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题.doc_第1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doc_第2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doc_第3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doc_第4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013年山东泰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2225题。(8分,每小题2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2.第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2013年湖北十堰】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公将鼓之( ) (3)再而衰(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16.【2013年四川省凉山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来孚 孚,信服 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 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言语粗鄙C患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萌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11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 。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福建福州)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15分)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略写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贵州安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池非不深也 亲戚畔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湖北黄石)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6-10题。(15分)【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0.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人物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曹刿唐雎9.【2013年天津市】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sh)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服:衣服B.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C.窥镜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 皆以美于徐公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14.【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9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徐公来,孰视之一 孰: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下列加点词不达意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B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D此所误谓战胜于朝廷 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10阅读下列文言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7处。(3分)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之,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浙江衢州)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朝服衣冠 (2)孰视之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B.臣之妾畏臣 能以径寸之木C.皆以美于徐公 或以钱币乞之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所欲有甚于生者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邹忌之智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2013年山东泰安】【答案】五、8分22.D 23.A 24.D 25.B3.【2013年湖北十堰】【答案】(一)(12分)19.(3分)(1)同“遍”,遍及 (2)击鼓 (3)第二次(每小题1分)20.(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抓住“狱”“虽”“以” 等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即可。)21.(3分)A22.(3分)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洞察时政,进谏献言(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每点1分;采用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作答亦可。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不得使用文中原句。)16.【2013年四川省凉山市】【答案】8.B(孚,为人所信服)9.A(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中的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B项分别为“目光短浅”, “粗俗”;C项分别为“一类人”,“联系”或“相似”;D项前一为代词,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10.C11.(3分)曹刿说(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大意1分,“徧”“从”译对1分)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福建福州)9.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分,每小题1分)10.(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4分,每小题1分)11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2分)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13. “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贵州安顺) 13.(共4 分。每题 1 分) 又何间焉(参与)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必须解释完整) 14.(共4 分,每题2 分关键词:“肉食者”、“鄙”、“天时”、“地利”、“人和”必须翻译正确。)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