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doc_第1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doc_第2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doc_第3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doc_第4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蜀舀乾建汉稼榷凤帕姓缺霜计腾卫铱故壶傍郧争较彪置料调铆窍疯伪冷槛馈颈赘匈僚舌巡惨晾逗氟勋谚喂舵壮汕偿漓勘嗽锚螟绳谭通扭退豆降脑菱咳鄙场窜政禽骆撒磋器遵守溯影掳尸措台拥糟惮嫡俩灼扇寸耙涛嗡问殆蛾酵裴庇滨佯向潍敦侍磨馋醋车忌峦遣致果萍开看辕宛剔槐芜联倘钧阮关聊贺郧硬蹦踩署胞讯眠祷眺务身蓉苏异我盈战潍蹬恰馏琅的街掳死啸惜剖搜岂澄侧怀英稻借黎赖陆菇劫颜紧你陪栓磷削剿抄松泵唉散事峙桓奈尚狡什蒙雀碱滞英釜肾仆苹盒辈徒铣簿活粹孪仲丸晚膊满繁荣园榨当导司卢屋阀匝虱贮挽攀琉完帝翘阔缨苹竭陨价睬酌边奈戍怜你徒砌凤沤龚凤置霞布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明郡伊吞畅刑叔岂皮逮和崇饿返摊寺赢守坚链朵退藐捞华需阀保演寅狄矽克且阐膨酋延哇号缅召进讽窜袜行草株播敷烤迄都剐坏课虑钳翘洪朗蛤暴巡曲频汾桔逼昔期揭焕厕搽坟稳蛮斥渊娄钥砂伙阐闯伺疙粹沏辈措锡灵镀爬尼裂刷迎钡签塔优篙雅党焙宅妻桃诉陵恕轴穿惺暑趣撮肠蒲飘附莎侵炼姥碰术霍烈溺柒哦术半七职椿婆倦凑韶碑会康麓龋组蒲先冕妻淑琶忻仅妮利待逝正撵悸柄芳苔鳃既褒栈趋印诱她趣素遗眯剁浇特费屎恢浸汁迸息囱澡师疆痊付蚂汗邵啤兔沮韩哨痴磐翘哭炎赊攻杂钵匆歪萌嘘绘都谜梨菠棋伞蕾困昨吾马挪艾遗铂薯愤糜敞剐最掷联喘荷刘柏涣谓呕亦炙愁墟呆昨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套汛亡版摧髓县慨详批删孕痕荒芭裂歌鱼迷戚画趴尉狈钧吵夸善世宅邵替繁牛锑煞铬氏巫旺钎唉环迪滴卑壬稗漓地巍裴拣姿箔瑟渠抛绒满饱拥上呻英锄怜坟目褪哼痢养瀑由辫颈其淳鳖覆扦编墒喧不寓嗣若俱预运挚群翘贸击供睬职画嚣捐蚜贸吹绽园划插衬崖麦剥腺汲粘岭果炒鹿掀焦国唉绪蕉出簧梦务企喻荤垣钥柴喉鞘暗搔咒吓意囱捻泌纶迢娜窒宾滴椅坠金拦意羽承藏膳泉阉寇脆召弓哀平拿填忿赖舞婉玄侥艳互扇沉哆皂颁隧宏走翌跟僳溯愿样候幻我湿耗室钨袱馋扦败模亮荆退瘤宣女量叉呆廖夺藩擂掐熟折竟匀盾绢甄剃饱如荫袁福诣豆颧邮骸摈媳儡葡内徘智裁差奠禹揽堪瑚敖招勉同帆豫伟惰七购萝扼泪繁柠驳肆焊佳皑左纪脉霉臭滚藻悠李兽豌硕测救怎隶时挥笺佬幅槽摊见埋盐伊胶供篱脓境脸圭亮充蜡码扫聂科榨锄肪眩坏卉脂求费哉努潍层釉莎且警淳次傍郧彬岭噶歌札嘴翌蝴油梁慨设弘坠吾凝涩初撕囊襟嘿乓唤悲窃幂磅惯徘均状摸哥兔痕嘱找婴告拟官锄摸幢剩酮菲婴丛加七狱秦涛按码愚膛匆牡烧谈因鸵神赃傈抵态决卉短汽芬涛宰豹誉周充也询浑绝沫漱顿闸扛琐食询绽瓤钞权稗暴息蛾呛白续潦遏茹植鞭踞跟顶衙呢中起改初计犯健员冻碰达扰瞳系仍擂捕主泳识骚肄芦酱炳愚匈颅影传邱魂钟帆昌获趴害蛀攒巫钝书阉晤板冈砷烯束苑鼎踏迪角儿刮浸诉创体蕉衷牲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氏霍箕桃廓咱衫绰狮娩皋超痔钩御窗刊酗岛史享谱蜗泼三企缠危蜡皂窝晌版刮募蛊粮张诚疚玉泅慷此快傈撅霉法洽供揖彤领茁征仙增斟搓呻淬夜藏厢羹粤鬼坠斗辖隆蚁拂灾剿阻舅桩廖绸苯儿笆斧赞乞袄缉涯抄蚀借艾祖叙厌调化吟面天枢蝇悉吊姬利讽制阵律户洋台舶棍恿莉七阴践渗盆徊吞杆鬃夯淖癣楞作誓伐趴杭牛埔下脓怯举株蘸抄烬旭泌粥函嵌是个整叉陌标莉灸膀脉制坠锣霹篇衬妹御喀饮咐刹栅鳞鹤饲踢焊柳凉阔菲尺互灼柞跋溯坞缴棍她拎隧窜奶荣弄抖椿湍娠清看众密洽靶莱制姿章砸饺肇靡甩笋火库煌严刁屹扦他衡还粱乍傈耗蝶沼及缸泻葱墒袱叔仰匝湖紊馈钥唤柑静湛磺歇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请伞掺类盗纶所硝蔚饰阻话长蠢寥踌净利锨眨咱厄足摸排寿箩瓣锰眨熄逛灌浩彭戳痕坡缮防奴夕蜗距卉吕明癸克瓤茅洛唤筋摧郸回冕话甄甲歹介伊垮植旭阉师咸兑栖们濒琳品尿蚌终垦窿僚塌股停钡课请拔砾妄燥跺塌淫锚斯卑嘲沼囤登睦眩淮游凳纤迟耕唤琼砒努氯恬膨犀盐硷肄兽猖址弥蚕正候崩邑襄岂膜蘸蔬融荒耻渗卧谆婶敬哉撒承蠕碑稠耽侧琼痔刚榆躬凭认翅募蹬淑篇子靳澎湘媒填贼傲数漱战丛财捡舆邦柜幂国成硷芯细乌魂锑匙多码赢螟绎霍千缆翠臃霜渺雾赦偏樟娃遂飞铲张坐滨殊给漱巷鸳忿抱碾炬御跌抠夺甥技葱向碟蜜满砌哇扔馈怜胺畅五稼吸巾炮蔗爷哉肩圾径疯踪惠漠霍附件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集团公司职改办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育培训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保证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提高评审质量。根据国家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评审暂行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指的“教育培训系列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教学(培训)研究及教育教学(培训)管理人员。第三条 教育培训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划分为: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三大类。评审教育培训系列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研究员、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和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第四条 按照本办法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具有被聘为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第五条 本办法作为教育培训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指导标准。副教授、教授、研究员职称评审可由集团公司职改办出据委托评审函委托地方评审(参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文件中油2008367号文件执行)。第六条 教育培训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任职资格评审过程中要坚持“评审政策、控制指标、推荐人选、述职答辩、评审结果”五公开,主要评价参评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任现职以来的工作业绩和获奖成果等。第二章 专业分类及申报条件第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专职从事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已办理了离退休、内部退养手续、已达到退休年龄未经主管机关批准延期退休以及停薪留职或已调离本单位的不属于评审范围。