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1 概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PM10等参数。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仪器。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2 编制依据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479-200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83-2009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GB 9801-88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 15263-94 环境空气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3.1 外观要求3.1.1 应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产品应取得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等。3.1.2 仪器表面无明显碰、划伤,外观整齐、清洁,零部件表面不得锈蚀。3.1.3 仪器各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各调节器件应功能正常,操作灵活方便。3.1.4 仪器主机面板显示部分数字清晰,字符、标识易于识别。3.2 工作环境条件要求系统在以下工作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a 环境温度为040;b 相对湿度为不大于85%;c 工作电源为交流220V20V、频率50Hz1Hz;d 大气压为86kPa106kPa;e 输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3.3 安全要求仪器在常温、常湿条件下,仪器电源引入线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仪器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能承受1500V交流有效值电压连续1分钟试验,无击穿和飞弧现象。仪器应设有漏电保护装置,在常温、常湿条件下,仪器泄漏电流不超过5mA。- 6 -表3-1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气体部分)性能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性能指标测试方法NO2SO2O3CO测试范围ppm00.5/01.000.5/01.000.5/01.00505.2.1噪音ppm0.0030.0030.0030.55.2.2最低检出限ppm0.0050.0050.00515.2.3零点漂移ppm0.005/24h0.005/24h0.005/24h1/24h5.2.420%量程漂移ppm0.005/24h0.005/24h0.005/24h1/24h80%量程漂移ppm0.01/24h0.01/24h0.01/24h1/24h响应时间(上升/下降)min3522.55.2.520%量程精密度ppm0.0050.0050.0050.55.2.680%量程精密度ppm0.010.010.010.5线性误差-2% F.S.2% F.S.4% F.S.2% F.S.5.2.7电压稳定性-1% F.S.1% F.S.1% F.S.1% F.S.5.2.8进样流量稳定性-10%10%10%10%5.2.9转换效率-96%/5.2.10续表项目单位性能指标测试方法NO2SO2O3CO周围温度变化的影响-5变化零点和量程漂移测试可通过5变化零点和量程漂移测试可通过5变化零点和量程漂移测试可通过5变化零点和量程漂移测试可通过5.2.11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168 h/次168 h/次168 h/次168 h/次5.2.12干扰成分的影响-4% F.S.(水分)5% F.S.(甲苯)4% F.S.(水分)5% F.S.(水分+CO2)5.2.13-4% F.S.(NH3)/4% F.S.(甲苯)-/4% F.S.(SO2)/-/6%(NO/NO2)/参比方法比对测试 *-浓度0.5ppm时,绝对误差0.05pmm浓度0.5ppm时,相对误差15%浓度0.5ppm时,绝对误差0.05pmm浓度0.5ppm时,相对误差15%浓度0.5ppm时,绝对误差0.05pmm浓度0.5ppm时,相对误差15%5ppm5.2.14注:*号项为考查测试项目,不作为认证检测的内容。