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隋唐朝法律制度.ppt_第1页
8、隋唐朝法律制度.ppt_第2页
8、隋唐朝法律制度.ppt_第3页
8、隋唐朝法律制度.ppt_第4页
8、隋唐朝法律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法律制度 礼法结合 的完成 隋朝的兴亡与法制成就 一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篡夺北周政权 统一中国北方 建立隋朝 公元589年灭南陈 结束自公元220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在隋朝初期 有百业俱兴的气象 在法制建设方面 制定了著名的 开皇律 但在文帝后期和隋炀帝时期 皇帝昏庸无道 国事日衰 二 开皇律 的主要立法成就 开皇律 以 北齐律 为蓝本 制定于隋文帝开皇三年 1 篇章体例定型化 开皇律 12篇的篇目 完全被唐律继承 而且唐代主要法典亦是采500条条文的规模 2 十恶 罪的确立将 北齐律 的 重罪十条 改为 十恶 亦为唐律完全继承 3 特权法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完善 八议 官当 等特权法制度 4 五刑法定化确立了以 死 流 徒 杖 笞 等五种刑罚为主体的刑罚体系 减轻量刑幅度 此亦为唐以后的各朝法典所承袭 总之 开皇律 的制定 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技术走向成熟 为古代法制在整体上进入鼎盛发展时期打下了坚实的重要基础 一 唐律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 一 唐朝的建立公元618年 在激烈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李渊 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李渊是为唐高祖 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 政变 夺取政权 是为唐太宗 经过高宗 武则天等数代 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时 唐朝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 但随后发生的 安史之乱 则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由鼎盛到衰落的分水岭 唐王朝再传十余代 终于在公元907年被后梁武帝朱温取代 武则天 唐高祖 太宗昭陵 二 唐律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政治领域 经过两千余年的政治积累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基本上趋于成熟 例如 在中央政治运作体系方面 形成成熟的 三省六部 制 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执行 拟旨 封驳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隋唐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机制的发展 西周时期 任人唯亲 世卿世禄 春秋战国 养士 军功秦汉时期 察举 举荐 方正 孝廉 魏晋时代 九品中正制 常科 定期考试 有秀才科 进士科 明经科 明法科 明算科 道举科等 解元 省元 状元 乡试 解试 地方 省试 会试 中央部门 殿试 皇帝 解元 会元 状元 科举考试流程图 秀才 举人 进士 解名尽处是孙山 贤郎更在孙山外 科举考生看榜图 经济领域 经济繁荣均田制租庸调制度思想文化领域 儒道佛进一步融合诗辞歌赋 音乐舞蹈 书法对外影响 天朝大国 盛唐风韵 统治阶层 政治上比较成熟 以李世民为代表的唐初统治集团 文臣武将均富于政治经验 载舟覆舟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唐朝前期形势图 唐朝中期形势图 步辇图 阎立本 二 唐朝主要立法成就 一 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1 礼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犹如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2 重视法律的作用 禁暴惩奸 弘风阐化 安民立政 莫此为先 3 慎重行刑的思想后人评说唐律是 一准乎礼 唐太宗览图禁杖 唐太宗纵囚归狱 二 唐朝第一部法典 武德律 武德律 是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颁行的唐朝第一部正式法典 共12篇 500条 李渊在当皇帝之前 与各路反王争夺天下之际 曾仿效刘邦 约法三章 公布 约法十二条 这算是唐朝法制的开端 立国以后 又于武德二年制定53条 新格 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武德律 的制定 只不过是将 开皇律 简单的翻版 略加改造而已 三 贞观律 的制定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 