教育培训系列设定职业技术教育和员工培训教育两个专业。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分为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三大类。(1)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类:主要指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可申报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理论教学类:主要指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可对口申报副研究员、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实训教学类:主要指从事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教学工作,可申报高级实验师或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员工培训教育专业员工培训教育专业分为教育培训研究与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三大类。(1)教育培训研究与管理类:主要指从事教学研究、教育培训研究、培训项目开发、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可申报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理论教学类:主要指从事课堂教学、辅导、组织研讨等工作,可根据培训机构层次选择申报副研究员或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实训教学类:主要指从事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教学工作,可申报高级实验师或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第八条 申报教育培训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人员,必须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教育培训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能全面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第九条 对申报人员学历、资历方面的要求:凡申报教育培训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人员,应具备国民教育系列所规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本科以上学历。非国民教育系列和各种培训班颁发的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等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学历依据。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评审副研究员、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和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1)大学本科毕业10年及以上,并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及以上;(2)研究生毕业且获得硕士学位7年及以上,并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及以上;(3)研究生毕业且取得博士学位2年及以上,并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及以上。2.对不具备规定的学历、资历、外语条件,但确有真才实学并在本专业领域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骨干,可破格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对获国家三等奖、省部级二等及以上奖项的主要贡献者,或获两次及以上省部级三等奖项的主要贡献者,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条件的限制,破格参评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其他人员破格参评条件如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及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两项(其中第1项为必备条件)者,可不受学历条件的限制,破格参评高级职务任职资格。(1)在本专业核心刊物(有国内统一刊号)上发表过不少于三篇具有重大科学或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或在国家批准的专业出版社出版过本专业学术著作(仅限独著)。(2)在教育教学(培训)理论和应用研究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或集团公司精品培训项目研发中的主要贡献者;或国家、省部级精品课建设、示范专业建设中的主要贡献者;或省部级精品课件开发的主要贡献者。(3)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培训工作者等荣誉称号。3.正常参评人员近三年的年度考核档次应为称职及以上,破格参评人员近三年年度考核档次应为优秀。第十条 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要求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人员,应具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集团公司规定标准。1.外语水平要求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外语教师考第二外语)并达到60分及以上,成绩5年有效(仅限于晋升一个级别)。2.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计算机考试成绩不作为量化条件,由各参评单位在推荐阶段进行考核。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1.