表3-2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PM10部分)性能指标要求项 目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测量范围01 mg/m3或010 mg/m3(可选)5.3.1 最小显示单位0.001 mg/m3采样流量偏差5%设定流量/24h5.3.210%初始流量/每一测试时间点仪器平行性浓度80g/m3时,标准偏差5g/m3浓度80g/m3时,相对标准偏差7%5.3.3重复性2%标准值5.3.4电压稳定性3% F.S.5.3.5参比方法比对测试浓度60g/m3时,绝对误差10g/m3浓度60g/m3时,相对误差15%5.3.6表3-3 子站自动校准设备性能指标要求项 目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多气体校准装置稀释比率1/1001/10005.4.1 工作环境040流量计准确度1%5.4.1 渗透室温度准确度0.15.4.1 臭氧发生准确度2%5.4.1 零气发生器用于SO2监测分析仪SO2体积分数0.510-95.4.2用于NO2监测分析仪NOX体积分数0.510-9用于O3监测分析仪O3体积分数0.510-9用于CO监测分析仪NOX体积分数510-9O3体积分数110-9CO体积分数2010-9HC体积分数2010-93.4 采样和校准仪器采样装置应符合HJ/T 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4.2“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中的相关内容和技术要求。仪器应能用手动或自动方式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3.5 数据采集和处理仪器应具有记录、存储、显示、数据处理、输出、打印、故障报警、安全管理和数据传输功能。仪器应具有RS232 或RS485任意一种通讯接口。3.5.1 子站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中文数据采集和控制软件。对仪器各部件控制应灵敏、有效。对各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存储、计算,并能报表或报告形式输出。可设置修改采样、处理系统工作参数。可调用、查询、显示历史记录数据或历史数据曲线。可通过有线和无线通讯网络与中心站软件通讯,能够自动或根据接收控制命令上传监测数据和所采集的各种信息。系统掉电后,可以自动保存数据,恢复供电后可自动启动,恢复运行状态并正常开始工作。3.5.2 中心站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心站数据采集和处理使用计算机系统,配备有相应系统软件;系统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并能进行远程数据的采集和监控;具有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在软件运行中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定时完成数据的采集;定时自动和随时手动采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校准记录、设备工作状态及停电复电等实践记录;并能控制子站监测仪器进行校零、校标;当该中心站由多个子站组成时,可对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均可收集、监控,并且各子站可以设置不同的监测项目,采集不同种类的数据;应能采用表格和曲线图形两种方式显示监测数据,能够根据异常值判定条件对各时段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和气象参数异常情况进行判定并进行相关特殊标注;应能生成、存储、浏览、打印各种基本统计报表(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并能将其存储导出生成为EXCEL等通用数据文件;日报表的统一格式参见HJ/T 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中表4-2。4 检测的条件和准备4.1 检测环境条件环境温度:535,波动范围5;相对湿度:85%大气压力:(95106)kPa,波动范围5kPa(如果测试中大气压力波动超过0.5kPa,应进行大气压力修正);电源电压:AC 220V10%;电源频率:500.5Hz;4.2 检测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1 高精度秒表:分度值0.01s;2 分析天平:分度值0.1mg;3 标准温、湿度计:温度最小分度0.1,湿度最小分度0.5%;4 空盒气压表:最小分度0.5kPa;5 标准流量计:01L/min,020L/min,1.0级,准确度1%;6 空气采样器、吸收瓶等采样设备;7 分光光度计;8 一氧化碳红外分析仪;9 紫外吸收式臭氧测定仪;10 湿度发生器;11 恒温控制箱,控温精度0.1;12 分析仪器、试剂、药品等;13 绝缘电阻测试仪:最小分度0.1。4.3 检测使用的标准物质 零点校准气:经零气发生器发生经干燥净化处理的符合要求的空气; 气体标准物质:由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批准的国家一、二级标准气体;其不确定度不超过2.0%。