于贞观元年即开始着手在 武德律 基础上修订法典 此项工作由唐初名臣房玄龄 长孙无忌等人主持 花费十余年时间于贞观11年完成 是为 贞观律 这部法典亦为12篇 500条 此次对 武德律 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 基本上确立了世代相延的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 太宗以后对律典的修订 改动之处有限 四 永徽律疏 的制定永徽二年 高宗召集官员对 贞观律 进行小幅度的修正 主要是更改一些地名 名词及避讳用语 是为 永徽律 后又考虑到 国家律学未有定疏 每年所举明法 遂无凭准 于是 广招天下解律人 对 永徽律 进行逐条 逐句的注解 于永徽四年作成 律疏 合称为 永徽律疏 永徽律疏 共有12篇 502条 在元朝以后 永徽律疏 被称为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法典中最早的一部 也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五 唐六典 的制定唐玄宗时期的 唐六典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官职典籍 其共30卷 以 理 政 礼 教 刑 事 六目为体系分述中央国家机构的设置 职掌 办事规程等内容 六 关于 大中刑律统类 唐玄宗时 曾编纂 格式律令事类 对律 令 格 式分门别类 大中刑律统类 是晚唐宣宗时期颁布的这种新形式的法典 将处理同一类事务的律 令 格 式等进行综合汇编 称为 刑律统类 三 唐朝的法律形式1 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1 律 唐六典 刑部 律以正刑定罪 2 令 唐六典 刑部 令以设范立制 3 格 唐六典 刑部 格以禁违正邪 4 式 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 2 唐朝律令格式间的相互关系1 律 与令 格 式有明确的分工和区别 律从消极方面规范惩治犯罪 令 格和式从积极层面规范人们的行为 2 违反了令 格和式要依律科刑 四 唐律疏议 的主要内容 唐律疏议 永徽律疏 共12篇 502条 具体篇目是 名例 卫禁 职制 户婚 厩库 擅兴 贼盗 斗讼 诈伪 杂律 捕亡 断狱 名例律 共57条 是 唐律疏议 的首篇 也是全律的总则 规定了贯穿全部律条的一些基本精神 通用的原则和术语等 名例律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五刑 共二十等笞刑五等 10 50下 每10下为一等 杖刑五等 60 100下 每10下为一等 徒刑五等 1年 3年 每半年为一等 流刑三等 2000里 3000里 每500里为一等 流刑除流放里程外 至配所居作一年 加役流为三千里居作三年 死刑二等 绞 斩两等 五刑除由于 十恶 受刑以外 均可以铜来赎 关于加刑与减刑的规定 1 死刑与流刑在减刑中一律作为一个刑等对待 2 加刑不止死 2 十恶 制度在 唐律疏议 名例律 中 紧随 五刑 之后的是 十恶 该条 疏议 云 五刑之中 十恶尤切 亏损名教 毁裂冠冕 特标篇首 以为明诫 十恶 重罪具体指 谋反 谓谋危社稷 实指谋害皇帝 谋大逆 谓谋毁宗庙 山陵 宫阙 谋叛 谓背国从伪 恶逆 谓殴打及谋杀祖父母 父母 杀伯叔父母 兄 夫 夫之祖父母等 三谋一恶 最严厉的刑罚 决不待时 不道 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 支解人及造蓄蛊毒 厌魅 大不敬 盗大祀神御物 乘舆服御物 盗及伪造御宝 和合御药误不如本方 造御膳误犯食禁 御幸舟船误不牢固 指斥乘舆 情理切害 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 不孝 谓告言 诅詈祖父母 父母 祖父母 父母在而别籍异财及供养有缺 居父母丧身自嫁娶及作乐 释服从吉 闻祖父母 父母丧匿不举哀 诈称祖父母父母丧 不睦 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属 殴夫等 不义 谓杀本管上司 受业师及闻夫丧匿不举哀等 内乱 谓奸小功以上亲 父祖妾及与和者 按照唐律的规定 凡犯 十恶 者 不仅处刑极重 而且有一系列特殊的规定 如 犯此十者 常赦所不原 不适用 八议 等特权制度 3 特权制度 1 八议亲 故 贤 能 功 贵 勤 宾特权 犯死罪 皆条其所坐及应议之状 都堂集议 议定奏裁 议者 原情议罪 称定刑之律而不正决之 流罪以下 减一等 其犯十恶者 不用此律 2 上请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 律该八议期亲以上亲属及孙 官爵五品以上者 犯死罪者可上请 流罪以下减一等 3 减七品以上官及官爵得请者之祖父母 父母 兄弟姊妹 妻 子孙 犯流罪以下 各例减一等 4 赎诸应议 请 减及九品以上官 以及官品得减者及官爵得请者之祖父母 父母 兄弟姊妹 妻 子孙 犯流罪以下 准赎 5 官当五品以上官 私罪一官可当徒刑二年 公罪则可当三年 五品以下者 私罪可当徒一年 公罪当徒二年 6 免官免官和免所居官清人薛允升评价 唐律 优礼臣下 无微不至 4 刑法适用原则 1 公罪 与 私罪 唐律中对官员犯罪 有 公罪 与 私罪 的区别 公罪 与 私罪 除在量刑上采不同标准外 在适用 官当 等减免制度上也有差别 2 同居相为隐 亲属相容隐 按照唐律的规定 凡同财共居的亲属 以及大功以上亲属 外祖父母 外孙 夫之兄弟及兄弟妻等 