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集合(选修).doc_第1页
高中物理知识集合(选修).doc_第2页
高中物理知识集合(选修).doc_第3页
高中物理知识集合(选修).doc_第4页
高中物理知识集合(选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选修3-2一、电磁感应1、变化中的电流,变化中的磁场,运动中的恒定电流,运动中的磁铁,运动中的导线这些现象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为感应电流。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回路,有磁通量的变化。3、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为感应电动势。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个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E=n/t E=blv5、右手定则:将右手手掌伸平,是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手心,大拇指为导体运动方向,四指为感应电流方向,也就是感应电动势的方向。6、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贱)7、F=ILB=BLv/R8、由于导线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自感中产生的电动势为自感电动势。 E=LI/t L为自感系数9、自感系数的单位为亨利。10、由于电磁感应,在大块金属中会形成感应电流,电流在金属内部组成闭合电路,像水的漩涡,因此叫涡流。11、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时导体受到安培力,安培力总是阻碍导体运动,这种现象叫电磁阻尼。二、交变电流1、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交流电。2、 E=NBS e=Esint i=Isint u=Usint3、 闭合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的电流是正弦交流电。4、 作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为周期,1s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频率。 =2f f=1/T5、 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为峰值。6、 如果交流电与某一直流电通过同一电阻,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一样,则这个直流电的电压值与电流,就成为交流电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7、 电容器接入交变电路中,由于俩极板间的电压在在周期性的变化,使电容器反复的充电和放电,虽电容器的俩极板间没有电流通过,但连接电容器和电源的电路中却形成了电流。8、 电容器虽然可以导交流电,但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电容越小,容抗越大;频率越低,容抗越大。9、 电阻可以忽略的电感线圈称为纯电感元件或电感器。10、 电感器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阻碍作用的大小可以用感抗表示。线圈的电感(自感系数L)越大,感抗越大;交流电的频率越高,感抗越大。11、 变压器:一个铁芯和俩个线圈。与电源连接的线圈称为原线圈(初级线圈),与负载连接的线圈称为副线圈(次级线圈)。12、 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副线圈俩端的电压与它们的线圈匝数成正比。 U1/U2=n1/n213、 理想变压器(一个副线圈) I2/I1=n1/n214、 远距离送电。三、传感器1、 传感器通常是把被测的非电信息,按一定规律转化成与之对应的电信息的器件或装置。2、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非电信息,将这些信息变换成易于测量的物理量,形成电信号。有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3、 处理电路:把微小信号进行放大,并除去干扰信号,使敏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变成便于显示,记录,处理和控制的电学量。选修3-3一、分子动理论1、从构成物体的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出发,解释物体的宏观表现,性质和规律,建立的微观理论分子动理论。2、物质的量单位,摩尔。1mo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N(A) N(A)=6.02*1023mol-1 其中N(A)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4、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数量级为10-10m5、分子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中,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6、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重要证据。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也可在气体中观察到。7、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为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越明显。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8、 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俩种力的矢量和为分子力。9、 r0的数量级为10-10m10、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二、气体1、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分子热运动具有动能。2、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4、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所具有的分子势能和动能总和。5、大量的分子相互碰撞,并与渗入其中的物体或器壁发生碰撞,宏观上呈现出液体或气体的压强。6、气体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7、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占有空间的大小。8、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叫做玻意耳定律 pV=常量9、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情况小,压强与温度成正比,叫做查理定律 p/T=常量10、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保持不变的情况小,体积与温度成正比,叫做盖吕萨克定律 V/T=常量11、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守气体实验的规律称为理想气体。三、固体和液体1、固体可分为晶体非晶体。2、晶体的一些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叫各向异性;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项同性。3、天然具有规则几何形状且各向异性的大晶体为单晶体;由许多晶粒构成晶体为多晶体。4、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为半导体。四、能量守恒与热力学定律1、蒸汽技术令人信服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推动了热力学发展。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其总量不变,为能量守恒定律。否定了第一类永动机。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4、功,热量跟内能改变之间的定量关系,叫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为 U=Q+W5、能够持续把内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装置叫热机。6、热传递、扩散现象、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燃烧过程、爆炸过程均存在方向性。7、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表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能量使之全部转化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否定了第二类永动机。8、熵这个物理量代表系统的无序性程度。熵是系统无序度的量度。熵是不可逆过程的共同判据。熵是系统状态的函数。9、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或者孤立系统的熵总是不减少,这是熵增原理。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2、一次能源,可以直接用的能源;二次能源,需要加工才可以用的能源。3、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4、风能 p=1/2v3*S选修3-4一、机械振动1、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在某一位置俩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这个位置称为平衡位置。