(臭氧标准气体以系统气体发生装置发生值为准,待国家标准样品研究所国家臭氧一级校准实验室建成使用后进行溯源)表4-1 测试使用的气体气体类型气体名称浓度范围使用项目零点气体发生零气0% 测试气体5.2.2/5.2.3/5.2.4/5.2.5量程气体SO2、NO、O3、CO80%100%量程5.2.2/5.2.4/5.2.5/5.2.65.2.8/5.2.10中间浓度气体SO2、NO、O3、CO20%、40%、50%、60%量程5.2.4/5.2.6/5.2.7干扰测试气体甲苯0.1ppm/1ppm5.2.13NH30.1 ppm水蒸气2.5%/2.0%NO0.5ppmNO20.5ppm(0.4)SO20.2ppmCO21000ppm4.4 安装调试和测试要求 被检两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PM10测试仪需3套)应安装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同一检测场地内;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开机、调试和校准等应按照仪器操作使用说明书完成,开始测试前允许系统的预热、稳定和校准; 正常测试期间,每3天可以对系统进行手动调整和日常维护,不允许对仪器进行检修及更换部件等操作,系统自动调整是可以的; 如果因系统出现故障造成运行和测试中断,应对正在进行测试的项目重新测试,如出现2次的故障,则应进行检修,完成后全部测试重新开始; 应使用同一台分析仪完成全部指标参数的整个测试过程,由于多个测试量程切换而导致使用多个分析仪是允许的。5 检测方法5.1 外观用目测和手感方法进行,必须符合3.1的相关要求。5.2 气体分析测试单元检测5.2.1 测量范围考查仪器正常情况下具备的量程范围,应满足表3-1中的相关要求。5.2.2 噪音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设置数据记录系统每2min获取该时间段的数据的平均值(记为1个数据);将零点气体通入分析仪,稳定后各自连续通60min,记录仪器输出值ri,分别获得至少25个数据;按式(5-1)计算所取得数据的的标准偏差S0,应满足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1)式中:S 噪声值;ri 第i次测量值;n 取得数据个数; i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5.2.3 最低检出限检测仪器噪音的同时进行仪器最低检出限的测试。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通入零浓度标准气体,按式(5-1)计算噪音S0,按式(5-2)计算最低检测限RDL,应满足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2)式中:RDL 最低检测限;S0 零点噪音值。5.2.4 零点漂移和20%、80%量程漂移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采用人工或自动的方式通入零点标准气体,记录仪器零点稳定读数为Z0;然后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20%的标准气体,记录20%量程稳定读数为M20;继续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80%的量程标准气体,记录80%量程稳定读数为M80。使仪器正常工作24h后,连续分别通入上述三种标准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并分别记录稳定后读数。分别按式(5-3)、式(5-4)和式(5-5)计算仪器的零点漂移ZD、20%量程漂移MSD和80%量程漂移USD,然后可对仪器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重复测试8天,结果应满足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3) (5-4) (5-5)式中:ZDn 仪器第n天的24h零点漂移; MSDn 仪器第n天的24h20%量程漂移;USDn 仪器第n天的24h80%量程漂移;ZDn 仪器第n天的零点测量值;MSDn 仪器第n天的20%量程测量值;USDn 仪器第n天的80%量程测量值;n 测试天数,n1。注意:量程漂移测试中当天与前一天的大气压力波动超过0.5kPa,应进行大气压力修正,计算方法见式(5-6)。 (5-6)式中:Dn 仪器第n天的量程漂移; Cn 仪器第n天的量程测量值;Pn 仪器第n天的大气压值;n 测试天数,n1。5.2.5 响应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通入零点标准气体,待读数稳定后立即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80%的量程标准气体,同时用电子秒表开始计时,记录当显示值上升达到标准气体浓度值90%时所用的时间,该时间即为仪器的上升响应时间。满量程80%的量程标准气体读数稳定后,通入零点标准气体,同时用电子秒表开始计时,记录当显示值下降至量程标准气体浓度值10%时所用的时间,该时间即为仪器的下降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每天测试1次,重复测量3天,取平均值;应满足表3-1中的相关要求。