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物理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物理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物理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物理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 教学内容: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二. 教学重点 :1. 了解误差有关常识和有效数字运算相关知识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 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4. 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三. 教学难点:处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图象的能力。四. 重点、难点解析:(一)误差和有效数字1.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1)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系统误差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因此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后,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或消除它。 (2)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2. 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1)有效数字是指近似数字而言。(2)只能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不是位数越多越好。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这里不受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特别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从仪器上读出来的数值,经常有一位数是估计出来的,或多或少存在着误差。例如米尺的最小刻度是mm(0.001m),那么用米尺测量长度可读到十分之一毫米(0.0001m)。0.001m这一位可以从米尺上读出来,是可靠的,0.001m位前面的数都是可靠数,0.0001m这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估读的数字因人而异,因此是有疑问的,称为存疑数。由于0.0001m位已存疑,在它以后各位数的估读已无必要。我们把可靠数加上最后一位存疑数,一起记录下来,统称为有效数字。(二)打点计时器原理及使用1. 电磁打点计时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1所示。工作电压为4v6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起来。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图1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工作,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答:工作原理中是靠电流方向的改变来改变磁铁的磁场方向,从而促使振动片上下振动,并且振动片的振动周期与电源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这个值正好是电源频率的倒数。2. 电火花计时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外形如图2所示,它可以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也可以与简易电火花描迹仪配套使用。图2使用时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 v插座内,将裁成圆片(直径约38 mm)的墨粉纸盘的中心孔套在纸盘轴上,将剪切整齐的两条普通有光白纸带(20 mm700 mm)从弹性卡和纸盘轴之间的限位槽中穿过,并且要让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这样当两条纸带运动时,也能带动墨粉纸盘运动,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放电火花不至于始终在墨粉纸盘的同一位置而影响到点迹的清晰度。也可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纸带和墨粉纸带(位于下面)做实验,还可以用两条白纸带夹着一条墨粉纸带做实验;墨粉纸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一条白纸带也可以重复使用,应注意降低实验成本。从原理上考虑,电火花计时器跟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更好些,误差可能会更小?答:电火花计时器可能会更好些,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振针和纸带间的摩擦会更大些。小结: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这种极小阻力来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计时精度与交流电源频率的稳定程度一致(脉冲周期误差不大于50s,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使用安全可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a)。打点计时器能记录哪些信息?答:时间和位移。例1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 )a. 交流电压的高低b. 交流电的频率c.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答案:b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即振针击打复写纸和纸带的周期,从它利用电磁感应打点的原理可知,振针是由振片带动振动的,而振片上下振动的周期就是线圈中磁场变化的周期,与所用交流电源的电流方向变化周期相对应。也就是交流电的周期,等于交流电的频率的倒数,即若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交流电的周期为s=0.02 s。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统一为50 hz。3.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对照使用说明卡了解它的结构。(2)按照说明把纸带装好。(3)启动电源,用手水平的拉动纸带,纸带上打出一行小点。随后关闭电源。(4)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若干个点作一个标记。若取n个点,计算出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时间间隔。(5)用刻度尺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的位置?答: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是哪些原因?怎样调整?答: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其原来位置。或者可能是复写纸该换新的了。或者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幅太小,可调整振动片的位置。或者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或者选的电压在4 v和6 v的情况下,打点的清晰度有点差别,电压高的时候稍清晰,所以可调高一点电压。问题3:开启电源打点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因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故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安装方法: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安装纸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条纸带从墨粉盘下穿过,打点时墨粉盘不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只将墨粉盘上某一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打过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条纸带。学生实验时可采用这一方法。另一种是用两条纸带,将墨粉盘夹在中间,拖动纸带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所以打出的点迹颜色较重。墨粉盘上面的一条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用一条纸带打点时,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用两条纸带打点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切断电源。问题4:处理纸带时,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时间间隔数是多少?答:共(n1)个。同学们亲自手拉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4.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例如:如图3、图4和表2所示,测量出包括e点在内的d、f两点间的位移x和时间t,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df=,t为相邻两个字母之间的时间间隔。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ve =vdf。可以大致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d、f两点离e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f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t,填入教材第23页中设计好的表1中。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抄入教材表2中。从该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5. 用图象表示速度问题:刚才我们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粗略看出我们自己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图象是表示变化规律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那么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请同学们先看课文并回答。答: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根据表中各时刻的速度,将(v,t)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我们从根据实测数据所描的点,可以从这些点的走向大致看出纸带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了更清晰,你可以把这些点用折线连起来。由于惯性速度的实际变化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所以,如果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我们现在来观察图象,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显示自己手拉纸带的运动情况。例2 已经得到纸带且标出了测量点a、b、c、d、e、f、g、h、i、j、k,ab之间有四个计时点,依次类推。见图3、图4图3图4(1)计算在bc段的平均速度,量得 s2=23.52cm表1点子数(n)个点子间隔数n1(个)运动时间t/s物体的位移s/m650.10.2352平均速度(m/s) =2.35 m/s(2)依次计算b、c、d、e、f、g、h、i、j各点的瞬时速度并做出速度时间图像表2相邻点间的距离abs1/mbcs2/mcds3/mdes4/mefs5/mfgs6/mghs7/mhis8/mijs9/mjks10/m1.40cm1.90cm2.38cm2.88cm3.39cm3.87cm4.36cm4.87cm5.38cm5.87cm表3 依据表3数据,取a点为起点在坐标系中找到各点速度值的坐标点,用曲线连接各个速度值坐标点得到速度时间图像。 图5小结: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vt图象: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0分钟)1. 运动的物体带动纸带被打点计时器打上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但这些点能说明( )a.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b.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c. 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置 d. 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2. 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子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 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c. 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 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3. 在你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小车拖动纸带并在上面打下了一系列的小点。根据你所打出点的纸带,在判断纸带表示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时( )a. 应通过测量纸带表示的运动的全程来判断b. 必须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c. 必须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判断d. 可以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都相等来判断4. 如图1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象,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图1(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3)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试题答案】1. abcd 2. bc 3. d 4.(1)有初速度(2)运动方向不变化(3)是;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再变小。参考资料:1. 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出没估计时间。他们观察到阳光下树影、房影的移动,进而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创造了最初的“表”,时间不停地前进着,“表”的影子从早到晚不停地移动着,由此人们可以了解时间。土圭是最古老的计时仪器,是一种构造简单、直立在地上的杆子,用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通过杆影移动规律、影的长短,以定冬至、夏至日。由于土圭的构造简单,不易掌握,所以逐渐发展为圭表。古代圭表用来判断方向,测定季节,四季划分和推算历法,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日晷又称晷仪,也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它与圭表的区别是:圭表是根据日影的长短判别方向,测定季节、全年日数和冬至、夏至,推算历法等;日晷的应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使用较为普遍的计时仪器。古人创造的“圭表”、“日晷”等仪器只能在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工作,那么夜间、阴天又怎么办呢?人们又发明了漏壶,漏壶又叫“滴漏”“刻漏”,传说黄帝时即已出现。根据等时性原理,漏壶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最早的漏壶是在壶中插入一标杆,称为箭。箭下用一只舟承托,浮在水面上。水流出壶时,箭下沉,指示时刻,称“泄水型漏壶”或“沉箭漏”;另一种为水流入壶中,箭上升,指示时刻,称“受水型漏壶”或“浮箭漏”。泄水壶多为一只贮水壶,即单壶。西汉末,已发展到叠加漏水壶,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