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旅游文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旅游文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旅游文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旅游文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2008年是戊子年,2013年 是 癸巳 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2004年是甲申年,2017年你们毕业这一年是 丁酉 年?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 1.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 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2、按照中国五行思想,五行分别对应什么方向什么色彩,金对应西方白色、木对应 东方青色 、水对应 北方黑色、 火对应 南方红色 、土对应 中央黄色 3、五岳分别是:南岳湖南的 衡山 ,北岳山西的 恒山 ,东岳山东的泰山,西岳陕西的 华山 ,中岳河南的 嵩山 。其中泰山被奉为五岳独尊。4、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的峨眉山,是 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的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和安徽的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5、在佛教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三座佛象,位于中间的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位于东方的是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位于西方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6、古代帝王举行封禅大礼,封的意思是 祭天 ,禅的意思是 祭地 。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中国第一篇游记散文。7、诗经溱洧zhn wi 是第一首较完整的旅游诗,描写了春秋时期上巳节一对青年男女踏青郊游的风俗场景;到了东晋时期,王羲之的 兰亭序 一文也是描写在上巳节祭祀和曲水流觞饮酒作诗的故事。8、旅游一词首先出现于南朝诗人悲哉行一诗,旅指离开居住地,游指自由自在的审美态度。9、朔晦望都是中国古代表示的时间名称的字,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日。10、四象分别指南方的朱雀,北方的玄武,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11、古代祭祀天地和五色帝的处所叫 ,古代在上巳节在水边举行去除不祥的祭祀叫祓禊f x。12、江南三大名楼分别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的武汉 黄鹤楼 ,江西南昌的 滕王阁 。和三大名楼对应的文学名篇分别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崔颢的黄鹤楼诗,王勃的滕王阁序13、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谈到山水时候说过“ , ” 成为中国山水文学重要审美观念。14、唐朝赵州禅师有一句口头禅 吃茶去 ,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随缘任运。15、茶经的作者是唐代人 陆羽 。16、关于酒的起源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 仪狄(杜康) 酿酒。二是 杜康 (仪狄) 造酒。17、五岳分别是:南岳湖南的 衡山 ,北岳山西的 恒山 ,东岳山东的泰山,西岳陕西的华山 ,中岳河南的 嵩山 。其中泰山被奉为五岳独尊。18、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的 五台山 ,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的 峨眉山 ,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的 普陀山 ,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的 九华山 ,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19、在佛教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三座佛象,位于中间的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 ,位于东方的是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位于西方的是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20、古代帝王如秦始皇等在天下太平时举行祭天地大礼,祭天叫 封 ,祭地叫 禅 。21、 是第一首较完整的旅游诗,描写了春秋时期 节日时一对青年男女踏青郊游的风俗场景。22、朔晦望都是中国古代表示的时间名称的字,朔是指每月初一,晦是指每月最后一天,望是指 初十一致二十日 每月十五 。23、潮州工夫茶道的核心是 和 、 敬 、 精 、 乐 。24、白族三道茶被白族称为,第一道茶,称之为 苦茶 ,第二道茶,称之为 甜茶 。第三道茶,称之回味茶 。25、一条河流的左右岸的确定,是当人面朝 大海(或下游)方向时依照左右手位置确定的。 26、中国历史和旅游有关的最早的文献是周易旅卦,记载周穆王西游传说的是穆天子传,最早的地理书是尚书-禹贡。记载第一位中国僧人西行到印度求经的游记著作是东晋的法显传,唐朝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大师在印度求经的经历。明朝的徐霞客经过30多年的旅行,写出了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中国历史上旅游文学的巨著。27、一种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这种传说中的动物是 赑 屃 。28、张居正在游衡岳记提到的一个人,东汉初年他把子女的婚嫁办完,就断绝家务与朋友一起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这个人是 向子平 。29孔子在论语公冶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在孟子尽心上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互补的基础。二、简答题1、请你各举出一例写红色和绿色、白色和黄色、白色和红色、绿色和青色、红色和黑色、青色和白色搭配的古代诗句(一般为两句,可以是一句)。(10分)红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白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红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绿青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红黑河车挽水灌脑黑,丹砂伏火入颊红。-苏轼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白青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谁的词句,请说出你阅读的体会。(4分)晏殊 浣溪沙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3、游山西村作者是谁,写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6分)陆游。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原副编审邓韶玉对此诗作如下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源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57-10名家点评唐宋诗醇卷四十二评此诗云:“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方东树昭昧詹言:“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钱钟书宋诗选注评此诗颔联:“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5114、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所反映作者旅游行为的特点是什么。(6分)5、乔宇的恒山记袁枚的游桂林诸山记都提到 “喜和愕”,请你解释这两种审美感受?(4分)6、画出出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向、五种色彩的示意图。7、评价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8分)8、画出中国古代建筑中风水观念的示意图。(6分)9、写出八卦的卦名、卦象和分别对应的自然现象。(8分)10、默写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写出你读这首诗的感受。(8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324名家评价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痕。”5沈德潜唐诗别裁:“语淡而味终不薄。”6闻一多唐诗杂论云:“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35语言学家刘征评此诗:“我和很多学者一致认为,过故人庄是一首很平淡的诗。但单纯的写景里融合淡淡的喜感才是唐朝田园风光诗中最得力的。这首诗也因平淡而显得亲切,温馨。”411、默写白居易问刘十九一诗,写出你读这首诗的感受。(6分)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这首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读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诗画相通贵在情意相契,诗人虽然不能像雕塑家、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是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运用,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朴实,温热明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诗歌首句“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而这些,都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问刘十九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