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科建设情况.doc_第1页
肝病科建设情况.doc_第2页
肝病科建设情况.doc_第3页
肝病科建设情况.doc_第4页
肝病科建设情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仙桃市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资料 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肝病科) 二一三年十一月1。 目 录4.1.1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概况 54.1.2床位统计 54.1.3设备情况 6中医诊疗设备情况74.1.4人员情况 84.1.6中医治疗率 84.1.7科研成果临床应用 94.1.8医疗指标统计114.2.1建设发展规划134.2.2肝病科工作计划17肝病科2010年度工作计划 17肝病科2011年度工作计划 19肝病科2012年度工作计划 234.2.3肝病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具体措施及实施 264.2.4优势病种2011年收治情况统计28胁痛疗效统计分析28黄疸疗效统计分析29鼓胀疗效统计分析304.2.5研究课题注重解决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31科研课题解决胁痛中医治疗难点总结31科研课题解决黄疸中医治疗难点总结32科研课题解决鼓胀中医治疗难点总结334.3.1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334.3.4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2010年胁痛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342010年黄疸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382010年鼓胀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402011年胁痛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442011年黄疸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482011年鼓胀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502012年胁痛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552012年黄疸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592012年鼓胀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614.3.5中医治疗难点分析胁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和措施65黄疸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和措施66 鼓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和措施674.4.1 鼓胀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684.4.4 鼓胀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 754.5.1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情况 77肝病科2010年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77肝病科2011年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78肝病科2012年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78肝病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794.5.4肝病科开展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情况 834.5.5肝病科对民间有价值的方药及特色疗法、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情况 844.6.1开展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中药保留灌肠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98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技术规范 99 针灸治疗操作规范 994.6.3肝病科中医制剂1004.6.4肝病科中医制剂研究计划及实施1004.7.1肝病科研究室情况1004.7.2肝病研究室规划100 4.7.3研究室研究方向101附件:附件1:胁痛中医诊疗方案 102附件2:黄疸中医诊疗方案 104附件3:鼓胀中医诊疗方案 108附件4:科室人员一栏表111附件5:科室床位分布文件112附件6: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文件113附件7:自制产品批号文件1154.1.1仙桃市中医院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数(3)个湖北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名单单位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专科/病仙桃市中医院肾病科中医药专科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公布湖北省县级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单位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专科/病仙桃市中医院血液病科中医药专科仙桃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4.1.2床位统计我院开放床位427张,肝病科开放床位44张,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0.3 %。(见表1:全院科室床位分布表) 表1:全院科室床位分布表科室床位数科室床位数外科44脊柱科(新开)44内科(心病科、脑病科)44骨伤科88肾病科64ICU6肝病科44急诊留观2血液科44口腔科3妇产科44床位合计医院床位数为427张4.1.3设备情况为了优化病人就医环境与条件,根据专科发展规划及建设计划,近年来购置中医诊疗设备。(设备配置情况请见表2:肝病科设备登记表。)表2:肝病科设备登记表肝病科固定资产监护仪 330001良好多功能空气消毒机126001良好不锈钢担架车18701良好电脑中药熏洗多功能治疗机150001良好超短波电疗机59861良好输液泵55001良好血糖仪 9791良好雾化吸入器8501良好离子透入机32001良好监护仪 350001良好杀菌机 63201良好塑钢急救药车66961良好高级塑料清洗车2097.462良好观片灯14262良好多参数监护仪140001良好中医诊疗设备情况医院重视中医诊疗设备的购置及应用,根据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配置了针具、灸疗设备、罐疗设备、中医光疗、等适合科室需要的中医诊疗设备(见表3:肝病科大型中医诊疗设备统计)。 