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启芳-传播农业科技之火的火炬手.doc_第1页
5、张启芳-传播农业科技之火的火炬手.doc_第2页
5、张启芳-传播农业科技之火的火炬手.doc_第3页
5、张启芳-传播农业科技之火的火炬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农业科技之火的火炬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启芳湟中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有万,耕地面积为万亩。在“科技兴农”的进程中,农业科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在湟中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中,有一位被农民群众广泛传诵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那就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启芳。深深热恋的事业 张启芳,于1982年至年就读于甘肃清水农校,所学专业是农学,毕业后分配到共和初级中学“农技班”担任教学工作,年月调到县农技推广中心。 从那个时候起,张启芳就深深地迷恋上了农业科技工作。 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拿张启芳自己的话来说,我出身于农村,在农家里长大,自小就干着农活,所以喜欢农业工作是自然而然的事。 张启芳的话是朴素的,也是朴实的,这里面没有豪言壮语,她只是把对农业科技事业的热爱贯穿于平常的工作之中,体现在平日里默默的奉献之中。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想搞好农业科技工作,就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就要掌握过硬的本领。因为这是一门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 张启芳深感自己是一名中专生,知识水平有限,然而她有一股地钻劲,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一头扎进农业科技知识的海洋中。 在张启芳的案头,放满了图书杂志,她快成一个“农科迷”了。自学,继续自学。 年至年,张启芳上了西北农业大学函授班,学的仍然是农学专业,在函授大学拿到了大专文凭。 之后,张启芳又利用业余时间在甘肃农业大学进修班攻读农学专业研究生,后来拿到了文凭,也得到了省内承认。 张启芳还先后在山东寿光参加了全国蔬菜名特优栽培技术培训班,在北京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培训班。 仅有书本知识还不行,更重要的是学与用要结合起来。白天,她奔忙在田间地头;晚上,又在奋笔疾书。她写了一篇又一篇农科论文,其中七篇论文被发表,有两篇论文获奖。 年,张启芳取得中级农艺师职称,现在又获得副高级农艺师职称。 张启芳还曾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一项、省级科技成果两项、市级科技成果一项。 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猛打猛冲 二十年来,张启芳把推广农业科技始终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使命。 她说,农技推广中心的任务,就是把农产品新品种引进来,经过反复试验,把优良品种推广开来;同时通过试验,把好的药剂筛选出来加以推广,并搞好病虫害的预报和防治。 对张启芳来说,行动比语言更重要。她始终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几年前还常常住在农户家。 在搞好常规农业增产技术项目的同时,张启芳带领全县农技人员想方设法开发新的科技项目,先后成功地主持推广了多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油菜种植方面,先后推广了青杂号、号、号、号和号,现在全县油菜品种由青杂系列代替,品质好、产量高、出油率也高。 在马铃薯种植方面,主要推广了脱毒175、高原号、青曹号、乐曹号、青曹168等。例如乐曹号,农民朋友称作“暖瓶洋芋”,块头大似暖瓶,是高淀粉产品。还有一种“大西洋”品种,是加工专用薯,“肯德基”店里的油炸土豆多是这种品种。 在蚕豆种植方面,主要推广品种有青海号、号、号,青海蚕豆主要以湟中蚕豆为主,主要出口日本,年种植面积为万亩,现在近万亩。 在小麦种植方面,主要推广品种有青春号、号,良种化达到以上。 在新技术推广中,主要推广小麦、油菜分层施肥条播技术,还有蚕豆机械点播技术等。 在农药施用方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劣杀虫剂,还有一系列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为农民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优质油菜优良品种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实施后,平均亩产达173.3公斤,新增亩产23.3公斤,新增总产295.9万公斤,新增总产值547.4万元,新增纯收益399.3万元。在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项目中,平均亩产达1802.4公斤,新增亩产502.5公斤,新增总产4070.25公斤,新增总产值1221.08万元,新增纯收益897.08万元。 在农业示范区挥洒汗水 从年开始,张启芳组织科技人员在全县逐步建立三个万亩农业综合高表技术展示区,两个农业科技综合开发示范区,个千亩农业科技示范区,个百亩农业科技示范点和个农业科技示范村,高产示范面积由万亩增加到年的万亩。 现在,全县形成了以纯脑山为主的小油菜,以浅脑山地区为主的杂交油菜,以浅山及半浅半脑地区为主的马铃薯,以川水地区为主的优质蚕豆蔬菜四大种植带。 海子沟乡成为马铃薯之乡,拦隆口镇成为蚕豆之镇,大源乡成为油菜籽之乡 在示范田的建立中,张启芳常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从播种到秋收,她都在操心。 农民群众对张启芳的评价是,不像个工作人,倒像个庄稼人,满腿是泥巴,头上裹着头巾,成天泡在庄稼田里。 就说鲁沙尔镇祝家庄村、甘河沿村的小油菜种植吧,群众一提起来没有一个不夸奖张启芳的。 祝家庄村以前“草荒”非常严重,新品种种植也非常落后。在每亩麦田中,燕麦草每亩达到万株,这可以说是麦苗的三倍。张启芳深入到村里,指导乡亲们药剂灭草。乡亲们半信半凝地看着她,她毫不犹豫地背起喷雾器,在麦田里喷施氟乐灵。后来,乡亲们看到麦田里的燕麦草果然不见了,纷纷打药,终于消灭了“草荒”。 张启芳和其他农技人员一道,在祝家庄、甘河沿村推广小油菜。他们先种了二百亩试验田,结果获得了丰收,乡亲们也纷纷种起小油菜来。 祝家庄村的村民谭虎林,是一位有头脑的农民,张启芳为谭虎林传授了不少农业科技知识,村里在种植业方面获得可喜成绩,谭虎林被省农林厅授予“农业技术员”称号,如今成为祝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张启芳还先后负责并实施了省部级农业“丰收计划”、“粮食自给工程”、“重点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等项目。 时刻不忘普及科技 对张启芳来说,向农民群众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她的兴趣。 每年的“科普之冬”活动,都少不了她的影子。她认真备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耐心地为农民朋友辅导。 在寒冷的冬季里,常常是又饿又冷,常常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吃午饭,但对张启芳来说,早就习惯了。 为了进一步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辑出版了一套农业实用技术知识丛书,张启芳编写了其中的作物栽培、蚕豆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肥料施用等内容。 张启芳干这些事情的时候总是特别认真,因为她心里真正地装着农民群众。 就说白土庄村村民杨万奎吧,是张启芳的联点户。张启芳每年自己掏钱买去化肥和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