2、当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时,都会受到一个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 F=-kx3、如果物体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总指向平衡位置,这种运动为简谐运动。4、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最大位移为振幅,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为周期,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为震动的频率。5、若忽略悬挂小球的细线长度的微小变化和质量,且线长比球直径大很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做单摆。 单摆的回复力: F=-mgX/l6、在偏角很小的情况下,单摆的运动周期与振幅,摆球的质量无关。 T=2(L/g)7、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x=Acos(t+) 8、系统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振动逐渐消逝,振动能量逐步转变为其他能量,这种振动叫做阻尼振动。9、系统不受外力,也不受阻力,只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为自由振动,自由振动的频率为系统的固有频率。10、用周期性外力作用于振动系统,补偿能量损失,这种周期性外力为驱动力,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为受迫振动。11、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运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二、机械波1、 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叫介质。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称为机械波。2、 若介质中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这种波为横波。 3、 若介质中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这种波为纵波。4、 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如果传播方式是简谐运动,这种就是简谐波。5、 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俩个相邻的同相振动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就是波的波长。6、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的性质决定。 V=f7、 上坡下,下坡上、8、 从波源发出经过同一传播时间到达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为波面,最前面的波面为波前。9、 惠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到达的每一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从这些点发出球面形状的子波,其后任一时刻这些子波波源的包络面为新的波前。10、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俩种介质的分界面时返回到原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为波的反射。11、 反射定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俩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不变。12、 波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波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为波的折射。波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界面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i的正弦的比值,对折射率一定的两种介质来说是一个常数。 13、 在几列波传播的重叠区域内,质点要同时参与由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这是波的叠加原理。14、 频率相同的俩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区域始终减弱,并且这俩种区域相互间隔,位置保持不变,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为波的干涉。15、 波能够绕道障碍物的后面的传播现象为波的衍射。波长较长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16、 多普勒效应:当观测者和波源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测得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三、电磁振荡 电磁波1、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迅速变化的电流称为振荡电流,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2、 由线圈L和电容器C组成的电路是最简单的振荡电路,为LC振荡电路。3、 不断的充电放电,电路中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的振荡电流,电场与电磁场周期性相互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电场能与磁场能周期性相互转化的过程,称为电磁振荡。4、 在电磁振荡中如果没有能量损失,称为无阻尼震荡;如果有能量损失,称为阻尼振荡。5、 可以改变电容器的电容C或线圈的电感L来改变振荡电路的频率。 T=2LC6、 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理论的俩个假设: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7、 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称为电磁场。8、 做变速运动的电荷都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在1888年被赫兹用实验证明存在。9、 按波长把所有电磁波排列起来,称为电磁波谱。10、 红外线:波长位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为红外线,红外线可以引起热感。11、 紫外线:紫外线是一种波长比最短波长的可见光(紫光)还短的电磁波,高温物体可以发射紫外线。12、 X射线:x射线是一种波长比紫外线还短的电磁波,穿透能力很强。13、 射线:比x射线波长更短的电磁波,来自宇宙射线或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穿透能力比x射线更强。14、15、 发射电磁波是为了利用它来传递某种信号,这种信号是加在高频等幅电磁波上发射出去的,这种高频等幅电磁波叫做载波。使高频振荡的振幅随信号而改变的叫做调幅。使高频振荡的频率随信号而改变的叫做调频。16、 无线电的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空间传播:天波,依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直线传播,微波又叫超短波,不能通过地波或天波传播,就像光一样是直线传播的,这种沿直线传播的电磁波叫做空间波或视波。17、 当振荡电路的固有频率跟传来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时,电路里激起的感应电流就最强,这种现象叫电磁谐振,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能够接受的电路叫调谐电路。四、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 ,折射光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俩侧;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常数。2、 光从真空射入某一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值与折射角r的正弦值的比值,为这一介质的折射率。 n=sin i/sin r n=c/v3、 复色光在通过透明介质以后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为光的色散。 (紫光在介质中速度最慢)4、 对于俩种介质来说,我们把光在其中传播速度小的介质,即折射率大的介质叫做光密介质,而把光在其中传播速度大的介质,即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5、 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为全反射。6、 把光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使折射角变为90时的入射角,称为这个介质的临界角。 Sin C=1/n7、 光导纤维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直径只有1100m左右。