表3:肝病科中医诊疗设备统计名称配置情况针灸针配备温热电针治疗仪配备臭氧治疗仪配备电脑中药熏洗多功能治疗机配备熏蒸治疗仪配备 4.1.4人员情况肝病科具有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人才梯队合理,共有执业医师7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员数5人,占%,学术带头人张九香主任中医师为湖北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学科负责人代三红副主任中医师为湖北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见附件4:肝病科执业医师情况一览表)4.1.6中医治疗率重点专科中医治疗率检查指标年 份/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肾病科98.398.899.2血液病科97.697.999.1骨伤科98.49999.4肝病科98.798.999.2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科室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中医治疗率%2010年2011年2012年肾病科中医病名:慢性肾衰 西医病名:慢性肾功能衰竭99.299.199.4中医病名:肾水 西医病名:肾病综合征90.189.591.2中医病名:淋证 西医病名:尿路感染99.298.899血液病科中医病名:紫癜病 西医病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8.697.999.1中医病名:慢性髓劳病 西医病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97.295.898.4中医病名: 血癌 西医病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93.695.294.9骨伤科中医病名: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西医病名:单纯性胸腰椎骨折93.195.695.7中医病名:跟骨骨折 西医病名:跟骨骨折92.895.495.2中医病名:锁骨骨折 西医病名:锁骨骨折 94.597.694.8肝病科中医病名:胁痛 西医病名:急慢性肝炎93.291.192.5中医病名:鼓胀 西医病名:肝硬化腹水 92.692.893.4中医病名:黄疸 西医病名:黄疸性肝炎 94.591.992.14.1.7科研成果在临床中应用肝病科开展了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工作,2近年来,肝病科承担科研课题多项,获得省市科研成果2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肝病科科研成果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总结肝病科在临床工作中,紧紧依靠科研促进学科的建设,依靠科研的发展促进中医优势病种水平的提高,把临床上难点问题通过积极的科研解决,并充分体现在每个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肝病科研究重点明确突出,研究方向稳定并不断深入。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以临床需求为研究方向,以解决临床难点为重点,兼收并蓄所有医学领域内优势为我所用。研究方向和重点分为:1.不断完善重点病种诊疗方案 继续在目前确定的重点病种:胁痛、黄疸、鼓胀的诊疗方案上,不断改进提高,进一步验证完善。2.不断改进自制药品,完善治疗技术。 2006年-2011年,肝病科承担课题7项,获得省市科研成果6项。肝病科2006 -2011年承担课题统计表课题名称课题来源起止年限完成情况复方退黄合剂治疗黄疸的临床研究湖北省科技厅2009-2010完成复方降酶合剂治疗病毒性乙肝的临床研究仙桃市科技局2009-2010完成肝病科2009 -2011年获奖课题统计表成果名称授予单位与时间奖励名称、等级复方退黄合剂治疗黄疸的临床研究湖北省科技厅2006年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 复方退黄合剂科研成果在临床的应用、转化、指导复方退黄合剂是仙桃市中医院肝病科的协定处方,临床运用近二十年,经两年的临床系统观察与动物实验,复方退黄合剂治疗黄疸的临床研究课题于2006年8月26日,通过湖北省卫生厅鉴定,认为该课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研究成果已达国内领先水平,2006年11月,获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复方退黄合剂获药监局批准文号后,在我院批量生产,适用于阳黄湿热型(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症,服用方便,经济实用,深受广大患者好评。4.1.8仙桃市中医院重点专科门诊量、出院人数中医院重点专科门诊量检查指标 年 份/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肾病科7240 8100 9120 血液病科6843 7240 7514 骨伤科14820 15000 15123 肝病科53605834 6464 中医院重点专科出院人数检查指标 年 份/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肾病科501 634 710 血液病科721 740 839 骨伤科1434 1472 1580 肝病科339456 627 肝病科门诊量2010、2011、2012年分别为: 5360、5834、6464人次,2011年较2010年增长5%;2012年较2011年增长5.1%;出院病人2010、2011、2012年分别为: 339、456、627人,2011年较2010年增长5%;2012年较2011年增长6.9%。图表1:肝病科2010-2012年门诊量情况图表2:肝病科2010-2012年出院病人情况4.2.1建设发展规划肝病科发展规划肝病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周期内,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等文件精神,结合肝病科实际情况,制定本发展规划。一、 建设思路以临床医疗为主体,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核心,以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优化临床诊疗方案,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及科研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打造肝病科的中医特色品牌、服务品牌。二、建设目标及内容在科室规模、设施设备、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争取扶持力度,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特色,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重点进行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特色疗法、中药系列自制剂研发等临床研究,深入探讨胁痛、黄疸、鼓胀等重点病种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理论,以提高中医药治疗骨伤病的临床疗效。1、进一步扩大专科规模,专科医疗设施设备先进齐全。