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炮制学试题 课程.doc_第1页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炮制学试题 课程.doc_第2页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炮制学试题 课程.doc_第3页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炮制学试题 课程.doc_第4页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炮制学试题 课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炮制学试题课程代码:030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炮制的专目是( )A.修事B.修治C.炮炙D.炮制2.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是( )A.化学成分性质和质量的变化B.药理作用C.临床疗效D.性味归经3.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称为( )A.相反为制B.相资为制C.相恶为制D.相畏为制4.下列哪一项谓之“反制”?( )A.姜炙栀子B.胆汁制黄连C.醋制柴胡D.酒制当归5.下列哪项不属于酒的传统名称?( )A.酿B.醑C.美酒D.苦酒6.药物在什么条件下贮藏容易变异?( )A.010B.1120C.2130D.31以上7.炮制后挥发油的量和质均发生变化的药物是( )A.荆芥炭、肉豆蔻B.乳香、没药C.枳壳、苍术D.麻黄、柴胡8.牵牛子炒黄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利于粉碎C.矫臭矫味D.缓和药性9.米炒斑蝥降低药物毒性的原理是( )A.斑蝥素分解B.斑蝥素氧化C.斑蝥素还原D.斑蝥素升华10.鹿茸去毛的处理方法应为( )A.刷去毛B.烫去毛C.燎去毛D.挖去毛11.炮制水蛭常用的固体辅料是( )A.砂B.灶心土C.蛤粉D.滑石粉12.炙法与炒法主要区别是( )A.辅料不同B.用量不同C.工具不同D.作用不同13.下列哪类药物不宜用醋制?( )A.疏肝解郁类B.散瘀止痛类C.攻下逐水类D.泻相火类14.川乌常用水处理的方法是( )A.淋法B.洗法C.漂法D.润法15.下列哪项不是蜜炙的作用?( )A.增强润肺止咳B.增强补中益气C.增强补肝肾D.缓和药性16.苍耳子常用何法炮制( )A.炒焦法B.炒黄法C.炒炭法D.酒炙法17.姜炙后能消除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作用的药物是( )A.竹茹B.厚朴C.草果D.黄连18.下列哪类药物不适用于明煅法炮制( )A.矿物类B.贝壳类C.化石类D.植物类19.枯矾的性状是( )A.白色的蜂窝状B.白色的粉末状C.白色的颗粒状D.白色的丝条状20.下列不是复制法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降低毒性C.改变药性D.利于贮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古代中药炮制专著有( )A.雷公炮炙论B.雷公炮制药性解C.神农本草经D.炮炙大法E.修事指南2.下列哪些是炮制的目的?( )A.改变药物的性能B.增强药物疗效C.保证药效D.减少药物毒副作用E.确保用药质量3.炮制含甙类药物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水泡B.用酒制C.用醋制D.少泡多润E.加热4.熟大黄的药理作用是( )A.解热作用B.抑菌作用C.缓泻作用D.消炎作用E.止血作用5.醋炙后能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三棱B.莪术C.五灵脂D.乳香E.没药6.蜜炙后能缓和药性的药物有( )A.紫菀B.枇杷叶C.桑白皮D.款冬花E.麻黄7.油炙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降低毒性C.利于粉碎D.缓和药性E.利于服用8.下列应付生地黄的是( )A.六味地黄丸B.地黄煎C.八宝治红丹D.四生丸E.地黄饮子9.常用飞水法炮制的药物有( )A.朱砂B.滑石C.玛瑙D.硇砂E.蛤粉10.山楂炒焦的主要目的是( )A.破坏部分有机酸B.黄酮类含量增高C.缓和对胃的刺激性D.长于活血化瘀E.增强消食止泻作用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始见于_。2.中药贮藏的最大问题,一是_,二是_。3.燀法制杏仁时,其用水量为药物的_,加热时间约为_。4.珍珠常以豆腐为辅料煮制,其目的是_,藤黄也常用豆腐作辅料煮制,其目的是_。5.四制香附中所用的辅料为酒、醋、_、_。6.芒硝结晶的最佳温度是_。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饮片2.抢水洗3.对抗同贮法4.麸炒法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2.简述醋炙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3.清炒法包括哪些?其炮制目的是什么?4.发酵与发芽法的共同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