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等进行说理的方法。(重点)(难点)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 阅读圈画语文书p247p252; 填空:培根随笔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共58篇。作者是一个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其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闻名遐迩。 邓拓,笔名 马南邨,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后者是一部杂文集。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可以驳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注音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味同嚼( )蜡 王粲( ) 狂妄( )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吹毛求疵)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寻章摘句 )使心情愉快。( 怡情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不倦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咬文嚼字)读书就有好处。(开卷有益)原指读书需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在个别字句的理解上多费力气。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不求甚解)极端地自高自大。(狂妄自大)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味同嚼蜡)教师二次备课 备课教师: 谈读书【整体感知】交流阅读心得,明确【预习导学】。谈读书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哪些内容?在书上为本文划分层次。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使能无知而显有知)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读史使人明智皆有药可医)【探究活动】1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观点: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拓展延伸】1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来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请选择两句标注在书上。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朱熹: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好(ho)读书时不好(h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马克思读书趣闻。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不求甚解 【整体感知】交流阅读心得,明确【预习导学】理清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探究活动】1.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说理?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从态度上说明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从方法上说明 ;引陆象山的话 ,进一步从方法上证明。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古或今,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2.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3.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观点,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 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拓展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