优化就医环境,按计划增加病房及床位数,购置专科所需诊疗设备,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优先购置中医诊疗设备。2、拓宽经费投资渠道,在专科规模、设施设备、人才培养、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增加经费投入,并专款专用,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3、专科人才梯队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外出参加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每年派出1-2名医师到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以及时掌握国内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到人才梯队合理,学科带头人有专攻,带领的小组有特色,实现专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注重内涵建设,不断优化重点病种的诊疗方案,按照国家重点专科肝病协作组要求,制定并优化胁痛、黄疸、鼓胀三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诊疗方案注重中医临床思维的体现及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5、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在建设周期内有显著提高,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定期对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6、提高并完善中医系列自制剂,进一步优化组方,改革剂型,深入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探讨其作用机理及应用规律。7、强化各病种的诊疗流程,尤其是3个优势病种的诊治流程,并确实落实到位,加强病员随访,强化管床医师的随访意识和力度,并定期监督检查,将随访结果一并列入综合目标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责任到人。8、注重创新能力建设,争取在中医药理论、技术、药物及设备、器械等方面有所创新;加强中医辩证论治规律的研究,积极应用非药物疗法,加强中医药建设。9、专科技术优势明显,占领学科制高点。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围绕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开展科研工作。争取在省级以上科研立项1项以上,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 10、在建设周期内,门诊量及出院人数逐年增加,达到国内中医药同专业先进水平;增加优势病种收治人数,提高中医治疗率,注重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的研究与开展,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常规,并不断完善,在病房中逐步开展中医辨证施治下的健康教育模式。11、注重肝病科中医药文化建设,设立文化宣传栏,体现肝病科中医药文化特色,并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普及工作。 三、预期进展 1、建立依据充分、疗效领先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评价方法,探讨中医治疗肝病的规律,发展中医学术理论。 2、取得一批具备国内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3、研制6种特色突出,疗效显著、服用方便的肝病系列自制剂。4、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中医临床专业人才,提高诊疗水平。 四、关键性指标1. 引进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2名,加强肝病科技术实力。2. 每月举办一次肝病治疗的中医讲座,由肝病科主任及有经验的老中医主讲,营造一种良好的中医氛围。3. 每年送派一名住院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4. 进一步制定肝病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及优势方案。5. 在系统观察“复方退黄合剂”“复方降酶合剂”“益肝丸”等经典自制产品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对“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等疾病治疗的合理方药。6. 通过向院领导申请引进必要的检测设备及治疗设备。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 五、保障措施1、争取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专科建设,经费由医院统一管理,重点专科管理办公室与财务科分别设立专帐、专人负责,每年通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2、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优先加强肝病科软硬件建设,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协作、技术推广、科学研究、外出参观学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如实行学科带头人首席制、聘任制、负责制,对其重点扶持培养;在重点专科的科研立项、申报科技进步奖、论文发表及引进开展新技术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帮助;在职称评聘方面,国家级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及相关人员优先评聘。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激发调动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 3、加强与宣传媒体联系,大力宣传肝病科建设成果,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使重点专科品牌深入人心。4、重点专科领导小组及重点专科管理办公室加强对专科建设工作的督导、考核,督促检查其建设计划的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每年进行全面综合考评,根据考核结果落实奖惩,以保证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5、虚心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其他卫生主管部门对专科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提高,使专科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肝病科 2009年2月4.2.2肝病科工作计划 2010年肝病科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湖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建设中医院特色专科的要求,推动我院肝病专科的持续发展,满足广大人名群众的诊治需求,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耕作计划。 