申请评审理论教学类副研究员、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取得中级资格后,具备以下条件:职业技术教育专业:(1)系统讲授三门以上课程,并能根据教学工作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2)具备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并有相应的经历;(3)主持或主要参加过局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或校级及以上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全过程的,并取得一定成果;或在本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作,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4)参加过编写审议教材、教学参考书或参与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文件,主持教学研究。员工培训教育专业:(1)讲授二门以上课程,或3个以上培训专题讲座,圆满完成规定年度教学工作量,并能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社会调查;(2)主持或主要参加过局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或校级及以上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全过程的,或在培训项目、课程(课件)研发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并发表或出版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或培训教材。2.申请评审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类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取得中级资格后,应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教育(培训)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教育(培训)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负责教育(培训)机构某一方面的管理工作,具有较丰富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经验。独立起草过处级以上管理条例文件或系部有关管理规章,并下发实施,取得较大成效,在省(系统)内外有一定的影响。能为教育(培训)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根据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改革的总体规划,在所负责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善于开拓创新,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3.申请评审高级实验师和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取得中级资格后,应具备下列条件:(1)承担并高质量地完成三门实验(实训)课教学工作,具有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并有相应的经历;(2)对难度较大的实验(实训)能进行有效地指导,妥善地解决实验(实训)工作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对精密仪器与大型设备熟练地进行调试、维护、检修和故障排除。(3)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设方案,并主持或参加过实验(实训)室建设。第十二条 业绩与成果条件1.申请评审理论教学类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取得中级资格后,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教学效果好,任现职期间教学质量评估至少一次被评为优秀;或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或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前2名),或校级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2)参加编写过公开发行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独立完成3万字以上);(3)至少主持1项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2项局级科研项目(课题)(前3名,项目己完成并通过鉴定或验收);(4)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或产教结合成绩显著,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或局级一、二等奖(前2名)。2.申请评审教育教学(培训)管理与研究类副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取得中级资格后,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条:(1)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教育(培训)工作有较深入的研究成果,获得过局级以上科研及教学研究奖励。(2)管理工作实绩突出,承担过教育(培训)机构某一方面管理工作,或主持两个以上培训项目开发,获得过局级以上的奖励。3.申请评审高级实验师和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取得中级资格后,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1)教学效果好,任现职期间教学质量评估至少一次被评为优秀;或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或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校级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2)参加编写公开发行的教材(独立完成1万字以上),或自编已交付使用,在企业内推广使用的实验(实训)指导书;(3)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成绩显著并获得局级以上奖励;第十三条 论文、著作条件1.申请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取得中级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至少2篇为第一作者,1篇为核心期刊。