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1.4 古代的经济政策 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2 1.4 古代的经济政策 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2 1.4 古代的经济政策 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2 1.4 古代的经济政策 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选择题1.“夏之贡,殷之助,周之彻,皆十而取一,盖因地而税。秦则不然,舍地而税人,故地数未盈,其税必备。是以贫者避赋役而逃逸,富者务兼并而自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朝沿用了夏商周的土地制度b.秦“舍地”说明当时废除了土地税c.秦“税人”是土地兼并的原因之一d.秦“税必备”说明当时国富民足【答案】c2.明中叶以后,“福建地区仕宦富室,相竞畜田,贪官势族,有畛遍于邻境者,至于连疆之变,罗而取之”。材料反映了()a.土地私有遭到破坏 b.重农抑商逐渐松弛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闭关锁国得以延续【答案】c【解析】“福建地区仕宦富室,相竞畜田”表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故c项正确。3.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答案】d【解析】从战国至清朝,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与材料“纵民”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财或累万金”,不能表明汉代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高低,故c项错误;材料“纵民”,体现了汉文帝时期对商人采取放任的态度,故d项正确。4.宋书周朗传:“制度日侈,商贩之室,饰等王侯见车马不辨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材料主张()a.抑制商业的发展 b.王侯要重视商业c.反对尊卑与贵贱 d.商人王侯等贵贱【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社会奢靡之风日盛,商人车马服饰与王侯贵族并没有差别以致不能通过车马服饰来辨别贵贱尊卑的身份等级(冲击了贵贱尊卑等级),说明作者主张要抑制商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表明作者主张要维护尊卑与贵贱而不是反对,故c、d项错误。学科#网5.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a6.下图为乾隆六十年(1795年)浙江地方政府颁发的执照,用来管理对日本贸易的中国船。上书:“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政府严格管理海外贸易b.仅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倭寇勾结沿海居民为患【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政府颁发的对日本贸易的执照,可以看出政府严格管理海外贸易,故a项正确。7.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天朝并不藉此些微远物也。”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产生的根源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b.对外封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c.中国地域广阔和物资丰富d.外国商品不符合国人的消费习惯【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盲目自大封闭保守的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故a为正确选项。8.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答案】c9.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指出了“海禁”的弊端,故d项正确。学*科网10.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此处是()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厦门【答案】b【解析】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为广州,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