一、规划背景: 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亿乙肝患者。各类肝病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尽管由于计划免疫的加强,全国乙肝患者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乙肝患者,因病致死,因病返贫,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如何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存质量,是我们医务人员当前的重要任务。在西医治疗肝病优势不太明显的前提下,中医治疗肝病尤为重要。寻求最佳的理法方药迫在眉睫。中西结合治疗肝病,将是肝病治疗的最佳途径。 二、专科现状 仙桃市中医院肝病科,现有主任医师二名,副主任医师三名,湖北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一名,是一所专门治疗各种肝脏疾病的特色专科。该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先已不断完善,拥有先进的检验设备和各种不同类型肝病的技术和药物。中西结合治疗肝病,得到了显著疗效,缩短了治疗的疗程。该科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复方退黄剂”、“复方降酶合剂”、“益肝丸”等治疗肝病的系列产品。其中,“复方退黄合剂”治疗黄疸的临床观察,于2006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具体计划 1.通过强化管理,完善专科的各种设备及规章制度。 2.在原有专科建设基础上,本专科以黄疸、胁痛、臌胀为重点病种。 3.提高肝病的诊断水平。运用我院现有设备,明确肝病的诊断,以期对疾病的转归,作一个准确的判断。 4.加强人才的培养步伐。通过院内,科内培训,参加学习班,研讨会,院外进修,自修学习等形式,缩短成熟技术力量的培养周期,使年轻医生尽快掌握本专科的相关诊疗技术。 5.对“复方退黄合剂”、“复方降酶合剂”“益肝丸”等自制新产品的疗效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拿出科学的依据。 6.由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对乙肝病人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疗效,针对它停药难,易反跳等特点,如何使患者获得持久免疫,要发挥中院优势。通过健脾补肾,清热解毒,提高病人免疫力。 7.继续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在临床方面肝病科始终坚持以中医为主,突出中医特色,在理论和实践中注重继承、发展、创新,把不断提高对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肝纤维化的中医药临床疗效作为发展方向。针对病毒清除、肝纤维化控制及肝硬化治疗中的热点、难点,在中医“治未病”、“整体观念”、“脏腑学说”、“辩证论治”理论指导,努力寻求、探讨中医药“影响、干预,阻止、延缓”肝脏疾病进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中医“正邪交争”理论和肝脏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认为“毒邪伤正”、“正虚血瘀”、“正气亏虚”是肝脏病的主要中医病机;“扶正解毒”、“扶正化瘀”、“扶正补虚”是肝脏病的主要中医治则。具体治疗中强调“调和脏腑”、条畅气血,以人为本,以平为期”.科内自制的复方退黄合剂、降酶合剂等2种制剂,具有稳定的临床疗效,逐步显示出中医药在现代肝病中的治疗作用和应用价值。科室将近一步发挥这两个制剂治疗肝病的特色优势。同时积极开展中药灌肠治疗治疗黄疸、肝昏迷的特色治疗措施。 仙桃市中医院肝病科 2010年1月 肝病科2011工作计划一、 工作目标通过加强管理调动全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优势,提高我院中医肝病科治疗水平。为了广大肝病患者提高质量服务。二、 具体工作指标(一) 工作效率指标1. 全年肝病门诊挂号人员5800人2. 全年实际占床9000(二)医疗质量与教学科研指标1.住院病例甲级95%2.门诊病例合格率95%3.处方合格率95%4.中医参与率95%5.成分输血100%6.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7.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8.院内感染漏报率10%9.传染病漏报率为010.中、西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0%11.临床护理诊断符合率90%12.科研:引进高科技、新项目1项13.省级以上学术杂志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篇14.完成实习进修生带教工作,批改实习医生住院病例、门诊试诊学优良率90%15.院内业务活动率70%(三)行为质量指标1.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达到要求,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门诊病人服务投诉率万分之一点六2.行为质量符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三、日常管理计划1.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督促并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2.加强科内质量控制工作 明确质控措施并认真执行。3.试行科内分配制度改革 将个人承担的业务学习,科室管理及科研,教学工作与个人收入相持均,以调动全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进行专科护理技术的培训 研究中医肝病专科护理技术规范。5.开展市场、拓展工作 进行社区及周边县、市、市场开拓。在市级媒体通过科普形式开放宣传,开拓市场。6.加强科内业务学习及三基训练 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一次,以不断提高科内人员业务水平。7.完善学科会诊制度 争取为每一个肝病患者制定最佳综合治疗方案。四、新技术。新项目引进计划开放市场调研工作,引进低频肝病治疗仪技术五、业务开展计划1.开发1种中医院内制剂,并积极使用,把现在的退黄、降酶合剂进一步优化研究。2.强化中医药的特色,提高中药临床使用率3.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扩展业务发展规模。4.加强中医肝病科门诊工作。六、人才引进培养计划1.选送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培养技术人才。2.争取引进1名硕士研究生。七、继续教育做好院、科内继续教育工作,每月进行科内业务学习一次。八、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继续做好一下几个方面:1.开展专科特色治疗:如针刺穴位,中药灌肠,中药熏洗2.总结前期工作,优化方案,开展中医治疗方面的研究。3.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名家医案等。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4.