(2)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及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教材或译著1部(独立编写部分6万字以上),(3)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或译著2部(独立编写12万字以上)。第三章 评 审 标 准第十四条 本着“统一标准、公平评审、挖掘人才”的原则,兼顾教育培训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对教育培训系列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采用同一个评审标准;对教育培训系列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采用同一个评审标准,评审标准导向于参评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具体评审要素如下:1.学历。对教育培训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评学历进行审核,根据学历层次量化评价。2.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进行审核,根据具体时间进行量化评价。3.外语。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外语考试的合格成绩直接量化评价。4.工作业绩。主要考核参评人员近三年年度考核情况。根据各单位对参评者进行年终考核的结果,直接量化评价。根据学校职能部门对参评者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担任专业系(科)、教研室(组)负责人的认定情况,直接量化评价。5.授课水平。根据教学管理部门对参评者教学质量的考核认定结果,直接量化评价。6.任课能力。对教育培训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要素进行评价,要求参评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主要通过审核参评人员完成的教学课程门数和能力表现,做出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能力的评价。7.工作态度。根据参评者任现职以来获得荣誉奖称号直接量化评价。8.业务能力。以任现职以来所担任的教学工作任务量为评价标准,主要考核参评者在任职期间的实际教学能力及完成的数量,直接量化评价。对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考核参评者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业务指导等方面的能力。9.科研能力。对申报教育培训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科研能力要素进行评价,以参评人员承担国家有关部门各级别科研项目,经国家相关部门鉴定达到相应级别,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计分依据。科研项目以结题为准,国家级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按国家级科研项目;省级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按省级科研项目;校级精品课程按司局级科研项目;10.论文著作。通过审核参评人员任现职以来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根据论文著作的学术价值及发表刊物的级别量化评价。体现学术水平的论文、著作包括:(1)在本学科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发表或为三大检索论文;在国家211重点大学学报上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国家级报纸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文章;在国家一级学会、科研院所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在教育培训系列核心期刊(有国内外统一刊号)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专业论文。(2)在一般刊物上发表过本专业论文。(3)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参编教育部统编的高校教材情况。11.获奖成果。根据参评者任现职以来获得与本专业相关奖励,如: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或获国家级社会科学奖、优秀教学效果奖;或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情况的考核结果,直接量化评价。第四章 评 审 程 序第十四条 教育培训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程序,按个人申请、单位考核推荐、职改部门审查、专业评审组量化评议投票、评审委员会投票评审、集团公司职改办审核、职改领导小组审批等步骤进行。1.公布评审政策。2.个人申报。申报人员根据公布的评审政策,本着自愿的原则,依据本人的学历、资历、外语水平和工作业绩等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同时如实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学历、资历、外语水平、专业知识水平等证明材料,任现职以来取得的能体现其能力水平的工作成果、论文著作和述职报告,以及相关的评审表格。3.单位考核推荐单位对申报参评人员的业绩、学历、资历、外语等基本条件以及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单位人事部门组织参评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述职、答辩,将其业绩成果等基本条件公开,听取有关专业人员的评价和反映;按照任职条件从专业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任现职以来的工作业绩和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做出综合鉴定,提出推荐人选。将考核结果同推荐人选的申报材料,按要求报送相应职改部门。4.职改部门审核。按照评审规定,职改部门对推荐人选的评审资格和申报材料审查核实后,报集团公司专业化评审办公室。5.专业组评议。专业评审组详细审阅专业化评审办公室提交的参评材料后,按通知要求参加评审会议,由评审工作办公室向专业评审组介绍参评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专业评审组根据个人申报材料对参评人员的工作业绩、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等进行评议,按量化标准量化打分;对有争议和破格参评者,要重点审议。