲省的简称是A.贵或黔 B.云或滇 C.甘或陇 D.陕或秦6. 长江干流河段的特征是A.峡谷幽深猿声啼 B.水量丰富流速急C.江阔水深易封冻 D.河道弯曲支流多读世界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事物景观图,判断回答78题。7. 图中地理事物景观所在地区或国家分别是A.日本、美国、东南亚、巴西 B.巴西、欧洲西部、中东、美国C.日本、欧洲西部、中东、澳大利亚 D.澳大利亚、美国、印度、东南亚8. 对图中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描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世界惟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B.深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还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分布C.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淡水湖群D.多火山地震发生,是民族大容炉的缩影二、非选择题9.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是依据 和 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来划分的。地区与三区的分界线山脉名称由南向北依次是 (3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地区典型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2分)P岛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钓鱼岛位于P岛的 方向。(2分)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经地域的一组是 ( )A.酥油茶吊脚楼蒙古袍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C.蒙古袍土楼窑洞京剧 D.坎儿井那达慕大会信天游四合院试列举和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文化方面的差异各一例。(2分) 10.右图是以380N,00为中心的半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从海陆分布情况看,该图显示为 (水、陆)半球。图中没有呈现出来的大洲有 (2分)A大洲上 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该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森林分布区,因产生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氧气供给量,被称之为“ ”。(2分)位于C大陆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地形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以 河为界,西面主要以平原为主,东面以高原山地为主。该国大部分气候类型为 气候。(2分)图示的极地地区气候寒冷,降水常以 形式出现。图中D大洲的气候类型呈 分布。(2分)结合图示和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分) A为南美洲,B为太平洋; C地所处大洲的地势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 D大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E大洲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居民多为佛教教徒。参考答案1.D 2.B 3.A 4.A 5.B 6.D 7.C 8.B9.地形 气候 横断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干旱 温带季风高山 东北B地区以旱地为主,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高粱等,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为马拉大车;地区以水地为主,农产品有水稻、甘蔗、油菜等,以米饭为主,传统交通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