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趋势2012.docx_第1页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趋势2012.docx_第2页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趋势2012.docx_第3页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趋势2012.docx_第4页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趋势2012.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l 运作模式根据投入与收益的商业模式不同,合同能源管理具有三种基本的运作模式,分别为:节能效益分享模式、节能量保证模式和能源费用托管模式。(1)节能量保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客户提供全部或部分项目资金,节能服务公司(ESCO)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客户承担项目融资的义务和风险,ESCO 负责节能技术保障和设备供应等。客户和 ESCO 共同分享节能项目代理的节能效益。按照合同规定,客户向 ESCO 支付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按照合同约定由 ESCO 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济损失。如果节能金额经证实,评估超出 ESCO 保证额,即依据事先双方同意的公式来核算客户与ESCO 分配额。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2)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项目资金,拥有节能设备所有权,在合同期内服务公司与客户按照约定分享节能效益,在合同结束后设备与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所有。节能效益分享合同因收回投资的时间要比保证节能量合同时间长,所以合同期限通常较长,风险较大。在合同期的前期,通常 ESCO 获得较多的节能量所带来的收益,而在合同的中后期,则客户可以获得较多节能量收益。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3)能源费用托管模式这种模式是客户将自己的能耗系统交付给 ESCO,由 ESCO 负责建设、运行和管理,在合同期内,通过节能收益回收投资。在合同期后,节能服务公司将能耗系统转交给客户。在运作方式上,属于典型的 BOT 模式。在这种商业模式下,ESCO 向客户收取一笔固定的费用作为能源管理服务的回报,超出合同约定的部分节能量由 ESCO 获得。主要应用于大型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l 运作特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节能效率较高。通过 ESCO 进行专业节能改造,项目节能率最高可达50%。(2)用能企业零投入、零风险。采取 EMC 方式进行节能,项目的审计、设计、融资、采购、施工等一般都由 ESCO 负责,无需用能企业额外进行投资,便可得到 ESCO 的服务和先进的节能系统。企业支付给 ESCO 的报酬来自于节能效益,是企业节省的能耗费用。在没有额外支出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获得一部分节能收益。节能项目实施后,只有用能企业产生了节能效益,才会将节能效益的一部分支付给 ESCO,因此风险全部由 ESCO 承担,用能企业不承担节能失败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用能企业节能积极性。(3)项目具有自偿性。由于节能改造的投资成本偿还、ESCO 的合理利润、企业的节能收益都来自于项目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因此整个 EMC 项目具有自偿性。对于合作双方都具有较强激励。l 政策支持力度日渐强大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于 1998 年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合作引进中国。此后,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发展。 2010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节能服务公司以及用能企业大力优惠,以促进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发展。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l EMC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通过引进、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国家发改委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该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主要内容是节能服务公司示范,二期为节能服务公司推广。1997-2006 年以来,46 家节能服务公司实施了 357 个能源合同管理项目。到 2009 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约 502 家,共实施节能项目 4000 多个,总投资280 亿元,完成总产值 580 多亿,形成年节能能力 1350 万吨标准煤。从项目实施领域来看,建筑领域最多,工业领域次之。从总的投资额来看,工业领域的投资较大,交通领域相对较少。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领域分布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类型分布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分布l 未来我国 EMC产业将保持 30%复合增长(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发展空间巨大我国一直是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2007年世界平均GDP单位能耗为184.54吨标准油,而我国单位 GDP 能耗为 283.28 吨标准油,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国家。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31 亿吨标准煤,占全世界能耗的 20%,这就意味着每万元 GDP 消耗 911 公斤的标准煤,而欧盟每万元 GDP 只需要 191 公斤的标准煤。从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分析,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每单位 GDP 碳排放量,我国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较高能耗与我国目前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有关,但能源使用不当、节能技术没有得到普遍推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根据 09 年统计公报,初步测算,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31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6.3%。煤炭消费量 30.2 亿吨,增长 9.2%;原油消费量 3.8 亿吨,增长 7.1%;天然气消费量 887 亿立方米,增长 9.1%;电力消费量 36973 亿千瓦小时,增长 6.2%。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2%。在“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4.38%的背景下,完成“十一五”降低 20%左右的目标仍然十分艰巨。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也就意味着相关产业的巨大机会。(二)未来EMC产业产值将维持 30%以上的年均增长除了控制某些高耗能行业的增长,淘汰落后产能以外,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方式将有效促进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目标达成。根据中国节能产业服务协会(EMCA)统计, 2009 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 2008年 417.3 亿元增长到 587.68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为 40.83%。综合节能投资从 2008年 253.2亿元增长到 360.37 亿元,同比增速为 42.33%。其中,合同能源管理(EMC)项目投资从2008 年 116.7 亿元增长到 195.32 亿元,同比增速为 67.37%。按综合节能投资计算,节能服务产业形成年节能能力 1757.9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 1133.85 万吨。节能服务产业投资规模截止到 2009 年底,EMCA会员数量新增 65 家,达到 450 家,比 2008 年底 385 家增幅为16.88%;运用EMC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2008年底386家增长到502家,增幅为 30.05%。