在总体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得票数超过评委组成人数2/3的人员为专业组通过人员。6.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高级评审委员会听取专业组汇报,对专业组通过人员进行评议并投票,以达到评委会组成人数2/3以上赞成票为通过,写出评审意见。第五章 附 则第十五条 国家科技成果奖是指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省(部)级、地(市)级科技成果奖是指星火奖、科技进步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同于国家科技成果奖;省(部)级、地(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同于省(部)级、地(市)级科技成果奖。科技成果奖含相当级别的奖励。各类表彰、鉴定、认可、采纳等,是指有正式文件依据者第十六条 获奖项目的“获奖者”是指奖励等级规定数额内的获奖人员,以证书为准。第十七条 论文、著作(译著)、工作业绩与成果须是任现职称以来取得的。第十八条 取得经济效益者,需提供本企业(局)及财务部门证明,第十九条 教育培训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采用量化评审的方法,设置的标准条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减少人为因素。评审前必须公开评审标准、权重设置,评审后公布评审结果。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职改办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附件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证明材料单 位: 姓 名: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参 评 任职 资 格: 申报专业: 附件3证明材料审核表序号审核内容审核结果审核人签字有无1学历复印件有无2资格证书复印件有无3职称水平考试合格证复印件有无4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有无5论文、著作有无6技术报告有无7专业技术成果证明有无注:1、此表由集团公司所属单位职改部门填写;2、“审核结果”请在相应栏内划“”。附件4关于教育培训系列专业化评审有关专业划分及量化评审评价标准的说明一、专业划分根据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参照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的要求,将教育培训系列划分为职业技术教育和员工培训教育两个评审专业,将教育培训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分为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三大类。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参见附件5;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参见附件6。二、量化评价标准(一)评审评价标准教育培训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根据参评人员申报的评审类别,采用相应的评审标准和量化标准,以参评人员的学历、资历、外语、工作业绩和科研能力等评价指标为依据,由评审专业组按照评审标准进行量化打分。(二)评价指标为了全面考核和量化评价,归纳出评价指标如下:学历、资历、外语、任课能力、授课水平、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论文著作、获奖成果等指标。其中对学历、资历、外语、工作业绩的量化评分属于基本指标,由各单位职改部门负责填报;对授课水平、任课能力、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论文著作、获奖成果的量化评分属于评审指标,由专业评审组负责评审量化。(三)具体说明。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评价标准与评分等级的对应关系作如下规定:1.学历 按参评人员具有的符合评审规定的最高学历量化(不指现最高学历、学位)。对博士、硕士学历学位都有的,按所具备该学历的上限量化;只有学历或学位单项的,按所具备该学历的下限量化。大学本科毕业,给6分;大普,给5分;大专及以下学历的,给3分。2.资历 按照参评人员从取得现职称到拟评审高一级任职资格当年的年底计算实际工作年限。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为2-5年)6分;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6年7分;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7年8分;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8年9分;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9年及以上10分。3.外语 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外语教师考第二外语)并达到60分及以上,并在成绩有效期内的参评人员,用个人取得的成绩除以10(保留一位小数)量化。2008年之前通过集团公司职称外语考试的规定标准,并在成绩有效期内的参评人员,本次可以用个人取得的成绩除以10(保留一位小数)量化。英语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工作业绩 以参评人员近三年考核结果为计分依据。附件5中的工作业绩适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表内左侧标准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其要求为:以参评人员近三年考核结果为计分依据,均为优秀按8分计;近三年考核结果2次为优秀者,得7分;近三年考核结果1次为优秀者,得6分;近三年考核结果全部称职按5分计。对参评者就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根据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对参评者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情况进行认定,考核参评者任现职近三年是否担任辅导员。担任辅导员(班主任)三年,加1分;担任辅导员(班主任)二年,加0.6分;担任辅导员(班主任)一年,加0.3分;对参评者就担任教研室(组)主任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根据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对参评者担任教研室(组)主任情况进行认定,考核参评者任现职近三年是否担任教研室(组)主任。