5.2.6 20%和80%量程精密度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分别通入20%量程标准气体和80%量程标准气体,待读数稳定后分别记录20%量程标准气体显示值xi和80%量程标准气体显示值yi,重复上述操作测量至少6次以上,分别按式(5-7)和式(5-8)计算仪器20%量程精密度P20和80%量程精密度P80。应满足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7) (5-8)式中:P20 仪器20%量程精密度;P80 仪器80%量程精密度;xi 20%量程标准气体第i次测量值;yi 80%量程标准气体第i次测量值; 20%量程标准气体测量算术平均值; 80%量程标准气体测量算术平均值;n 测量次数(n6)。5.2.7 线性误差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分别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20%、40%、60%的标准气体,待读数稳定后分别记录各自显示值;零气和上述每种标准气体交替使用,重复测量3次,分别取每种浓度显示值的平均值 ;按式(5-9)计算每种浓度的线性误差Lei;线性误差最大值应符合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9)式中:Lei 仪器线性误差;Csi 标准气体浓度值; 标准气体3次测定浓度平均值;R 仪器量程值;i 第i种浓度值的标准气体。5.2.8 电压稳定性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在正常电压条件下,通入量程校准气体,稳定后记录仪器读数W;调节仪器电压为高于原初始电压值10%,通入同一浓度量程校准气体,稳定后记录仪器读数X;同样调节仪器电压为低于原初始电压值10%,通入同一浓度量程校准气体,稳定后记录仪器读数Y。按式(5-10)计算电压变化的稳定性V,应符合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10)式中:V 电压变化的稳定性; W 初始电压条件下量程标准气体读数值;X 调节电压为高于初始电压10%时,量程标准气体读数值;Y 调节电压为低于初始电压10%时,量程标准气体读数值。5.2.9 进样流量稳定性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调整系统初始进样流量为设定流量值RM0,连续运行8天,每天定时记录系统进样流量值RCi,按式(5-11)计算每天的系统进样流量与初始设定流量值的相对误差dQ1;其测试结果最大值应符合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11)式中: 第i天的进样流量稳定性; 第i天测量的系统进样流量值; 系统初始设定进样流量值。5.2.10 转换效率NO2的转换效率检测可以根据仪器情况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如果多气体校准装置具备渗透管装置,则在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使用NO2标准渗透管(使用前应将渗透管放入渗透管恒温装置中平衡48h,恒温装置控温0.1)产生并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80%的NO2标准气体,读数稳定后记录显示值CNO2,再通入零点标准气体重复上述操作3次,计算显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按式(5-12)计算仪器NO2的转换效率,应符合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12)式中: 仪器NO2转换效率; 通入3次NO2标准气体显示值的算术平均值;C0 NO2标准气体浓度值。 如果多气体校准装置不具备渗透管装置,而使用质量流量计,检测过程操作步骤如下: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通入NO量程校准气体,分别记录NO和NOX稳定读数,重复上述操作3次,计算NO和NOX读数的算术平均值NOorig和NOXorig;启动多气体校准装置中的臭氧发生器,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一般为中间浓度),相同实验条件下通入NO量程校准气体,分别记录NO和NOX稳定读数,重复上述启动臭氧发生器后的操作3次,计算NO和NOX读数的算术平均值NOrem和NOXrem;产生NO2气体的标准浓度值NO2标准 = NOorig - NOrem按式(5-13)计算仪器NO2的转换效率,应符合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13)式中: 仪器NO2转换效率;NOorig 未启动臭氧发生器时通入NO量程校准气体NO读数的算术平均值;NOXorig 未启动臭氧发生器时通入NO量程校准气体NOX读数的算术平均值;NOrem 启动臭氧发生器后通入NO量程校准气体NO读数的算术平均值;NOXrem 启动臭氧发生器后通入NO量程校准气体NOX读数的算术平均值;5.2.11 周围温度变化的影响每天测试开始前,调节检测室系统周围的温度,当天比前一天变化5,调节范围为2030;周围温度稳定后,开始进行当天的零点和20%、80%量程漂移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1中的相关要求。