鼓励科室成员参加中医方案知识竞赛,中医三级考试。 仙桃市中医院肝病科 2011年1月2012年度肝病科工作计划汇报提要l 2012年工作回顾l 人员引进,业务培训,梯队建设l 实验室建设,开展新业务l 临床工作l 建立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基地 l 完成有关科研课题2012年回顾l 2012年,肝病科围绕着建设中医名科的发展目标,全体医护人员精诚协作,奋力拼搏,完成了各项医疗任务指标。全年门诊6573人次,较去年增长5.80%,出院人数302人,较去年增长59.65%,床位使用率94.31%,较去年减少-7.00%,(病区扩大床位数增加)。医疗收入400万,科研经费10余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保持成绩,再接再厉,现将2013年度的工作安排做如下汇报。人员引进,业务培训,梯队建设l 1、人员引进:计划引进本科生2名,或本专业或消化专业硕士生1名l 2、业务培训:与省内传染专业优势科室建立业务联系,定期聘请他们的专家教授来科室查房、讲课提高西医基础知识水平;对科室的实验室工作进行指导,协助开展更多的检验项目提高非药品的收入水平。l 3、梯队建设:根据院技术促进计划与协和医院,省中医院结成技术帮助对子的,帮助我科建设肝病优势专科、每年派送我科进修人员1-2名赴该院学习进修。实验室建设,开展新业务(一)、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术活检及病理诊断:l 1、设备:超声诊断仪配3.54.0 MHz频率的扇形和微凸型探头对肝脏引导穿刺效果佳。负压切割抽吸活检针用16G或18G,针长17-22cm,辅助设备,510ml注射器数支,消毒用品、超声引导用穿刺包、局麻药品等。l 2、准备情况:需购置B超诊断仪,肝穿活检枪活检针;合计人民币45万元。实验室建设,开展新业务(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Fibroscanl 1、Fibroscan技术原理及方法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ography,TE)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建立l 在超声基础上的诊断技术,利用肝脏纤维化与肝脏弹性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切变弹性探测仪进行瞬时测定的系统,由法国Echosens公司制成测定肝组织弹性的专用仪器商品称为Fibroscan。l 2、Fibroscan的优势:检查无不适,安全方便,操作简便,无创、快速、可重复、客观定量评价肝纤维化,预期能够准确预测显著纤维化(METAVIR分期F2)和肝硬化的发生。目前,国内已经有多个研究单位在开展Fibroscan技术床验证研究,能够较好的判断出处于F2F4期的肝病患者,使处于该部分患者的40%80%的患者避免肝活检。实验室建设,开展新业务(三)、建立人工肝治疗室: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它利用血液净化技术对重症肝病患者的血浆进行交换或处理,清除内毒素、胆红素等有毒物质,同时补充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凝血机制。临床工作建设简易ICU病房 肝病科收住的患者中肝病终末期的较多,常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肝昏迷等危重情况,根据我院的实际需要建立简易的ICU病房,以利于抢救工作,需要购置无创呼吸机,双下肢压力泵,拍背机,静脉注射泵,气垫床,升温毯等基本设备。建立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基地l 名老中医一直是我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他们的优势,可提高科室的知名度。十二五期间科室承担了国家和省中医管理局的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突出科室的学术地位,加快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把经验传承工作的优势发挥出来,建立基地提供样板工程。医院已经安排了工作室专用房屋,需要装修便于开展工作。完成有关科研课题积极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争取早日成为省级重点专科 仙桃市中医院肝病科 2012年1月4.2.3肝病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具体措施及实施肝病科科发挥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为了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科室中医建设与管理,我们从以下几点抓起:一、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管理首先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理论学习。采取了如下措施:制定并实施了科室学习中医计划、中医讲堂、西学中以及外请上级医院中医主任查房等措施保证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保持科室中医医师比例逐年递增,建立了中医学术带头人制度,确定科室代三红副主任医师为重点专科负责人,负责指导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中医发展方向。学习中医药文化特色,牢固树立将中医传承并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科室在内部装饰等环境形象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科室根据重点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定期优化整理,同时制定重点病种的协定处方,已实施于日常工作中。二、注重中草药的使用为了提高中草药的使用,科室制定了奖惩措施门诊草药处方指标必须完成30%以上,如每降1%点,处罚相关人员100元,降5%以下,处罚相关人员500元,并扣除当月奖金20%,连续三个月不完成指标者,调离门诊岗位,完成指标者给予科内奖励。全科中药、中成药使用率达65%以上。三、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为了体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体现中医治疗的优势,科内门诊已经开展针灸、疼痛治疗、康复治疗等项目,应用比例在20%以上;病房设置了综合理疗区,开展了针灸、一对一徒手运动功能、言语治疗、吞咽功能、电热针灸、脑循环、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训练阶梯等项目,并新增了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蜡疗仪、智能疼痛治疗仪、智能超短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等,应用比例在70%以上。对于积极挖掘、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相关人员,给予科内奖励。四、努力提高科研创新在科室制定协定处方的前提下,注意原始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争取为取得“院内制剂”及申请中医科研项目做好基础工作。科内争取每年发表中医相关学术论文3篇以上。