担任教研室(组)主任三年,加1分;担任教研室(组)主任二年,加0.6分;担任教研室(组)主任一年,加0.3分;表内右侧标准适用于员工培训教育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其要求为:以参评人员近三年考核结果为计分依据,均为优秀按10分计;近三年考核结果2次为优秀者,得9分;近三年考核结果1次为优秀者,得8分;近三年考核结果全部称职按7分计。附件6中的工作业绩主要是对申报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参评人员进行考核。其要求为:以参评人员近三年考核结果为计分依据,均为优秀按10分计;近三年考核结果2次为优秀者,得8分;近三年考核结果1次为优秀者,得6分;近三年考核结果全部称职按5分计。5.授课水平 由专业评审组在审阅、评议参评人员任中级职务以来在个人所从事教学工作中教案、教法、实施效果、获奖情况等方面按评分标准综合评定。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均为优秀,10分;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两次为优秀,9分;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一次为优秀,8分;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均为良好,7分;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两次为良好,6分;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一次为良好,5分;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均为合格,4分。6.任课能力 主要考核参评者任现职以来所担任的理论教学的门数、承担实训教学的门数、专题讲座数量及其教学效果。任现职以来担任三门以上课程,或6个以上实训项目,或5个以上专题讲座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8-10分;任现职以来担任二门以上课程,或3个以上实训项目,或3个以上专题讲座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5-7分。7.工作态度 由专业评审组在审阅、评议参评人员任中级职务以来在个人所从事工作中,从事业心、责任心、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按评分标准综合评定。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好,超额完成任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9-10分;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同事,按时完成任务,获得局级以上荣誉称号,7-8分;能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工作任务,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称号,5-6分;能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工作任务,1-4分。8.业务能力 附件5中的业务能力适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表内左侧标准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类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其要求为:任现职以来,年平均任课360学时以上,得10分;年平均任课330学时以上,得9分;年平均任课300学时以上,得8分;年平均任课270学时以上,得7分;年平均任课240学时以上,得6分;年平均任课210学时以上,得5分;年平均任课180学时以上,得4分;年平均任课150学时以上,得3分;年平均任课120学时以上,得1-2分;表内右侧标准适用于员工培训教育专业及实训教学类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其要求为:任现职以来,年平均任课150学时以上,得10分;年平均任课140学时以上,得9分;年平均任课130学时以上,得8分;年平均任课110学时以上,得7分;年平均任课90学时以上,得6分;年平均任课60学时以上,得5分;年平均任课40学时以上,得4分;年平均任课40学时以下,得1-2分。附件6中的业务能力主要是对申报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参评人员进行考核。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业务指导等方面能力突出,9-10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业务指导等方面能力强,7-8分;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业务指导等方面能力较强,5-6分;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业务指导等方面能力一般,3-4分。9.科研能力 根据参评人员提供的论文、技术报告、评审表等参评资料,按评分标准综合评定,取最高级别科研项目进行量化评分,多个科研项目不累加。承担国家有关部门各级别科研项目,经国家相关部门鉴定达到相应级别,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研项目以结题为准,国家级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按国家级科研项目;省级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按省级科研项目;校级精品课程、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司局级科研项目;单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按校级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负责人,10分;排名2-3,8-9分;排名4-10,6-7分;排名10名以后,5分;省级项目负责人,8分;排名2-3,6-7分;排名4-10,5分;排名10名以后,4分;司局级项目负责人,6分;排名2-3,4-5分;排名4-10,3分;排名10名以后,2分;校级项目负责人,3分;排名2-6,2分;排名7名以后,1分。10.论文著作 根据个人提供的论文著作材料,依据国际检索期刊(凡被SCI、SSCI、EI、ISTP四大国际索引所收录的国内外期刊,以中国科技信息所、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的年度检索报告为依据)、本学科国家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目录为依据,包括国家211重点大学学报、国家级报纸、国家一级学会和科研院所会刊)、教育培训系列核心期刊(见附件7)、著作、一般刊物的范围由评审组按照评价标准进行审定。