5.2.12 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测试实际环境空气,连续运行3个月,记录总运行时间(h)和故障次数(次),计算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应符合表3-1中的相关要求。5.2.13 干扰成分的影响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需针对不同测试对象进行相关的干扰测试,干扰测试气体见表5-1。分别记录通入零点气体的仪器稳定指示值a和通入指定浓度的干扰测试气体的仪器稳定指示数值b,每种干扰气体重复上述测试操作3次,计算算术平均值 和 ,按式(5-14)和(5-15)计算仪器的干扰成分的影响IE,应符合表3-1中的相关要求。 (5-14)式中:IE 仪器干扰成分的影响; 通入3次干扰气体显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通入3次零点气体显示值的算术平均值;R 仪器量程值。 (5-15)式中:IENO/NO2 NO或NO2对O3测试仪器的干扰影响;ONO/NO2 通入3次NO或NO2干扰气体后O3测试仪显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CNO/NO2 通入的干扰气体NO或NO2的实际浓度值。表5-1 干扰测试气体情况污染物干扰气体浓度(ppm)NH3SO2NO2NOCO2甲苯水分NO20.1/25000SO2/0.1/O3/0.20.50.5/120000CO/1000/25000注:水分2.5%相对湿度约为80%(25)。干扰测试基本流程示意图见图5-1,水分干扰(湿气)检测过程说明如下:a) 装置 湿度发生器 将水倒进一玻璃容器中,使得测试气体流动接触液体表面,把它放入一个温度调节装置中,使用温度控制器调节湿气温度,使用这种方法加湿待测气体。 湿度计 测量引入检测仪器的气体的湿度,干湿球湿度计,电容湿度计等仪器。b) 测试步骤 把水倒入湿度发生器中,使水温稳定在25到35。 引入零点气体,控制流量调节阀使得连接测试仪器的气体最大流量控制在约1L/min。 控制测试气体通过湿度发生器后的相对湿度达到80%或更高,如果小于80%,调节湿度发生器的温度以使它达到要求。设备周围的环境温度在经过气液分离器后应达到至少25。5.2.14 参比方法比对测试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与手工参比方法进行同时间区间内的比对测试,测试分为1hr比对和24hr比对。取参比方法与自动监测系统同时间区间测定值组合为一个数据对,确保参比方法与自动监测系统测试条件(环境温度、大气压力、湿度)相同,测试环境空气进口一致、分布均匀(相同的样品)。不同污染物参比方法比对测试的测试内容和频次见表5-2,计算每个数据对参比方法与自动监测系统测试值之间的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1中的相关要求。表5-2 参比方法比对测试的内容和频次污染物NO2SO2O3CO测试内容24-hr比对24-hr比对1-hr比对1-hr比对测试频次1个/天1个/天3个/天3个/天测试天数7天7天5天5天样品总数771515注: 自动监测1hr数值应由不少于12个等间隔瞬时值平均获得; 自动监测24hr数值应由24个1hr值平均获得; 如果由于自动仪器与手工测试在响应时间(上升、下降时间)的不同导致严重的误差出现,可对比对测试时间进行修正。参比方法比对测试的结果判定:l 全部数据对均符合要求,通过测试;l 有3个数据对不符合要求,不能通过测试;l 有13个数据对不符合要求,可在调整仪器后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对重新进行测试。5.3 可吸入颗粒物分析测试单元检测5.3.1 测量范围和最小显示单位考查仪器正常情况下的量程范围和最小显示单位,应满足表3-2中的相关要求。5.3.2 采样流量偏差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调整系统初始进样流量为设定流量值F(i)(0),仪器连续运行,分别在仪器运行6、12、18和24hr时记录采样流量值,将每天记录的5个采样流量值进行算术平均计算仪器24hr采样流量的平均值 ,按式(5-16)计算仪器24hr采样流量偏差Fi,按式(5-17)计算仪器当天每个测试时间点的采样流量偏差F(i)(t)。每天测试结束后可对仪器采样流量进行重新调整,测试7天,重复上述操作,每天的Fi和F(i)(t)应满足表3-2中的相关要求。 (5-16)式中:Fi 仪器24h采样流量偏差; 仪器24h采样流量平均值;F(i)(0) 仪器每天采样流量初始设定值;i 测试天数。 (5-17)式中:F(i)(t) 仪器每个测试时间点采样流量偏差; F(i)(t) 仪器每天每个测试时间点的采样流量值;F(i)(0) 仪器每天采样流量初始设定值;i 测试天数。