它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光由一端进入,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经多次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五、光的波动性1、 当单色光经过双缝后,在屏上产生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当屏上某处与两个狭缝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则两列波的波峰叠加,波谷与波谷叠加,形成亮条纹。当屏上某处与两个狭缝的路程差是 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在这些地方波峰跟波谷相互叠加,光波的振幅互相抵消,出现暗条纹。2、 相干光源: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平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3、 薄膜干涉 4、 x=l/d x:相邻亮(暗)条纹间间距。l:光屏到双缝的距离。d:双缝的间距。:波长。5、 按照直线传播的要求应该属于阴影的区域也会出现亮纹,应该属于亮区的区域也会出现暗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6、 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它是横波区别于其他纵波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7、 激光:强度大,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覆盖波段宽且可调谐。8、 激光的应用:激光加工,激光全息照相,激光检测,激光通信,激光医学,激光照排,光盘。六、相对论1、 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力学的规律是一样的,都可以用牛顿定律描述,这一结论称为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2、 光速与惯性无关。 1m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 s内传播的距离。3、 时间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4、 质能方程 E=mc选修3-5一、碰撞与动量守恒1、 做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在很短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过程叫碰撞。2、 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称为弹性碰撞,碰撞前后总动能减小称为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碰撞中,若俩物体碰后粘连在一起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3、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定义为该物体的动量,用p表示。 P=mv4、 有事要把俩个或多个物体作为整体来看,这个整体称为系统。5、 如果一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和为零,无论这一系统内部发生了怎样的碰撞,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m1v1+m2v2=m1v1+m2v26、 一个物体运动过程的始末,物体所受合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个结论叫动量定理。7、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用I表示冲量,用p表示过程始末动量的该变量,则动量定理也可以写成 I=p8、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定量分析,中子的发现,反冲现象,火箭发射等。9、 当物体的某一部分向某一方向抛出时,其余部分就会同时发生相反方向的运动,这就叫反冲。二、原子结构1、 用真空度极高的真空管做实验时,发现真空管的阴极会发射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沿直线传播,撞击到玻璃壁上会产生黄绿色的荧光,这种射线为阴极射线。2、 汤姆孙通过实验证明阴极射线带负点的粒子流。3、 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比称为比荷,又称荷质比。4、 1897年,汤姆孙用电子命名这种粒子。5、 e=1.6*10-19 C6、 1904年,由汤姆生提出枣糕模型,假想正电荷构成一个密度均匀的球体,电子浸浮其中,并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同心圆环或球壳上。7、 1909年,卢瑟福等人用粒子轰击金箔,否定了枣糕模型。并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设想在原子中间有一个体积很小带正电荷的核,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称为核式结构模型。8、 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理论的矛盾。9、 复色光通过棱镜分光后,分解成一系列单色光,按波长长短排列形成一条光带,称为光谱。10、 连续彩带称为连续谱。只有一些彩色亮线称为明线光谱。连续谱和明线光谱都是由发光物质直接产生的光谱,所以也称发射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高压气体发射的一般为连续谱,稀薄的气体发光产生的光谱多为明线光谱。11、 吸收光谱是处于基态和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吸收辐射(连续辐射)后,将跃迁到各高激发态,此时则形成按波长排列的暗线或暗带组成的光谱。12、 由狭窄谱线组成的光谱,称为线状光谱。13、 原子吸收光源中部分波长的光形成吸收光谱,为暗淡条纹;发射光子时则形成发射光谱,为明亮彩色条纹。两种光谱都不是连续的,且吸收光谱条纹可与发射光谱一一对应,称为原子光谱。每一种原子的光谱都不同,遂称为特征光谱。14、 原子发光的频率只与原子结构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原子光谱鉴别是否含有该原子,含量多少等,这种方法叫光谱分析。15、 巴尔末公式 (n=3,4,5) 16、 描述氢谱线的简洁而优美的(已笑尿)广义巴尔末公式 1/=Rh(1/n2-1/m2) (m=1,2,3, n=m+1,m+2,m+3) Rh为里德伯常量17、 由上式,当m=1时,赖曼系,紫外区;m=2时,巴尔末系;m=3时,帕邢系,近红外区;m=4时,布喇开系,红外区。18、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不是任意的,而是一系列分立的,特定的轨道,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原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这些状态称为定态。19、 原子处在定态的能量用En表示,此时电子以rn的轨道半径绕核运动,n称为量子数,当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态时,才发射或吸收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 hv=En-Em h,普朗克常量;v,为光的频率。En,Em分别是原子的高能级和低能级。20、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值,称这些为轨道量子化。21、 不同的轨道实际上对应了原子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的原子有不同的能量,因此,原子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不同的能量值称为能级。22、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n)=E(1)/n2 n=1,2,3 半径公式为 r(n)=n2*r(1) n=1,2,323、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状态叫激发态。24、 Rh=-E1/hc三、原子核1、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氢原子核即质子,在之后的几年又多次从其他元素中轰击出质子,证明质子普遍存在与原子核中,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1920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内可能存在中性粒子。3、1932年,查德威克用轰击铍时,得到一种不带电,质量几乎与质子一样的粒子,命名为中子。4、 质子与中子合成为核子。5、 原子序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6、 将核子结合在一起的力为核力,也称强力。7、 核力:在核的限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核力是短程力,但俩核子中心相距大于核子本身线度时,核力几乎消失;核力与电荷无关。8、 用一定能量的粒子轰击原子核,改变了核的结构,把这样的过程称为核反应。9、 常见的核反应:10、 放射性元素是不稳定的,它们会自发的蜕变为另一种元素,同时放出射线,称这种现象为放射性衰变11、 射线是氦原子核,带正电,电离作用大,穿透能力小。12、 射线是电子,带负点,电离作用小,穿透能力较大。13、 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电离作用极小,穿透力极强。14、 把放射性元素有半数发生衰变的时间称为该元素的半衰期。15、 半衰期公式 m=M(1/2)(t/T)16、 放射性的应用:利用特性;作为示踪原子;利用衰变特性;其他。17、 由分散的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18、 把核反应中质量减少称为质量亏损。 E=mc219、 把原子核的结合能除以核子数A称为原子核的比结合能。 E=A20、 比结合能越大,取出一个核子越困难,核子越稳定,比结合能是原子核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