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首.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首.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首.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诗两首学案制作者:王勤勤【使用说明】1、 做好作者、字词、文体以及课文内容方面的预习。2、 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积极思考,力争将问题弄得明白透彻。3、 学生自学时间为25分钟。【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爱之情。【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1)泰戈尔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一九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2、关于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3、朗读课文及朗读指导。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4、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蒂( ) 菡萏( )徘徊( )欹( ) 荫蔽( ) 花瑞( ) 莲蓬( ) 亭亭( ) 匿笑( )祷告( ) 嗅( ) 衍( ) 5、解释下列词语:匿笑: 祷告: 徘徊: 花瑞:【学习金色花】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B、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C、诗歌表现了什么? 2、合作学习,质疑探究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2)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学习荷叶 母亲】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散文诗的大意。B、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2、合作学习,质疑探究A、文章三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三看红莲环境(雨) 红莲 心境 B、作者写“荷花”是为了写谁?写“荷叶”又是为了写谁?这样写有何作用?C、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 【名人名句】母爱的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当堂检测】一、金色花作者是()(国名)作家、诗人( )(姓名)。代表作有散文诗集( )、新月集、( )、飞鸟集。荷叶母亲的作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原名(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 )。 二、给下列黑体字的字注音。笑嘻嘻( )匿笑 ( )祷告 ( )嗅 ( ) 罗摩衍那( )妄弃( ) 抛下( )倘若()沐浴()花瓣()三、下列各句中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C、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四、阅读这首小诗,完成: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2、诗中用 ( ) ( ) ( )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