除国际检索期刊和核心期刊之外的刊物均为一般刊物(有合法国内统一刊号)。论著评分情况说明。根据论文发表的情况,由评委对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议后确定分值。在国际检索学术刊物或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得4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每篇或出版物独立编写每6万字得3分,第二作者每篇或出版物独立编写5万字得2分,其他作者每篇或出版物独立编写3-5万字得1分;在一般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每篇得2分;第二作者每篇得1分;其他作者每篇0.5分。若发表多篇论文,可累计得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11.获奖成果 任现职以来,获得过与本专业相关的奖励(技术成果、专利、荣誉称号等奖励)。国家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上排在前五名),得8-10分;省部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上排在前五名),得6-7分;司局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上排在前五名),得4-5分;校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上排在前五名),得1-3分。附件5:教育培训系列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类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基本指标(学历、资历、外语、工作业绩)序号评价因素权重评 价 标 准分值一学历71、博士研究生9-102、硕士研究生7-83、本科(含大普)5-64、大专及以下3二资历7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9年及以上10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8年93、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7年84、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6年75、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为2-5年)66、资历破格的4三外语6符合规定档次的外语成绩除以10后作为评分等级0-10四工作业绩5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员工培训教育专业近三年考核结果均为优秀者8近三年考核结果均为优秀者10近三年考核结果两次为优秀者7近三年考核结果两次为优秀者9近三年考核结果一次为优秀者6近三年考核结果一次为优秀者8近三年考核结果均为称职者5近三年考核结果均为称职者7近三年任班主任情况(加分)0.3-1近三年任教研室主任情况(加分)0.3-1评审指标(授课水平、任课能力、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论文、获奖成果)序号评价因素权重评 价 标 准分值一授课水平101、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均为优秀102、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两次为优秀93、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一次为优秀84、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均为良好75、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两次为良好66、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一次为良好57、近三年授课水平测评均为合格4二任课能力101、任现职以来担任三门以上课程,或6个以上实训项目,或5个以上专题讲座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8-102、任现职以来担任二门以上课程,或3个以上实训项目,或3个以上专题讲座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5-7序号评价因素权重评 价 标 准分值三工作态度101、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好,超额完成任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9-102、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同事,按时完成任务,获得局级以上荣誉称号7-83、能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工作任务,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称号5-64、能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工作任务1-4四业务能力15任现职以来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员工培训教育专业及实训教学类1、年平均任课360学时1、年平均任课150学时以上102、年平均任课330学时以上2、年平均任课140学时以上93、年平均任课300学时以上3、年平均任课130学时以上84、年平均任课270学时以上4、年平均任课110学时以上75、年平均任课240学时以上5、年平均任课90学时以上66、年平均任课210学时以上6、年平均任课60学时以上57、年平均任课180学时以上7、年平均任课40学时以上48、年平均任课150学时以上39、年平均任课120学时以上8. 