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项羽本纪(节选).doc_第1页
13、项羽本纪(节选).doc_第2页
13、项羽本纪(节选).doc_第3页
13、项羽本纪(节选).doc_第4页
13、项羽本纪(节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1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 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 3 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课时:2课时 “传记”教学中“选修”与“必修”的不同: 1 必修课堂教学中有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概括、归纳的环节,选修教学则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课前预习,课堂检查。 2 必修重点是通过阅读文本认识传主,选修则要求在此之上进一步思考,对传主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人生、对于历史的认识。 3 必修中是认识、了解传记这种文体,选修中则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写,怎样写更好,由此联系到其它文学形式。 教学过程: 导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一、作者、史记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有五部分组成: 本纪(12) 世家(30) 列传(70) 书(8) 表 (10)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 1、 从课文节选的几个部分和编者所加的几个标题看,太史公的项羽本纪是怎样给项王作传的? 记载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记的是整个历程的几个阶段? 一、课前预习:标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借助字典完成对文本的字面理解; 查阅资料,了解项羽的生平。(可以三四个人合作完成) 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 二、解读文本,认识人物 分部分阅读文章,注意挖掘细节,分析、概括各部分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小组讨论。 (一) 少怀壮志 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 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 (二) 叱咤风云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三) 垓下悲歌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四) 总结 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而这复杂的性格就流露在人的一言一行中。传记的写作要求作者首先要深入传主的生活,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走进传主的精神世界,在动笔前必须对传主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司马迁穷尽其一生的精力来写作史记,在资料的准备上做足了工夫。只有这样,在动笔写作时,才能恰当地将传主真实而全面地呈现出来。虽时隔千年,但西楚霸王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通过司马迁的文字仍鲜活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 根据早读印象,复述本部分,要求: 1.大方自然,不怯场 2.表述清晰流畅 3.不单纯是翻译,用自己的语言 4.绘声绘色,不是平铺直叙 三、关于传记的真实性 关于项羽的垓下歌,有人提出项羽及其左右之人都已在突围中战死,即使项羽当时确曾做诗,但也无法流传下来。所以垓下歌应是后人所做。中国的中国的史传文学传统,强调历史的真实性,司马迁也非常重视这一点。那他为何要将垓下歌写入传记中? (传记的真实性应是本质的真实,历史的真实。由于作者无法亲历传主的人生,所以很多细节是无法证实的。但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细节是必需的。这就要求作者从传主的性格,实际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出发,进行合理的虚构。) 举例:三国演义小说原著中,诸葛亮在空城计成功之后是大笑,而在电视剧中,诸葛亮则是一声长叹。这一细节肯定是无法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考证,但我们却可以从当时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考证讨论其设计的合理性。) 四、评价人物 (一) 你如何看待项羽?(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练习一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分小组讨论) (二) 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练习二进行) 五、(提前安排学生观看西楚霸王)你认为影片在情节设置上有没有特别精彩的或值得商榷的?演员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有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神,够不够到位? 六、作业:阅读史记高祖本纪,谈谈对刘邦的认识。 教案2第一课时 第一阶段“少怀壮志”,从它概括的内容和与下面几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上看,我似乎觉得有点不太当,如果让你另换个小标题,该怎样换好? 会稽起兵 (会稽崛起) 勇杀太守 既可以与第二部分自然衔接。也概括了“少怀壮志”的内容,且形成因果关系。 3、有没有人能觉察出编者为何这么概括的意图和作用? 更体现作者精心选材、构思的高超手法:善于从众多纷乱的历史事件中,选取最能体现项羽个性的材料,来反映英雄的本色。 三、课文内容分析与理解 (一)第一部分: “少怀壮志” 1、这部分 作者选取哪些材料以表现、突出项羽少时胸怀大志? 少时学书、学剑、学兵法的态度 见到秦始皇时的言论 写叔侄俩响应陈涉起义、杀太守的经过 2、思考与讨论:写经过是否有点节外生枝? 是怀壮志的必然结果,与第二部分紧密相接 文言知识: 1、在阅读中如何把握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特殊用法、具体意义等? 会稽守通谓梁曰 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桓楚亡人,莫知其处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 后则为人所制 2、难句的翻译: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梁以此奇籍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第一节重点词句: 1.一人敌:抵抗一个人。敌,抵抗,抵挡。有成语“寡不敌众” 2.奇:以为奇,意动用法 3.惮:畏惧,害怕 4.谕以所为起大事:“以所谓起大事谕(之)”,谕,告诉,使人知道 5.