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_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_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_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_同步练习.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数量的变化 同步练习 双基提要 2014年11月271生活在 等理想条件中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长。它具有一定的 模型。而增长曲线则是数学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种群在自然界中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可分为 曲线和 曲线。曲线坐标的设制,横坐标常为 ,纵坐标常为 ,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的 。3“J”型增长的数学公式常常是 ,曲线形式为“J”型,但是在自然条件下,由于自然界的 有限, 的加剧,及捕食者的增加,会使该种群的 降低, 增高。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彼此上升与下降,种群数量增长会出现停止或下降,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呈现 曲线。4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种群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之为 ,又称 值。但是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K值的因素很多,以造成种群数量的波动或下降,甚至死亡。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了自然因素外, 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会成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因素。6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哪些过程?提出 、 、讨论探究思路, 、 ,分析结果、得出 、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1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主要不是为了A.单纯计算种群在一定时间的个体数量 B.描述种群数量的变化C.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D.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D.进行对照实验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据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3生物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理想条件不包括A.物种的繁殖能力强 B.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裕 C.气候适宜 D.没有敌害4一般来说,一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A.总是相同 B.总是不同 C.总是波动 D.总是上升的或下降的5大熊猫活动地区,大熊猫的K值正在变小,其主要原因主要不是A.大熊猫本身的适应性正在减弱 B.大熊猫生活的区域范围正在大大缩小C.大熊猫的专项食物正在大幅减少 D.大熊猫栖息的环境正在遭到不断的破坏6“S”型种群增长曲线表示A.种群在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状态B.种群在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继续增长趋势C.种群在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趋势 D.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的曲线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鲸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鲸的种群数量又急剧下降,有的甚至濒临绝灭,其原因主要是A.海洋气候的变化 B.海洋生态环境不利变化 C.天敌和疾病的增加 D.人类捕鲸活动的加剧8在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曲线增长A.在实验室或自然界理想条件下 B.在适宜条件下,空间条件受到限制C.在适宜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 D.在适宜环境有了天敌的出现9呈“J”型增长曲线增长的种群,其种群特征没有A.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年龄组成呈金字塔型C.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条件充裕 D.种内斗争剧烈10.关于种群“S”型增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食物的关系B.此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C.各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相同的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和影响11当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较适宜地区后,该种群数量会发现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不变 D.新的物种种群在此新的环境中有它一定的K值二、非选择题12假如有几只老鼠由觅食而迁离到一个新的空间,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了。开始时,此鼠群的增长很缓慢,后来逐渐加快。达到一定的种群密度后,又突然减慢,直至增长停止了,呈现“S”型增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abdce.年数数量 从图中ab看,此鼠种群数量增长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开始阶段此鼠群的基数 ,幼鼠 ,产生后代个体数 。从图中c开始,此鼠群数量迅速增长,鼠群进入快速 期。从图中d开始,鼠群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其原因可能是此栖息地的 有限,从而导致 加剧。e点时,鼠群数量增长趋于稳定,保持在一个 水平上,这个数量水平可称之为 。曲线中可见,当鼠群增处于1/2K值水平时,鼠群的增殖速度最快,当鼠群处于K值时,其 等于 ,增殖速度等于 。当地居民发现鼠患时,大力捕杀老鼠,努力断绝鼠群的食物源,减少鼠群的活动空间,设法降低鼠群的 。13调查某草原的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14假如在某一理想的生态系统中,有一个梅花鹿的种群原有125只,到第二年增长到180只,若设在7年内按此增长率不变,那么 7年后该梅花鹿种群数量应为 只。在下表中填入梅花鹿的各年的种群量。(单位:只)时间N0N1N2N3N4N5N6N7个体数量1.某一种群现阶段年轻的个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正处于哪种年龄组成类型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D以上都不是2.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无关的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 A种群数量稳定 B种群增长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1.3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 A1.3 N0B1.69 N0C2.3 N0D5.29 N07.如图表示在一个池塘中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和鱼产量的曲线是( ) A、1和3 B、2和4 C、1和2 D、2和38.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9.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出生率如图中曲线,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A、aB、bC、c D、d10.(09连云港市调研)右图是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点以后环境阻力明显变大 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率最快的点是b C图中a点的种群增长率大于d 点 D图中第8年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发生变化1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C在K值之前,不存在种内斗争 D当鱼的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12.要研究一个种群的密度通常需要根据种群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说法中正确的是哪项( ) A调查草地上的瓢虫种群 标志重捕法 B调查草原中的斑马种群 样方法 C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种群 标志重捕法 D调查沼泽中的丹顶鹤种群 样方法16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46只,将其全部标记后释放,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标记鼠12只,则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A、21 B、46 C、71 D、96 17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防治害虫在b阶段开始,所取得效果最好。18.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 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 C.休渔能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19.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0.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小的是( )2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23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只。(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_。(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_。(4)在所研究的1890 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25.某养鱼专业户承包了一个鱼塘,只放养了一种鲢鱼,尽管给鱼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每年鲢鱼的产量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数量不能增长,请你根据所学的原理分析解决以下问题:(1)鲢鱼的数量稳定在一定数值不能增产,说明鲢鱼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