有罪可相互包庇 隐瞒 部曲 奴婢亦可为家长隐瞒 小功以下亲属间的容隐 也可减凡人三等 谋反 谋大逆 谋叛之案不用此律 3 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具体标准是 年70以上 15以下及废疾 犯流罪以下可收赎 年80以上 10岁以下及笃疾 杀人应死者上请 盗及伤人者收赎 余皆勿论 年90以上 7岁以下 虽有死罪不处刑 4 自首减免刑罚 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 原其罪 未发 包括 全未发 和 尚未发 所谓 全未发 是指官司或他人皆无丝毫觉察 尚未发 是指官司虽经按问但尚未举 他人虽欲言告而尚未言告 遣人代首 及律该容隐者代首 为首 亦罪人自首之法 取人财物而于财主首露者 与经官司自首同 轻罪虽发 因首重罪者 免其重罪 其于人损伤 于物不可赔偿 事发逃亡 越渡津关 私习天文等 不在自首之列 5 类推原则 比附原则 诸断罪而无正条 其应出罪者 举重以明轻 其应入罪者 举轻以明重 出罪 减轻刑罚的倾向入罪 加重处罚的倾向 并合论罚 重罪吸收轻罪例外 六脏罪 强盗 窃盗 受财枉法 受财不枉法 受所监临 坐赃 中 累科 倍论 化外人犯罪 诸化外人犯罪 其同类自相犯者 各依本俗法 异类自相犯者 依法律论 本条别有制 与例不同者依本条 9 通用术语称 子 者 男女同 称 孙 者 曾 玄同 称 年 者 360日 称 众 者 三人以上 五 唐律的基本精神 一 维护王权 严别君臣 是唐律的中心 死罪约230余条 近20 的条款涉及宫廷事务 十恶 之 谋反 谋大逆 谋叛 及 大不敬 均是以维护绝对皇权为目的 这些条款处刑是全律中最重的 二 维护特权 尊尊之中 寓贵贵之义 贵贱之别良贱之分 三 维护宗法伦理 1 特殊罪名 如恶逆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2 亲属相杀伤 3 亲属相奸与亲属相盗 四 严于吏治官吏选拔 任用 考绩 惩处等皆有明确的规则 官吏的选拔标准 身 言 书 判 六赃 强盗赃 窃盗赃 枉法赃 不枉法赃 受所监临赃 坐赃 其中三赃是专门针对官员犯罪的 不得娶监临女为妻 六 唐律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一 唐律的基本特点唐律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全盛时期的基本法典 其最突出之处在于它的完备性和代表性 主要表现在 1 从法典编撰形式上看 唐律采用 律疏结合 的形式 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立法水平 2 从具体内容上看 唐律的编撰 已经完成了从汉魏晋以来一直持续的 礼法结合 的过程 法律价值判断 一准乎礼 以礼为出入 3 从量刑轻重上看 唐律 宽简适中 得古今之平 二 唐律的历史地位1 唐律是一部对夏商以来数千年传统法律文化进行系统总结的法典 中国法律传统的许多精华 包括制度的和思想的要素 在唐律中均有体现 2 唐律是一部对后世封建法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法典 在宋 元 明 清时期 其法制的总体框架 特别是法律的基本精神 都没有超出唐律的范围 3 唐律是一部曾经产生过重大世界性影响的法典 是中国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日本 大宝律令 养老律令 朝鲜 高丽律 越南等国 这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吸取唐律的内容 并以其为基础 制定本国的法律 如 日本 年 大宝律 中的 八虐 不睦 内乱 八议 除议 勤 宾 为 六议 七 民事法律 1 身分良贱之分 存在广泛身份差异2 所有权土地 永业田 口分田 赐田宿藏物 阑遗物 漂流物 添附物 孳息物的所有权归属 3 契约买卖契约借贷契约 出举 与 负债 4 婚姻 家庭与继承 离婚制度和离义绝 家长成员共同犯罪 一般由家长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宗祧继承与财产继承 八 唐朝主要司法制度 一 中央司法机关 1 大理寺 最高审判机关 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 徒 流案件送刑部复核 死刑报请皇帝勾决 2 刑部 司法行政机关 六部之一 但也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 复核地方徒刑以上案件及大理寺判决的徒 流案件 3 御史台 最高监察机关 负责纠弹文武百官 并对各机关特别是刑部 大理寺等司法机关进行监督 也参与重大案件的会审 三司会审 制度 对于全国性的重大 疑难案件 由大理寺卿 刑部尚书和御史台御史共同审理 称为 三司会审 对于地方重大疑难案件不能解至中央的 则派 三司使 即大理寺 刑部 御史台等部门官员前往审理 称为 小三司 二 主要诉讼审判制度1 诉讼的提起 告诉 告发 举劾 辞碟 即诉状2 审判制度 1 基层初审 节级判决 2 务限法 3月30 10月1日不得受理田宅 婚姻等类诉讼 3 审理 1 须在本状内鞫问 若于状外另求他罪 以故入人罪论 断罪须引律令格式正文 2 首次规定审判官的回避 唐六典 称 换推 4 判决执行 秋冬行刑 恶逆以上及奴杀主者决不待时 孕妇须在产后百日乃可行刑 5 死刑复核地方 三复奏 与京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