举:发动 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 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 “又不肯竟学” 少怀壮志( 学万人敌 彼可取而代也 起事) 第二节 二)第一部分: 叱咤风云 1、文段中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项王的叱咤风云? (1)威震楼烦 射伤汉王 (2)勇收失地 (3)威退汉军 2、讨论:史迁的传记之所以为世人称道,就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用什么艺术手法刻画了项王的英雄形象? 鲜明的对比 (对比衬托) 1) 楼烦 项王 辄射杀之 瞋目叱之 目不敢视,手不敢发 2)韩信节节进逼 楚军损兵折将比衬项王勇收失地所向披靡 乃使龙且往击之 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 项王闻龙且军破 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复从将军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 项王然其言 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3)用楚将节节战败比衬项王使汉军闻风丧胆 皆自刭汜水上 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3、这种手法在第三部分“垓下悲歌”里能得到体现吗?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后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4、拓深探讨: 史公写人写事之高超,我们在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中已经叹服,无须再看后面故事的发展,从中你已经看得出今后谁胜谁败,谁得江山了。同样道理,“叱咤风云”一节,也写的耐人寻味,独具匠心。请你谈谈。 在“叱咤风云”的背后已经隐含着重重危机、节节败退的迹象: 在“叱咤风云”的背后已经隐含着重重危机、节节败退的迹象: 1、后两件事 2、田父指路 第三部分: 垓下悲歌 1、根据文中的内容,你怎样理解“悲歌”?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项王的个人英雄主义本色。(慷慨悲壮) 1)慷慨悲歌 壮烈快战 悲壮自刎 2)几次“天之亡我” 2、自学这部分,解疑问疑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若非吾故人乎? 重点词句: 1.丁壮苦军旅:即“丁壮苦(于)军旅,“于”表被动 2.徒以吾两人身:徒,只,仅仅;以,因为 3.下梁地:下,攻下,攻克 4.下梁王:下,屈尊,降低身份,可引申为“归顺” 叱咤风云 (挑战汉王 下外黄 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垓下悲歌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 重点词句: 1.驰走:驰,使劲赶马 2.自度:揣测、揣度 3.所当者:当,挡住、抵挡 4.地方:土地方圆 5.引兵而东:东,向东进发,名作动 东渡乌江:东,向东,名作状 6.独不愧于心乎:独,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垓下悲歌(慷慨悲歌 突围 欲渡乌江 自刎) 根据以下片段,分析项羽性格: 1.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惧观,籍曰:“彼可去而代之也。”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叹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直率粗犷 刘邦:胸有城府 2.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项羽:凶狠暴戾 3.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惧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惧壮面受命怀王,约为史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急噪 刘邦:老奸巨滑 4.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身陷绝境,仍不悔悟,未能正确认识自身错误 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 第13课 项羽本纪 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时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将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世代为楚将,受封于项邑,所以姓项氏。 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学成。放弃了学字,改学击剑等武艺,又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字只不过用来记记姓名而已。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要学成千上万人方能抵挡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粗略地知道了兵法大意,但又不肯完成学业。 秦始皇帝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籍一同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的地位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许胡说八道,(否则)就要灭族啦!”项梁因此觉得项籍不同于一般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鼎,才能和勇气超出常人,即使是吴地中部的子弟,都已经畏惧项籍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这一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一带(长江以西一带)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灭亡秦朝的时候。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我想发兵,让你和桓楚共同带率领。”当时桓楚逃亡在荒野沼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是个逃亡的人,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只有项籍知道,”项梁走出来,告诫项籍持剑在外面等候。项梁又走进去,与郡守一块儿坐着。项梁说:“请允许我叫项籍进来,让他接受命令召回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招呼项籍进来。不一会儿,项梁使眼色给项籍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砍掉了郡守的脑袋。项梁拿着郡守的脑袋,身上系着郡守的官印。郡守的属吏、侍从、护卫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杀死了几十上百人。