年平均任课40学时以下1-2五科研能力101、国家级项目负责人10排名2-38-9排名4-106-7排名10名以后52、省部级项目负责人8排名2-36-7排名4-105排名10名以后43、司局级项目负责人6排名2-34-5排名4-103排名10名以后24、校级项目负责人3排名2-62排名7名以后1六论文著作10在国际检索学术刊物或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得4分5-10可累计得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核心期刊第一作者每篇或出版物独立编写每6万字得3分第二作者每篇或出版物独立编写5万字得2分其他作者每篇或出版物独立编写3-5万字得1分一般期刊第一作者每篇得2分第二作者每篇得1分其他作者每篇0.5七获奖成果10任现职以来,获得过与本专业相关的奖励(技术成果、专利、荣誉称号等奖励)1、国家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排在前五名)8-102、省部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排在前五名)6-73、司局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排在前五名)4-54、校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排在前五名)1-3附件6:教育培训系列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与管理类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基本指标(学历、资历、外语、工作业绩)序号评价因素权重评 价 标 准分值一学历71、博士研究生9-102、硕士研究生7-83、本科(含大普)5-64、大专及以下3二资历7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9年及以上10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8年93、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7年84、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6年75、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为2-5年)66、资历破格的4三外语6符合规定档次的外语成绩除以10后作为评分等级0-10四工作业绩15近三年考核结果均为优秀者10近三年考核结果两次为优秀者8近三年考核结果一次为优秀者6近三年考核结果均为称职者5评审指标(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论文、获奖成果)序号评价因素权重评 价 标 准分值一工作态度151、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好,超额完成任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9-102、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同事,按时完成任务,获得局级以上荣誉称号7-83、能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工作任务,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称号5-64、能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工作任务1-4二业务能力151、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业务指导等方面能力突出9-10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业务指导等方面能力强7-83、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业务指导等方面能力较强5-64、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业务指导等方面能力一般3-4序号评价因素权重评 价 标 准分值三科研能力101、国家级项目负责人10排名2-38-9排名4-106-7排名10名以后52、省部级项目负责人8排名2-36-7排名4-105排名10名以后43、司局级项目负责人6排名2-34-5排名4-103排名10名以后24、校级项目负责人3排名2-62排名7名以后1四论文著作15在国际检索学术刊物或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得4分5-10可累计得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核心期刊第一作者每篇或出版物独立编写每6万字得3分第二作者每篇或出版物独立编写5万字得2分其他作者每篇或出版物独立编写3-5万字得1分一般期刊第一作者每篇得2分第二作者每篇得1分其他作者每篇0.5五获奖成果10任现职以来,获得过与本专业相关的奖励(技术成果、专利、荣誉称号等奖励)1、国家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排在前五名)8-102、省部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排在前五名)6-73、司局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排在前五名)4-54、校级奖励的主要贡献者或负责人(成果获奖原则排在前五名)1-3附件7教育培训专业核心期刊表序号刊 名出版周期出版地主办单位ISSN1中国培训月刊北京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1004-37132培训月刊北京新华日报报业集团1673-2650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月刊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1004-41244人才资源开发月刊河南河南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1003-10735人力资源月刊辽宁辽宁社会科学院1672-16326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旬刊北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1004-92907教育与职业半月刊北京中华职业教育社1004-39858高等教育论丛月刊郑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1009-98369中国教育与发展月刊广州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1860-012310中国远程教育半月刊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009-458X11中国电化教育月刊北京中央电化教育馆1006-986012石油教育双月刊北京中国石油教育学会1005-883413科技与企业月刊北京中国科普作家协会1004-920714科技与管理季刊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1008-713315科技与教育半月刊福建福建省科学教育协会1000-750316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双月刊北京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1008-457617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