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1张).pptx_第1页
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1张).pptx_第2页
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1张).pptx_第3页
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1张).pptx_第4页
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1张).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953年3月5日 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 终年74岁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953 1964 1 背景 1 二战后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排斥市场 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 片面发展重工业 结构不协调 压抑农民地方 企业积极性 人民生活水平低 知识回顾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及弊端 2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通过党内斗争上台并巩固自己地位 1956年2月 苏共召开 二十大 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的一次会议上做了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 的 秘密报告 尖锐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份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3 苏共二十大 1956年 秘密报告 4 美苏争霸 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实行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 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 提高粮食产量 提倡种植玉米 玉米运动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企业部分权利 物质利益原则 半交半售 价格低廉 国家收购 谁收购 扩大谁的自主权 生产者仍旧缺乏自主权 农业还是集体化 仍然忽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小修小补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 1954 1960年 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 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 以上 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 60年代初 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 1964年 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不仅如此 由于耕作粗放 垦荒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许多地方变得寸草不生 玉米是赫鲁晓夫的最爱 他认为 通过大规模种植玉米 发展畜牧业 就能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但是 他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 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违背了自然规律 在气候十分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 其结果只能是颗粒无收 经济政策制定缺乏周密计划和科学的方法 材料一 从1953年起 他曾积极鼓励集体农庄庄员和城市居民发展个人副业 可是到了1958年 政策发生了一个大转变 开始推行限制私人副业的政策 到了1961年 赫鲁晓夫又强调私人副业的重要性 陈之骅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苏联著名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道 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 而且也是其性格的牺牲者 急性子 过于匆忙 容易激动 这是他无法克服的缺点 材料二 为了在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 赫鲁晓夫时期在计划上盲目追求高招标和高速民如原定的七年计划 1959一1965年 要求工业增长85 88 农业产值增长70 结果 由于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 使甲类工业大大超过计划指标 增长了97 农业则离计划规定的指标更远 战略方针缺乏一贯性 目标脱离实际 忽视客观规律 个人作风急躁 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 3 失败的原因 4 评价 1 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失败根本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具体原因 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急功近利 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 个人作风急燥 反复无常 搞个人崇拜 他不重视对客观情况发展变化的研究 习惯于因循守旧 满足现状 惧怕重大的改革 维持现状和粉饰太平 缺乏锐意进取和改革的创新精神 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苏共的主调 苏共的领导集团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 1982 1 改革的内容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加强对经济的领导 坚持计划管理 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 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注重发展重工业 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改革重点是工业方面 失衡的巨人 1975年以后 苏联国民经济持续低速发展 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为美国50 社会总产值为美40 农业劳动生产率25 苏联的农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 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停滞的年代 苏联兴亡史论 美苏军事力量对比 2 评价 1 改革初期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国力大为增强 据美国国务院计算 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 1975年上升到53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 发达的社会主义 2 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失败原因 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经济负担增长 经济增长率下降 经济发展停滞 社会矛盾丛生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 苏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 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且得意的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 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修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 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 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思考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20世纪70年代 经济困难开始出现 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 结果不仅党纲中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未能实现 甚至第九个五年计划和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定的较低的目标也未能完成 这一时期 我们的社会发展计划未得到贯彻执行 主要经济效率指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也未能达到 戈尔巴乔夫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 1991 1 背景 1 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 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 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 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 4 背上沉重的包袱 同时四处伸手 加重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还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 其形象大损 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十亿卢布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 民族众多 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 无论是沙皇 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 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 造成很多问题 斯大林之后 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 民族问题日益显露 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2 美苏争霸 对外扩张 国际形象受损 3 民族矛盾尖锐 4 苏联面对的国际挑战不断加剧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80年代初美国率先走出 滞胀 经济持续增长 1988年戈尔巴乔夫 里根和老布什在纽约合影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调整所有制结构 允许个体经济和合资经济存在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放弃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突破旧体制 进行根本性变革 却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政治改革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 国内局势失控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思考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呢 2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 课堂延伸 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 1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 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