4.2.4优势病种2011年收治情况统计肝病科确定了3个中医药特色明显的优势病种,为胁痛、黄疸、鼓胀,分别占收治病种的第1、2、3位。(见表5:2012年肝病科住院情况统计表)表5:2012年肝病科住院情况统计表项 目具体统计情况年出院人数500优势病种一:胁痛190优势病种二:黄疸217优势病种三:鼓胀124优势病种胁痛疗效评估一、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胁痛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协作组制定的主要考察指标包括:胁痛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疗效标准1治愈:胁痛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2好转:胁痛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好转。3未愈:胁痛不减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二、治疗方法评估:协作组确定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包括外治和中医辩证施治,分为中医内外治疗方法两种。 三、综合疗效分析1、在主要症状疼痛的缓解率上,早期疼痛95%消失;2、消化道症状改善,缓解率98%3、肝功能改善96%优势病种黄疸疗效评估1、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黄疸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协作组制定的主要考察指标包括:黄疸消失、消化道等其它症状消失、肝功能改善。疗效标准1、治愈:黄疸消退,其它症状消失,相关实验室指标正常。2、好转:黄疸及其它症状减轻,相关实验室指标正常。3、未愈:黄疸不退或加深,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二、治疗方法评估:协作组确定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包括外治和中医辩证施治,分为中医内外治疗方法两种。 三、综合疗效分析1、在主要症状黄疸的缓解率上,85%消失;2、消化道症状改善,缓解率98%3、肝功能改善93%优势病种鼓胀疗效评估1、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鼓胀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协作组制定的主要考察指标包括:腹胀症状改善,腹围改善,消化道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诊疗标准1、治愈:腹水消失及全身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正常。2、好转:腹水减少,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恶化。 二、治疗方法评估:协作组确定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包括外治和中医辩证施治,分为中医内外治疗方法两种。 三、综合疗效分析1、在主要症状腹胀的缓解率上,早期90%消失;2、消化道症状改善,缓解率91%3、肝功能改善92%4.2.5研究课题注重解决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肝病科针对胁痛病、黄疸病、鼓胀病三个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开展科研工作,已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 科研课题解决胁痛病中医治疗难点总结 中医治疗胁痛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受到医务人员和广大的患者的欢迎,但胁痛有极少病人无论是使用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都存在难点:主要问题:1.胁痛患者,无论西医及中医治疗都存在难点。特别容易复发,此为治疗中的难点之一。2.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能否持续。胁痛患者胁痛持续不减,不能持续使用中药口服,患者长期依从性可能较差。3.胁痛的证型存在相互间杂情况,部分西医临床专业医生临床辨证存在一定困难。4.胁痛患者肝功异常明显,多存在转氨酶升高情况,中药治疗胁痛以疏肝理气为主,但既往经验表明部分患者应用中药后存在转氨酶难以恢复。科研课题解决黄疸病中医治疗难点总结中医治疗黄疸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受到医务人员和广大的患者的欢迎,但黄疸是一个棘手的疾病,无论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都存在不少难点:主要问题:1.重症肝炎黄疸持续上升,无论西医及中医治疗都存在难点。此为治疗中的难点之一。2.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能否持续。鼓胀患者黄疸持续不退,不能持续使用中药口服,患者长期依从性可能较差。3.黄疸的证型存在相互间杂情况,部分西医临床专业医生临床辨证存在一定困难。4.黄疸患者肝功异常明显,多存在转氨酶升高情况,中药治疗黄疸以利胆退黄为主,但既往经验表明部分患者应用中药后存在转氨酶难以恢复,应用中药时需防止对肝功的进一步损害。科研课题解决鼓胀病中医治疗难点总结中医治疗肝硬化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受到医务人员和广大的患者的欢迎,但肝硬化是一个棘手的疾病,无论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都存在不少难点:主要问题:1.患者并发症的处理,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患者长期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饮食不慎就可以引起出血。中医应注意治疗中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此为治疗中的难点之一。2.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能否持续。鼓胀患者腹胀明显,不少患者伴有不欲饮食的症状,持续中药口服,患者长期依从性可能较差。3.鼓胀的证型存在相互间杂情况,部分西医临床专业医生临床辨证存在一定困难。4.鼓胀患者肝功异常明显,多存在黄染情况,中药治疗黄染以利胆退黄为主,但既往经验表明部分患者应用中药后存在肝功异常家伙总情况,应用中药时需防止对肝功的进一步损害。 4.3.1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肝病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为基础,结合本科室中医诊疗特色,研究制定了本专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肝病科三个诊疗方案为:胁痛病、黄疸病、鼓胀病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见附件1、2、3) 4.3.4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2010年胁痛(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一诊断:(1)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997)胁痛是因肝气郁结所致的以一侧或两侧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学中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肝癌,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以及肋间神经痛等疾病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病辨证(2) 西医诊断:参照2010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符合下列标准的可诊断为本病:HBsAg(+),ALT80u/L,TBiL34.2umol/L.