5.3.3 仪器平行性在同一试验环境条件下,将三台仪器的采样器入口调整到同一高度,仪器之间的距离为2m4m,采样方向一致,分别进行采样流量校准和设置后,进行仪器平行性测试。测试环境大气中的PM10,每个样品连续测试24hr,共测试7个样品;记录每台仪器测得每个PM10样品浓度值Cij,i为仪器的编号,j为检测样品的序号,三台仪器每个样品测得PM10浓度平均值为 。当 80g/m3时,按式(5-18)计算3台仪器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为仪器平行性结果Pj。当 80g/m3时,按式(5-19)计算3台仪器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仪器平行性结果Pj。全部Pj均应满足表3-5中的相关要求。当 30g/m3时,测试结果无效,本项测试应重新进行。 (5-18) (5-19)式中:Pj 3台仪器第j个样品测量的平行性;Cij 第i台仪器第j个样品测量的PM10的浓度值; 3台仪器第j个样品测量的PM10的浓度的平均值。5.3.4 重复性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首先放入零点等效标准进行空白校准,然后插入量程等效标准,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M10浓度显示值,重复上述操作两次(每天共3次),计算量程等效标准读数的平均值 ;第2天重复上述操作,测试3天,按式(5-20)计算每天的等效标准重复性SCi,每天的SCi应满足表3-2中的相关要求。 (5-20)式中:SCi 仪器第i天测量的量程等效标准重现性; 仪器第i天插入量程等效标准后的读数平均值;C0 量程等效标准的标准值。5.3.5 电压稳定性仪器预热校准稳定后,在正常电压条件下,放入量程等效标准,稳定后记录仪器读数W;调节仪器电压为高于原初始电压值10%,放入同一量程等效标准,稳定后记录仪器读数X;同样调节仪器电压为低于原初始电压值10%,放入同一量程等效标准,稳定后记录仪器读数Y。按式(5-10)计算电压变化的稳定性V,应符合表3-2中的相关要求。5.3.6 参比方法比对测试当采样流量稳定性、重复性检测通过后,可进行与参比方法比较的相对准确度检测。手工参比方法采用GB 6921-86或参考GB/T 15432-1995。参比手工测试方法使用的采样器至少3台,被检测仪器与手工参比测试同步进行,参比采样仪器与被检测自动监测仪器安放位置应相距2m4m之间(当采样流量低于200L/min时,距离应在1m左右),采样入口位于同一高度,采样方向一致;取相同采样时间段内的自动监测数据 和手工参比测试数据 作为一个有效数据对,这里的i是采样器的序号,j是比对样品的个数,每个样品的采样时间为24hr(1hr),至少取得10个样品(有效数据对)进行比较。按式(5-21)计算3台参比采样器手工参比方法测试每个PM10样品的平均值 , 应尽量选择在15300g/m3。 (5-21)按5.3.3中式(5-18)和式(5-19)分别计算参比3台仪器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当计算结果符合表3-2中相关要求时,参比测试有效。如果参比测试有效,按式(5-22)计算3台被检测自动监测仪器测试的对应时间段内的自动监测数据的平均值 。 (5-22)当参比方法测定值60g/m3时,计算每个样品 与 的绝对误差。当参比方法测定值60g/m3时,计算每个样品 与 的相对误差。每个PM10样品的参比方法比对检测结果均应满足表3-2中的相关要求。5.4 子站自动校准设备检测5.4.1 多气体校准装置 稀释比率和工作环境考查仪器子站自动校准设备的稀释比率、工作环境,应满足表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厂区消防演练方案(3篇)
- 谋划套种基地建设方案(3篇)
- 企业融资用途方案(3篇)
- 盾构施工数据采集方案(3篇)
- 农村大棚设施建设方案(3篇)
- 编程梦想启航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地灾撤离方案模板(3篇)
- 智能家居语音控制方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新疆-新疆水工监测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大方县猫场镇硫磺矿渣综合治理工程环评报告
- Sony MD随身听的历史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九年级第一二单元综合数学试题
- Foxconn连接器设计手册
- 二级建造师成绩复核申请
- 学习解读《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PPT课件(带内容)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GB 11121-2006汽油机油
- 沙尔夫柴油机齿轨卡轨车课件
- 房产无抵押情况说明及承诺书
- DB32-T 2860-2015散装液体化学品槽车装卸安全作业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