项梁就召集昔日所熟悉的有勇气有才干的郡吏,把要做起兵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于是发动吴郡军队起义,派人收取本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于是项梁安担任了会稽郡守,项籍做了副将,带兵巡行收取地方。 叱咤风云 楚、汉两军相持很久未能决出胜负,前方的壮丁苦于行军作战,后方的老弱兵士疲于转运军需物资。项王对汉王说:“几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缘故,我愿意想你挑战,一决雌雄,不要使天下百姓徒然痛苦。”汉王笑着拒绝说:“我宁愿斗智,不同你斗力。”项王派出部下的壮丁向汉军挑战。汉军中有个善长骑马射箭的楼烦人,每当楚军套站到第三次,楼烦都把壮士射死了。项王大怒,就亲自披着铠甲拿着长戟出来挑战。楼烦又想要射他,项王瞪眼怒视,大声叱斥,楼烦人(被吓得)眼不敢正面看项王,双手发抖不敢拉弓发箭,逃跑回营垒,不敢再出来。汉王派人暗中打听,才知道挑战的人 原来是项王。汉王大为震惊。于是项王靠近汉王军营,和他隔着广武涧对话。汉王责备项王,项王非常气愤,想与汉王打一仗。汉王不答应。项王埋伏在暗处的用机关发射的强弩射中了汉王。汉王受了伤,逃跑到成皋。 项王听说淮阴侯已经攻下河北,打垮了齐、赵军队,将要想进攻楚军,就派龙且前往迎击。淮阴侯与龙且交战,骑兵将领灌婴也出击龙且,大破楚军,杀死了龙且。韩信于是自立为齐王。项王听说龙且的军队被打败了,大为恐慌,就派遣盱台人武涉去游说淮阴侯。淮阴侯不肯听从。这时,彭越又起来反楚,攻下梁地,断绝楚军的粮道。项王就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人说:“谨慎地防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不要让他们东进就行了。我十五天内一定杀掉彭越,平定梁地,再与将军会合。”于是项王率军向东进发,行军进击陈留、外黄。 外黄一时没有攻下。过了几天,外黄已投降。项王很生气,下令年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城东去,想活埋他们。外黄令门客的儿子才十三岁,前去劝告项王说:“彭越恃强劫掠外黄,外黄百姓很害怕,所以姑且投降,以等待大王。大王到了,又要活埋他们,难道百姓还有归顺之心吗?从这儿往东,梁地十多个城邑都很恐慌,没有谁肯归顺了。”项王认为他的话是对的,就赦免了外黄应当坑杀的那些人。从外黄往向东直至睢阳,听到这个消息,都争先恐后地向项王投降。 汉军果然屡次向楚军挑战,楚军不出来应战。汉军派人侮辱楚军,连续五六天,大司马发怒,派兵渡过汜水去交战。(迎击汉军。)士卒刚渡过一半,汉军出击,大败楚军,缴获了楚国全部财物。大司马曹咎、长史欣都自刎在汜水河上。大司马曹咎原来是蕲县的狱掾,长史司马欣原来是栎阳的狱吏,两人曾对项梁有过恩德,因此项王信任他们。当时,项王在睢阳,听说海春侯的军队失败了,就率军返回。汉军正在荥阳东面围攻钟离眛,项王一到,汉军畏惧楚军,尽向险阻之处退走。 垓下悲歌 项王的军队筑垒于垓下,兵力很少,粮草将尽,汉军和各路诸侯军队把它重重包围起来。夜间,项王听到汉军的四面都唱起了楚地的民歌,就大吃一惊,说:“汉军都已经占领了楚地吗?这里为什么这么多楚人呢?”于是项王就连夜起来,在营帐中饮酒。有一个名字叫“虞”的美人,经常受到宠幸,随从在军中;还有一匹名叫“骓”的骏马,项王经常骑着它。于是项王悲凉地唱起歌,情绪愤激高昂,他自己作诗唱道:“我的力量能拔起大山啊勇气压倒世人,时势不顺利啊骓马不能向前奔驰。骓马不能向前奔驰哦我无可奈何!虞啊虞啊我对你怎么办!”一连唱了好几遍,美人虞跟着和唱。项王泪流满面,左右侍从也都小声哭泣,没有人能抬头仰视。 于是项王上马跨坐在马鞍上,部下骑马跟随的有八百多人,趁着夜色突破包围而出,急驰而去。到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这件事,就派骑兵将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赶他们。 项王渡过淮水,能够跟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项王到阴陵,迷失了道路,询问一个老农,老农骗他说“往左走”。项王往左走去,结果陷入了沼泽之中。因此,汉军追上了项王。 项王就又带兵向东,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追赶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脱身了,便对他的骑兵说:“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打过七十多次仗,那些胆敢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打败,那些我所攻击的人都向我屈服,我从来未曾打过败仗,于是称霸天下;然而现在我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不会打仗的过错。今天本来一定会死,我愿意为各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三次取胜,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是上天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 在这时,项王就把他的骑兵分为四队,面向四方。汉军把项王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斩那汉军一个将领。”项王命令四队骑兵从四面疾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会合。 这时候项王大声呼喊着,飞奔直下,汉军都望风披靡,项王就斩了一员汉将。这时,赤泉侯做骑兵将领,追赶项王,项王怒目大吼,赤泉侯人马俱惊,倒退了好几里。项王和他的骑兵会合为三处。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就把军队分为三部分,又把楚军包围起来。项王就又冲下来,又斩了汉军一名都尉,杀死汉军一百几十人。项王又把他的骑兵集合起来,只损失了两个骑兵。项王就对他的骑兵说:“怎么样?”骑兵都佩服地说:“正像大王所说的那样。” 在这时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靠在岸边等待着项王。他对项王说:“江东虽小,但是地域方圆也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这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只,汉军来到,他们也无法渡过江去。”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里感到愧疚吗?”项王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之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天奔驰一千里,不忍心杀了它,把它送给你吧。” 项王就下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兵器与汉军交战。仅项籍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受伤十多处。他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军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来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吧。”随后就自杀而死了。 课后: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一只眼睛大概是两个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这样。项羽难道是舜的后裔吗?为什么兴起得这么迅速啊!秦朝政治腐败,陈涉首先发难,豪杰蜂起,相互争雄,不可胜数。