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4).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4).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4).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授课老师:魏秀仙 授课班级:新会崖门中学七(3)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字词及生动形象的词句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2、理解文章结构与选材的特色与精妙。3、理解文章于叙述之中寓以精辟的抒情议论的技法。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心领会闻一多先生刻苦而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爱民热忱及其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在感受伟人革命斗争风采的同时,也从中接受启迪,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顽强坚韧、无私畏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领会过渡句段在文中的作用。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了解课文的写法。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先生的革命精神。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以多媒体方式播放七子之歌。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这首歌的歌词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一篇,这首歌是说澳门是我们祖国的领土,被外国人占领了,作者闻一多以澳门为第一人称表达了澳门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具体地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大家看大屏幕。(板书课题)二、认识闻一多、臧克家资料展示(投影):1、闻一多先生 (18991946)本名家骅,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2、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3、闻一多与臧克家的师生佳话。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三、检查预习情况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先让生读,再出示注音),注意一些词语的意思。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衰微 卓越 深宵 钻探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警报迭起 潜心贯注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 目不窥园仰之弥高 炯炯目光 沥尽心血四、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来说的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3.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4.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5.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6、这两部分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呢?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第7段总结前文,第8段总领下文。这些语段,使全文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作为学者:第1、2段 总领本部分第7段 总结本部分 过渡作为民主战士:第8、9段 总领本部分 过渡第19、20段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7、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 五、课堂练习1、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 r b sh( )。2、他qin xn gun zh ( ), xn hu shn nng(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3、这个方面,情况就jing h b tong ( ),而且 y fn j wng ( )了。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除此之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