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港区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泉港区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泉港区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泉港区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泉港区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 二 政 治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2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冲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 b c d3研究表明,世界文化潮流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世界各国跟着世界经济前三名走。这一研究成果显示a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4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给人生第一课。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事道理。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要树立良好家风,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道理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a b c d5时下风头正劲的网红经济就是通过高人气的网络红人吸引粉丝,再把粉丝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商业模式。2016年网红经济产值接近580亿元。这一商业模式表明了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文化增强精神力量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的反映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6如今,手机已经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 b. c. d.7据统计,90%以上的世界新闻由西方七国垄断,美国影片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票房2/3以上。这告诉我们 a.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必须反对外来文化c.必须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8我国二维码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经过十多年艰苦探索,北京龙贝公司首创采用全新的数学方法和信息技术编码,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矩阵龙贝二维码技术,形成从根本上有别于且性能高于国外其他码制的龙贝码,位列世界领先水平。并且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说明a.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d.二维码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9法国公爵、古典作家拉罗什福科说:“留在一个人脑子里和心灵中的乡音和留在他话里的乡音一样多”,这句话告诉我们a.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文化具有差异性和鲜明的民族性10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材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 优秀文化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地位突出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 b. c. d. 11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公众对读书话题的关注热情逐渐升温。多读那些传递真善美和科学文化的书,生命才会更加充实,世界才会更加丰富。这说明a.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科学文化增强思想道德修养12礼仪,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问题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不仅是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而且这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还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这是因为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具有深刻影响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中心环节a. b. c. d. 13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以富有诗情画意的镜头语言呈现传统村落的人文地理、历史脉络、传统民俗,并着力聚焦代代乡民在绵延承续过程中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对于这些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以下错误的选项是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全面继承a. b. c. d. 14第十三届全国田径运动会于2017年8月27日至9月8日在天津举行,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力量a. b. c. d. 15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微信,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表明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习俗和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 16广西玉林“狗肉节”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为过于残忍,近几年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多次爆发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不能取消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应继承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a. b. c. d. 172017年初开始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紧扣时代脉搏,直戳百姓关注的官员腐败问题,做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得到了人民的欢迎和追捧。这说明a. 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精神需求 b.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c. 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 文化创新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18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利用中国绘本讲好“中国故事”,要根据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创新绘本的内容和形式,以高品质的作品发挥绘本应有的审美引导与文化传播功能。材料表明绘本创作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 创新是绘本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重视传统绘本的继承是实现绘本发展的前提 立足于人们的需要是绘本创作的根本途径a. b. c. d. 19“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三十年,千年古城徽州被人们打磁卡振兴旅游文化的名义更名为黄山市;如今,又有人以恢复历史文化的名义主张将黄山市复名为徽州市。针对这场“复名”之争,你认为能支持将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的依据有新地名没有文化内涵,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既要关注文化价值更要考虑经济社会成本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利益难免导致文化短视 地名既是自然实体标记,更是历史文化载体a. b. c. d. 20“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羊年到来之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为。这说明a.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 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c. 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1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 22 “洪荒之力”、“厉害了,我的哥”被集体刷屏。后来微信、微博中又出现“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word哥”等变体,使用它们的不仅有朋友,还有媒体“大v”。这种现象佐证了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科学技术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a. b. c. d. 232017年春节,支付宝继续集五福、抢红包。人们不仅在互相讨要、赠送“五福”的欢乐中拉近了人际距离,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的“发红包”与互联网的结合创意令人叫绝。材料表明文化创新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 b. c. d. 24开封是我国首个“互联网 + 文化”智慧城市。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现代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 材料一: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5分)材料二: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后来这种科学认识,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据报道:“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后,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适时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等时令点心,广受消费者的欢迎。(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6分)成功申遗后有何积极意义?(6分)26材料一:今年的中秋节刚过。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1)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应当如何看待上述现象?(11分)材料二: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还是典型的“品牌小国”。品牌人才匮乏,知识产权方面落伍,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缺乏对国际市场环境和当地文化的了解。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当前世界上所有的强势品牌,其背后都有强势国家实力的支撑。我国在经济实力上弱于这些发达国家。我国虽有着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但研究文化对于品牌价值的意识比较缺乏,也不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品牌文化中。而很多顶级品牌来到中国,特别注重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做营销。(2)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中国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却缺乏拥有深厚品牌文化的顶级品牌。请分析出现这一尴尬现状的文化原因。(8分)27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与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至今依然流传着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一-梨园戏。为了适应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文化艺术需求,古老的梨园戏工作者们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泉州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不同部门的共同重视与保护下,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梨园戏亦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海外,积极学习国际化的舞台经验,与外国演员合作交流等等。梨园戏采取种种措施,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新模式,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梨园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8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梨园戏是如何焕发出勃勃生机的。(8分)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参考答案1-5acbbd 6-10babbc 11-15bccad 16-20daadc 21-24ccad25.(1)(5 分)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3 分)“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 分)(2)(12 分,每点2分)文化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二十四节气”来源于中国人长期的生产实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后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文化影响经济。“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后,商家推出时令点心,广受消费者的欢迎。 “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文化传承 企业根据“二十四节气”,抓住商机生产特色产品,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26.(1)(11 分,2333)中秋节、元宵节、愚人节、圣诞节等中西方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