然而项羽没有尺寸的土地和权势,乘着混乱的形势崛起于民间,三年时间,就率领五路诸侯军消灭了秦朝,分割天下,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称为“霸王”,虽然没有始终保持他的地位,(但他的功业)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楚地(而东归),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抱怨王侯背叛自己,(这样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他自夸功勋,逞个人才智,不效法古人,自以为创立霸王基业已成,想凭借武力征伐来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时间,终于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身也死在东城。他还不能觉悟,更不责备自己,真是错了!竟然用“上天灭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过错”的借口为自己开拓,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教案3一、教学要求:1、 2、 3、 二、教学重难点:(要求中的1、3点)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速读文章, 思考: 本文中“少怀壮志”一节中,项羽的壮志是在何处体现的?【1、项羽少时不满足于学一人敌,要学万人敌。2、秦王出游时,项羽羡慕秦始皇作为一国之君的气派和威风,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在“少年壮志”中对对项羽少年时代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司马迁对项羽少年时代的描写,揭示了人物性格,从而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不成”“不肯竟学”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它揭示了项羽性格方面的两个主要特点:“万人敌”的英雄气概以及他的粗和暴。是“不成”“又不成”导致了项羽以后的“大成”;也是其“不成”之中潜藏最终的失败的必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项羽的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最终酿成了自刎乌江的历史悲剧。】“叱咤风云”一节中,项王的威风八面是怎样体现的?【1、楼烦慑于项王的气势不敢复出。2、围钟离昧之汉军畏项王而退走。3、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该下悲歌”一节,泪别虞姬对表现项王性格的作用是什么?【表明威武勇猛的项王也有柔情的一面。既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又使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写“该下悲歌”有何作用?【正如吴见思在史记论文中所说:“可奈何奈若何,若无意义,乃一腔怒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恶,至此极矣。”“该下悲歌”渲染了浓烈的悲剧气氛,将项羽定格于特定的环境中。把项羽演出的人生悲剧推向高潮。】体会文中层层对比的手法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以“该下悲歌”为例:1、多处突出楚军与汉军及诸侯兵人数的对比,衬托出项羽的神勇善战。开篇即写项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羽突围时只率八百余人,追兵却达五千人之多,汉军追上项王时,项王部下亦只有二十八骑,而追兵仍有数千人。这种对比,显示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之大,更是为下文写项羽的神勇张本,在与数千敌军的往来厮杀冲突中,项羽凭借四支每部七人的“部队”斩杀汉军两员将领,数十百名士兵,二十八骑只损失了两骑。项羽及其部下的战斗力之强于此可见一斑。 2、项羽在垓下之围时的态度与乌江自刎时态度的对比。在垓下,面对美人与宝马,禁不住慷慨悲歌,潸然泪下,引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气氛何等悲凄。而在乌江边,面对生路,主动放弃,谈笑自若。有生不求生,与亭长谈,与故人谈,将个人生死置于度外,将个人名节视为至上,毫无悲色,从容坦荡。 3、项羽与赤泉候等的对比。赤泉候为汉军骑将,在追赶项王时,项王未及动手,只是瞪眼大吼一声,赤泉候便连人带马退避了几里路。赤泉候非等闲之辈,而在项羽面前竟像老鼠见猫,项王杀汉军一都尉及数十百人。这些对比都显出项王的勇武。 4、项王与吕马童的对比。吕马童作为追兵,项王是被追者,两相对峙时,吕马童竟不敢正视项羽,见出吕马童作为一个叛徒的卑劣、胆怯,项王的光明磊落,正气凛然。】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垓下之围史记教学目标1.掌握“壁、逝、莫、骑、绐、东、卒、独、面”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熟悉“何之”、“奈何”、“无以”等句式。熟记有关史记的文学、文化常识。2.了解本文选材、组材方面的特色。3.熟悉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重点、难点1.本文是从那些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悲剧英雄个性的。2.本文虽是历史传记,其中却多有细节描写,试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作者、背景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86?),宇子长,阳夏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史料。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史记的写作。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三年后被赦,担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史记记述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有12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30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70列传(为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另外还有少数列传为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10表(是多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8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计52万多字,不论在文学还是史学方面,司马迁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宋人郑樵评曰:“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唯有此作。”鲁迅评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课本节选了第三战役的部分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