(3) 证候诊断:1肝气郁结症状:两侧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背,且情志刺激则痛剧,胸闷,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伴伴有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2.瘀血阻络症状: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更甚,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3湿热蕴结或肝胆湿热症状: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伴有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或滑。4肝阴不足症状: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芝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二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气郁结治法:疏肝理气。例方: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郁金。2瘀血阻络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例方: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丹参3湿热蕴结或肝胆湿热治法:清肝利胆,理气通络。例方:龙胆泻肝汤柴胡,黄芩,桅子,泽泻,车前子,龙胆草4肝阴不足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例方:一贯煎生地,枸杞,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甘草,川楝子。(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肝胆湿热者可选用苦黄注射液,瘀热互结者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 其它中医特色疗法:针灸疗法可取肝俞,内关,胆俞,期门,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到穴位治疗。(四)护理调摄:1.清淡饮食,宜新鲜蔬菜,忌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2.避免剧烈体力劳动。3.心理护理教育。三疗效评价1.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2. 肝功能疗效评价临床控制:ALT 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无反跳。显效:ALT 降低80%有效:ALT 降低50%无效:ALT 无变化。 2010年度,我科共收治 黄疸病人190例,男性18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者16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10天。现就胁痛(慢乙肝)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治疗情况:经上述治疗后,176例显效,11例有效,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8%。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治疗难点及改进措施。1. 要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胁痛病人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证,常伴有乏力、纳差。其病初期以标实为主(湿热),后期肝木乘脾土,累及脾胃,最后入肾。因此在治疗的初期,在清热利湿退黄的同时,要注意护理脾胃。临床辨证分析首先辨阴阳,分虚实. 2.注意综合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黄疸(慢乙肝)病人在住院期间,经我科中西结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但仍有一部分病人黄疸急聚上升而发展为重症肝炎,从而危及生命.因此尤显示出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对于退黄的治疗,除中药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外,我科用生大黄液保留灌肠,改善了病人症状,提高了病人生存率.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仍有以下几点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1) 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2) 注意饮食调理,宜清淡易消化的饮食.(3) 密切观察病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风热是肝病病人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2010年黄疸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分析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包括西医的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肝炎胆管炎等原因引起的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ummol/L(肝硬化失代偿期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升高不在此列)即可归纳为“黄疸”范畴 一.黄疸慢性黄疸型肝炎诊疗方案年度评估分析及优化措施。 2010年度,我科共收治 黄疸病人256例,其中乙型肝炎246例,戊肝5例,甲肝6例,丙肝4例,男性200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者16岁。病程最长40年,最短4天。现就黄疸(慢乙肝)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治疗情况:经上述治疗后,176例显效,65例有效,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93%。 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治疗难点及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