除 EMCA会员外,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 EPC 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 2008 年底 129 家增长到 2009 年年底的 181家,增幅为 40.31%。据 EMCA 估计,我国 2010 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超过 700 亿元,EMC 产值达到300 亿元,未来增速将保持在 30%至 40%,市场空间巨大。(三)政策推动力度渐大,累积成效将逐步体现中国 EMC 市场的爆发,取决于几个方面的条件:客户采取 EMC 方式节能的意愿;EMCO 的资金来源;EMC 节能效果的计量等诸多方面。在国务院于 4 月 2 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务院 25 号文)之后,政策推动力度渐大,累积成效将逐步体现。1、税收减免政策优惠根据 25 号文,针对实施 EMC 项目的用能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暂免征收节能分享期结束后资产转移环节的增值税;签订 EMC合同的用能企业可将向 EMCO的服务支出按能源费用或进行资本化入账,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均予以扣除。针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 EMC项目前三年免征所得税,后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财税政策优惠力度加大,将提高企业采用 EMC方式的积极性。2、私营经济部门提供最大市场份额,公共部门市场有望爆发与国际经验有所不同,目前我国 EMC 主要市场份额并不是来自于政府公共部门,而是来自于私营企业。政府项目多半是示范性项目,并未得到大规模商用。这一方面原因在于先前政府项目 EMC 支出没有对应的开支项目,政府部门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较之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对相关政府的考核力度稍弱,存在政府换届或者领导卸任、离任而导致 EMC 项目取消或暂停的现象,因此节能服务公司更多面向私营企业开展 EMC服务。根据 25 号文,政府采用 EMC 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按此规定,政府 EMC 支出费用就可以纳入预算体制,政府公共部门有望成为 EMC 产业规模化的市场来源。3、政府资金支持与银行融资相结合,缓解EMCO 资金压力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面临更大融资压力。从国际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 EMC 合同执行过程中,客户会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在我国进行 EMC 推广的初期,80%的 EMC 合同都是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资金。因此,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问题成为推广 EMC 模式的关键所在。节能服务合同的融资方式25 号文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根据财政部的通知,2010 年对节能服务公司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年节能量在 500 吨标准煤以上(含)、10000 吨标准煤以下的工业节能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其他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下限放宽到 100吨标准煤以上。奖励资金总计 20亿元,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 240 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 60 /吨标准煤,以每吨煤960元计,补贴幅度达到 30%。另一方面,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根据EMCA 报告,2009 年节能服务公司获得银行贷款的数量明显增多,贷款额度也逐步增大,一大批节能服务公司已经得到金融机构的高额授信。另外,由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和北京环境交易所共同开发、建设的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于 6月 5日正式推出并上线运行。该平台通过金融创新,将节能服务公司未来的服务收益进行转让,以获得流动资金开展新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从而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另一渠道的资金支持。(四)工业、建筑 EMC上市公司目前,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是能耗占比居前的三大行业。其中,工业耗能占比在 67%,建筑能耗占 24%,交通运输占 7%,三个行业合计占到全社会能耗的 98%以上。根据行业分类,涉及 EMC方式的上市公司有:l 建筑节能是能源合同管理的重要应用行业(一)建筑节能涉及行业众多,建筑节能EMC将保持50%增长,建筑节能服务业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节能材料、中央空调及配电系统、楼宇电气控制系统、集中采暖等各个行业。2008年建筑能耗已经占全国能耗的27.5%。目前中国城乡40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 95%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 16 亿至 20 亿平方米,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据建设部测算,预计到 2020 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 720 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将占总能耗的 40%,建筑能耗将加剧能源危机。根据建设部数据,按照中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到 2010 年全国建筑节能的目标为实现节约标准煤 1.01 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4 亿多吨;建设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 21.46 亿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达到 15.92 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达到 5.54 亿平方米,建筑节能服务已经被列入国家的节能规划。如果对目前存量400亿平方米中十分之一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按每平米100元计算,至少有 4000 亿市场规模。如果对存量建筑的三分之一进行节能改造,就有至少 1.5 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根据赛迪传媒的调研数据,2007 年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规模为 24.9 亿,其后将保持其后将保持 30%以上的增长;建筑节能中 EMC 为 5.51 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1%,2010 年后还将维持年均 50%以上的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到 2010 年将达到 23.4 亿,是 2005 年的 8.45 倍。而建筑领域 EMC 在整体市场中的比例将不断上升,从 2005 年的17.49%上升到 38.74%,比例增长一倍以上。建筑领域EMC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二)国内建筑节能服务公司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建筑节能不仅涉及建筑材料和建筑内使用设备,建筑前期设计、建筑后期管理等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而国内企业在这后两方面的参与很少。大部分建筑节能公司实际并不提供节能服务,都是某类特殊的节能产品和建筑材料提供商,有些甚至只是代理国外进口的节能建筑材料。仅有少数企业在提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同时也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但服务围绕自身产品,内容较为单一,以空调系统改造和太阳能、地热泵等新能源利用为主。我国目前提供建筑节能服务的公司主要有达实智能、汇通华城、慧生能源等。(三)国外经验对我国EPC产业发展趋势的启示从美国和欧洲EPC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EPC的主要市场是在建筑和公共设施领域。这两个市场率先启动,起到了示范作用,提高了公众对EP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