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册《语文》教材注释存疑.doc_第1页
高中一册《语文》教材注释存疑.doc_第2页
高中一册《语文》教材注释存疑.doc_第3页
高中一册《语文》教材注释存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一册语文教材注释存疑铜梁中学:谭万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对所选课文的注释作了大量修订。修订中对不少存有疑问的注释作了补充及修改,但在教育实践中,笔者仍有存疑之处,不揣冒昧,仅举高中一册文言文的几处注释,敬请专家学者及诸位编辑指正。一、烛之武退秦师语文教材第86页,注(2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用”注为介词,表原因,即讲为“因为”。那么,这个句子实际上该是一个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句,“焉”讲为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用”的宾语,直译此句即为:因为什么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根据这个翻译,这是个普通的疑问句,应该就原因作出回答;然而,联系上下文这里是一个表反问的句子,下文也没有回答。实际上,化繁为简,将“用”直接讲着“使用”意,“焉”讲为疑问代词“哪里”,完全能讲得通。究“用”字的义项而言,讲为介词表原因,也并非常用义项。说文解字(汉许慎撰,中华书局1998年影印):“用,可施行也。”王力古代汉语对此句作了这样的翻译:“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同页,注(31)阙(ju)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削减。这里,“阙”字根据其义项,读音应为“qu”。“阙”的读音有三,分别是“qu”、“qu”和“ju”。说文“阙,门观也。从门,欮声。”广韵(宋陈彭年等,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去月切,入月溪。”今读作“qu”。本义是宫门外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引申出空缺、豁口意。六书故工事一(宋戴侗,明刊本):“攻而阙之曰阙。”引申出损害意,所以应读为 “qu”。而读为“ju”时主要讲为“掘”的通假字,讲为“挖掘”。说文通训定声泰部(清朱骏声,临啸阁刻本,武汉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阙,假借为掘。”如左传隐公元年:“阙地及泉,隧而相见。”故而该句中“阙”宜读“qu”。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材第92页,注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我们知道“及”作为连词,连接名词性词语,连接三项以上时,要用在最后一项之前,有时“及”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应放在“及”的前面。按照课文注释的理解,“西周、东周”应该是主要成分,“西周、东周”易被理解为周代的两个分期,即平王东迁前的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及东迁后的东周(前770前256年)。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史料的一部作品,记事上继春秋,下迄楚汉之际,约从前452年起至前216年止。战国策是按国别记述的历史作品,依次“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共三十三篇。此处的“西周、东周”均不指时代,而是指东周末年,周王室分裂而成的两个小国。资治通鉴周纪三:“临二周之郊。”胡三省注:“周分东西故曰二周。”因此,按照战国策的编写次序,此处可以修改为:战国策是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燕、卫及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三、触龙说赵太后教材第94页,注(11)徐趋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趋”应解释为“小步快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韵楼刻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影印出版):“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古时,臣见君应该小步快走以示恭敬。比如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孔颖达疏:“此明道路与师长相逢之法。遭,逢也。趋,疾也。拱手见师而起敬,故疾趋而进就之也。”文中说触龙“徐趋”,看似矛盾,其实正好活画出当时的情态: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但又因脚有病走不动,于是只能作出“趋”的姿态而慢走。这样的描绘十分生动,又为下文见面闲话家常作了铺垫。因此,此句中的“趋”宜释为“小步快走,以示恭敬”;本句意思是:触龙作出快走的姿势而步步慢走。教材第95页注念悲其远也为她远嫁而伤心。念,悲伤。念,宜讲作“惦念”。说文:“念,常思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谓长久思之。”“念”就表示想念之义,如果“念”讲为悲伤,那么后面的“悲”又怎么讲呢?王力古代汉语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对“念”字的解释均为“惦念”;实际上语文教材2000年版,本就释作“惦念”,修订后的解释似乎并不比原注好。因此,这里宜从原解,讲为“惦念”。该句直接译作:惦念着她,为她远嫁而伤心。四、寡人之于国也教材103页注鸡豚狗彘(zh)之畜(x)鸡、狗、猪的畜养。豚,小猪。彘,猪。畜,畜养。之,代词,复指“鸡豚狗彘”。“之”注为代词;“畜”读作“x”,讲作“畜养”,动词。这个句子直译成了:鸡、狗、猪这些畜养。这既与课本本身注释矛盾,又与课文内容不合,文理上显然也不通。“之”讲为代词,“畜”就不宜讲作动词,而应该作名词译作“牲畜”,读为“ch”,就成了“鸡、狗、猪这些牲畜”。“之”用在从属关系概念间作代词,如过秦论上:“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又如愚公移山中“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都是这种用法。倘若将“畜”讲作“畜养”,那么“之”就该讲作结构助词“的”,译作“鸡、狗、猪的畜养”,这是另一种讲法。两者可选一种,但不能杂糅一处。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7年6月第1版):“畜,养也。”将“畜”注作了动词。从上下文看,第二种讲法也略好些。注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编著,2003年6月第1版。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第1版,第一册,第21页注释。唐孔颖达: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上册第115页。宋司马迁(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第1版,第一册,第127页注释19;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一册上编,第136页注25。 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